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丽芳,程 芳
(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南京,210009)
癌症伤口指癌症原发于皮肤局部或其他部位转移至皮肤所致的损伤,是一种无法愈合的伤口。近年来癌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临床上约10%的癌症患者会因为癌症的转移而发生此种伤口[1],但癌症的治疗仍是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癌性伤口的处理也给医护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2002年Naylor提到癌症伤口护理的目的并非是将伤口治愈,而是减轻癌症伤口恶化过程中的症状,尽最大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2007年3月—2012年3月本院对39例癌症伤口的临床护理方法总结并报告如下。
本组共 39例患者,男 22例,女 17例,年龄31~90岁,其中伤口位于头颈部者9例,胸壁14例,腹股沟 3例,会阴部5例,四肢臀部 8例。本组患者经造口治疗师指导处理后,出血、气味、渗液均得到控制,未发生感染,提高了生活质量。
出血是癌症伤口的常见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恶性肿瘤细胞侵蚀至毛细血管或主要血管[3],或因为化疗及癌症本身造成血小板计数或功能低下所致,此外也是癌细胞延伸且增加癌细胞新血管床的结果。出血的诱因常常是由于撕去敷料时操作不当或强行揭去敷料所致。本组共10例发生出血,其中1例因宫颈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放疗后,癌组织溃烂坏死并侵蚀股动脉造成大出血死亡,1例因化疗血小板计数2万造成大出血,另8例则因纱布粘连伤口但强行揭去而造成不同程度出血。
护理对策:1例为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伤口,因化疗后血小板计数2万造成伤口表面广泛出血,由外科医生会诊后以棉垫加压包扎未能止血,经造口治疗师会诊后,在伤口表面使用0.1%的肾上腺素,并用干纱布将伤口轻轻擦干,覆盖藻酸钙敷料,继续出血的部位则用双层藻酸钙敷料加凡士林油纱布及棉垫加压包扎,因出血量较大遵医嘱给予输注血小板及止血药。3 d后更换敷料时,先将外敷料轻轻揭去,并用生理盐水充分浸湿内敷料,待敷料完全与伤口分离后再小心揭去。另外8例患者直接用藻酸钙敷料加压包扎,外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未发生再出血,3 d后以同样方法先将外敷料轻轻揭去,再用生理盐水充分浸湿内敷料,待敷料完全与伤口分离后小心揭去,未发生出血。
渗液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癌性伤口内微血管与淋巴管受侵犯,癌症细胞增加了血管对纤维蛋白原及血浆胶质的通透性,同时伤口感染产生炎症反应,分泌组织胺导致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此外细菌蛋白酵素分解坏死组织也容易致渗液增加[4]。大量渗液容易浸湿敷料及衣物,但频繁更换敷料及衣裤增加了患者的疲乏和压力,周围皮肤的完整性也会受影响。本组有21例患者出现大量渗液,每天至少更换敷料3次,并经常浸湿衣物,16例中量渗液,1例焦痂无渗液。
护理对策:13例大量渗液伴出血伤口选用了甲硝唑粉剂加藻酸钙敷料及凡士林油纱布,外用棉垫加尿垫并用胸带固定,每天更换外敷料,隔天更换内敷料,4例会阴部伤口用甲硝唑粉剂加凡士林油纱布覆盖棉垫及尿不湿,外用丁字带固定,这样减少了更换敷料的次数,使伤口周围的皮肤没有浸渍。
恶臭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伤口感染、坏死组织覆盖,坏死组织是厌氧菌最理想的培养皿,厌氧菌分泌脂肪酸的代谢产物,是形成恶臭味的来源。臭味会刺激嗅觉,常导致食欲减退、恶心,患者及周围人均难以接受,根据Grocott(2001)癌症伤口气味评估指引对本组患者评分,其中3例患者为0级即一入病室就可闻到,12例为1级即与患者一个手臂的距离才闻到。
护理对策:对3例因大量坏死组织和腐肉覆盖造成的恶臭,小心分次清除疏松的坏死组织和腐肉,用手挤压12号针头并接软塑料包装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纱布擦干,在伤口均匀撒上甲硝唑粉剂,覆盖双层凡士林油纱布,外用棉垫包扎,以胸带固定。嘱咐患者可以开窗通风,更换衣裤。其余12例则直接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用纱布擦干,在伤口均匀撒上甲硝唑粉剂,覆盖双层凡士林油纱布,外用棉垫包扎。1个月后再次评估,15例均为4级,即只有患者自己可闻到,部分伤口有红色肉芽。
癌症伤口的特点是容易出血,容易产生大量渗液、恶臭、感染及疼痛等,但每个伤口的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伤口评估,针对不同特征的伤口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根据各个症状出现的原因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管理对策,以帮助症状的控制和伤口的管理。
治疗癌症本身需要很高的医疗费用,加上癌症伤口是无法愈合的,尤其是伤口因其特点必须使用大量的敷料及增加更换次数,就更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选择处理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本组案例中大部分伤口使用了凡士林油纱布,这样在单独更换外敷料时,不会粘连内敷料,可以减少更换内敷料的次数,直接用在伤口上也可减轻伤口出血,减轻更换敷料时的疼痛。本组有17例患者的局部抗生素选用了甲硝唑粉剂,甲硝唑可杀死厌氧菌而阻断脂肪酸的形成,既节省了患者的费用,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癌症伤口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口,本组案例中伤口伴随患者最长16年,最短6个月之久,加上经济等各方面的因素,容易使患者产生各种负性心理反应,使其不愿意与其他人交流,同时死亡的威胁也让患者生活在不安与恐惧中。本组患者中,7例头颈部伤口患者因外观、渗液问题不愿交流,11例患者因为疼痛而产生恐惧心理。因此,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非常重要。由于病程长,患者不能够长期住院治疗,这就需要患者及照顾者学会正确处理癌症伤口的方法,因此,这种慢性癌症伤口的护理管理对策中也要包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指导工作,以利于居家环境中癌症伤口管理的延续性,确保患者的生活质量。
[1]于博芮,蔡新中,蔡新民,等.最新伤口护理学[M].台湾:台湾华杏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200.
[2]万德森,朱建华,周志伟,等.造口康复治疗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282.
[3]Keryln Carville.Wound Care Manual[M].Osborne Park,Australia:Silver Chain Foundation,2005:117.
[4]胡爱玲,郑美春,李伟娟.现代伤口与肠造口临床护理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