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控初探

2012-04-13 15:35:04王永红陈鹤松
时代农机 2012年7期
关键词:条矮缩病湘潭县传毒

王永红,陈鹤松

(湘潭县农业局检保植检站,湖南 湘潭 411228)

湘潭县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个农业大县,耕地总面积6.76万hm2,其中水田面积6.32万hm2、旱土面积0.44万hm2,是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2万hm2以上,总产量90万t以上,粮食商品率达5l%,双季稻种植面积大,水田复种指数达1.95以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是以“灰飞虱+白背飞虱、白背飞虱为主”传毒的病毒性病毒,在湘潭县主要危害水稻,近几年在湘潭县零星发生,但随着毒源的积累、传毒媒介个体数量的增加呈突然爆发趋势,于2010年在湘潭县已形成大发生,2009年在湘潭县发生面积13.33hm2,2010年在我县发生1.12万hm2,2011年在湘潭县发生 0.04万hm2,一般发病田块损失产量10%~20%,重者损失30%~80%,甚至绝产绝收。严重制约了湘潭县水稻安全生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2009年以前在湘潭县由于零星发生,其受害症状与水稻霜霉病,除草剂药害病症相近,常出现误诊,甚至误认种子纯度问题,笔者近年来对全县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开展了一系列调查和研究,初步摸清了其发病特点,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策略,为科学开展病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1 症状及识别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危害水稻典型症状:发病植株矮化,叶色深绿,上部叶的叶面可见凹凸不平的皱折。病株地上数节有倒生须根及高节位分枝;病株茎秆表面有白色烛泪状突起,纵向排列成条形,早期乳白色,后期褐色;病瘤产生的节位,因感病时期不同面异,早期感病稻株,病瘤产生在下位节,感病时期越晚,病瘤产生的节位越高。

秧苗期症状:病株颜色深绿,心叶抽生缓慢,心叶叶片短小而僵直,叶枕间距缩短,其叶鞘被包裹在下叶鞘里,植株矮小,不能拨节,重病株常早枯死亡,而由除草剂引起药害的的症状是心叶枯黄,或形成假葱管苗;由植物生长调节剂引起药害的症状是是心叶扭曲畸形;由杂交稻种性不纯引起的杂株在秧苗期症状不明显。

分蘖期症状:病株分蘖增多丛生,上部数片叶的叶枕重迭,心叶从下叶鞘而出或从下叶枕口呈螺旋状伸出,叶片短而僵直,叶尖略有扭曲畸形。植株矮小,主茎及早生分蘖尚能抽穗,但穗头难以结实,或包穗,或穗小。而处于分蘖期的药害病株,其所在叶片均叶形直立,心叶扭曲畸形,边缘白化;而杂交稻种性不纯的杂株则生长都比较正常,一般株形矮小。

抽穗期症状:全株矮缩丛生,有的能抽穗,但相对抽穗迟而小,半包在叶鞘里,剑叶短小僵直;在中上部叶片基部可见纵向皱褶;在茎秆之间的节上出现倒生须根;在茎秆下部节间和节上可见蜡白色或黑褐色隆起的短条脉肿;在感病的粳糯稻茎秆上可见白蜡状突起的脉肿斑。这是当前黑条矮缩病的最突出表现症状,水稻霜霉病在茎秆上无明显症状。感病植株根系不发达,须根少而短,严重时根系呈黄褐色。

2 病害发生规律

病毒初侵染源:外地迁入的带毒白背飞虱为主,冬后带毒寄主,如田间再生苗、杂草等也可成为初侵染源。

传播及再侵染:主要是迁入带毒白背飞虱取食早稻、玉米或杂草传毒,迁入带毒白背飞虱或本地白背飞虱取食带毒寄主再传毒至一季稻、晚稻秧田及本田、玉米。

田间发生趋势:年度间随着病毒分布范围的扩大及越冬侵染量的积累,发生逐年加重,年度内一季稻以及晚稻田发病重,田块间发病轻重取决于一季稻以及晚稻田带毒白背飞虱迁入量。

3 田间发病特点

(1)一季稻、晚稻发病重于早稻;

(2)移栽田发病重于直播田;

(3)杂交稻发病重于常规稻;

(4)田块间发病程度差异显著;

