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压制的多途径识解

2012-04-13 03:34:47潘月洲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无界压制构式

潘月洲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江苏 南京 210046)

语言压制是句法语义接面研究的一个方面。语言压制指语言形式和所表达的语义功能之间的一种不匹配现象,又称为“不兼容”、“不一致”或“相冲突”。[1]近年来,构式语法学派研究了语言中的压制现象,提出解释机制。我们认为,构式语法学派对语言压制的识解有赖于语用、范畴化、视角、去范畴化、转喻和语法化等语言机制的作用。本文试图从构式语法以外的理论角度来解释和研究语言压制现象。

一、构式语法对语言压制的研究

构式语法从构式框架中的词汇和句法的转义机制进行研究。构式语法学派中对语言压制研究成就最突出的语言学家是Laura A.Michaelis。她研究了语法中的隐形类型移变和显性类型移变,认为是句法环境引起对进入该环境的语言结构产生压制,迫使后者改变特征或类型,以适应该句法环境。[1]据此,她提出了压制原则:如果一个词汇项在语义上与其形态句法环境不兼容,词汇项的意义就当遵守其所嵌入运用的结构的意义。[1,2]

语言压制是由解决语义冲突的需要引起的、由于句法环境需作另种解释的机制。压制不仅出现在词汇层面,也出现在语法层面。语言压制研究的主要类型:名词压制、框架状语触发的或体冲突触发的体压制、补语或主语压制和论元结构构式中的压制等几种类型。[3]

二、语言压制的多途径解释

语言压制的实质是句法环境与其中的成分产生冲突,需要对其中的词汇项或句法项另作识解,以解决语义冲突。以上从构式语法角度研究的语言压制类型均可以从其它语言学理论那里得到解释。

(一)语用的角度

1.Did you geta pudding?[4]

在构式“a+名词”中,右节需要表示可数物体的名词,而例1却用不可数名词。Michaelis认为这里产生了语义冲突,形成了词汇错配;不定冠词a对不可数名词pudding形成了压制,迫使其改变界性,从无界变成有界,从不可数名词识解成可数名词。[4]我们认为,由于长期语用的结果,pudding已形成有界的和无界的两类特征,作为物质和可数物体两种意义长期存在,a pudding并不存在语义冲突,识解时无需在有界和无界之间进行转化。Traugott列举了两个例子说明这两种意义的长期共同存在:[5]

2.a.And in the composition ofa pudding,it was her judgment that mixed the in gradients(Goldsmith,Vicar of Wakefield,1776)

b.No danger of starving here,I tell you!-plenty of bread-fruit-plenty of water-plenty of pudding-ah!plenty of everything! (Melville,Typee,1846)

长期以来pudding作为一种食品,出售时要包装成一份份,人们对此习以为常。这无疑赋予人们有界的和可数的感觉,识解时无需费多大的认知努力。同样,在讨论“I hada tea.”时,有学者从名词界性特征转化角度来研究,认为界性转化使例中的tea由不可数名词转化成具有可数名词的特征,从而获得合理的识解。

构式“a+名词”中,句法核心a的特征与语义核心“名词”部分的特征是分离的。若“名词”部分是可数名词,二者在句法和语义两方面形成和谐;若是不可数名词,则句法、语义形成冲突或不一致,需要对名词另作识解。Michaelis和其他学者对这种识解和解释都是基于压制原则的。但我们认为,例1能够获得合理性的识解,完全是语用的结果。因为pudding和tea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可以用具体的、看得见的包装和容器来盛放和包装。这就说明为什么an advice无法识解,因为难以想象用什么容器或其它显性的东西来盛或包装“建议”。

(二)范畴化的作用。不可数名词由于压制原则而获得有界、可数名词的识解,可数名词也会受到压制而得到无界的、不可数名词的识解。[6]

3.a.You haveappleon your shirt.

b.There wasdogall over the street.

