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宇 袁春平
(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 成都 610100)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
袁新宇 袁春平
(四川旅游学院<筹>,四川 成都 610100)
面对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所带来的就业压力,加强职业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是实现学生就业创业、职业发展的重要一环。高校职业指导必须改革传统的就业指导理念和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系统,加强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课程和教学体系,搭建网络化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就业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高等院校;职业指导;改革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稳步增长。尤其是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从2007年的495万到2011年的660余万,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了一百余万。迅猛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在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动力和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的同时,由于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所引发的变化,也造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境况。如何突破大学生就业瓶颈,防止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如何将大学生就业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政策扶持之外,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不断深化高校职业指导改革,创新高校职业指导方式和内容,更新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突破大学生就业瓶颈。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仍然停留在简单地宣传就业政策、讲授就业技巧、分析就业形势等方面,其重心还是以就业率为指向,而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指导,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学生自身特长的发挥及自身潜能的挖掘培养明显不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新时代的大学毕业生,如果只有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比较差,是不能够长期立足和不断发展的。在这一点上,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课程设置而言,目前很多高校还没有为学生开设专门的专业指导课程,即使有部分开设,也仍然是以选修课形式出现,没有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讲授,普及面较小。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方面,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理论性十足而实践性不强。往往将职业指导课作为一门理论性知识讲授,学生只能了解和掌握一些肤浅的职业知识概念,对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的培养明显缺失。许多高校职业指导课将学习时间和空间局限在课堂和校内,实践性教学活动难以开展,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一支人员配备整齐、专兼职结合、高素质和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和提高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一项对全国23个省市的61所高校职业指导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无论是在学历还是在专业技能方面都有待提高,其中尤为突出的一点是目前高校通过正规职业指导培训取得相关证书的人员比例较低,无证人员的比例高达53.8%。[1]专业职业指导知识缺乏,必然会导致与学生沟通不够,加之信息渠道不通畅和信息不完善,对就业市场变化就不够了解,不能够在咨询中给学生提供详实的当下社会劳动力需求信息。
2.1.1 有利于改善和破解就业瓶颈问题、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
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81.52万,到了2011年已经高达660余万。这些数据已经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己进入大众化时期。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随着高校扩招以及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而出现的,就业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如果出现大量毕业生不能够充分就业,必然会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影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和持续发展。因此,高校通过改革和完善职业指导课程,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这既关乎学生就业的切身利益,更是关乎社会稳定和民生发展的大事。
2.1.2 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就业困境、提高职业指导实效
大学就业难现象主要有两种:第一,毕业生增长速度超过了社会新增的劳动力岗位,尤其是有些大家都一致认同的理想工作岗位,比如目前的公务员考试。第二,部分毕业生择业观不够成熟和理性。所谓选择性失业是指在择业过程中由于就业岗位与工作预期出现差距而主动放弃了某些就业机会,这类人群在大学生中比较突出。第三,社会和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工作岗位的变更和增加与目前大学毕业生的专业不匹配。高校专业设置与行业发展的对接出现了真空,新兴行业急需的人才匮乏,这也导致了有岗无人的现象。在充分了解这些原因的基础上,高校职业指导应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减少选择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
2.1.3 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为其毕业生和结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培养的人才如不能就业,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就不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因此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随着高校招生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就业前景的好坏也直接关系着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接受和承认,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地位,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招生质量和数量,而招生的情况又直接影响毕业生质量,从而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2003年4月4日,国家教育部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教育部直属的74所高校的就业率,毕业生就业率开始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职业指导有利于学校了解人才市场需要,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育机制,进而推动高校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2.2.1 不断更新职业指导理念,完善高校职业指导系统
在毕业生就业率这个指标的带动下,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造成一个误区,那就是将职业指导等同于就业指导,其表现为重结果轻过程、重数量轻质量、重市场开拓轻职业指导。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职业指导观念,建立和健全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改变那种将职业指导视为一种短期性的解决毕业生就业安置的陈旧看法,帮助毕业生了解自我职业倾向,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职业咨询和指导。
美国促进高等教育标准化委员会(Council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andards in Higher Education,简称CAS)在2004年标准化指导中,将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规定为:为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提供帮助。[2]由此可见,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的中心是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这不仅要帮助学生发展自我观念,认识自己和职业世界,而且要培养学生职业选择、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的能力,通过职业生涯不断完善个人发展。我们应该更新就业指导理念,建立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从指导思想、机构设立、人员配置、课程体系、服务平台、经费保障等全方面构建职业指导系统。
