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露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晚清至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国红十字会医院(1904-1927)
蒋 露
(湖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1904年,中国人建立了红十字组织——上海万国红十字会,为了更好的开展红十字会工作,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建立了红十字会医院。此后,随着中国红十字会的正式成立,红十字会医院不断发展并扩大其规模,逐渐形成红十字会的五大医院。不仅如此,中国红十字会医院的医学教育和医疗人才的培养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医学人才。中国红十字会医院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也为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红十字会;红十字会医院
红十字会医院是随着红十字会组织的产生而建立的,红十字总会和全国各地的分会均设有自己的医院。19世纪60年代,人道主义组织红十字会在欧洲产生,其建立之初的使命就是为了救护战场上的伤兵和病兵。瑞士人杜南特目击沙法利诺战争中伤兵的痛楚,激发了救护伤兵病兵的意念,这个意念遂于一八六三年孕育成为红十字会的目标。[1]116可知,红十字会自建立之初就和红十字会医院密切相关。而早在19世纪的90年代,我国大量进步人士注意到这一人道主义组织,并在1895年开始了红十字会的宣传,当时《申报》就曾发表了关于红十字会的文章。[2]3
1904年,日本和俄国趁德国无暇东顾之时,为了争夺德国在我国的权益,于我国东北地区爆发了日俄战争,致使我国东北的大量居民深受战争之苦,饱受战火煎熬。在这种背景下,由沈敦和等人发起成立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它作为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担负起在日俄战争中救治伤兵、难民的重任。随着万国红十字会的成立,迫于战争救护的需要,红十字会各医院也不断建立,积极地投入战争救护当中。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牛庄分会建立后,“假其地爱尔兰教会医院,为分会总医院,既而又设分会于辽阳,寻又推设于新民屯、开原、奉天、海城、铁岭等处,拔灾民出险资遣回籍,又皆设医院及留养所,全活人数达十三万有奇。”[1]451这些医院都积极地投入到日俄战争的救护当中,医治了大量受伤的士兵和居民,极大的宣传了红十字会,也使红十字会医院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红十字会的领导者正是由于看到了在日俄战争中各红十字会医院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开始正式建立属于红十字会的医院和培养医学人才。
1910年,沈敦和、吕海寰等利用在援助日俄战争中所剩下的余款,在上海徐家汇路购买了十余亩地,创建医院和医学堂,“医院及医学堂基地共占十余亩,医有解剖室、割症室、蒸洗室、器械室、配药室、储药室、化学室、浴室、一二三等养病室、议事厅及殡殓所等。以教授医学生诸医生兼诊,并请丹麦立天生女士为看护妇。”[1]286不久后,红十字会领导者沈敦和等人认为总医院僻处西乡,适合于养病,但是不便于就诊,于是又在英租界天津路80号设立分医院,与总医院合力担负起红十字会的医疗重任。此外,为了便于上海南市的居民就医,在沪南十六铺设立南市医院,而在英租界内设立的分会医院则定名为北市医院,“诊病给药,只收号金,病重者留院疗治,酌量收费,贫者则免,只收膳费,极贫者膳费亦免。”[1]454
1908年春秋之间,时疫流行,大清红十字会在上海天津路创设了临时的时疫医院以医治时疫,从开办到闭幕历时约三四个月,但是成绩显著,有效的抑制了时疫,医治了大量患者,此后每有疫情发生时,复设时疫医院。
除了创建医院外,红十字会也积极地设立医学堂,培养医学人才。1910年,在红十字会总医院旁建立了医学堂,红十字会医学堂以“务使学生学识精深,确有实习,成为医学名家”[3]为宗旨,以总医院医生为教员,专授医学,并且各聘教员复授化学、西文、国文。在培养医生的同时,红十字会也注重看护的培养,因为在战争中看护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红十字会建立了护士学校,训练看护妇。大量医生和护士的培养,确保了红十字会工作的正常开展,为红十字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1912年至1927年间,红十字会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有效的发展,不仅形成了红十字会的五大医院,并且在医疗教育和医学人才的培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红十字会医院的发展
1912年至1927年,随着中国红十字会的统一以及获得国际国内的承认,红十字会医院发展的各项条件成熟,从1910年在上海徐家汇路建立总医院至1917年上海吴淞防疫医院收归红十字会之后,中国红十字会五大医院形成。下面将分别对红十字会五大医院在这一时期内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
红十字会吴淞防疫医院的发展。吴淞防疫医院,原名为中国防疫医院,1904年在吴淞口北港嘴建立。由于当时各通商口岸疫疠流行,为了防治疫疠,红十字会建立了防疫医院,“检验外来船舶,有类似斯症状者,住院治疗,”[1]467这所防疫医院是由官商合办的,主要是为了便利广大的官民。辛亥革命后不久,由于政府在经费上不再资助,医院难以维持,不久将其交由红十字会管理。自此,时疫医院便归入了红十字的管理之下,而时疫医院的加入,也壮大了红十字会的医院规模,促进了红十字会医院的发展建设。