在3a和3b中apple和dog要分别识解成无界的“果肉”和“狗肉”。按照Michaelis的解释,在“VP+分散位置状语”构式中,动词要接不可数名词;而apple和dog都是可数名词,要发生类型移变,由有界的可数名词识解成无界的、不可数名词。其实,由于apple和dog在人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早已分别经过范畴化具有“果肉”和“狗肉”之义。在例3b中若把dog换成pig就无法识解,因为在英语里“猪”和“猪肉 (pork)”是两个不同的词。

(三)视角的作用。语言压制源于对形式和语义冲突的解决。这种解决不是冲突的词汇或构式改变了形式,而是人们在心理上找到消弭冲突的“理由”。对情景的识解,和对语言结构的识解,都牵涉到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角。视角是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视角影响观察的效果,也会影响语言的识解方式。

4.a.It’s pretty through this valley.

b.She's been asleep for 30 miles.

c.The trees are rushing past at 30 miles.

d.The forest is getting thicker.

在例4a中,pretty是性状形容词,无界的;through the valley是表示位置框架的状语。The valley从整体上来看它是有界的,与无界性状形容词pretty产生语义冲突。若从在其中行走者的角度来看,它又是无界的,整个句子在界性方面形成了和谐。4b中的asleep一般和时间框架状语搭配,怎能和距离框架状语并置?若从乘车者视角来看,通过距离来表示时间,这样整个句子就容易识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时间来表示距离。例4c和4d中的tree和forest是静止的,但若从移动者或乘车者的视角来看,这两句不难理解。虽然没有提到任何观察者,但在观察者或识解者的认知经验中,这两句是有意义的、可以理解的。

视角也影响着人们对动词体的识解。Jackendoff论述体压制时,引用了下述两个例子:

5.a.The lightflashed until dawn.

b.Billkept crossing the street.[7]

例5a中框架状语until dawn在时间上设定了界限,限定一段时间,要求与表示过程的动词搭配使用,而flash是一次体动词,不能表示过程。在这里动词的体和语义两者间产生冲突,形成了错配。Jackendoff认为,由于框架时间状语until dawn的作用,全句获得“一连串闪光”之义。在例5b中,动词keep需接表示持续过程的成分,而cross的语义特征是有终结体动词,有明显的终点,因而cross the street不是持续进行的过程,它有特定的终点。对本句中的体义冲突,Jackendoff提供两种解决方法:一是把cross识解为反复重复的动作;二是在观念上放大该动作,这样在概念上动作的终点就从视野中消失,留下的就是Bill从街道的一边到另一边持续的动作。

现在我们换个角度来解读这两个例句。如果我们设想两次flash之间的时间缩短,就像核辐射中辐射颗粒形成射线一样,瞬间动词被解读为不是离散的,而是连续的,形成持续的过程。动词从一次体被识解为没有内在终点的连续动作。在例5b中我们可以采用“内部视角”,把从事件cross the street的内部切分成一段一段,动作就被识解为不断重复的动作。这样体义冲突就获得合理的识解。

沈家煊先生也曾谈到视角对识解的影响,他说:“同样一个事物,由于视角不同的原因可以有不同的维度(点、线、段)”;“‘有界’和‘无界’的对立是主观和概念上的对立,不是客观的、物理上的对立。……但是主观识解不是非得跟客观事实一致,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以主观识解为准。”[8]

(四)去范畴化的作用。Michaelis和其他语法学家讨论压制时的用例基本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开放类词汇。这引起我们的思考:压制是否仅限于开放类词汇?封闭类词汇是否也存在压制现象?我们认为,只要某个词汇(无论是开放类还是封闭类)或构式与其句法环境产生冲突,需要改变其语义特征,便于作另种识解,就产生了压制。从语用和语法化角度来看,这种改变是指偏离其原型特征,是去范畴化后产生语义变迁的过程。

6.a.He was fond of swimmingwhenyet a child.(时间)

b.We’ll startwhenthe captain comes.(时间、顺序)

c.You know nothing about your history.It’s ridiculous,whenit’s all around you.(理由)

d.He usually walkswhenhe might ride.(让步)

e.Turn off the switchwhenanything goes wrong.(条件)

When的原型意义是表示时间。例6b、6c、6d中的when逐渐偏离了其原型意义。因为随着表达的需要,when所象征的概念结构渐渐偏离原型,脱离了原来范畴的边界,去范畴化形成一个甚至多个新的范畴边界,渐渐具有原因、让步和条件等意义。但若从共时的角度来看,例6c、6d、6e中的when受到前后小句之间逻辑关系的压制,其语义类型发生了移变,偏离它的原型意义,不再具有“时间”的意义,需要对其另作解解。

(五)转喻的作用。Jackendoff认为转喻在识解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压制和转喻的区别微乎其微。[11]

7.The ham sandwich in the corner wants some more coffee.

