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宋氏”家族世系考述

2012-04-13 08:11赵珊珊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浙江杭州310036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叶适宋氏影印

赵珊珊(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浙江杭州 310036)

“春明宋氏”家族世系考述

赵珊珊
(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浙江杭州 310036)

“春明宋氏”是两宋时期颇具有典型意味的文化望族之一,其起家之祖为宋绶祖父宋龟符,由此而下,该族世系可以考述者凡九代,最末一代之名人,为南宋进士宋驹。宋氏家族自唐末五代,经北宋至南宋,代有闻人。其子孙博学多识,在文学、史学及典章制度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颇能“以文章世其家”。宋绶拜参知政事,其子敏求仕为知制诰、龙图阁直学士,宋氏一族遂为名门望族,渐臻辉煌。其子孙后代或以科举、或以荫补等途径入仕,皆能秉承家风,承继家学,在文学、史学等方面多有建树,从而保持了家族地位声望及家学传统的巩固和传承。从“宋氏”世系开始对“春明宋氏”家族进行初步的考察。

宋代;家族;“春明宋氏”;世系;文献

“春明宋氏”家族,自宋龟符出仕开始,便积累发展,由一个贫寒人家逐步演变为名门望姓。龟符之子皋,已是宋真宗朝著名的馆阁文臣,而他为当代硕儒杨徽之所青睐,入赘佳婿,更对“宋氏”家学的丰富和成熟奠定了基础。北宋中期,宋绶官至参知政事,遂使其家族跻身于名门望族之列。宋绶之子敏求、敏修,熟知典章制度,长于撰述;而其孙庆曾、匪躬、尚贤、正功等亦有功于宋室。当然,这一家族也未能超越北宋望族由盛至衰的普遍规律,到南宋时,已经是人才凋零,渐告式微。虽说其真正的兴盛时间还不足百年,但“春明宋氏”世代相继,不断以文章“世其家”,在文学、史学及典章制度等各方面都很有成就,受到当时士大夫的高度称赞。然迄今为止,有关宋氏家族、家学的研究还非常薄弱,许多问题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本文的讨论还得从考察“宋氏”世系开始。

一“春明宋氏”之起家

“春明宋氏”籍贯为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据章定撰《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宋绶,字公垂,赵州平棘人”,①宋·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四十二,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10,页202下,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下同)。苏颂所撰《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也称敏求“世为赵州平棘人”②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册下,页771,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下同)。。徐自明撰《宋宰辅编年录》卷四③宋·徐自明《宋宰辅编年录》卷四,册上,页285,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国56年[1967]版(下同)。、王偁《东都事略》卷五十七④宋·王偁《东都事略》卷五十七《宋绶传》,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131,页650中。称为“随州(治今湖北随州市)平棘”,黄震《古今纪要》亦记为“随州”⑤宋·黄震《古今纪要》卷十八,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132,页658下。,实未确考。因为平棘为汉代常山郡治所⑥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上,册6,页1575,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故宋氏家族亦被目为“常山宋氏”⑦宋·高似孙《纬略》卷七,丛书集成初编本,册0308,页102,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下同)。。后人称之为“春明宋氏”者,盖因宋绶始居春明坊,而子孙繁衍于此之故。王明清《挥麈录》前录卷二“本朝望族之盛”条云:“宋宣献居宣明坊,亦以巷名目之。”⑧宋·王明清《挥麈录》前录卷二,页16,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下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五《春明退朝录》解题云:“龙图阁直学士常山宋敏求次道撰。所记多故实。其父宣献公绶居第在春明坊,如晁氏称昭德也。”⑨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页16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下同)。

“宋氏”起家之祖有史料可考者,为宋绶祖父宋龟符。苏颂撰敏求《神道碑》称,敏求“曾祖龟符,本州岛别驾”①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册下,页771。。范镇撰《宋谏议敏求墓志铭》,也提到“敏求字次道,赵州平棘人。世事王氏,曾祖龟符犹为王氏平棘令,赠太师中书令”。②宋·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全宋文》卷八七三,册040,页310,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下同)。

