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华, 郭玉堂, 赵群礼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安徽合肥 230601)
应用型一般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史君华, 郭玉堂, 赵群礼
(合肥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安徽合肥 230601)
总结了在高等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并对应用型一般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一般本科院校双语教学的措施与教学方法,对在计算机专业如何结合专业特点,使用双语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应用型;一般本科;计算机;双语教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以及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科技及文化等各方面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新世纪科技革命的挑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合作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便成了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关键。
所谓“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作为媒介,尤其是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和学的媒介,即用非母语进行部分或全部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其实际内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别。
目前,双语教学有如下几种模式:1)沉浸式(im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2)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3)保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沉浸式”和“过渡式”的实质是单语教学,而我们双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外语,扩大阅读面,与母语相互增益,相互补充,而不是要削弱甚至消除母语。因此,我国的双语教学并不适合使用“沉浸式”或“过渡式”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在“保持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改良与创新。
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文件中要求各高等学校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特别是在信息、生物、新材料技术以及金融、法律等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力争在3年内有5%—10%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2007年,教育部再次下发《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其中提到“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直接明确提出了双语教学的关键点和需要达到的目标。
安徽省教育厅也非常重视双语教学的推广,及时转发并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01]4号文和教高[2007]1号文精神,推动省内双语教学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并先后在安徽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多所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示范工程[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又不同于其它专业,该专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发展。由于计算机技术基本上都是基于英语平台开发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问题,如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升级和注册,出错、帮助和说明信息,各种编程语言及应用软件大都是以英文形式开发的,要想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内容,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及应用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2]。
以上高校一些学科的双语教学开展得很有成效,很多成功之处可以借鉴,但对于国内大多数一般本科院校来说,却不能照搬照抄,因为总体来说,重点大学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自觉性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而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总体水平要弱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相对较差。另外,应用型一般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缺乏能进行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学生自身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适用于重点院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方法,需经改良后才可移植到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上来[3]。
3.1 双语教学的时机和内容
确定合适的双语教学的时间及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如大学一年级通常是学习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大多数学生没有达到双语教学所必需的英语基础水平,如果在此阶段勉强进行双语教学,学生可能会觉得吃力,但可在此阶段授课过程中加入对英语词汇的强化学习。真正的双语教学可放在大二至大四,大部分学生具备了基本英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此时结合着就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双语课程,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学生也不会感觉跟不上进度[4]。
另外,课程的选择也是十分重要的,并非每门课程均适合双语教学,建议在大一选择简单的导入型课程引入英语,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正式施行双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大二大三的深入学习,软件语言类课程以及某些专业选修课程更适合使用双语教学。对于软件语言类课程,通过选用包含最新研究成果的国外原版教材,不但避免了国内教材的滞后性,而且避免了因为翻译造成的歧义所带来的理解问题,进而会使教学内容更为权威和正确;另一方面通过使用原版软件进行上机实践,软件界面、帮助乃至编程语言都是英文的,不但强化了英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且可以使学生提前与国际主流软件开发流程所接轨,为学生以后毕业工作减少了相关培训与学习的时间。而通过专业选修课,不但满足了喜爱专业课程与英语这部分学生的需求,使得教学效果更佳,而且学生可以了解到相关计算机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而此类研究的最新成果一般都是以英文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本身就有双语理解的需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双语教学的教法
(1)教材的选择:我们认为,因材施教的“材”,不单是指学生的“材”,也是指教材的“材”,二者必须同时重视。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材,避免二者水平相差过大。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需要教师自己编写全套讲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考虑使用“选择国外原版教材,教师补充材料”的方式进行教材的择优[5];
(2)课前安排:课前精心布置预习作业,包括重点阅读英文教材,发现问题,在教材中寻找答案,或通过互联网解决问题,搜集课程背景知识等。
(3)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关键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专业内容与专业英语简单孤立的问题,使得二者有机结合,并更好的服务于教学,避免为了双语而双语,从而忽略教学内容本身的形式主义。二是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随时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深度,避免因为“一刀切”式的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效果出现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避免部分学生对英语没兴趣而对课程没兴趣或是相反情况,因为双语教学不是突出区分度的选拔性测试,只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与提高英语水平的手段。三是如何加强教学中的师生双语互动,特别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与课后作业,包括提问与互动,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6]。
(4)课后作业的安排:合理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强化所学内容,并让教师通过课后作业与学生反馈,及时获得教学效果并做相应调整。
(5)考试的安排:精心设计考试试卷及教学效果评估体系。
为了真正落实“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规格,面向教学、生产和管理一线,培养具有“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的新型师资和“会设计、会操作、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我们必须以课程质量建设为抓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从而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一般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模式。
[1] 曹霞,王建生.试论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2,(9):94-95.
[2] 任向民.如何在高校开展计算机课程的双语教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31-132.
[3] 孙朝云,姚秋玲.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若干问题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3(9):15-17.
[4] 潘会堂,陈锋军.高校双语教学经验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77-83.
[5] 刘晓彦,曹原,杨静.高校双语教学课程现状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34):112-114.
[6] 周仁.高校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培养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0(18):54-55.
Research on the Bilingual Teaching of Computer Scienc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SHI Jun-hua, GUO Yu-tang, ZHAO Qun-li
(Department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The necessi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olleges is addressed in this paper,and then the difficult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s analyzed,and applicable bilingual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sures are proposed,which is helpful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through bilingual teaching combined with features of computer science.
application-oriented;gener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computer science;bilingual teaching
TP391
B
1674-2273(2012)03-0070-03
2011-11-10
合肥师范学院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jy28),(2010jy03)
史君华(1981-),女,讲师,安徽省合肥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双语教学;郭玉堂(1962-),男,教授,安徽省安庆人,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计算机网络;赵群礼(1974-),男,讲师,安徽省霍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模式识别与智能数据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