将课堂40 分钟还给学生——基于学生预习的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2012-04-13 20:29
化学教与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基本操作氧气实验

薛 磊

(苏州立达中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0)

“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新的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受到有效的指导。

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体系中,课堂班级授课教学的形式仍然是师生进行日常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学生获取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 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得到的最大收获与发展,这也是现阶段中小学教师所要认真思考并努力寻求突破的问题。 在本文中,笔者想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学片段,总结与探讨一些有关基于学生预习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经验。

一、基本实验操作内容的课堂教学,尽情展示学生风采

笔者教学使用的教材为《化学(沪教版)》,教材中关于基本实验操作的内容图片丰富、例子生动,但文字的详细介绍却相对匮乏。 为了帮助学生能够比较好的了解实验仪器、理解基本操作及其注意事项,本人自行印制一部分文字讲义及其相应的文字填空预习练习,辅助学生课前预习并初步熟悉该部分内容的重点与易错点。

片段一:

师: 大家已经课前预习了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内容,也基本了解了基本操作的一些基本要求。 现在,这里有一瓶蒸馏水和一瓶白醋,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具体操作并将其区分开来。

生:(一位学生上讲台进行操作,扇气入鼻,而其他同学在座位上观察其操作是否正确)

……

师: 我这里有一瓶石灰石样品和一瓶食盐晶体,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来取一块石灰石和少量食盐固体。

生:(两位学生上讲台操作,教师和其他学生在一旁观察)

师:请问大家,刚刚这两位同学的操作完全正确和规范吗?

生:(其他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在一旁做出提示、引导并总结。 )

片段二:

师: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和演示,我们都能够基本了解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与注意事项。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实验来练习一下,并请各位同学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生:(两位学生上台后,分别进行了铜绿的加热实验和铜绿与稀盐酸混合实验。 )

师:请这两位同学分别告诉大家,你们分别观察到了哪些反应现象?

生:(展示实验后的试管并表述实验现象。 )

……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内容,并亲自进行了以上这种展示性与评价性兼备的实地演练,不仅能让学生充分得到展示自学成果的机会,更是能够让全体同学融入到一个讨论的氛围中。 根据勒温( Lewin)的群体动力理论,“在合作性群体中,个体具有较强的工作动机, 能够相互激励, 相互体谅, 个体间的信息交流也比较畅通, 促进合作性群体的工作效率明显高于非合作性群体” 。在实际操作情景中,通过相互检视、相互讨论,学生分析各个基本操作的关键点,评价同伴们操作中的正误得失,在相互合作、共同学习中培养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方法,在相互启发、共同思考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课堂演示实验内容的课堂教学,适时引导探究意识

课堂演示实验内容, 一般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在现阶段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化学教师热衷于探究性实验的教学,却忽视了某些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有些课堂教学设计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失去了实验本身的意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预习某些课本演示实验的内容,笔者一般会在开学初向学生们推介一些讲解性的辅导用书书目,学生也能在相关参考资料的帮助下,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 笔者在进行某些验证性实验教学中,仍会积极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前预习,指导学生初步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及实验现象,而课堂上则通过讨论分析等方式对实验设计原理等方面进行解析,通过内在因素的分析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设计与安排的理解。

片段三:课本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教学

师:我们通过课本预习得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占21%, 那我们通过什么实验能够验证这个事实呢? 请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

生:(学生经过了课前预习,能够比较轻松的回答教师提出一些相关问题,如: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等等。 )

师:大家回答的都非常好! 那现在请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这个实验的设计原理是什么吗?

生:(学生经过相互讨论,起身回答)利用红磷消耗瓶内的氧气, 然后通过水的体积来代替原有氧气的体积。

师:我们选用的药品为什么是红磷? 我们能不能用其他药品来代替红磷?

生:……(在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状态、物质的体积变化方面进行思考。 )

……

师: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讨论,我们大家对这个实验都比较清楚了,那请一位同学上来和我一起完成这个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气密性检查、药品的取用等操作,然而,点燃红磷后,教师故意慢慢地将橡皮塞旋紧,继续让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 )

生:(一脸迷惑)氧气约占空气的1/2?

师:这个结果显然是不现实的。 那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导致此次实验失败可能原因是什么?

