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都市型畜牧业需转变生产方式

2012-04-13 07:04徐斌
兽医导刊 2012年1期
关键词:巴南区畜牧业养殖场

徐斌

(重庆市巴南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巴南 401320)

一、巴南区畜牧业发展现状

巴南区位于重庆主城东南部,属主城九区,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区,农村经济在全区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比重。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大区,畜牧产业不仅是巴南区农业的骨干产业,而且是巴南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巴南区畜牧业生产仍然以生猪养殖为主,兼养奶牛、肉牛、家禽,以农村散养为主。据统计,2011年巴南区生猪出栏55.0118万头、家禽出栏591.48万只、肉兔出栏22.695万只、肉牛出栏2 050头、肉羊出栏8 119只;奶牛存栏559头;肉类总产量5.0648万吨、禽蛋总产量2.0223万吨、奶总产量0.3286万吨。畜牧业产值12.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5.88%。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禁养区(二环线内)的重新划定,巴南区畜牧业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畜牧业发展呈现萎缩趋势。

二、巴南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生产发展需要。巴南区历史悠久,前身是千年历史名邑巴县。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拆县建立巴南区。原邑巴县以饲养生猪为主,年出栏120万头左右,拆县建区后,年出栏生猪60万头左右,各种畜禽生产比较分散。随着农村实施退耕还林退林还草工程,农村土地减少,饲用粮外购增多,增加了畜牧业生产成本,制约了畜牧业生产发展。随着重庆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绕城高速路的贯通使一圈经济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畜牧业已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

2.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近几年,巴南区按照“抓标准、提质量,重规模、稳生产,保市场、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及国家加大了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新建了一批较大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如重庆鼎寰、沁鑫、龙骏等),但标准化程度仍然很低。特别是二环高速公路的贯通,二环公路内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关闭,二环外的畜禽养殖基地还未形成,致使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低下(生猪:年出栏100头以下占82.83%,100~499头的占8.17%,3 000头以上占3.64%;家禽:年出(存)栏1万只以下的占69.78%)。

3.养殖业抗风险能力差。畜牧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的产业,如果没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产业就不能提档升级,而国家对畜禽养殖的扶持政策有限,只有极少数规模养殖场(年出栏3 000头以上)能够争取到少量的标准化建设资金。而巴南区的规模养殖场大部分是小规模养殖场,建场不规范,饲养管理落后,缺乏专业知识,防疫意识淡薄,在面对疫病和市场疲软时就很容易被淘汰,抗风险能力差。

4.畜禽养殖产业化程度低。畜牧业生产虽然形成了以生猪生产为主,其他畜禽兼养的格局,但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态养殖滞后,没有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势畜产品生产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成立了多个(畜牧生产企业11个,专业合作社26个),也按照民办、民管、农民收益的模式管理,但未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致使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仍然不高。

5.畜禽养殖对环境影响较大。近几年,巴南区开展了禁养区内及次级河流的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在适养区内的部分养殖场修建了中小型沼气池对粪污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但因小规模养殖场起点低,养殖技术参差不齐、环保意识淡薄,部分养殖户滥用抗生素,部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在沼液中,造成面源污染,对环境危害较大。

三、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现代都市型畜牧业

1.利用资源优势,确立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1)优化区域布局,凸显区域优势。在巴南区广阔的农村地域中,多样的地形地貌,适宜动植物栖息生长的自然环境,给予巴南区开发立体农业和发展生态农业的极佳条件。同时巴南区地处重庆南部近郊,在主城区的一小时经济圈中,可依托重庆主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重庆市民提供鲜活的畜禽产品,也凸显了巴南区的畜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巴南区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畜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即“十二五”期间,畜牧业生产发展主要集中在“二环线”以外的边远镇;在“二环线”附近,建设畜禽产品加工基地,保障城市居民生活消费需要;在“二环线”外建设绿色无公害生态环保型畜禽生产基地,保障城市居民对鲜活畜禽及其产品的需要。

(2)因地制宜,发展都市型畜牧业。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退林还草”工程的实施,草山草坡、林地资源越来越丰富,改善了生态环境。因此,充分合理利用巴南区的土地资源,发展山区草食牲畜,稳定和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照我区“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优化区域布局,在“城郊结合部农业板块、二环经济带农业板块、城郊特色镇农业板块”三大区域板块中,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为重点,推进设施农业和观光农业,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打造光大奶业、美德生态园为代表的都市型休闲观光畜牧业。

2.转变生产方式,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巴南区地处山区,以丘陵地带为主,利用地形地貌优势,在“二环线”外建设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在适养区内,利用各镇的自然资源,划定区域(镇、村、社等),科学布局,引进业主投资兴建适度规模(以能消纳畜禽粪便为依据)的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如利用接龙、姜家等镇草山草坡多的特点发展草食牲畜),改变各地的畜禽混养方式,实行统一规划、建场、防疫检疫及技术指导,逐步建立一镇一品的畜牧业生产模式,促进畜牧业由传统的散养或小规模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转变,建立标准化的生态养殖场(小区)。

3.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优质畜禽品牌。巩固已有的畜禽品牌,新培育一批与巴南区优势畜牧产业和标准化生产基地相适应的,经济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带动作用强、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生猪、家禽、肉兔、肉牛等畜禽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畜禽产品加工企业能力,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推动畜禽产品加工优质安全品牌化,提高畜禽产品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4.创新养殖模式,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根据巴南区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新养殖模式,发展生态循环种养业。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或“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将养殖废料采用“畜禽-沼气-种植业”和“畜禽-沼气-水产业”等三位一体循环经济模式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畜牧业,推行资源优化型、生态友好型、产品安全型畜牧业生产,提高畜牧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5.发展专业组织,促进畜禽产品产业化经营。大力推进畜禽健康养殖,重点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提高集约化养殖水平。引导和鼓励大型畜牧企业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与小规模养殖户及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盟机制,促进畜禽产品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6.强化疫病防控,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和深化兽医体制改革,加快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的长效机制,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猜你喜欢
巴南区畜牧业养殖场
映像畜牧业
巴南区科协专题研究区农技协联合会工作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奋进中的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为老百姓看好“钱袋子”——重庆市巴南区:一个监督政府预算的基层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