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磊
(新乡市职业教育中心,河南 新乡 453000)
我校开设钳工专业已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虽然经过了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了很多教学改革方案,但是在钳工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学生轻视手工操作,认为钳工必将被数控技术替代,学习热情低落,有的甚至是带着抵触情绪走进实训室。学生被动学习,技能训练流于形式,仅用分数评价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这都是长期以来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所带来的弊端,也是从事钳工技能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困惑。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把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必然的趋势。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解、运用,尝试了探究式课堂教学方法。
具体操作程序和要求结合钳工教学实际,分五个步骤进行:
(1)正确引导,转变观念。在大多数学生看来,钳工与其它学科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手工操作,并且又脏又累。为了让学生转变这种错误的观念,从第一堂钳工课开始,老师就要向学生介绍钳工的特点,引导学生进入钳工的大门,看到钳工的面貌,逐步加深对钳工的认识和理解,了解钳工的劳动价值,让学生知道优秀的钳工能完成机械难以完成的工作,产品制造中最精细的金属加工是由钳工来完成的,人的双手是世间最完美的工具。
对中专学生来说,教师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告诉学生:目前中国每年培养数百万计的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但国家急需的高级钳工仅仅数万人,懂理论、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让学生感悟学习钳工对以后个人生活、国家建设的用处,有效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钳工的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2)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教师的课堂导入必须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激起探究欲望。比如可以通过展示历届学生所完成的精制手锤、卡钳、配合件等作品,使学生看后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就会考虑它们是怎样加工出来的,产生动手一试的念头,促使学生自己去接触、观察、探索以至获取它。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要完成一件手工制品,必须掌握划线、锯削、锉削、螺纹加工的等钳工技能,由此激发学生学习钳工的热情。激趣引题,是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切入口。而良好的课堂气氛会让学生们心情放松,思路开阔,各抒己见,能激发学生自学探究的兴趣。
(3)解疑导拨、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现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通过在小组活动中想、说、做,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习钳工技能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自学探究中会出现许多困惑,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再是个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是学习的设计者和组织者,而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成为探索者。比如在攻丝技能学习中,在45钢件上加工M8×1的内螺纹需要钻削多大直径的底孔?教师可以介绍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计算法,即被加工材料为钢和塑性较大的材料时,底孔直径=螺纹大径-螺距;当为铸铁和塑性较小的材料时,底孔直径=螺纹大径-(1.05~1.1)螺距。另一种是查表法(表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可以简单分组,每组以四人为宜,一方计算,另一方查
表,得到相同结果的底孔直径为Φ7mm。再交换形式,巩固知识,得到加工M10×1.5的内螺纹底孔直径应为Φ8.5mm。这样通过小组讨论、互动学习,使得组内成员人人参与,获取知识,体会学习的快乐。
(4)授之以渔、实践探究。此环节是对探究成绩与效果的实践和检验,重在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探究什么问题,可由学生自己提出,也可由教师诱导学生提出,甚至是教师或教材直接提出,笔者认为最后一种提出问题的方法最为合理,这样更有利于紧扣教学重点、要点。如在锯削技能学习中,老师预设问题:用什么工具分割45钢板料?选取什么锯条?要求尺寸基本到位,锯缝平直。学生一般对锯削操作并不陌生,老师就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动脑,大胆实践。在这个操作过程中,许多学生可能会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得手酸、胳膊疼,还会暴露出锯条反向装夹、锯条折断、锯缝歪斜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正当学生懊恼不已的时候,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并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经过教师详细讲解演示后,使学生明白正确的锯割操作与工件装夹、锯条安装、起锯方法、锯弓握法、锯割姿势、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相关。再通过学生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为下道工序锉削减少加工所留的余量。
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在出现问题后简单讲解,草草收场,让探究成为一顶花帽子当作摆设。学生在操作中失败的越多,反思也就越多,练习巩固的自主性也就越强烈,对技能掌握的程度反而会越好。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引导,精心设计,认真研究,使探究式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的课堂行动。
(5)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四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这一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另外,教师不要局限于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应把探究学习扩大到课堂之外,引导学生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到社会生活中去探究,给学生更多读书、动脑、动手、实践、探究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以外进行拓展性思考,培养出更多有思维有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比如,在完成螺纹加工并装配成型后,对学生提问:在用螺栓和螺母进行连接紧固时,常会发现使用一段时间以后,螺母出现松动甚至脱落,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应当如何改进或采取什么防范措施呢?学生们在回答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能了解螺纹连接的装配工艺和实际装配中的注意事项。
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乐学、主动学,不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