2.2.2 培养和引进高校职业指导师,打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根据《劳动法》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规定,自2005年起职业指导人员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取得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经过培训取得相关证书的人员被列为高级技能人才。为更好推动这一计划实施,国务院和教育部都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07号)明确指出,“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要着力在各省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确保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顺利开展。
高校职业指导师与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指导师都是为他人提供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帮助,所不同的是前者主要针对的是在校大学生,而后者主要是其他社会人群。但两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素都是一样的,除了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掌握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调查统计显示,在职业指导师的素质要素中,高校职业指导教师一致重视的因素有“知识特征”“任务特征”“认知特征”“动机特征”和“社交性”等5个因素,学生群体更强调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的个人影响力、职业道德和责任心,教师群体更注重高校职业指导师在文化素质和人际关系的扩展性。[3]高校职业指导师的角色决定了需要过硬的专业化水平,这不仅需要较高的学历,也需要职业指导实践经验,在国外从事职业指导的专职人员一般都是硕士或博士学历,并且必须拥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证书。同时,从高校职业指导师规模而言,师生比应该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至少不应该低于1:1 000的比例。
2.2.3 建立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实践性
首先,要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对所有学生进行系统全面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作为职业指导内容的载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关系着职业指导工作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路径。应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教研室,对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创业、就业能力拓展等课程模块,并且贯穿于学生进校到毕业的整个时段。同时在具体的课程体系构建和甄选方面,必须进行科学设计、认真遴选,具备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并且提供适宜的实践性课程,这一点可以与学校的见习、实习或者学校创业训练制度结合,让学生提前对社会生活、工作职业、人际关系有个粗略了解,为进入社会打下基础。
其次,教学内容作为职业指导工作的核心,更是直接决定了职业指导工作的优劣。第一是职业观和职业道德指导。职业无分贵贱,劳动就是就业,提倡公平竞争,提倡多样化和开放性的择业观。第二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通过了解学生兴趣、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社会行业需求趋势,让学生能够确定今后职业目标和专业方向,选择与其兴趣、价值观和能力相近的职业领域。第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模拟、面试、培训等方法提高学生求职能力。内容包括对学生进行求职训练,学生应先掌握获取就业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其次是学会制作个性化的求职简历,再次是学习面试技巧,掌握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方式与艺术,最后是个性化的谈吐、仪表、服饰等方面的形象设计。第四是开展创业教育课程。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培养其自主创业的能力,引导他们由被动就业转为主动创业,使大学生既成为求职者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创业课程,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学校提供的专门条件进行创业。创业课程既可由专任教师担当,也可以聘请企业家、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等兼职教师到校对学生传授创业实践课程。
2.2.4 搭建职业指导网络服务平台,实现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数字化
职业指导开展的普及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综合的信息化平台,借助网络平台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大大提高职业指导的效率。这个平台至少应该涵盖以下内容:
第一,提供职业测评工具。通过网络和计算机,开展职业心理测试、职业能力倾向测评等心理测试,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能力等个性特点,掌握学生的职业倾向。这方面的测评工具主要有自我定向探索(Self-Directed Search),斯特朗—坎贝儿兴趣量表(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ry),霍兰德职业爱好量表(Holland Vocational Preference Inventory),塞普尔工作观量表(Work Values Inventory)等。[4]
第二,提供在线咨询服务。除了常规的咨询服务外,在线咨询的推出可以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在了解学生的职业倾向和综合素质基础上,职业指导师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职业规划阶段提供不同的职业咨询,帮助学生选择专业或职业方向,提供相关领域经验,提供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具体内容包括专业选择、职业决策、职业信息、薪酬分析、实习情况、假期兼职、求职简历等。
第三,提供职业信息服务。作为学校能够提供的信息涵盖范围有限,因此应该广泛收集各种行业和职业的基本信息,当前流行的各种职业,未来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各用人单位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以及需求的动态信息,各种大型招聘会的信息,各种兼职和实习的岗位信息,以及求职准备、面试技巧等诸多信息。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随时免费享用各种资源,为自己的求职和发展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
高校职业指导作为一项关乎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职业指导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和创业,提升就业质量和层次,最终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顺利起步和发展。
[1]黎茂金.试论中国高校职业指导改革与实践.中国校外教育[J].2010(8):358.
[2]李凤.中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比较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6(7-8):122.
[3]阙墨春.高校职业指导教师素质要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4:54.
[4]赵燕.美国高校职业指导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30.
Abstract: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made it necessary to provide guidance of employment for students and help them design their future career.Reforms of schools' supporting services includ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guidance,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curricular system,further training of the employment counseling faculty,construction of a network service platform so as to boost the smooth career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s;employment guiding service;reforms
On Employment-Oriented Reforms in Colleges
YUAN Xin-yu YUAN Chun-ping
(Sichuan University of Tourism,Chengdu 610100,Sichuan,China)
G646
A
1008-5432(2012)06-0007-03
袁新宇(1967—),男,重庆人,四川旅游学院(筹)就业实习指导中心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烹饪工艺与营养、教育管理研究。
袁春平(1977—),男,四川西充人,四川旅游学院(筹)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