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锡 梅
(黑龙江省森林消防总队,哈尔滨 150001)
利用有利地形达成快速灭火目的,是有效控制森林火灾蔓延,提高灭火作战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最大限度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客观需求。
地形是灭火作战范围内的自然结构,是灭火作战的客观基础。“夫地形者,兵之助也。”灭火作战地区不同特点的地形,会对灭火战斗行动产生不同影响,地形对灭火行动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种情况。直接影响,指的是地形对灭火战斗进程产生的推动或阻滞作用。如山高林密阻碍了部队接近火场实现灭火意图;部队利用下山火火势较弱的特点扑打火头等。间接影响,指的是地形通过影响林火的发生发展,对部队灭火行动产生的影响。如不同地形条件形成的不同气候、物候造成的火行为差异,以及不同坡位上火行为的差别,对灭火行动产生的影响。因此,在运用灭火战法时,要善于全面分析灭火作战地区的地形特点及利弊关系,正确地选择和巧妙地利用地形,避开危险地形,把灭火战法的运用与地形结合起来,就能趋其利而避其害,达成快速灭火目的。同时,每一个火场都有自己不尽相同的林火发展趋势,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形条件;而火场态势发展迅速,千变万化,会受到地形、气象因子、时段、林种成分、燃烧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制约,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一线指挥员,除了牢固把握火场态势,正确组织指挥的同时,还要提高胸装全局、善于从多个方面准确判断、分清主次、果断出击、争取态势上的主动意识。这就需要对火场相关地物地貌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从而减轻突发事件对灭火作战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指挥员要在灭火作战前,对火场的地形条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查看是否有可以依托的地形,如河流、道路、农田地、植被稀少裸露山地等有利地形。
林火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其火行为不同。上山火蔓延速度快,强度大,火势猛,扑救困难,一般采取间接灭火方式;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势弱,扑救难度较小,可采取直接灭火方式或间接灭火方式,灭火时要抓住下山火的有利战机,分段合围,速战速决;平坦地势的林火要根据火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灭火战法。以上这些,都是基于地形学知识的理论。如果单独把地形因素抛到一边,无论指挥员采取什么样的灭火方式,只能对灭火作战起到反作用,更实现不了快速灭火的目的。总结历年灭火作战经验,有如下几点:
一是依托地形以火攻火,外围封控。利用依托、以火攻火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火势较强、人力无法靠近扑打的情况下,利用有利地形和气象条件,采取点迎面火或火烧隔离带阻火攻火,是扑打树冠火和急进地表火的一种有效战法。火攻法是一种危险性大、技术和条件要求高、灭火效果好的实用战法,使用中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可靠的依托物,如河流、道路、防火隔离带和人工开设的控制线等,否则不能点烧。二是必须配置足够兵力,具备应付火势急剧变化的能力,确保不跑火的情况下才能点烧。三是要充分利用气象和地形条件,多点顺风火和上山火,少点山脊火和下山火,严禁点沟谷火。要掌握好点火的时机和距离,点火时要注意分段点烧稳步推进,点烧火线两端一定要与依托地物相衔接。当新点燃的火与原有火头或燃烧火线相遇后,立即组织兵力消灭余火,从而彻底将火扑灭。每到达一个火场,指挥员在受领任务之前,一定要了解整个火场的发展态势,明确火的发展方向、地形、道路、水源、植被等重要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灭火作战计划,还要采取预设避险区域或在适当位置开设隔离带等方法,达到外围封控目的。
二是利用有利地形,突出重点,消灭火头。火受风向、地形、可燃物的影响,形成火头、火翼、火尾,阻截火头是关键。但火头发展快、火强度高,危险系数高,给灭火带来很大困难,这就要求火场指挥员要审时度势,集中优势兵力,充分发挥特种车辆和水泵等特种装备优势,选择最佳有利地段展开,采取打清结合的战法,灵活运用战术手段,彻底消灭火头,从而抓住灭火有利时机,使部队掌握灭火战斗的主动权。应注意的是,打火头的危险大,指挥员要首先确定火场避险路线和方法,确保人员和装备的安全。
三是充分发挥有利地形和自然条件,实施快速灭火。就是利用有利地形、地物为依托,如河流、道路、铁路、沟塘、泽沼、隔离带、人工建筑物,耕地、无可燃物或少可燃物区域、或天然具有阻火作用的地物。此类方法在实际作战中,尤其是点烧隔离带时应用最为广泛,且较为直接有效,还能确保参战官兵安全。点烧时,林地条件一般可选择山脚一带较低处,点烧上山火,阻止火头蔓延。其次是充分运用水系结合地形以水灭火。用水灭火是最佳的手段,在地势平坦、山坡度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水泵展开作业扑打火头,并用水进行清理火线,达到快速灭火的目的;再者要在可燃物少的区域内,实施快速灭火,在这种情况下,火势相对较弱,应抓住战机集中力量采取多点突破、分段合围,一线推进,超越递进等多种灵活战法,迅速将火扑灭。
一是运用地形条件,创新灭火理论。林区的自然条件复杂多变,要完成灭火作战任务,必须在理论创新上紧密结合战区地域特点,开展不同林地的林火行为分析、林火管理、林火预测等理论研究,采取灭火理论与实战地域特点相结合的办法,从常规灭火和特种灭火两个角度入手,结合部队所处地域实际,掌握战区及周边的山脉、河流、植被、交通等状况,开展山地、沟塘、草甸、草原等不同地域的灭火训练,形成不同地形条件下的灭火理论指导灭火实战。
二是利用有利地形,创新灭火战法。执行灭火作战任务经常会遇到各种复杂多样的地形,充分利用有利地形,采取科学的灭火战法,部队的作战效率将会大大提高,也会增加灭火安全系数。如针对山地和沟塘地形,就应采取高山灭火战法,充分利用夜间最佳时机,根据山形地貌特点,采取“点烧为主、打清结合”的战术,沿山脊外侧对进点烧,选择山脊外侧坡缓地带为最佳地段进行分击对进,一线合围。再如针对草原火,就应依托道路、河流等有利地形,根据控制线的宽度、火场风力大小和火场火势强弱等情况,采取分段点烧的以火攻火战法,减弱火头的强度,便于全力扑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