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春
脆红李是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传统栽培水果种类,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成熟期集中在8~9月,比内地晚20~30天,具有反季节优势,且经济效益好,栽培管理相对其他水果容易。现就九寨沟县脆红李规范化栽培技术作简要介绍。
为了发挥脆红李反季节种植优势,根据李品种特征特性,我县适宜在海拔1200~1800m范围内栽培。具体选址时,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背风向阳、光照充足、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段建园;土壤pH值宜6~8,山坡地宜5~15°的坡地或坡改梯为宜;在有“倒春寒”危害的地区应选择春季温度上升较慢而空气流通的北坡或西北坡建园;在地下水位高,雨季易积涝的低湿、涝洼地,不宜建立李园。
以春季栽植为宜,栽植密度要根据地势、土壤肥力、砧木种类及栽培措施而定,大部分地方适宜株距为3m,行距为4m,亩栽56株。定植前挖长、宽各80cm、深100cm的定植坑,每个定植坑施20kg土杂肥加0.5kg含量为45%的三元复合肥,与表土混匀后回填定植。定植后40~70cm处定干,剪口下20cm整形带内要留3~5个饱满芽,剪口上用地膜包严。
幼树施肥应薄施勤施,成年结果树每年施肥3次,并辅以根外追肥。
1.幼年树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新梢生长期,株施300~500g复合肥;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结合夏剪,株施有机肥15~20kg加复合肥200g;秋冬落叶前每株施有机肥20kg,复合肥1000g。
2.结果树(以3~4年生树为标准)
结果后需肥量大,应以基肥为主,秋冬季宜结合深翻,施入农家肥每株约30kg、复合肥1000~1500g,混合后施入。在开花前可喷施1~2次0.2%尿素加0.1%~0.15%的硼砂混合液,有助授粉受精,提高坐果率。5~6月份果实膨大期,除叶面可喷施0.2%尿素加0.2%磷酸二氢钾混合液作根外追肥外,亦可根施一次追肥,每株施用20kg沼液加1000g高钾复合肥,以促进果实正常发育。在采果后5~7天株施20kg沼液作追肥,增加叶片同化功能,补充树休营养。
脆红李幼树生长旺盛,结果后长势中庸,适宜树形主要是自然开心形。一般定干高度为50~60cm,主干以上的整形带留不同方位的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培养出2~3个侧枝及适量(4~5个)结果枝组。
修剪应采用生长期修剪与休眠期修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生长期修剪以拉枝和摘心为主,目的是缓和树势、促进花芽分化,幼树以摘心扩冠为主,时间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休眠期修剪在落叶后至发芽前进行,以疏剪为主,放、缩结合。对营养枝抽生少的树,应尽量利用营养枝短截,培养新的结果枝组。被拉向水平或弯曲的枝组,应在结果后及时回缩。对衰弱老树应重剪,促发新枝,逐步替换衰弱的结果枝组。
李的花果管理相对简单,重点有两个内容:一是提高坐果率,可以通过果园放置蜜蜂和喷洒0.2%的硼砂溶液;二是在生理落果结束后,要进行适当疏果。
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加强果园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土壤粘重和地下水位高的果园,要注意改良土壤和排水。进行合理整形修剪,创造通风透光的良好生长条件。结合冬季修剪彻底清除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秋翻地,春刨树盘,都可减少侵染来源。
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李树的主要病害有李红点病、穿孔病。
(1)红点病 危害叶片时,在叶面上产生红色圆形微隆起的病斑,其边缘与健部界线清晰,病斑上密生暗红色小粒点,即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病叶变黄早落。果实被侵染时,在果面上也产生红黄色圆形隆起的病斑,病果生长不良且易脱落。药剂防治:①萌芽前喷5度石硫合剂,展叶后喷0.3~0.5度石硫合剂。②在发芽期,可喷75%的百菌清800倍液进行预防保护。发病初期,喷7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进行防治。③穿孔病。该病在病果果皮上先以皮孔为中心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展到2mm时,病斑中心变褐色,最终形成近圆形,暗紫色,边缘具水渍状晕环,中间稍凹,表面硬化粗糙,呈现不规则裂缝的病斑,达35mm左右。湿度大时,病部可出现黄色溢腕,病果早期脱落。药剂防治:用72%农用链霉素3000倍液,25%叶枯唑600倍液,每季最多用3次。
2.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李树的主要害虫有蚜虫、食心虫。
(1)蚜虫 以成虫和若虫密集在嫩梢叶片背面吸取汁液,被害叶片卷缩、有白粉,可引起烟煤病,在花后嫩叶期用70%啶虫脒6000~8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15天后可再防治1次。
(2)食心虫 是危害李子果实最严重的害虫,在虫孔处流出泪珠状果胶,被害果实不能继续发育,渐渐变成紫红色而脱落。被害果虫道内积满了红色虫粪。从5月中下旬开始防治,药剂选用2.5%溴菊酯3000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3000倍液或在果实成熟前用5%云菊18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