红十字会总医院的发展。在民国成立之后,为了更好的发展红十字会总医院,红十字会副会长沈敦和在得到常议会的许可后,与美国哈佛大学签订了一个为期7年的合办合同。1918年,在与哈佛7年合同到期后,副会长沈敦和请美国的安息会支持经理,在红十字会总医院下面附设区泽民纪念上海养身辽病院。在这两次的合作当中,红十字会总医院积极向美国的医院及医学专家学习,医疗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此外由于红十字会总医院得到了美国在资金上的资助,为红会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极大地促进红会医疗技术的发展。[4]152-154
红十字会南市医院和北市医院的发展。红十字会南北市医院设立于1912年6月,“医院早设,至是年六月始确定名称,而为永设机关”,其以沪南十六铺马路第四医院为南市医院,以沪北天津路分医院为北市医院,不久,北市医院迁至北京路英租界。在此之前,南北市医院都是由红十字会总办事处亲自办理的,到1918年,总办事处因为无暇顾及,将南北市医院承包给红会的特别会员龚子英和杨翼之办理,并与两人签订了草章。这种由他人承办治理红十字会医院方法,不仅减轻了红十字会的工作负担,而且又保证了红十字会医院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其可取之处,因此,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为止,这种红十字会医院由他人承办的方式一直被采用。
1920年,红十字会整顿南北两市医院,“本会南市医院,设十六铺外马路,北市医院,设英租界北京路。两医院办理多年,颇有成绩,而院中一切内容,经本会派员调查,钩稽账目须逐一整顿。”[1]473整顿将原来的医院理事一职撤去,增设医生、看护,增加工资;两院所用的药品,均由总办事处核明采办,由药章监理药材,不得浪费等等。这次整顿的成效显著,减少了开支,更好的发挥了红十字会的救护作用。
红十字会时疫医院的发展和完善。在上面的叙述中可知,中国红十字会在1908年创立了时疫医院,“夏初开幕,冬初闭幕,岁以为常,”主要是为了治理当时突发的痧症、吐泻等传染病。由于上海每年一到夏天就会发生时疫,所以为了更好的治理时疫,为此专门设立了一所时疫医院。红十字会的时疫医院由红会总办事处派出院长管理医院,院内设有医务主任和理事,分别管理医务和院务。院内医生在时疫盛行的季节轮流值班看诊,在平时则外出施治病人,对待前来治病的患者实行分类,对贫困者实行免费,治疗了大量的病患。
红十字会的五大医院均地处上海,在承担着上海的医疗救护和各项防疫工作的同时,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医疗技术和医务人员,在全国的医疗救护中也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全国红十字会医疗事业的发展,使中国的医疗事业由传统向近代化发展,也极大地充实了红十字会的救济队伍,确保了红十字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
(二)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的培养
医院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医生,因此,自红十字会总医院自成立以来就很重视医学方面的教育和高素质医疗人员的训练。1915年9月15日,中国红十字会高等医学堂开学,这所学堂是和美国哈佛大学联合建立的,医学堂的事务由美国哈佛大学和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沈敦和共同治理,因此,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支持下,医学堂在发展和吸收更为先进的医疗技术上更加便利。至1916年,该医学堂停办为止,其对于促进了红会医学的发展和医疗人员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此外,红十字会并不满足于自己创办医学堂培养医学人才,为了培养更高级的医学人才,红十字会还向当时条件较好的同济德文医工大学保送学生进行深造。
随着红十字会开展救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展,所需的医护人员也越来越多,所以总会在重视高等医学人才的培养外,也很重视对医务救护人员的培养训练。在这一时期,红十字会在北市医院设立了红十字救护学校,由北市医院的院员看护长,担任教授医学知识,救护学校按照要求严格招收学员。红会救护学校的设立,极大地填补了红会救护人员上的不足,极大地促进了红会救护工作的开展。
虽然红十字会救护学校的成立,一定程度上是弥补了红十字会救护人员不足的囧境,但是在突发的战役中,还是经常遇到救护人员紧张的状况。为此,红十字会设立了“中国红十字会初级救伤、救护、担架讲习所”,招募青年,聘用外国西医教授初级的救伤、救护、担架等知识,采取不收费的方法。这一做法是一种速成教学的方法,但是在战地的救护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具有很大的实际效益。红十字会积极地投入医学教育,培养了大量的医务人员,不断充实着红十字会的医疗队伍,也增强了红十字会的医疗实力,在以后的救护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
中国红十字会医院是在外来红十字会医院传入中国的刺激下产生的,虽然不可忽视本国历来慈善救济组织的影响,但在当时需要红十字会性质的医院来弥补本国无此类治疗救济方式的情况下,中国红十字会医院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甚至于影响至今。
首先,促进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从上面的叙述中可知,中国红十字会先后建立了五大医院,红会的这五大医院自建立以来积极地执行着红十字会给予的任务,战时赶赴战场救治伤员和难民,在平时红会医院也积极救治病患,减轻病者、伤者的痛苦。除了红十字会五大医院外,红十字会的各地分会也积极设立各分医院,投入救护。此外,红十字会医院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并聘请外国医护人员,改变了中国传统守旧的医疗技术,使中国的医疗事业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极大地减少了国民的死亡人数,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