宋皋(991-1040),龟符之子。《长编》中有关于他的记载,卷六十三“景德三年”条云:“先是,三馆职事官多不时进用,及上即位,郊祀止加阶勋,故有累年官不迁者,己巳,诏京朝官任馆职,自至道三年至今不迁官及衣禄二十年者悉以闻,于是直集贤院宋皋赐绯鱼”,③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六十三,册3,页1403,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下同)。同书卷六十九“大中祥符元年己巳”条云:“命秘书丞、直史馆刘锴摄将作监,与内侍张承素领徒封圜台石,太常博士、直集贤院宋皋与内侍郝昭信封社首石,并先规度。锴、皋请对便殿,以式进御”④宋·李焘《长编》卷六十九,册3,页1552。。范镇所撰敏求墓志则称:“祖皋,太宗、真宗时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赠太师、中书令、谯国公。”⑤宋·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全宋文》卷八七三,册040,页310。《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绶传》也记载其曾为“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⑥元·脱脱《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绶传》,册28,页9732,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下同)。可以说,宋皋继承并超过了父亲的宦业,跻身馆阁高官行列,这无疑为“春明宋氏”家族的发展奠定了仕宦和文化基础。

宋皋二子:长曰绶,次曰絪。宋絪或以荫入仕,宦途也并不显达。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五一《楚州防御使楚国公赠奉国军节度使夫人宋氏墓志铭》云:“夫人宋氏,开封人。曾祖龟,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祖皋,赠太师、中书令、尚书令、谯国公。考絪,西头供奉官。母张氏。伯父绶,参知政事。”⑦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五十一,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67,页734下。真正能将“春明宋氏”家族发扬光大的是宋绶。绶字公垂,仁宗朝时官至参知政事,朝廷“赐其居京师春明坊”⑧宋·叶适《叶适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册中,页429,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下同)。。如果说之前宋氏家族还可作一般仕宦望族观,至宋绶则已位极人臣,砥柱朝廷,渐臻辉煌。

《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绶传》记载,宋绶自幼聪颖,为外祖杨徽之所器爱,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后周显德进士,太宗时曾参与修撰《文苑英华》,真宗时官至翰林侍读学士。⑨元·脱脱《宋史》卷二百九十六《杨徽之传》,册28,页9866-9869。宋绶天资聪颖,聪慧过人,笃志好学,终得以“以文章道德显赫两朝,佐佑仁皇,再登宰政,号令风采为时宗工”。⑩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一《文庄杨公神道碑》,册下,页769。

宋绶一生为官三十多年,以恩荫入仕,四入翰林,两为参知政事,一为枢密院事,得幸天子,交游名宦,仕历丰富,彻底改变了宋氏家族的社会地位,为其家族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宋绶也是一个文学家,文彦博《题宋宣献书帖后》中称他“文学徳望,为一代宗师”。(11)宋·文彦博《潞公文集》卷十三《题宋宣献书帖后》,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67,页782上。王偁《东都事略》卷五十七《宋绶传》载其“著有文馆、记事、外制、禁林、甲乙、秘殿、遗札七集”(12)宋·王偁《东都事略》卷五十七《宋绶传》,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131,页650下。,《全宋文》卷三九九宋绶小传载其著有《常山秘殿集》、《托居集》、《常山遗札》、《文馆集》、《天圣卤簿记》(13)《全宋文》卷三九九,册19,页245,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版(下同)。。流传下来的则有《契丹风俗记》,《岁时杂咏》等,可谓著述颇丰。他的文章受到当时名臣士大夫的称羡,宋绶逝世后,欧阳修为其作挽词云:“望系朝廷重,文推天下工”,评价不可谓不高,并称他“翰墨时争宝,词章晚愈新”,(14)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十,册2,页166。杨亿也称赞宋绶的文章“沉壮淳丽,尤善铺赋,吾不及也”(15)宋·李焘《长编》卷一百二十九,册5,页3062。宋绶有诗句云:“奇材剑客当前队,丽赋骚人托后车。江涵帝子翚飞阁,山际真君鹤驭天。”(16)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九,册1,页216,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宋人吴开把他的诗作与晏殊诗加以比较,称赞宋绶“不袭陈迹,甚可佳也。”(17)宋·吴开《优古堂诗话》之《望斗气沉龙巳化置刍人去榻犹悬》,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494,页439下。

宋绶在史学上很有成就,宋绶先前任翰林侍读学士,曾于天圣元年同修《真宗实录》,五年,同修太祖、太宗、真宗《三朝国史》,皆告完成,明道二年编修《中书总例》,同修《庆历国朝会要》,未及成而卒,史称其“性孝谨清介,言动有常,……博通经史百家之

