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广东省内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

2012-04-13 15:43:49
关键词:两翼粤北珠三角

魏 攀

(广东商学院 华商学院经济系,广州 510000)

1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地区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成为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是生产力水平和技术水平尚比较低下,甚至有的地方处在工业化前期阶段,这说明我国区域差异比较大。珠三角不能仅仅固守现有的位置,需要把现有的不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转移出去,同时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争取国际分工体系、世界产业结构中的新位置和更高层次,努力发展自己的竞争优势。其他相对落后地区应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走别人发展过程中的弯路,既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但同时也应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缩短实现工业化的时间。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不断爆发“农工荒”,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面临着较大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压力。为了尽快实现产业升级,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广东省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部分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转移。

2 广东省内区际产业转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都超过两位数,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广东的经济发展,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密不可分,同时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形式主要是区际产业转移。

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在资源禀赋上存在差异,发达地区的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追求低价的生产要素,就会向欠发达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这是产业发展的规律。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面临着资源约束和成本压力。大多数的中小加工企业往往是成本节约型,市场竞争程度高,利润率较低。当环境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产业利润进一步下降时,就会考虑转移到其他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地区。另外,由于珠三角地区集聚市场的繁荣,大多数的企业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只是将制造中心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欠发达地区,销售中心或者企业总部仍将留在珠三角地区。因此,现阶段广东省的区际产业转移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成本节约型产业转移,转移主体主要是中小企业,转移的方式以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或设立生产加工点为主。

3 广东省内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

广东省内的产业转移是指珠三角地区较落后的产业向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无论是从传统的区位优势理论来看,还是从产业政策方面看,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都具有承接珠三角地区转移产业的明显优势。

3.1 地理与要素禀赋的优势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与原料产地和目标市场的距离,要素禀赋则会带来要素投入成本的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更愿意将生产活动定位到要素成本低廉的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毗邻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因此,与目标市场的距离很近,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而且,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成本更加低廉。

3.2 政策优势

为了鼓励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山区及东西两翼转移,加快山区及东西两翼经济发展,促进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广东省经济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2005年3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制定并颁布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拉开了第一轮产业转移的序幕。2008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出台,开始了新一轮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的部署。省政府不断出台措施,拿出资金,鼓励各地建立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园区,到2011年6月底,广东省35个省级认定的产业转移园区,入园项目(含意向)2 988个,总投资额超7 029.7亿元。

3.3 社会距离优势

社会距离是指在历史、文化、语言、风俗和商业习惯等方面产业承接地与转出地的差异。一个地区与投资来源地区的社会距离越大,企业选择该区位的可能性则越小。共同的语言、历史和文化使得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与珠三角地区在社会距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4 广东省内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

虽然在广东省内的产业转移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在产业转移的过程当中,同样遇到了不少问题。一方面,根据日本的经验,大量产业转移出去有可能导致该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导致当地经济增长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失业率上升等问题,珠三角的一些地区为了保持经济的增长速度和税收水平,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就目前已经形成的珠三角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转移来看,大量的企业都选择转移到了水质优良的水源地区,大量的工业园区都在往河流上游方向布局、且沿江分布,而且这一趋势并无明显改变,这样的产业布局使得产业承接地的环境和水资源保护问题面临极大的潜在风险。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4.1 做好产业甄选,实现产业有序转移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应该是逐步推进的,有选择的产业转移。珠三角地区存在着大量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珠三角要保持在全国的竞争优势,需要将这些产业进行转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产业转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加工制造业的依赖是根深蒂固的,盲目的产业转移很有可能导致珠三角地区的“产业空心化”。因此,在推进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产业甄选工作,首先从既不具有比较优势,也不具有集聚优势的产业开始,逐步推进产业转移,并控制好这些产业的转移速度。在这些衰退产业转移的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留下来,或者是仅仅把生产制造部分转移出去,将总部和研发部分留下来,以促进珠三角地区发展“总部经济”。

4.2 解决技术软肋,促进产业升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然而,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创新能力依然不强,这从珠三角与周边的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就可以看出,正是由于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创新能力缺乏,导致其经济的辐射能力不强,故未能拉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反而越来越大。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在吸引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落户珠三角的同时,政策应该更多地支持本土企业自主创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以保障区域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4.3 形成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的产业转移机制

区域梯度差异是推进产业转移的重要前提条件,然而,产业转移并不是简单地转移到低梯度地区就好,而是应该转移到适应产业发展的地区,这时以产业集群为导向是不错的选择,低梯度地区的产业次集聚区不仅可以依据其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可以发挥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降低交易成本,只是低梯度地区的产业集群更多的是处于产生和成长阶段,需要进一步地发展壮大以充分降低交易成本。当产业集群形成以后,就会自发地发挥其内在的自我强化机制,吸引关联产业移入,推动集群走向成熟阶段,最终形成产业竞争优势。

4.4 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业承接能力

实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首先要认清自己的优势,任何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总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所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也不例外,其最明显的比较优势就是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其次,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珠三角和其他沿海地区正式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优惠,发挥比较优势,利用自己的廉价劳动力等优势资源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现阶段,国家正通过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等发展战略,为较落后地区提供政策支持;广东省也通过制定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珠三角产业向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转移,并通过资金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产业园区等措施提高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产业承接能力。

4.5 防止污染转移,实现科学发展

在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引起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这是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代价,发展产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历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然而,环境的承载负荷是有限的,如果不顾及环境自身有限的自我净化能力,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超过环境承载负荷的污染必然导致更大的损失。由于环境污染的代价更多的是社会来共同承担的,因此,政府作为社会最主要的公共管理部门,理应在防止和治理污染的问题上尽到最大的职责。首先,政府要做好环境规划、设置生态屏障、落实环境污染责任。政府在编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不能只考虑经济因素,而是应当把生态、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应根据本地的资源环境状况有选择地承接产业转移,使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规划相适应,这样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严格落实环境污染责任,将环境污染也纳入到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中,加强环境污染的行政问责制建设。其次,努力构建环境公民社会。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政府命令式的强制规制,企业缺乏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社会公民大多都是旁观者,仅仅利用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发生的所有环境污染行为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要把各种社会主体纳入环境保护的主体中来,努力构建环境公民社会,就要建立完善的环境信访体系,便于其向环保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或投诉。政府只有充分重视环境公民的利益表达,并将其作为环境保护决策的重要依据,才能全面有效地防止环境污染行为的发生,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松志.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蔡海智.论珠三角产业转移[J].岭南学刊,2003,(1):70~72.

[3]邱海雄.珠江三角洲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与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郑秀君.浅析沿海地区产业转移[J].改革与战略,2005,(3):23~25.

[5]冯邦彦,王炜清.广东欠发达地区承受产业转移面对的挑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5,(7):34~35.

[6]钟韵,林耿.珠江三角洲产业扩散机制初探[J].开放导报,2005,(3):105~108.

[7]朱旭峰.转型期中国环境治理的地区差异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3):76~83.

猜你喜欢
两翼粤北珠三角
粤北龙船歌研究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当代水产(2022年4期)2022-06-05 07:53:58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春 景
河北水利(2021年4期)2021-01-06 19:09:28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矿产勘查(2020年1期)2020-12-28 00:21:10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卫康 “一体两翼”促发展
粤北采茶戏的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