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华 陕西省西乡县中医院(汉中 723500)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病及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一线贯穿、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经典著作,而被誉为“医门之规绳,治病之宗本”。《伤寒论》之所以历近两千年而不衰,并为后世众多医家所推崇,其原因之一,就是该书全面应用了辨证论治的科学思维方法。本文主要探讨《伤寒论》的知常达变思维观及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
1 知常达变的概念 “知常达变”是指在认识事物时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掌握,进而理解事物的特殊性,从而达到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常”指辨证的常规性思维方法,即常规常法,属逻辑思维的范畴。“变”指辨证的变法性思维,其实质是指辨证思路、方法、内容诸方面的无序性、非规律性,属辩证思维的范畴[1]。“知常达变”的常变思维是中医辨证思维的基本特征。
2 《伤寒论》知常达变观 2.1 六经发病之“常变” 六经即“三阴三阳”,六经辨证总体是以阴阳为总纲。《伤寒论》[2]第7条:“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故“三阳”病则发热,“三阴”病则恶寒,这是常态。但就六经发病而言,有其常则必有其变。如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即太阳病常态下必有恶寒,而发热与否是动态变化的。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提示少阴病亦有发热者。
2.2 六经病证之“常变” 《伤寒论》六经病各有一提纲,提纲所述皆为该经病之常态。如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80条“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然在诸经提纲之外,又有大量兼证和变证。例如阳明病亦有虚寒证、少阴病亦有热化证,知其常而勿忘其变,常变结合,知常而达变。
2.3 六经证治之“常变” 六经诸病各有主证主法施治。如太阳病属表证,以汗法施治为主;阳明病属里热实证,以清、下为大法,禁汗、禁补、禁利小便;少阳病以和为大法,禁汗下诸法;三阴病以温补为大法,禁汗、下等法。然而常法是该经病证的基本治法,仲景在知常后又达其变,根据六经本证及兼证的轻重、缓急不同,又有大量的变法施治。如太阳病有大青龙汤的发表清里法,有小青龙汤的发表温里法;少阳病有柴胡桂枝汤证的和解发汗法,大柴胡汤的和解攻下法;太阴病“大实痛”者有桂枝加大黄汤之温下法,少阴病有三急下证而用大承气汤等等,皆体现六经证治有“常”有“变”。
2.4 常见症候之常变 2.4.1 小便之“常变”观:《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3]内经从生理上解释了小便生成的过程,此即为小便异常病理的“知常”。小便异常的常见病理即阳虚,如316条的真武汤证阳虚失于气化则小便不利是其常态。然389条:“即吐且利,小便复利……”,既吐且利,津液外耗,小便本应不利,但现在小便复利,此即是“变”。这里小便复利是由于大吐大下后,不仅津伤,而且亡阳,阳不固摄则小便不禁。
2.4.2 下利之“常变”观:下利之常多由中焦肠胃虚寒或湿热为患,而374条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此乃“下利”之变证变法。其“下利”乃燥实内阻,热结旁流所致,故用小承气汤通因通用治之。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温里乃治下利之常法,解表发汗乃其变法,常变共用,知常达变。
2.4.3 烦躁之“常变”观:《伤寒论》中烦躁之论述条文有20余条,太阳篇12条,阳明篇3条,少阳篇1篇,少阴篇3条,厥阴篇2条。常规言之,烦躁总与阳热有关,三阳病多热,热扰心神,则烦则躁,此乃烦躁之常规病机,治宜清热法。如“舌上干燥而烦”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反复颠倒,胸中懊恼”之栀子豉汤证。然烦躁之变多由阳衰阴盛,虚阳浮越,或虚阳躁动所致,属危重证候,治宜大剂温补法。如61条干姜附子汤证、69条茯苓四逆汤证等等。
3 临床实践中的常变观应用举隅 《伤寒论》中的知常达变思维方法不仅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思维的指导,而且在临床治疗疑难疾病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3.1 知常达变治遗尿 孙世常运用真武汤治疗老年性遗尿95例疗效显著[4]。如李某,男,72岁,夜间遗尿3年,以冬季为甚,颇感痛苦。患者体胖,舌淡暗,苔白润滑,脉沉细。处以真武汤加味,服6剂后夜尿大减,效不更方,继进6剂,小便白昼仅5~6次,夜间仅10余次,后宗上方配制丸药一料,如梧桐子大,早晚空心服,3月后随访病愈。遗尿一般应用温阳固摄剂,而作者却用温阳利水之真武汤,且疗效显著,可见作者是切中了老年性遗尿的病机,运用变法思维辨证论治。
3.2 知常达变治高血压(眩晕) 中医多从肝阳上亢论治高血压(眩晕),而亦有医家从温阳益气论治此病,这是知常达变思维的最好运用。如杜雨茂教授[5]治疗李某,男,45岁。患高血压眩晕头痛5年余,时轻时重。近10余天眩晕头痛加重,整日觉头昏重而痛,头不欲抬,目不欲睁,精神倦怠,畏寒喜暖,手足发凉,面色青黄,唇暗,体瘦,舌淡苔青白而润,脉沉细紧,血压170/110mmHg。辨证属少阴阳虚之眩晕头痛,治宜温经扶阳降浊。处四逆汤加代赭石、怀牛膝、桑寄生、杜仲、茯苓,服8剂眩晕头痛显著减轻,血压150/90mmHg。
张仲景之《伤寒论》,一方面以六经辨证,因证立法,依法用药,强调诊治用药的原则性;另一方面由于病因、病机的异同及病情的变化,更强调了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变法,强调诊治用药的灵活性。因此在学习时,更应该知常达变,认清疾病本质,既要对疾病有一般的认识,掌握其常规的演变规律和基本治法,又要在临床上三因制宜,灵活掌握应用。正如张仲景所言“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从这个意义上讲则是病无常形,治无常法,医无常方,药无常品,唯变所适[6]。
[1]姜建国.伤寒论变法思维述略[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1):4-5.
[2]董正华.伤寒论讲义[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
[3]王洪图.内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40.
[4]孙世常.真武汤加减治疗老年性遗尿95例[J].河南中医,2011,31(1):14.
[5]杜雨茂.中医临床家杜雨茂[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8-99.
[6]张 楠,董正华.试论《伤寒论》中的常变观[J].国医论坛,2005,2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