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兴,黄 佳
(1.湖南文理学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2.广东省深圳邦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院校针对用人单位需求,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签订定向实习协议,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师资、标准和需求,学生在学校、用人单位不同的教学地点学习,在订单企业进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酒店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面,紧跟产业、依托行业、融入企业、面向职业、强化实践是对大学教育的根本要求。地方本科院校是指由各级地方政府作为教育举办者的普通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持续发展的主力军。由于地方本科院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远远落后于中直部属院校、发展历史及所处环境存在巨大差异,使其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纷乱繁杂、难以实现应有的人才培养功能。“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地方本科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现载体,是面向基层一线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
(1)搭建一个较好的办学平台,进行开放性办学。大学教育如何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吸引企业的投入以弥补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是实现地方本科院校走向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体现。通过订单培养,可以很好地建设学校和企业之间沟通与联系的桥梁,可以为地方本科院校搭建起一个很好的开放办学管理平台,在办学上引入企业的设备、师资、培训、标准与需求,提高合作单位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打破学校封闭式办学的藩篱。
(2)构建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要求其在办学过程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联系企业,构建一个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使酒店管理专业方向这种操作性强的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和工作需要,毕业即能够上岗,人才培养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从我国企业目前参与地方本科院校教学情况来看,大多对于参与学校教学积极性不高,多数重视人员的岗前培训,而没有将人才需求的触角延伸到学校教学中来。而通过“订单式”人才培养这种形式,则可以较好地解决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积极性不强的问题。在人才的“订单式”培养背景下,学校的学生以学生和企业的“准员工”双重身份出现,企业则出于自身员工培训、培养的角度,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就高涨起来,这样就解决了地方本科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一方积极性较高、另一方相对较被动的局面,构建了一个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3)有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岗位工作经验,熟悉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工作。然而,由于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升本”时间普遍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学校的师资有很大一部分由刚从学校毕业的研究生组成,这部分教师理论知识丰厚,而指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经验则相对不足,造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脱节。通过订单人才培养,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选派校内教师到用人单位兼职,进行实习和挂职锻炼,参与用人单位的业务实践;订单培养的合作企业则基于企业“准员工”培养的考虑,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直接进入学校进行专业课教学,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和业务操作。校企可以共同组建一支高水平互渗式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有效解决地方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难的难题。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面对的岗位工作具有特殊性,一般情况下,企业出于工作安全性、行业特殊性等风险控制方面的考虑,不愿意接收学生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工作。对学生实行订单培养,则是地方本科院校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较好途径。签订订单协议的学生由学校和订单企业共同培养,学生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进行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有效地破解了经济管理类专业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难题。同时,学生的订单培养,可以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用人标准和工作要求有机结合,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标准、需求相脱节的问题。
(1)“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市场需求的直接反映。“订单”其实质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把市场需求反映出来,引导生产方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被逐步引入高等教育领域。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顺利就业,以及如何实现就业,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标志。大订单培养人才的目标是由国家确定的,中央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展的需要,确定我国人才培养的层次、专业、数量等,高等学校按照政府核准的专业和招生计划招生并组织教学活动,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相应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则由学校依据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但由于具体签约对象的缺失,培养目标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所有用人单位的所有要求,用人单位必须对新接收的毕业生进行再培训才能适应岗位。小订单培养人才的目标来自企业,其能力(更多的时候表现为技能)要求比较具体,往往是按照现有的岗位提出要求,岗位针对性很强,但对支持能力乃至支撑后续发展潜力的知识和素养要求不明晰。兼顾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利益,地方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方向在订单培养中以大订单课程配小订单课程的课程模式体现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将企业用人需求的岗位适应能力与学生后续发展需求的岗位迁移能力有机融合,探索宽窄并举、可持续发展的订单培养新模式。