……

通过以上案例可认识到,验证性实验的功能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可替代的,它“不仅仅在于获得所谓‘正确’的实验结果,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经历或体验获得结果的过程” 。 对于教师而言, 在验证实验进行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结果,如果仅为验证,那就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就没有发现的快乐,也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也只有经历了激烈的思考过程,才能对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对科学方法有自己的感悟。 所以,教师就应充分挖掘实验内涵,改变验证性实验“照方抓药”式的设计,多些反思和改造是提升验证性实验功能的发展之路。

在验证性实验的进行过程中,也能穿插一些“探究性实验”的片段,以更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片段四:在讲解课本演示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程中(附装置图)

师:我们按图连接仪器之后,紧接应该是什么操作啊?

生:(齐声回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师:就现有装置,请你们思考下如何检查气密性?

生:(思考回答)类似于原来手捂试管的方法……

(教师请学生上讲台演示,通过操作,使学生能深刻了解到,利用这种方法时,一方面可以在集气瓶中添加水以代替水槽,另一方面,必须将分液漏斗的活塞关闭,才能正常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师:还请各位同学思考,还有什么方法能检验该套装置的气密性?

(学生通过提出方案, 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相关操作,以观察现象,验证方法的正误,同时教师及时地分析、总结。 )

在上述案例中, 笔者在验证性实验中穿插了一个“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探究片段,在学生的交流尝试中,不断地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在倾听过程中,教师不急于判断方法错与对; 在实际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纠正设计缺陷,从而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教师利用现有资源,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究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丰富内涵与外延

化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是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内容之一, 因其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它的学习对于刚涉足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讲,难免会有点棘手;大量的专业术语、专业名称也会让学生感到手忙脚乱,记忆混乱。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够利用宝贵的时间来去伪存真、去粗求精,从而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清晰而准确的理解,这对于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而言,是一个必须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在关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一般同样会布置预习作业,即对课本相关概念进行熟悉,再通过一些相关问题来帮助学生了解它的内涵与外延。

片段五:催化剂定义的教学

师:(展示6%的双氧水, 并取出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让学生观察)请大家告诉我,过氧化氢的颜色和状态。

生:过氧化氢是无色液体。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我这里试管里的双氧水与普通的水外观上有什么不同?

生:(仔细观察后)有点像雪碧,试管壁上有些细小气泡。

师:你们猜想这气泡是什么气体?

生:应该是氧气。 (学生已经预习过相关的实验内容了。 )

师:没错,是氧气。 但是这种情况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

生:不适合,太慢了!

师:对的。 为了加快反应速率,那我们就应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催化剂。

(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则观察实验现象。 在老师的指导下,理解了催化剂定义中“一变两不变”的特征。 )

师:我们学了催化剂之后,有没有什么问题? 我们有没有考虑过,能否研究一种催化剂来实现“水变油”的梦想? 我们能不能用MnO2来催化所有化学反应? ……

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对催化剂概念进行深一步的探讨。 )

……

化学概念与理论学习的一般过程可概括为:感知——加工理解、形成概念——联系、整合——运用、迁移。 初中学生在对化学基础知识与理论的预习过程中,一般停留在对概念的识记感知的阶段,初步对概念等理解,很少能够做到相互联系、相互整合,此时,教师就应该利用课堂时间,设计一系列的情景与问题,通过对概念的顺化与同化,增强学生的知识建构组成,并在实际应用中帮助学生将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期间需要把知识转化为一系列规则、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巩固知识、发现问题,补充、修正、发展所学知识。

课程专家叶澜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 ”课堂教学的舞台,不能是“教师独唱”的独角戏,也不能是“你问我答式” 的单向交流,应该是阵容庞大的“群口相声”,激情四射的“辩论大会”。 当然,要想课堂中能上演精彩的表演,绝不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花哨,它的出现应该是在遵循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上,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上,适时地将学习主动权交回至学生的手中,适时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重要的是,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后自主预习,让学生真正去懂得“学会学习”。 紧张的课堂40 分钟,教师更应该积极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和科学素养,让他们亲切体验到自主预习中难以获得的学习经历。

猜你喜欢
基本操作氧气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致广大 尽精微——实验基本操作与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做个怪怪长实验
点击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