书,文章为一时所尚,朝廷有大议论,多所裁定”。(18)元·脱脱《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绶传》,册28,页9735。

宋绶不仅是整个家族兴盛的奠基者,也开创了宋氏家族以史学、文学传世的家学传统。恰如晁补之所云:“宋氏自宣献公益大,德行文章语世族者必先之。”(19)宋·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卷三十四《岁时杂咏序》,四部丛刊初编本,册171,页13。宋绶的两个儿子敏求、敏修也因其父恩荫入仕,并且大都能承继家学,在文、史方面都有不凡的表现。

综上所述,宋皋、宋绶父子在“春明宋氏”家族发展兴盛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奠定了宋氏后代子孙在入仕、婚姻交游和学术上的坚实基础。

二“春明宋氏”之兴盛

“春明宋氏”的兴盛,既由皋、绶奠基于前,更有其子孙辈发扬蹈厉于后。宋绶是整个家族兴盛的奠基者,开创了宋氏家族家学家风,但将“宋氏”事业推上高峰的当属宋绶的两个儿子宋敏求、宋敏修及敏求之子宋庆曾。他们虽然最初都以前人恩荫入仕,但后来都能承继家风,勤学不怠。熙宁三年,宋氏家族更有“昆弟三人同年登科”①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册下,页776。之盛况,可见其时宋氏子孙学行之优。宋绶子孙辈中以宋敏求尤最为著名,其清风亮节,学识博洽,长于撰述,在“春明宋氏”家族的发展史上是个永不磨灭的亮点。

宋绶二子“敏求、敏修”。②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八,曾巩《宋宣献公绶碑铭》,册3,页1385。长子敏求(1019-1079),字次道,时人亦尊称敏求为“常山公”③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校正》附志卷上,册下,页1146,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下同)。。范镇所撰敏求墓志铭载其生平曰:

天圣二年,以宣献公荫,为秘书省正字,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历馆阁校勘。坐赴同舍苏舜钦进奏院会,签书集庆军判官。……今上即位,迁兵部。……降刑部。以知制诰知绛州,……是冬召还,复兵部。修实录成,迁右议大夫。……明年,加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又明年,使河北祭塞河口,还,奏河北旱,蠲其夏租。熙宁七年,为龙图阁直学士。十年……以疾终于春明坊之第,享年六十一。终之岁七月癸酉,葬于管城县马亭乡东城原之先茔。④宋·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全宋文》卷八七三,册040,页310-311。

宋敏求的官运并不亨通,其宦业比不上父亲宋绶,但他在文学、史学上的成就却超过宋绶,在“春明宋氏”家族史上其著述最为宏富。他善为文章,苏颂称赞他“属词谨严似权仆射,论事简切似李司空,训辞兼常、杨之温雅,篇什得元刘、之清丽,盖有湛深之思”⑤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册下,页775。,宋敏求在史学、文学、地理学上都很有造诣,其曾补编唐末六朝实录,仁宗朝同修《新唐书》,英宗朝奉诏编修《仁宗实录》,神宗熙宁年间编修仁宗、英宗《两朝国史》,未及成而卒。

宋敏求家富藏书三万卷,皆略诵习,苏颂称他“生十年而承家学,摛辞据古,早有过人者。自经、传所载,师儒所传,靡不旁通而浃洽,而于唐世及本朝尤为练达。礼乐之因革,官阀之迁次,朝士大夫之族系,九流百家之略录,悉能推本源流而言其归趣”,“至于庙堂典故,学者疑义,莫不从而质之而后决。”⑥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册下,页771。敏求亦精于笔札,“凡当时巨卿铭碣,必得敏求字为荣”。⑦清·倪涛《六艺之一录》卷三百三十七,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276,页477中。可见敏求为时贤所推崇的程度。

