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意义 突出重点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2012-04-13 14:12杨祥禄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农民旅游农业

杨祥禄

(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 成都 610100)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和经营、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经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功能,以增进居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提高农民收益为目的新的农业经营形态。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

四川是“中国农家乐发源地”,也是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最具特色的省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四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富裕农民、改造农业、建设农村和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拓展农业功能和拉动内需的新引擎、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平台、丰富旅游资源和提高居民幸福指数的新场所。[1]新的历史时期,在推进四川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快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

1 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大

据统计,四川已创建休闲农业示范基地2.4万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8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8个。[2]拥有28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84个示范乡(镇)、172个示范村、558家乡村酒店和13 718家农家乐。2011年,全省休闲农业园区资产总额220亿元,乡村旅游实现收入626.4亿元,占旅游总收入的26.1%,比2005年增长4.33倍。乡村旅游已经发展成为最具潜力、最具活力、也是最给力的新的旅游经济增长点。

1.2 产业类型多

四川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呈现现代农业科技园、休闲农庄、农业观光体验园、农家乐、农业主题公园等多种类型。[2]乡村旅游产业形成城市依托型、景区带动型、产业带动型、特色村寨型等多种类型,环城市天府农家、川西藏羌风情、川东北苏区新貌、川南古村古镇、攀西阳光生态各具特色。

1.3 集聚程度高

通过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依托农业优势资源,推进休闲农业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向连片化、板块化、集群化发展。成都的“五朵金花”,汶川的水磨古镇,西昌的“乡村八景”,乐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等,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升,规模化效益日趋明显。[2]

1.4 创意农业初显端倪

休闲农业发展更加注重提升产业功能,延伸产业链,催生创意农业。双流县成功打造占地约866.7hm2的创意农业园“玫瑰天堂”,园区内用玫瑰设计组成了四季花海、彩田艺术的创意农业景观;长宁县建设的休闲农业景区,依托丰富竹业资源,采用根雕和竹编艺术,创作出多姿多彩的竹制产品,倍受游客青睐。[2]

1.5 综合效益好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既是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农民幸福家园的有效途径,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抓手。如郫县农科村农民,依靠发展休闲农业,人均收入已经超过5万元,涌现出一大批百万甚至千万元户。[2]汶川县在灾后重建期间,把全县作为一个景区来规划,把集镇作为一个小城来设计,把村庄作为一个景点来建设,把农户作为一个文化小品来改造,时间上同步推进,空间上农旅互动,布局上功能分区,小产业大发展、小产品大市场,致力于将浓厚的藏羌文化、民俗文化,高原特色农旅产品全面融入休闲农业,促进了灾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花园、产品变商品。2011年,全县休闲农业产值2亿元,同口径增长200%;农民人均纯收入5 152元,增长26.7%,其中,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增收3倍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汶川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四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在取得重要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开发规划不够、同质化经营明显、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策扶持滞后、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

2 重大意义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有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3]具体而言,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扩大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第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能够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为环境,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差别,丰富统筹城乡内涵,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第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使农业与农村成为广大市民亲近自然、体验农业、怡情生活的新天地,引导城市人才、技术与资金等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能够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乡风文明。第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促进农业功能拓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融合一、二、三产业,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等的发展,满足城乡居民新型消费需要。第五,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农村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通过挖掘、包装、宣传当地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进一步促进农村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发和保护传承,有利于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3 思路原则

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满足城市居民多种需求、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一批精品景区(点),培育一批精品目的地,打造一批精品线路,培养一批高素质人才,开发一批特色商品,丰富完善产业体系和产品体系,优化内外部发展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引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向规模化、规范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发展水平。

第一,以农为本、彰显文化。坚持以农为本,立足农村,结合实际,深入挖掘乡村深厚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资源,推进乡村传统文化的产品化,变资源优势、文化优势为经济优势。第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级政府要搞好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扶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鼓励支持农民和各类经济实体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采取多种经营模式,发挥社会资金的作用。第三,科学规划、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发展与耕地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等关系,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序持续健康发展。以“大中城市周边、名胜景区周边、依山傍水逐草自然生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传统特色农区”五大区域为重点,做好系统规划。第四,整合资源、推动融合。树立大产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理念,充分整合农、林、牧、渔、旅游等行业及文化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合理组合,构建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产业布局,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及其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第五,创新机制、提升档次。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和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旅游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扩大规模,提升层次,提高效益。[4]

4 对策措施

4.1 完善政策法规

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旅游条例》,从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外部环境,把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将乡村旅游纳入整个旅游业规划和管理的范畴,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的优势作用,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经营灵活多样、机制充满活力、服务贴近市场需求。

4.2 搞好规划编制

围绕水果、茶叶、蔬菜、中药材、蚕桑、花卉等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区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及新村规划,编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项规划。以规划为先导,培育多元化休闲农业园区。[5]鼓励产业间联合与协作,构建新型休闲农业产业联盟,打造现代休闲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

4.3 改善基础设施

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高标准农田工程、农村能源工程、农机化工程等项目建设,推进特色产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形成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点)设施建设,整治村容镇貌,推进旅游村镇、街道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指导旅游景区(点)房屋外观改造和标牌、标识规范设置;改善旅游景区(点)的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和文化条件;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与旅游活动的舒适性。

4.4 健全标准体系

制定并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规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评定标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商品认定标准,完善农家乐/乡村酒店星级划分与评定等系列标准,加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景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点)、食宿娱乐、游客中心、购物场所、安全设施等进行规范指导,提升经营管理和接待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和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协会,建立行业规范发展和管理协调长效机制。

4.5 创新服务产品

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户利用农业生产生活资源,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做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挖掘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多元功能,发展功能齐全、环境友好、文化浓郁的休闲农庄;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规模大、特色强、档次高、功能全、效益好的休闲农业园区;挖掘包装特色民俗文化,推进民俗村发展;以创新的理念盘活当地传统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富有吸引力的农村古镇;将农业资源与创意相结合,开发丰富多样的创意农业产品,形成创意农业产业带。全面提升农事节庆活动内涵,实现“以节会友、以节拓市、以节富民”。积极支持和鼓励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者和农民,依托当地的特色资源,开发农业旅游产品。

4.6 强化品牌建设

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的原则,培育和保护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以自然生态、田园文化、农耕文明为基础,以诚信经营、提升内涵、保障质量为重点,着力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加快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点[3]、精品休闲农庄、精品农家乐以及名优特色商品品牌、品牌企业等,组织开展推介展示活动,形成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色品牌,重点培育乡村旅游著名、驰名商标和品牌,提高四川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7 注重人才培养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对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规划、管理、经营等方面的高级人才,纳入高等教育范畴,充分发挥四川旅游学院的优势和作用;对于普通从业人员,纳入财政支持范畴,加强乡村旅游服务人员培训,着力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管理队伍、营销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计划,加强经营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大力扶持一批特色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纪人。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机制研究和经验总结。

[1]苏宝瑞.让农业快乐高效 让农村美丽和谐[N].农民日报,2011-09-26.

[2]四川省农业厅.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J].四川农业科技,2012(6):63.

[3]国家农业部.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Z].2011-08-23.

[4]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Z].2011-09-08.

[5]休闲农业是利国利民的新兴产业[N].农民日报,2011-09-01.

猜你喜欢
农民旅游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