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经穴对心血管疾病作用效应的分析

2012-04-13 08:58张斌仁田岳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心主经穴灵枢

张斌仁,田岳凤

(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中医学经典理论和现代针灸经络研究成果,都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心包经所主病候和主治范围。心包经主要症候表现为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本经9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临床应用本经腧穴以治疗心、脑疾病多见,疗效显著。本文对心包经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效应进行分析阐述。

1 心主心包络

马王堆医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已经代表了当时比较完善的经络体系,但是二书中均只描述了十一条经脉,无手厥阴脉。而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灵枢·经脉》中,加入了手厥阴脉,形成完备的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命名上遵循的规律是:(脏/腑名称)+(手/足)+(阴/阳)+之脉。如《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从肺系,横出腋下……行少阴、心主之前,……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复从心系,却上肺……行太阴、心主之后。”唯心包经与众不同,《灵枢·经脉》曰:“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下膈,历络三焦。”此处对于心包经的描述不仅冠之以“心包络”之名,更是以“心主”名之。“心主”此一脏腑名似是而非,尤鉴本经之与诸经不同的特殊性。

1.1 心包代心受邪

《灵枢·邪客》云:“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大主者,君王也,即言心乃是五脏六腑之首,故《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者,心之所主也,以其用而言。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统摄精神,调节情志,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对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协调和保护作用。心为君主,其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故而不能受邪,由此则卫外以心包,使得外邪不能侵入伤害,而言心包经乃心主之脉。故此,中医藏象学说认为,心包是心之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一旦邪气侵犯于心,首先伤及心包,故言代心受邪,心包同时亦能代心行命。正如《灵枢·邪客》所述“故诸邪之在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灵枢·经脉》有云“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澹澹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由此可见,心包经脉发生异常变化,即可见到胸中满闷,心悸这类表现在心的症状,正是在病理上,心包代心行命、受邪的体现。后世温病大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亦有此类论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正是对心包代心受邪这一理论的发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由于心包护卫心脏的功能,隶属心的疾病可以通过选取心包经穴来治疗,也是心包代心受邪这一理论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1.2 心包络之脉

《灵枢·经脉》言心包经乃心包络之脉,心包络既可以理解为心包之络,又可以理解为心之包络。前者心包是一个组织结构的名称,但是,现在解剖学中的心包,古代中医称之为“膜”,故心包络当理解为心之包络。中医学对于藏象的研究是基于中国古代朴素的形态学基础之上的,“络”是指血络或者脉络,即可以理解为现代医学中的血管,从“包络”一词可以看出,心主的供血、集血血管与其他脏腑是不同的,其表面包裹有许多可见的絮状血管[1]。故而,心包络即是指包绕于心的血管,现代解剖学中冠状动脉包绕在心脏表面迂曲盘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心包络即是冠状动脉。临床中,心脏疾病除先天性心脏病,还可见心肌病,心脏传导束异常,但是发病率最高,临床最为常见的还是心血管疾病也就是心包络疾病。《灵枢》、《素问》、《金匮要略》当中描述的“厥心痛”以及“胸痹心痛”属于现代医学中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范畴,真心痛是心包感邪严重,邪气入内侵犯与心的一种表现,是心包代心受邪的表现,也即说明了心包络可以理解为冠状动脉,心包经即为心包络之脉,治疗心血管疾病则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之事[2]。

2 是主病

对于心包经是主病的认识,《灵枢·邪客》曰:“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热。”言其主治“脉”方面发生的病症,心胸烦闷,心痛等,即是心脏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脉者,血液运行之通道也,故有“脉为血之府”之称。心主血脉,心脏与血管连接成为一个密闭的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在此系统中运行不息,濡养全身脏腑形体官窍。血于脉中运行不畅,不能濡养,使得官窍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血行瘀滞,则不通而痛,血溢脉外,而见出血之症。心包经主脉所生病,故而临床上循环系统病症多取之治疗,经文所言之,心胸烦闷、心痛等证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等临床表现相符合,即可说明,本经所治疗之“脉所生病”偏重于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血管疾病当可取心包经穴治疗。

3 络脉通于阴维

《难经·二十九难》曰:“阳维为病苦寒热,阴维为病苦心痛”,苦心痛统言里证,临床以其络穴内关治疗心痛、胸闷、胃痛、呕吐等病症,尤其治疗心痛、胸闷效果显著。《灵枢·邪客》云:“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实,则心痛,虚,则为烦心。取之两筋间也。”传 统观点认为,本句应该断句为“系于心包,络心系”,意为心包经络脉沿手少阳经脉向上联系心包,散络于心系。心系主要指与心连接的大血管。也有观点指出,本句当断句为“系于心包络,心系”意为心包经络脉向上联系心脏本身的血管即冠状动脉和与心连接的大血管[3]。且不论是如何断句,其实证都可见心痛,虚证则有心烦,都是心脏疾病,更确切地说是心血管疾病的表现,都可取内关穴治疗。除此之外,内关穴乃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维脉的主要功能是“维络于身”,对全身气血起溢蓄调节作用,阴维脉主要维系诸阴经,主一身之里。阴维脉失去维络,则可表现为心痛症状,内关穴通于阴维脉,又隶属手厥阴经穴,故针刺内关可治疗心血管疾病。

经络理论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疗实践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许多急慢性疾病有着独到的疗效。其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效果显著,受到国内外患者的欢迎。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群普遍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使得心血管疾病在疾病谱中的位置逐年上升,心包经穴治疗心血管疾病在临床应用中疗效显著。近年来,本经穴治疗心血管疾病已成为针灸应用研究的热门,基础研究从现代西医学角度出发,借助现代先进技术设备和手段,也充分证明了心包经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效应性,并对其机理进行了阐述。本文立足于古代文献,从经络学角度阐释心包经穴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

[1]周波.心主是中枢神经的佐证——兼探讨心包络的实体[J].医学与哲学,2010,31(11):80-81.

[2]李丽霞,杜翠云,刘洋.心包名实辨析——中医藏象理论中的心包即冠状动脉之假说[J].医药产业资讯,2006,3(6):12-14.

[3]张建斌,王玲玲.“心包经”质疑[J].中国针灸,2001,21(3):165-166.

猜你喜欢
心主经穴灵枢
基于“心主血脉”理论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治疗思路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黄帝内经》中“阴阳”的整理与分类
青藤外敷散模型家兔膝关节经穴、非经穴部位皮肤渗透性比较
相关经穴与非经非穴、非相关经穴的机体反映和效应差异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心主血脉”理论浅析和临床意义研究
采采卷耳
谈《灵枢本输》针灸学术思想
近代关于“心主神明”与“脑主神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