敏求好古敏求,不以门第骄人,而好贤下士,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载:“王介甫在馆阁时,僦居春明坊,与宋次道宅相邻,次道父祖以来藏书最多,介甫借唐人诗集日阅之,过眼有会于心者,必手录之,岁久殆录遍,或取其本镂行于世谓之《百家诗选》。”⑧宋·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下,丛书集成初编本,册2557,页11。其一生交游广泛,其中不乏名臣重卿,文坛巨匠。敏求知太平州时,欧阳修曾赋诗一首相赠,对其褒扬有嘉,⑨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卷七《送宋次道学士敏求赴太平州》,册1,页111。司马光与宋敏求交往频繁,其《传家集》中同宋敏求的唱和诗及书信有14篇。宋敏求通判西京、知太平州时,司马光以《送次道通判西京》、《送次道知太平州》相赠⑩宋·司马光《传家集》卷十三、卷十四,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65,页531中,页533上。,还曾为宋敏求所撰《河南志》作序,字里行间对其极为称许。

宋氏兄弟与梅尧臣交友甚笃,《宛陵集》中梅尧臣与宋氏兄弟唱和诗篇达55首之多,其诗《寄宋次道中道》即称:“日世常山公,伯仲文学均。与我数还往,以义为比邻。”(11)宋·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二十五,四部丛刊初编本,册145,页8。

宋敏求善为文章,明习典礼,博物洽闻,为当时的士大夫所敬重,毕仲游称其“引大体,明是非,至可进而退以自见,虽古节士无以加诸”,(12)宋·毕仲游《西台集》卷六《褒贤集序》,册1943,页78,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下同)。曾巩所做祭文对其评价则更全面,文中云:

北宋史学极盛,史家众多,而能父子前后相继修国史及实录者,在北宋只有宋绶、宋敏求父子,如同汉代司马谈、迁,为当时士大夫所称慕。苏颂评论宋绶、敏求父子,称其“五朝正史、二圣编年,出于一门父子手笔,可谓家世之盛矣”。(14)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册下,页771。

宋敏修,字中道,宋绶次子,敏求幼弟。苏颂《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载敏求“早与仲弟都官君敏修,文章学问互相开发”,(15)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册下,页776。可见敏修颇能承家学。《宋会要辑稿·选举九》载:庆历三年五月六日“赐太常寺太祝宋敏修进士出身。敏修,故参知政事绶之子,以遗恩陈乞,召试学士院中格,命之。”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册5,页4401下,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版。从当时一些士大夫为其所作制词中可知,他曾担任过著作佐郎、秘书省、守监簿等职,并两为太常博士。其著有《春秋列国类纂》。

宋敏修与当时宦学名流如王安石、苏颂、梅尧臣、蔡襄、毕仲游等交厚,彼此多所诗文唱和。嘉祐年间,宋敏修通判洺州时,王安石曾赋诗《送宋中道倅洺州》②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九《送宋中道倅洺州》,四部丛刊初编本,册153,页9。相赠,并在敏修死后为其撰挽辞云:“文史传家学,声名动帝除。兰堂空作赋,金匮不雠书。胜事悲畴昔,清谈想绪余。吹箫索上去,归国有魂车。”③宋·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卷三十五《宋中道挽辞》,四部丛刊初编本,册154,页6。

苏颂作有《宋中道都官》二首,胡宿《文恭集》卷十三著录有《宋敏修可著作佐郎制》,称赞其先人有史功,而敏修也能承继家学,不辱门风。

敏修曾两为太常博士,其一制词为蔡襄所撰,云敏修“世以儒闻,能名其家,经术益茂,命试列等,粲然可观”;④宋·蔡襄《端明集》卷十一,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64,页437下。另一制词为王珪所撰,称其“学古从政,裕于干能,考之有司而功令当陟”。⑤宋·王珪《华阳集》卷二十七,丛书集成初编本,册1915,页343。

梅尧臣与宋敏修的关系尤为密切,《宛陵集》中写给宋敏修的诗就有36首。其一诗篇《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云:“吾交有裴宋,心意月影比。”⑥宋·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十三《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四部丛刊初编本,册145,页6。另一诗作则称“晩节相知人,唯有胥宋裴”。⑦宋·梅尧臣《宛陵先生集》卷二十五,四部丛刊初编本,册145,页5。

宋昌言,字仲谟,宋绶从子。《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敏求传》载敏求“……族弟昌言。”⑧元·脱脱《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敏求传》,册28,页9737。同卷《宋昌言传》载:“昌言字仲谟,以荫为泽州司理参军……稍迁河阴发运判官……迁开封府推官同判都水监……转少府监。”⑨元·脱脱《宋史》卷二百九十一《宋昌言传》,册28,页9737。

