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春 徐晓静 (山东省烟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64000)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防治
王元春 徐晓静 (山东省烟台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64000)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病。可通过血液、口、鼻等传播,潜伏期1~3d,有时可达6d以上。易继发感染,尤以败血性链球菌危害最大。近年来,猪链球菌病已经呈世界性分布,不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在我国随着集约化养猪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细菌耐药能力普遍增强,给链球菌病的防治带来困难。本文主要阐述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对该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出有益的建议,为减少养猪户的经济损失提供依据。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该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人和多种动物都有易感性,猪的易感性较高,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染病。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猪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散播病原,产后母猪的阴道分泌物和乳汁是仔猪最危险的传染源。感染部位是猪的上呼吸道、生殖道、消化道和伤口。伤口和呼吸道是主要传播途径,5~1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及病死率最高。该病流行无明显季节性,常在5~11月份夏秋潮湿闷热季节易大面积流行。特别是猪舍卫生条件差、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气候突变,转群,长途运输及其它各种应激因素可诱发该病,在仔猪断奶及混群时是该病多发阶段。
2.1 脑炎型链球菌病 病猪多呈坐卧姿势,肢体麻痹,空嚼,废食,四肢出现紫斑。最后出现脑炎型神经症状。最急性时病程1~2d,慢性时病程3~5d。
2.2 心内膜炎型链球菌病 本型不容易生前发现和诊断,多发于仔猪,突然死亡或呼吸困难、皮肤苍白、体表发绀。往往与脑膜炎型并发。
2.3 急性败血型链球菌病 本型为C群、D群、L群链球菌在血中增殖引起全身症状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5~11月份多发,突发性强,最急性型不出现症状即死亡。常伴随脑炎症状且死亡率高于脑炎型链球菌病。体温41~43℃,患猪食欲废绝、震颤,耳、颈下、腹部、四肢出现紫斑,死亡率很高。多发生于架子猪、育肥猪和怀孕母猪。
2.4 关节炎型链球菌病 病猪多为关节肿胀,跛行,食欲减退,后期体温升高。急性病程2~7d,慢性病程3~4周。四肢有时也出现紫斑,关节肿大,伴随呼吸道症状,眼睑浮肿。
2.5 慢性淋巴脓肿型链球菌病 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化脓性淋巴结炎、脓肿、子宫炎(流产)、乳房炎、咽喉炎及皮炎等。病程长,症状比较缓和。
败血型病例,全身脏器往往出现充血和出血现象。脑膜炎型病例表现为脑脊膜、淋巴结及肺发生充血。肺脏常呈实质性病变,包括出血性和间质性纤维性肺炎、纤维素性或化脓性支气管肺炎。关节炎型最常见到的变化是滑膜血管的扩张和充血,关节面可能出现纤维蛋白性多发性浆膜炎。心内膜炎型病例,心肌损害包括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和出血性心肌炎。
为了确诊应进一步作细菌检查,可采取病猪或死猪的脓汁、血、脑、肝、脾等组织作抹片,染色、镜检,发现呈链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进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动物试验、ELISA和PCR等试验确诊。根据流行特点,典型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最终确定该病原菌。
5.1 疫苗免疫 目前常用的疫苗有两种: 一是猪链球菌弱毒菌苗。每头份加入20%铝胶生理盐水1ml稀释溶解,断奶仔猪或成年猪,每猪肌内或皮下注射1ml,免疫后7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二是猪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不论大小猪一律肌内或皮下注射5ml,浓缩苗3ml,注射后21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6个月。猪链球菌病疫区在60日龄第一次免疫,以后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
5.2 饲养管理 应加强饲养管理,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减少猪的应激因素,降低饲养密度,加强猪舍的通风,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并经常进行消毒;对病猪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尽量淘汰带菌母猪。污染用具和环境要及时采用3%来苏儿液或1/300的菌毒敌进行彻底消毒。
5.3 药物预防 饲料中添加四环素125g/d,连续饲喂4~6周,可明显减少本病的发生。也可添加广谱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或磺胺类药物)预防。
6.1 排脓处理 在病部涂抹鱼石脂软膏,加快组织的成熟变软;若脓肿变大时可切开排出脓液,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上碘酊,注意消炎防止继发感染。该方法前期治疗效果明显,后期严重继发感染治疗无效。
6.2 脑膜炎型链球菌病 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如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2mg/kg体重,肌注。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的同时,饮水中可加入清肝利胆药物进行辅助治疗,以防肝肾负担过重引起尿黄等症状,适当加入抗病毒药物防止继发感染。
6.3 关节炎型链球菌病 幼猪前期可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用青霉素20mg/kg、庆大霉素1mg/kg与适量氨基比林混合肌肉注射,2次/d;也可用林可霉素10mg/kg+地塞米松肌肉注射,2次/d;若病猪的体温升高,可采取肌肉注射安乃近或安痛定,2次/d,到体温下降为止。药剂首次使用的剂量要加倍,2次/d,待症状消失后降低用药量。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涉及诸多因素, 如猪群的健康状况(如混合感染、免疫抑制)、环境和管理的质量等。在治疗方面,尽量使用新型抗菌素, 但要避免产生耐药性。预防方面,要注意及时注射链球菌疫苗,目前预防本病发生的最主要方法还是疫苗的接种。猪场要保持环境卫生、消除感染因素。
总之,只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养殖场加强饲养管理,建立完善的防疫制度,搞好环境卫生,猪链球菌病是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的。
(2012–03–02)
S858.28
B
1007-1733(2012)03-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