(5)病害普遍分布,但仅部分一季稻区严重发生;

(6)病区田间尚未发现有明显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4 综合防控技术

水稻黑条矮缩病是主要是通过白背飞虱吸毒、获毒、带毒、传毒发生的病毒性病害,一旦发病流行,就易遭受大面积毁灭性危害。由于目前尚无抗病品种。因此,只有采取切断毒链、综合防治稻飞虱进行防控。

4.1 抓稻飞虱监测

认真做好稻飞虱定点观察、大面积调查,及时掌握稻飞虱发生动态、消长规律,结合带毒率情况分析,及时发布预报和防治警报;

4.2 选择合理栽培方式

在耕作上做好布局,尽量做到连片种植,减少插花田和抛荒田,阻断稻飞虱的传播发病,尽可能执行统防统治。

4.3 选择耐性品种

选择对稻飞虱具有一定抗性的品种,如天优华占、皖稻153、岳优9113,岳优360、协优963、汕优 63等组合进行栽培,适当增加用种量。威优46、威优644、中优448、威优227、新两优 6380、奥两优 28、K优 117、丰源优 299、青优 119、中优317等品种在我县易感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湘潭县不宜种植。

4.4 抓种子处理

在一季稻和晚稻播种前100%实行防虱处理,用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g兑50g水配成母液后,再均匀拌破胸的芽谷1~1.5kg(以干种子计重,一季稻、晚稻迟熟种子按1kg计,晚稻中熟种子按1.5kg计),种子放置30min至1h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采用好安威、苗博士等进行浸种和拌芽谷播种,我县从2011年起,农业部门强制要求种子经销商销售种子时免费配送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给农民拌芽谷播种,很好的控制稻飞虱的基数,有效地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湘潭县的危害。

4.5 抓秧田防控

及时清除秧田及四周杂草,阻断媒介昆虫稻飞虱在上下季作物、不同成熟期之间和杂草之间的迁移传病。避免在病源地附近培育秧苗。秧苗期应合理平衡施肥,切不可氮肥过头,严控秧苗过嫩过绿,以减少飞虱取食传毒侵染机率。经过浸种或拌种处理的,在秧苗移栽前施一次“送嫁药”,没有浸种或拌种的,在秧苗三叶一心和抛栽前3~5d每亩秧田用77.5%敌敌畏75ml+25%吡蚜酮30g各施药一次,尽量减少传毒侵染机率。有条件地方可采取集中育秧,集中管理,集中保护。

4.6 抓大田健身栽培及药剂防虱治矮

首先,适当提高水稻基本苗数和密度有利提高群体防病能力,一定程度的感病矮化亦能确保稳产高产。其次,在水稻分蘖期,始穗期选用对口药剂吡蚜酮、噻嗪酮、噻虫嗪和烯啶虫胺等药剂进行防治,施药时田间要保持3cm左右的不层,注意稻飞虱药剂的轮换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对于飞虱大发生年可增加药剂剂量及防治次数。严格控制其残存虫量。再次是因为稻飞虱具有迁飞性而改进防治方法,改单家防治为群防边治,达到统一时间,统一防治确保大区域的有效控制。

4.7 抓好应急补救措施

在杂交水稻移栽后20d内及时拔除病株(丛),并就地入泥而埋,然后从健丛中掰出一半分蘖移栽在拔除病丛留下的空穴边,适当加施速效肥,促进早发。每亩喷施2%宁南霉素300g+0.01%芸苔素内酯24ml+飞虱防治药剂。对于发病特别严重的丘块,及时翻耕改种下茬水稻或其它作物。

[1]刘万才.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控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0,(3).

[2]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技术手册[J].2010,(3).

猜你喜欢
条矮缩病湘潭县传毒
湘潭县:致敬革命先驱 赓续红色血脉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南方农业(2021年2期)2021-12-28 08:36:57
湖南省湘潭县农村房有“身份证”了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缨翅目蓟马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分析
毒氟磷药剂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药效试验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
吉林农业(2018年6期)2018-03-19 10:26:49
我的青春我做主 本刊在湘潭县举办初中生演讲比赛
初中生(2017年2期)2017-02-07 01:46:31
湘潭县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声与探索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4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
探讨不同因素对白背飞虱在稻苗间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