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侵袭与转移及中医防治

2012-04-13 11:29张全生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西安710077
陕西中医 2012年1期
关键词:癌细胞癌症状态

张全生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西安 710077)

癌症并不可怕,致命之处在于它的侵袭与转移。有资料统计60%的患者在诊断确诊时就已经发生这处转移,而在临床癌症患者中80~90%以上的癌症患者死于癌症的侵袭与转移[1]。

1 癌症的侵袭与转移之现代医学认识 癌细胞向靶器官靠拢并紧密黏附于器官表面,伸出伪足沿器官表面的自然间隙穿入,过基底膜。癌细胞阿米巴运动侵入器官,进入血管腔,形成继发性癌细胞巢。如果侵入器官是血管,伪足穿过基底膜进入血管腔,融入血液循环。

癌细胞从内皮细胞间隙或淋巴管开放一端侵入淋巴管,在淋巴结边缘停留、黏附、增殖,形成多细胞的转移灶;并沿淋巴管运行进入其它淋巴结入淋巴管,或侵袭淋巴结包膜,穿出包膜侵犯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进入血液循环中的癌细胞约百分之一的癌细胞存活,约有万分之一的癌细胞能在血流中生存并有可能形成继发的转移灶。这些存活中的癌细胞在血液中的凝集因子作用下,3~10个成群被纤维束、血小板和白细胞所包绕,构成瘤栓黏附于血管内皮,再与基底膜黏附,降解基底膜,穿出血管壁,在血管周围形成小的癌细胞克隆,成微转移灶,进一步侵袭周围实质性器官。这些存留下的癌细胞都是具有高潜能的癌细胞,即活力强及具有转移能力的癌细胞。

癌细胞从发生到转移需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生长增殖;转移潜能;免疫逃脱。有实验证明:最终要转移的癌细胞同不会扩散的癌细胞是根本不同的。是癌细胞变异进化的结果,原发肿瘤中能转移的癌细胞只占其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肿瘤细胞变异能力更强,因而变化衍生的品种众多,形成了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即各种性能品种不同的癌细胞:从众多衍生的癌细胞中造就了极少数高转移潜能的癌细胞。其细胞中基因突变激活转移潜能即抑制癌转移基因缺失,细胞间粘附分子丢失,分泌免疫球蛋白类黏附分子帮助肿瘤细胞逃避T细胞和NK细胞追杀,分泌选择素粘附血小板保护癌细胞,分泌血管生成素(生成因素)促进肿瘤血管生长,增大肿瘤转移的可能,分泌凝血物质形成癌栓纤维凝块,血小板沉淀其中,形成保护性屏障,免受血液湍流伤害,分泌肝素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协同破坏基膜,细胞外基质,形成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

癌细胞结构上增加了伪足功能,与正常细胞相比其功能上具有运动性,吸收营养功能,吸盘作用和支撑机体并相互连接构成癌巢样群体。癌细胞相比正常细胞在连接结构上发育不良,癌细胞间具有静电排斥,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下降,造成癌细胞从癌肿中易脱落,有一种被动脱离向主动寻找生存的倾向。高转移癌细胞可产生并利用患者血液中的凝集蛋白,在血管内通过与白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最少3个,多至6~10个癌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外周被纤维蛋白、血小板、白细胞包绕,构成小瘤栓,免于被血流冲掉,被血流切变力杀死,并与不利于癌细胞存活的环境隔离开来,使其更易于存活和增殖。

癌细胞在侵袭转移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的组织屏障,即器官基底膜间质,而癌细胞能产生激活和释放并利用各种蛋白水解酶,降解基质成分,为癌细胞转移形成通道,同时癌细胞能对各种不同的刺激物产生反应而移动,在液态中的趋化性,在不可溶吸引物的趋向性,从而使其具有留得住就留,留不住就跑的反应能力,这种反应的可塑性使癌细胞在转移的不同阶段适应不同的环境[2]。

但若肿瘤细胞没有获得新生血管能力,不能为其提供所需营养,代谢物不能适当地自瘤体扩散到周围介质,肿瘤体积就不会超过1~2mm;肿瘤细胞可分泌促血管生长因素,促使内皮细胞激活,血管局部细胞外基底膜,基质降解后内皮细胞芽生,增殖和迁移形成管腔,新生血管管腔连接,血液进入循环,将肿瘤内血管与周身血液循环系统连接起来,以获得其生长的养分。