其次,促进了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红十字会医院的产生对当时刚建立起来的红十字会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最突出的表现为对红十字会的宣传,红十字会医院隶属红十字会,是红十字会的重要机构,是在红十字会的旗帜下展开工作的,红十字会医院的医疗队赶赴哪里,就将红十字会宣传到哪里。此外,随着红十字会医院的建立和发展,吸收了大量西方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医疗器械,从而产生了新的慈善医疗方式,使得慈善救助的范围扩大,促进了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发展。
最后,缓解了当时紧张的社会矛盾。中国红十字会作为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慈善团体之一,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缓解了各种社会矛盾,缓和了近代社会的动荡的局面。红十字会进行战争救护的主力就是红十字会医院,一遇战争,红十字会医院就派遣医生和护士赶赴战场展开救治,“民国前期大大小小数以百计的各类战事兵灾,中国红十字会都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竭尽全力地参与救护和赈济,在拯救受伤兵民、安顿流离难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功用”[5]30。在民国时期,中国灾难众多,自然灾害频发,“自民国成立以来,灾害也是连连不断。自民国元年至民国二十六年这一段历史时期中,单说各种较大的灾害,就有七十七次之多”[6]279,而作为红十字会重要机构的红十字医院,积极提倡红十字会的人道主义精神,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开展自然灾害的救护,并在灾后积极开展防疫工作,使人道主义的精神深入人心,不仅加强了对红十字会的宣传,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民众的慈善意识,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矛盾,确保了社会的稳定。
[1] 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 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九十年[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4.
[3] 上海中国红十字会医学堂添招新生[N].申报,1910-05-12.
[4] 周秋光.红十字会在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5]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
[6] 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The China Red Cross Hospital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Period of Beijing National Government(1904-1927)
JIANG Lu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000,China)
In 1904,Chinese established a Red Cross organizations——Shanghai International Red Cross.In order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work of Red Cross,Shanghai International Red Cross set up the Red Cross hospital.Since then,with the formal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Red Cross,Red Cross Hospital continued to develop and expand its scale,and gradually formed five Red Cross hospitals.Moreover,medical education and medical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Chinese Red Cross Hospital have also made great progress,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medical personnel.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d Cross Hospital greatl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Red Cross,and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to modern philanthropy.
Shanghai International Red Cross;Red Cross;Red Cross Hospital
K207
A
1671-1181(2012)01-0077-04
2011-11-23
蒋 露(1986-),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