试验过程中,需要检测面包制品的比容,检测方法按照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5次检测结果的平均数为面包的比容数值。

昌言一生长于治水。《宋史·宋昌言传》、《明一统志》等均载有其为官和治水事迹。昌言一生作为管理水利的官员,颇有政绩。然其与家学之昌,并无贡献。

宋绶孙辈中,能承先人遗绪者首推敏求之子宋庆曾。

宋庆曾,字承甫,为敏求长子,沈遘所作《大理评事宋庆曾可光禄寺丞》称“尔祖先帝之大臣,有勤劳于国家。尔父方执史笔,以事朕左右。尔克承其世,官簿以应审官之法来上”。⑩宋·沈遘《大理评事宋庆曾可光禄寺丞制》,《全宋文》卷一六二一,册074,页233。毕仲游《西台集》卷一三《判西京国子监宋公墓志铭》云:“公以王父荫起家,守秘书省校书郎,十迁至朝请大夫,自监南京粮料院十任而判西京国子监,积勋至上柱国,封平棘县开国男,食邑四百户。”(11)宋·毕仲游《西台集》卷十三,丛书集成初编本,册1944,页203。

庆曾颇能继承家学,好学不倦,文章典丽,著述颇多。毕仲游所撰墓志铭中称:“昔孙伯黡司晋之典籍以为大政,命为籍氏,而籍谈为司典之后。今宋氏自宣献公以儒居位,凡郊丘、庙祧、会朝、礼文、官名、制度一皆出之手。至常山公益明习,而公继两人后,卷不释手者三十年,亦多知古今沿革典故,公卿大夫疑于事必咨公而后乃行,本朝之籍氏也。”又云其为人“仁厚恬安,君子也”,“平居惟家学之为嗜,虽一饮一食未尝忘其学”。(12)宋·毕仲游《西台集》卷十三《判西京国子监宋公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册1944,页203。

“元丰八年三月,哲宗皇帝即位,太皇太后垂帘共政,有司讨论垂帘之仪未备,惟公(庆曾)家有其书,乃诏公上之。”(13)同10。可见庆曾家中所珍藏历代礼书和朝章国典之富。当年仁宗即位,以冲年难理国政,由章献皇后垂帘称制,未有故实,“宋宣献家蔵书过秘府,……于其家讨论尽得之”(14)宋·孙升《孙公谈圃》卷下,《全宋笔记》第二编,册1,页163,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事隔六十多年,哲宗即位,宣仁皇太后垂帘,其典礼又由庆曾奏定,祖孙前后辉映,实成儒林嘉话。

宋庆曾一生著述甚丰,有家学之遗风,毕仲游《判西京国子监宋公墓志铭》载:“公嗣常山公著《平棘集》二十卷、《河南访古录》一卷、《先公故事》一卷、《愚谷记》五卷、《纂楹中集碎金》一卷。”(15)宋·毕仲游《西台集》卷十三,丛书集成初编本,册1944,页203。

庆曾有两儿三女,男子为宋焞、宋辉。“焞为通直郎提举秦凤路弓箭手,辉为通利军卫县尉,女曰福和、福延、福因,皆已嫁”,“公以崇宁元年十一月某日卒,年六十五,至明年二月某日葬公郑州新郑县西颜村世墓次。”(16)宋·毕仲游《西台集》卷十三《判西京国子监宋公墓志铭》,丛书集成初编本,册1944,页204。

“春明宋氏”自宋皋、宋绶始,至敏求、敏修,庆曾,累代为名史官,均以博学多闻、善著述获誉当世,经历了宋皋、宋绶“父子同馆”(17)宋·谢维新《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续集卷十七,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12,页131上。、宋绶、敏求父子相继掌诰(18)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上,页10,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前后相继修国史的辉煌,敏求、敏修兄弟“并以文学见称于世”(19)元·陆友仁《研北杂志》卷下,丛书集成初编本,册2888,页182,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下同)。,及至庆曾一辈仍多有能承续家学者,与其先人前后辉映,宋氏家族“四世以名德相继”,(20)宋·晁说之《景迂生集》卷十六《刘氏藏书记》,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73,页725上。其时可谓家学昌盛、人物辈出。后随着社会嬗递与家族遭遇变故,尤其是“宋氏”家藏典籍“元符中荡为烟埃”①宋·尤袤《遂初堂书目》后序,丛书集成初编本,册0032,页35。,对“宋氏”家学传承亦造成了极大破坏,宋氏家族慢慢进入衰微期,昔日家学之昌茂不复存在,其后世子孙在宦途和学问方面的成就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三“春明宋氏”之发展