从患者的术后调理来说,中医的辨证医治是十分有用的,因此我们再从中医的侵袭与转移理论来介绍一下。

2 现代中医肿瘤转移学说 “痰毒流注”认为:肿瘤转移是由于痰毒流注,络损血瘀所致,流注于肝为肝积,流注于肺成肺积,流注于骨为骨岩,流注于经络而成瘰疠。肿瘤患者正气亏虚,痰湿内生,善于流窜的痰湿与肿瘤邪毒互结,痰毒流注脏腑脉络(肺络、肝络、脾络、肾络、心包络、少阳络等)。络脉损伤,气血离经,易而为瘀,致使转移,肿瘤的转移以脏腑虚损为本,痰毒损络成瘀为标,其有似于淋巴转移[3]。

传舍理论认为:癌毒的传舍趋势是造成转移的内在因素,全身及局部阴阳气血之虚,是癌细胞转移的必要条件,气滞血瘀,气虚血瘀是转移的外在因素,也是癌细胞转移的重要条件,癌瘤形成后,癌毒播散,经由孙脉、络脉、经脉等进而侵犯到脏腑组织(胃肠、募原即结缔组织等)[4]。

风致转移理论认为:肿瘤机体在邪盛正虚,积块渐成的同时亦伴随着因阴阳不和而致内风生成,积块渐盛,内风势涨,终致肝风内动。肝与风皆喜挟持而多变,故内风与肿瘤积聚之邪相和,肝风内动挟瘀,挟痰、挟毒流窜全身脏腑经络,遇气血阴阳失调之脏腑,则痰、毒、瘀停滞于内,或滞于肺(肺转移)或滞于肝(肝转移)或滞于脑(脑转移)或流窜于经络,筋肌、皮毛(淋巴转移、骨转移、皮下转移),故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肿瘤转移的根本原因,气滞、血瘀、痰凝、毒聚是肿瘤转移的基础因素,而内风暗眩,肝内内动为肿瘤转移的条件[5]。

毒结、血瘀、寒凝、转移观点认为:①癌毒邪内结(寒凝、血瘀、痰瘀)形成肿瘤。②癌毒流散,引发转移。初期由原发灶周围侵袭扩散,中后期癌毒沿胳脉、经脉流散,在环境适宜处舍留成灶。③癌毒致虚促成转移。④痰瘀凝滞加速转移。因此,在癌症的转移过程中,癌毒及其特性是形成肿瘤和促使转移的主要原因,寒邪凝涩,痰瘀毒胶结,使疾病顽缠反复难愈,促成了转移的实现[6]。中医辨证论治的症型,是对症下药的根据和下药的基础,也就是根据肿瘤转移的不同阶段,产生的症状和证型不同,患者体质和个性不同,而采取对症下药,随着症的变化,辨证下药便有所不同。

每天有107个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只有万分之一的癌细胞能够在血液循环中生存并形成转移灶,而肿瘤细胞中有转移潜能的癌细胞只占肿瘤细胞的十万分之一[2],这就意味着肿瘤越大,转移的概率就越大。

肿瘤手术的根治术,减少了侵袭的概率,因此血液转移的预防就成为预防的重点。有实验证明,增强NK(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药物与抗血小板聚集的活血药能大大增强抗转移的效果,同时有实验证明,肿瘤组织周围有明显巨噬细胞浸润部位,肿瘤扩散转移的发生率较低,愈后较好[7,8],这些都告诉我们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预防转移的最好途径。

现代免疫学非线性理论告诉我们,当癌细胞处于微量(≈0),即当肿瘤生存最小数量来说,最初的3~10个癌细胞当处于约等于零的状态;这时身体的免疫系统对于微量(个别)癌细胞不足以激发足够强的免疫应答,使得免疫监视处于停滞,免疫功能处于不作为状态即免疫抑制[11]。这个阶段是免疫的真空点,也是易被我们忽视的空白点,也是肿瘤手术根治后癌细胞处于转移的最初状态,而手术后的患者,因身体受到巨大创伤,体能和免疫功能处于低潮,在这一时期,一是手术使免疫功能下降;二是癌细胞数量极微量,恰使身体对癌细胞处于免疫监视停滞状态,也是手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根本所在。因此,手术最初一段时间(一个月内)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激活免疫系统脱离免疫停滞状态,对防止癌症的侵袭与转移是十分必要的(有效的)。

