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国英 苏占涛 郑志刚 (辽宁省建昌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125300)
林可霉素极量注射治疗猪链球菌病效果观察
许国英 苏占涛 郑志刚 (辽宁省建昌县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125300)
猪链球菌病,是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病程长,死亡率也较高。治疗本病的关键是早期适时治疗。临床实践表明:首选药物为林可霉素和黄芪多糖注射液,但是针对每头病猪,采用不同剂量注射时,治疗效果大不相同。
猪链球菌病是由C、D、F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特别是扁桃体和鼻腔)、生殖道和消化道。猪在各种动物中易感性较高。各种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但败血症型和脑膜脑炎型多见于仔猪和生产母猪,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多见于中猪。病猪、I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当健康猪群引入带菌猪后,由于互相接触,病菌可通过口、鼻、皮肤伤口而传染。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发病较多,多发于养猪密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有皮肤损伤、蹄底磨损、去势、脐带感染等外伤病史的猪易发生该病,潜伏期1~3d或稍长,哺乳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中猪、大猪病程长,进而激发感染成其他疾病而造成死亡。
1.1 急性败血型 急性型猪链球菌病发病急、传播快,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3℃,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废绝,流鼻水,咳嗽,眼结膜潮红、流泪,呼吸加快。多数病猪往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亡。少数病猪在病的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背部和腹下皮肤出现广泛性充血、潮红。
1.2 脑膜炎型 多见于70~90日龄的小猪,病初体温40℃ ~42.5%,不食,便秘,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转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或昏睡等,有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往往死亡率很高。
1.3 关节炎型 由前两型转来,或者从发病起即呈现关节炎症状。表现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有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死后剖检,见关节周围肿胀、充血,滑液浑浊,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1.4 化脓性淋巴结炎 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其次是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受害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有咳嗽,流鼻液。至化脓成熟,肿胀中央变软,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局部逐渐痊愈。病程一般为3~5周。
采用林可霉素和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本病,同种药物和不同剂量注射,治疗效果大不一样。(1)对病猪确诊为链球菌病后,应迅速搞清病猪的体重和体质状况,为下一步用药做好准备。(2)采用林可霉素和黄芪多糖等抗病毒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案。(3)针对每头病猪不同体重和体质,决定用药剂量,这是治疗本病的关键。(4)对一般体质的病猪,按照100kg分别肌肉注射林可霉素35~40ml的极量,同时肌肉注射黄芪多糖正常量,1次/d,治疗效果非常好。
(1)正常剂量注射。对确诊为链球菌病母猪2头,对每头病猪按照100kg20~25ml的剂量,分别注射肌肉注射林可霉素和黄芪多糖,同时配合安乃近解热镇痛药物治疗。病情时有好转,但是病情愈来愈重,最终未能治愈。(2)极量注射。对被传染确诊为猪链球菌的病母猪5头和1头种公猪,按照100kg35~40ml,肌肉注射林可霉素,同时另肌肉注射黄芪多糖100kg20~30ml,1次/d。有3头母猪2d后痊愈。有1头种公猪注射后倒地,成半休克状态,30min后站立,精神好转,恢复食欲,逐渐康复。余2头母猪经此法治疗3d后,也完全康复。
猪的链球菌病,是个病程长,传染性强,常规疗法难以治愈。林可霉素对猪的链球菌病治疗,关键是剂量的掌握,剂量掌握不好,效果也不好。对患有链球菌病的猪,进行林可霉素极限量注射效果最佳。但是根据病猪的体制状况,正确推断每个猪的林可霉素耐受极限量尤为关键。
(2012–04–09)
S858.28
B
1007-1733(2012)08-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