宋敏求子孙颇为昌盛,考之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及苏颂《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稍有出入,范镇称其“子男九人:庆曾,殿中丞;匪躬,著作佐郎;弄孙及其次早亡;尚贤,将作监主簿;正功,大理评事;表微,将作监主簿;揆方、处仁未官。女二人,适赞善大夫王佑、大理寺丞吕希纯,皆亡。孙七人:焞,将作监主簿;燔、煜、烨、爚、火造、辉皆未官。孙女六人,长适太常寺太祝曾说,次白马县丞范祖德,余在室。曾孙女一人。”②宋·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全宋文》卷八七三,册040,页311。苏颂记载敏求“子男九人:庆曾,殿中丞;匪躬,著作佐郎;二早夭;尚贤,将作监主簿;正功,大理评事;表微、揆方,将作监主簿;处仁,始名。女子二人,适赞善大夫王佑、秘书丞吕希纯,并先亡。孙八人:焞,将作监主簿;燔、煜、爚、□、辉、灼,皆未官。孙女七人,长适太常寺太祝曾说,次适白马县丞范祖徳,五幼未有行。”③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五十一,册下,页777。

两宋之交,“宋氏”子孙大多以父祖辈恩荫入仕,多任丞、郎、簿、尉等低级闲散官职,且有关记载分散凌乱。

宋匪躬,字履中,④宋·范祖禹《范太史集》卷五十五,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67,页746上。宋敏求次子,以荫为著作佐郎。文彦博《举宋匪躬》札子称其“名臣之后,能世其家,博学多闻,习知典故。”⑤宋·文彦博《潞公文集》卷四十,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67,页825上。《长编》卷四百七“元祐二年”条载:“朝奉郎宋匪躬为正字,匪躬,敏求子,文彦博荐之也。”⑥宋·李焘《长编》卷四百七,册16,页9911。同书卷四百六十九“元祐七年”条载“正字宋匪躬为秘阁校理”⑦宋·李焘《长编》卷四百六十九,册19,页11201。。元祐中著有《馆阁录》。

匪躬与当时的清流名士多有交游唱和,王安国曾作《宋匪躬太祝先辈示及刘贡父伯仲三人同年登第之诗因奉》一首,秦观《淮海集》收录有《次韵宋履中近谒大庆退食馆中》⑧宋·秦观《淮海集》卷九,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73,页15下。、《次韵宋履中题李侯檀栾亭》⑨宋·秦观《淮海集》卷卷十,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73,页17下。二首,《清江三孔集》收录有孔武仲《次韵宋履中岁晏言怀》、《答宋履中见赠》、《次韵宋履中兄弟九日诗》三首⑩宋·孔文仲等《清江三孔集》卷十,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449,页590上、592下、593上。以及《宋履中学士挽词》二首(11)宋·孔文仲等《清江三孔集》卷九,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449,页587上。。

时馆阁文人多有交游,活动内容丰富,匪躬也是其中主要人物,孔武仲《信安公园亭题名记》就记录了当时的情况,(12)宋·孔武仲《信安公园亭题名记》,《全宋文》卷二一九四,册100,页316。匪躬逝后,孔武仲为其做挽词,称他“文雅承三世,渊源见九流”(13)宋·李焘《长编》卷四百七,册16,页9911。。

宋尚贤,将作监主簿。(14)宋·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全宋文》卷八七三,册040,页311。

宋正功,以荫为大理评事。《全宋文》卷二八七九载其崇宁中知单州,并载录其诗作《题高适琴台诗刻》(据《平津馆金石萃编》卷一九,刁忠民校点)。(15)宋·宋正功《题高适琴台诗刻》,《全宋文》卷二八七九,册133,页296。

宋表微,以荫为将作监主簿,曾知解州。慕容彦逢为其与他人合作的制词云:“勅具官某:爵禄之柄在予一人,褒善录勤,夫岂虚授?尔等协力鹾事,各迪有功,宜锡恩章,俾迁位秩,往其只服,益懋厥修可。”(16)宋·慕容彦逢《摛文堂集》卷七,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75,页357下。勉励之外,对其家学文章并无涉及。