而中医的对症辨证论治是十分有效的,它有效之处并非单纯地刺激免疫活性,而是调节受创伤的机体的阴阳气血平衡,使受伤机体在恢复的过程中,恢复五脏六腑参与免疫的功能,有效地提高全身机体免疫功能抗癌抗转移能力。

3 癌症与混沌 血癌的癌细胞生长处于混沌状态[7,8]提醒我们癌细胞的生长状态距混沌并不遥远,因此我们在此探索一下癌细胞的处于混沌状态及影响。

混沌运动,对初始条件具有明显的依赖性;由于内在非线性机制造成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混沌系统的长期行为是不可预测的,只要初始条件稍有差别,通过混沌运动过程中逐步非线性地放大、积累,当过程进行到足够长之后,一切初始信息将损失殆尽[9],即开始的状态一但失去,对最初状态有意识地控制,将随着最初状态的消失而对接下去的过程中任何设想效果将不复存在。

生物系统的混沌现象,具有许多功能上的优点。混沌状态可以在十分广泛的各种条件下工作,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使得生物系统可以应付不可预见的多变环境中出现的种种变化,对癌细胞的生长运动过程,其生长规律的随意性,使其生长过程处于混沌状态,而这种混沌的运动状态的不可重复性,使免疫监控无法正常进行,尤其是个别癌细胞在液体中运动,因而易逃脱免疫监视。由于癌细胞初始条件无法预知,其最终结果致使免疫监视无法正常进行,同时其处于混沌状态,而能够灵活应付转移中的各种不可预见的追杀,利于癌细胞转移灶的形成。

癌细胞生长运动状态是一种非线性行为,其特点是在于其对外界的干扰不出现线性反应,或最终不出现线性反应,它不是简单地模仿(回应)外界响应,而是对外界响应以非线性响应来应答。当人们通过各种方法给癌细胞以消除(凋亡)的指令,癌细胞并非以消失或缩小这种线性反应来应答人们的指令,甚至可以以非线性地采取自身突变,将响应带来的不利因素吸收掉,创造出更具自我更新、自我发展的高转移潜能的细胞。

而在癌症的生长过程中,受到体内体外多种内部、外部作用的干扰,这种干扰必然产生振荡,因为体内免疫系统的行为是非线性系统,其作用产生混沌效应,其作用的结果,使得癌细胞的生长所受干扰成为随机性的振荡。因此,我们可以大胆推测,癌细胞的生长过程是一种混沌状态。对于癌细胞生长过程的混沌状态,术后的最初治疗方法,将对患者的未来愈后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其理由在于混沌状态下的癌细胞运动系统对于最初状态的敏感性,而免疫系统对于癌细胞最初状态的不敏感性,根据混沌运动对初值的敏感依赖性,癌症切除后最初状态的治疗方法对癌症转移的出现及对人体生存的影响具不可逆转性。

4 对混沌的控制 因为癌症生长状态的混沌的性质,对最初条件敏感的依赖性,就要求不断地在小范围内进行调节,才能达到过程的可控性,从而达到对未来的可控性[10]。只有对癌症疾病的症状变化不断地辨证施治,才能不致导致治疗过程的失控,可控的结果就是不断辨证论治的最终积累的总效果。

肿瘤细胞生长发展是一个发散过程(具有放大响应的混沌过程),就是随着病程的增加,病情越来越严重,即偏离正常的阴阳气血平衡状态越来越远。而中医的辨证论治则是一个收敛过程,即不断调整身体脏腑阴阳气血平衡,使带病机体逐渐向平衡状态差异收缩减小方向进行的过程。因此,通过辨证论治这种收敛治疗方法,逐渐抵消肿瘤生长的发散过程的作用,通过长期的积累,以达到最终收敛的作用,即恢复阴阳气血平衡健康状态,也即治愈,这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时间也因人而异。