(2)“订单式”人才培养是实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三赢的要求。从学校角度而言:首先落实了学生的就业。本科教育的根本特征决定了就业工作在整个学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就业为地方本科院校的立校之本。“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非常富有时代特点、符合现代大学教育需求的办学理念。其次提高教学效率,使学校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以往的教学,教学部门更多是针对用人单位对知识的共性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在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个性化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特殊需求量体裁衣,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工作。①从用人单位来看:首先可以稳定、有计划地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人才。我国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过渡到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上拥有较多的选择机会。然而仔细观察和分析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矛盾则非常突出,在许多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也存在着用人单位找不到合适毕业生的现实窘境。通过“订单式”培养,用人单位可以就自身的人才需求状况提前向学校进行定身打造,稳定、有计划地得到自身所需要的人才。其次省却了岗前培训所花费的时间及经济方面的投入。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上招聘来的大学生大多是学校基于知识共性角度培养的结果,很难考虑到用人单位的具体情况。这就要求用人单位在招聘到大学生以后,必须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工作。②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岗前培训是员工上岗的必备程序。“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将岗前培训工作放在学校进行,从而可以节约大量成本。③对于学生而言,可以使学生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免去了寻找工作的艰辛,可以专心致志地进行学习。自高校学生就业上实行学校推荐、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工作以来,大多数学生在学期间最后一个学期、甚至是一个学年,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找工作方面,忽视了学业。目前,这种情况在我国高校非常普遍。面临着在就业压力下学校不能反对;在强调良好教学秩序下也学校不好提倡的两难境地。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在解决了工作上的后顾之忧以后,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避免和减少了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教学资源的损失和浪费。
订单培养是建立在校企双方相互信任、紧密合作基础上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的组织与实施以配套制度为保障,以“共同”二字为核心,实现校企双方培养目标对接。
(1)订单培养的组织保障与制度保障。校企双方成立订单工作组。订单工作组在校企双方签订的人才培养协议框架下,制定配套制度,全面负责订单的启动、运行、管理。以湖南文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方向与深圳五洲宾馆共同组建的“深圳五洲班”订单为例,在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总框架下,校企成立“深圳五洲班”订单培养管理工作组,并共同制定相关管理文件,保证了订单培养的规范操作并取得实效。
(2)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由于订单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岗位要求明确,企业订单目标也相应明确:即完成新员工培训和岗位技术培训,在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后,能及时顶岗并胜任岗位工作。订单培养方案由校企订单工作组通过专题研讨达成共识,校方提供本专业教学计划,企业提供用人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例如湖南文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方向的教学计划中有一定比例的选修学分供学生选择,因而“订单班”在校学习阶段的专业必修课与本专业相同,增加企业订单课程,与选修课程学分互换,为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提供保障,宽窄并举的培养方案兼顾了企业、学生、学校的三方利益。订单课程由校企共同开发,企业侧重于分析提供岗位核心能力、关键技术和生产活动中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标准,提出订单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学校侧重于分析订单课程与专业其他课程的衔接、按教学规律形成规范的课程标准,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改善。例如湖南文理学院的“深圳五洲班”就开发了休闲学、酒水管理,酒店实操为核心技术的系列课程。特色鲜明的订单课程不仅丰富了学校的课程资源,也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了优质资源平台。
(3)共同实施教学。共同管理学生订单培养由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AB制实施教学,专兼职教师共同研讨课程方案、教学方法、成绩评价方法等,保证订单培养质量。校企双方在仪器设备、图书资源、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等方面实行共享。学生在第二阶段作为准员工进入企业,取消暑假,按企业作息时间顶岗实习,企业为订单班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并提供一定的劳动报酬,校企双方共派教师进行管理,指导学生结合岗位工作实际完成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流程,熟悉酒店现场的各种运行状态,熟悉岗位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和常见问题,融入企业工作氛围,接受企业文化熏陶。由于订单课程的学以致用,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大大增强。师生互动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在结合岗位工作实际的毕业设计及顶岗实习中,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学会工作方法与解决问题的思路,毕业设计质量大为提高,毕业答辩现场学生对自己所做课题的自信与底气得到充分展示。
“订单式”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地方本科院校一项具有很好借鉴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1]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左铁镛.地方大学仍存在较大潜力和发展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8,(6).
[3]白波.建设“特色型”、“知名”地方高校对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4]蒋运劲.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广西轻工业,2011,(11).
[5]李厚忠.高等学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
[6]詹世景.本科院校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探讨[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