宋揆方、宋处仁,范镇所撰墓志铭记载两人未官,苏颂所撰神道碑则称揆方将作监主簿,处仁始名。考之史籍,宋张纲《驳程俱差遣指挥状》提到宋处仁知南剑州,并非没有为官。

宋刚叔,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四《续岁时杂咏序》载“宋氏故多贤,而宣献公之孙曰刚叔”,并称他“笃志于学,不愧其先人”,“尝集宋诗人之所为,

为《续岁时杂咏》,以成其祖之意”。(17)宋·张纲《驳程俱差遣指挥状》,《全宋文》卷三六七一,册168,页267。并未提到他父亲的名讳。

至于宋敏求的孙辈,范镇、苏颂所撰敏求墓志铭及神道碑中除了提到宋焞曾任将作监主簿外,余皆只录其名。毕仲游所撰宋庆曾墓志铭载:“公娶燕氏右谏议大夫度之女,生两男子三女子,男曰焞与辉也。焞今为通直郎提举、秦凤路弓箭手。辉为通利军卫县尉。女曰福和、福延,福因,皆已嫁。孙六人,曰某,郊社斋郎,曰圻举进士,余女子也。”(18)宋·晁补之《济北晁先生鸡肋集》卷三十四,四部丛刊初编本,册171,页13。

宋辉,庆曾之子,“字符实,春明坊宣教公之族子”。(19)宋·毕仲游《西台集》卷十三,丛书集成初编本,册1944,页204。生活在两宋之交,敏求逝时,宋辉年龄尚小,故范镇、苏颂皆称其未官。《中兴小纪》、《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典籍中有他为官的记载。《全宋文》卷三〇三六宋辉小传载:“建炎三年十二月,由户部员外郎迁直徽猷阁,充江淮等路发运使。次年正月,除龙图阁阁。绍兴二年正月知临安府,五月升秘阁修撰,赐三品服。后坐事落职,至绍兴九年二月,始以右中散大夫复为秘阁修撰,充京西路转运副使,权京畿都转运使职事。踰月,改充应天府路转运副使,兼提点刑狱公事。”①《全宋文》卷三〇三六,册141,页111。关于宋辉,庄绰称他:“无它才能,在扬州尝掖高宗登舟渡江,故被记录,历发运使,以殿撰知临安府,士民皆诋恶之。”②宋·庄绰《鸡肋编》卷中,页54。

总体来说,宋辉仕途尚顺,官至三品大员,然其为官政绩乏善可陈,甚至被目为“俗而懒”③宋·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十九《宝文阁学士通奉大夫赠少师梁公神道碑》,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83,页415下。,“政残”“性愚”④宋·庄绰《鸡肋编》卷中,页54。,史籍中亦多有诟病。周必大《文忠集》和庄绰《鸡肋编》都记有他的逸事,庄绰评价他“终以扶持之劳,简在上心也。”⑤宋·庄绰《鸡肋编》卷中,页55。可见对其颇不认可。其文学、史学方面的成就也已无法与先辈相比。所幸的是,他给后代还能带来享有一官半职的余荫,南渡后的宋氏家族有一支徙居绍兴,即宋表微的后代,便是靠他的恩荫而列藉仕版的。

宋圻,庆曾孙,曾举进士,另有一孙宋某,此二人父亲未可考。

四“宋氏”家族在南宋

宋氏家族在南宋,史籍可考的主要是宋表微这一支。

叶适《胡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载:“靖康之难,宋氏奔迸,或在蜀,或在越,事定,解州家竟不知存亡。秘阁修撰名辉,公(宋绍恭)之从叔父也,请于奉议,以公后通奉,而以修撰遇郊之恩任之,然后解州始得祀于南方。”⑥宋·叶适《叶适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册中,页429。