对癌细胞个体行为及诡密踪迹的追踪,似乎人的宏观方法无能为力,可谓大海捞针,但是通过免疫细胞的跟踪(进化),才能达到精确制导,逐个杀灭的目的。实际上,当癌细胞处于微量(≈0)时,癌细胞个体数量极小,甚至可小至3~10个为簇,长时间调动免疫细胞跟踪杀灭是可行的,而在106~108个以下,即手术和放疗化疗后免疫系统是可以杀灭癌细胞。

非线性免疫理论认为,外周环境的影响及机体诸多因素作用下,机体内的环境产生不断的变化,而这种不断变化的环境对癌组织生长不利[11]。也就是说明促使机体处在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中而非稳定平衡状态,对癌组织的生长不利;正是促使身体处在不断变化又是可控的负反馈收敛变化的方法就是中医辨证论治。对患者根据脉象,舌象进行辨证、综合外观表象予以施治。对于手术后患者,主要以气虚,血虚,阴虚为主。需益气,补血,滋阴袪虚火。益气:黄芪,党参,白术,灵芝,山药;补血:何首乌,当归,白芍;滋阴:西洋参,枸杞子,百合,沙参,天冬,麦冬。术后经络受损气血瘀滞:川芎,红花,牛膝,三棱,莪术,蒲黄。袪虚热:白薇,地骨皮。健脾:茯苓,薏苡仁,山药。放疗后:内络受灼,火毒炎盛,更应滋阴护络,健脾强身。因内络受灼消化道出血,每天口服三七粉,对呕吐不食,除了滋阴外,每天口服鸡内金,并辅以清热解毒:白花蛇舌草,金银花,半枝莲,藤梨根,紫花地丁,蒲公英,大青叶。

对癌症的治疗中,以微小干扰控制这种混沌状态的方法,就意味着辨证论治中不可一味地追求以毒攻毒,或增大剂量去达到治疗目的,或大剂量活血去化瘀去积,反而容易出现失控,或癌细胞产生突变,或产生抗药性或产生高潜能的转移细胞,应主要以刺激和调节阴阳气血脏腑平衡,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抗转移效果。

5 肿瘤病人长期愈后调治 由自组织理论中得知从肿瘤状态到正常状态的分界点即肿瘤状态到正常状态的分岔点[11](即细胞变性及变性细胞被免疫细胞灭杀处于平衡状态),由细胞生长的无序状态(癌细胞不进入细胞正常分化程序,凋亡程序受抑制,调控基因突变异常,端粒酶活性增高,端粒不稳定,细胞或为不死细胞,细胞间信号传导异常、障碍,使得凋亡道路受阻(抑制),增殖传导(增强),到有序(恢复为正常细胞、正常分化凋亡)点临界变化现象,使得无序变有序时间很长,越接近分岔点,系统从一种态变成另一种态的驰豫时间越长,具有无限接近的过程。因此,患者带癌状态到正常状态是一个漫长过程,不是一次根治手术或几次放疗化疗疗程所能完全根除,必须要在之后的长期调理中恢复,主要根据身体变化以辨证服中药为主,食疗为辅;在饮食上应注意高蛋白低能量清淡食品同时保持及时排毒。这个长期调理过程无法用西医疗法来实现,只有在中医辨证论治的调理中去进行。

[1]王文萍,李佩文.姜良铎.实用肿瘤转移学[M].辽宁:科学出版社,2003:1.

[2]高 进,章静波.癌的侵袭与转移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13-21,105-144,288-301,493-494.

[3]王文萍,王垂杰,姜良铎,等.肿瘤转移的“痰毒流注”理论形成基础及实践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5):8-10.

[4]张 健,张淑贤,王 沛.中医传舍理论与肿瘤转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6):4-6.

[5]贺用和,韩 静.论“风”与肿瘤转移[J].中国中医医学杂志,2006,(2):124-126.

[6]李晓丽 ,宋振华.试论“痰结、血瘀、寒凝”与肿瘤转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7):499-500.

[7]陈意生,史景良.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73-90.

[8]龚非力.医学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60-366.

[9]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83-192.

[10]张建树,管 忠,于学文.混沌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93,197.

[11]漆安慎,杜婵英.免疫的非线性模型[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27,126-132,147-148.

猜你喜欢
癌细胞癌症状态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癌细胞最怕LOVE
状态联想
假如吃下癌细胞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
癌细胞最怕Love
坚持是成功前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