表微之子宋炤,知丰县。

表微之孙宋坦,字兹匹,曾任奉议郎,赠通奉大夫。

宋绍恭,表微的曾孙,字彦安。叶适为其所撰《胡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载:“曾祖表微,知解州;祖炤,知丰县;父坦,赠通奉大夫。公名绍恭,字彦安,历监南安庙,明州比较务,心丧免。崇安主簿,丽水县丞,知永嘉县,两浙运司干官,心丧免。通判江州,知峡州。嘉定九年十月初九日卒,十年三月初九日,合其配蒋氏葬会稽县五云西乡秦望金山”,“子曰驹,登进士,第淮西总领所干官;曰騻,早夭;曰騋,徽州司户。女嫁古灵陈杓,知蕲水县唐榑,洓水司马杨,皆已卒。孙曰永孙,德孙,右孙,孙婿曰山阴任献可”。⑦宋·叶适《叶适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册中,页428。

《叶适年谱》载淳熙六年,叶适30岁,居家守制,与永嘉知县宋绍恭交往,其子宋驹二十岁,从适问学。⑧周梦江《叶适年谱》,页52,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绍恭与叶适关系颇为密切,常常议论天下时事,“损邑大夫重,坐语常移日”,“意所纵夺,微辞抑扬”,叶适称自己则“黙受教”⑨宋·叶适《叶适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册中,页429宋绍恭更是详悉宋代史事,叶适称他“论称平至渡江公卿行事本末,其人贤不肖,无一差忒”,绍恭为官也颇有才干,“公治县,约期会,缓征役,早计预定,阴化潜弭,……吏民皆称公聪明允恕,易事而难悦,谓后此更十五令无能继者,而其前亦鲜及也”。⑩同3;宋·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十九《宝文阁学士通奉大夫赠少师梁公神道碑》,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383,页415下。

宋驹,字廐父,绍恭之子。淳熙八年进士(11)宋·张淏《会稽续志》卷六,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165,页587下。,叶适《宋廏父墓志铭》载其:“任徽州司户,知寿春县,其为两浙转运帐司,六部架阁文字,淮西总领所,浙西提刑司干官,皆不赴”,“殁嘉定十三年五月丙申,年六十二。十二月已未,夫人黄氏,子永孙,婿任献可,即山阴县承务乡之陈坞葬焉。一女,未行,孙曰慧孙。”(12)宋·叶适《叶适集》卷二十五《宋廏父墓志铭》,册中,页490。

宋驹学于水心,为叶适及门弟子。南宋干、淳年间,理学大兴,诸儒空谈性。

命论道,漠视国家危难而无所顾,并声称“道已存矣”,而宋驹“固未信”,师从叶适研究“古今伦贯、物变终始”。(13)宋·张淏《会稽续志》卷六,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165,页587下。其用功甚锐,叶适对宋驹亦多所推崇,称他“博习古今,与余讲中外盛衰详矣”(14)宋·叶适《叶适集》卷二十二《胡朝奉大夫知峡州宋公墓志铭》,册中,页430。,“家居或尽一史,露抄雪纂踰月不出门,野宿或专一经,山吟水诵兼旬不返舍。每与余言,自谓乐甚,非人所知具”,“其趋舍不同流,知奚用为,盖余友如君比不过数人尔”,与其讲谈“识益增,智愈长,千岁前成败是非之迹,纠结者条理,郁暗者昭灼”。(15)宋·叶适《叶适集》卷二十五《宋廏父墓志铭》,册中,页491。铭曰:“以为诚好学,则孔氏之所称,颜回而已。以为非好学,则天下之滔滔,又将谁是!咨尔后人,勿怠勿止,尚君之似!”(16)宋·张淏《会稽续志》卷六,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册165,页587下。宋驹逝后,叶适为其撰有祭文一篇。(17)宋·叶适《叶适集》卷二十八《祭宋廏父文》,册中,页585。

及至南宋,宋绍恭、宋驹,可谓尚能承先人遗绪,但也只属昙花一现,“宋氏”后人再未能重现“春明宋氏”家族昌盛时期的辉煌,其史学传家的家学传统在南宋也难以再得到传承与发展。

K207

A

1009-9530(2012)03-0067-06

2011-11-11

赵珊珊(1983-),女,杭州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

猜你喜欢
叶适宋氏影印
叶适政治思想的制度本位及其历史地位
水心文脉近三台:叶适之学在南宋台州的传播*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论叶适对《诗》的史学解读
《宋氏女科撮要》版本及学术思想探要
叶适门人孙之宏及其《周礼说》考述
《世纪》独家披露宋氏老宅百年风云广受媒体关注
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