这是转喻研究中经常引用的典型例子。用the ham sandwich转指“点了火腿三明治”或“正在吃火腿三明治”的客人。动词want需要有生命的主语,而the ham sandwich是无生命的,二者在语义上产生冲突,用“压制原则”无法解释,而转喻却能很好解释。在“餐馆”或“就餐”认知域中,人们自然地、以转喻方式把“火腿三明治”指代吃的客人,其中语义冲突迎刃而解。

8.a.这个地方很郊区。

b.做人不要太CNN。

例8中的副词和名词搭配。“副词”和“名词”搭配产生冲突,迫使人们另寻识解方法。在习惯的认知中,郊区的特点是“不繁华、有点乱”。转喻AN ENTITY FOR ONE OF ITS PROPERTIES(实体代特点)帮助人们认识到“这地方很落后或很乱”。例8b中的转喻可能只有中国人能理解。CNN在北京奥运前所做挑拨离间、虚假的报道,给中国人留下极差的观感。人们用CNN转喻表示“极不诚实、撒谎”等不良品行。

(六)历时变化和语法化的作用。Traugott认为错配、移变和压制都是共时的概念,是历时发展的结果。[9]下面通过讨论“a+名词”构式和部分量构式来说明。

构式“a+名词”需要可数名词单数形式。若是不可数名词,就必须发生移变,由无界识解为有界。但从历时和语法化的角度来看,是该构式中的不定冠词过分扩展它的功能,压制了其后的不可数名词。Ziegeler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后认为,由于历时变化和语法化改变了不定冠词的用法,才导致a与不可数名词连用的语义冲突。在古英语中,不定冠词的原始形式是an(意为“one”),用来标识(mark)具体的、指称的名词短语。而非特指的不定冠词采用无标记,即零形式。进入中古英语阶段后,不定冠词逐渐有了非特指的用法,和零形式一起在非具体或非指称的语境中互换使用,其意义也逐渐虚化,逐渐丧失指称的作用,才具有现代英语的不定冠词的用法。[3,10]今日的结构“a+不可数名词”是古英语或中古英语的残留物,就像现代汉语中保留大量古汉语用法一样。

Michaelis认为出现在“部分量”构式中的无界词项,由于受到中心语的压制,变成有界词项。[6]我们认为,诸如食品和蔬菜类名词等能用在部分量构式中的词类,已被系统化范畴化为既是表个体的有界名词,又是表物质的无界名词。有界名词也可以使用在部分量构式中,比如a shred of sheet(床单),a lot of friends。第三,在早期现代英语中,部分量构式中既可以用有界名词又可以用无界名词。[5]经过长期语法化演变,部分量构式逐渐具有封闭类特征。

三、结语

语言压制源于语句构成成分与句法环境之间的冲突。语言压制还不是自在的识解机制,只是一种提醒机制,提醒人们要注意解决成分与句法环境间的冲突,对这种冲突要另外寻求识解。语言压制的解决有赖于其它理论工具和认知方式的综合运用。

[1]王寅.构式语法研究(上卷):理论思索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333-340.

[2]Michaelis,L.A.Type shifting in construction grammar: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aspectual coercion [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4,15:1-67.

[3]Ziegeler,D.A word of caution on coercion[J].Journal of Pragmatics,2006,39:990-1028.

[4]Michaelis,L.A.Word meaning,sentence meaning,and syntactic meaning[A].In Cuyckens,et al.Cognitive Approaches to Lexical Semantics[C].Berlin:Mouton de Gruyter,2003:171-175.

[5]Traugott,E.C.The concepts of constructional mismatch and type-shif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iza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7,18 (4):523-557.

[6]Michaelis,L.A.Entity and event coercion in a symbolic theory of syntax[A].In J.-O.Ö ?stman&M.Fried(eds.).Construction Grammars[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5:45-88.

[7]Jackendoff,R.The Architecture of the Language Faculty[M].Cambridge:The MIT Press,1997:49-54.

[8]沈家煊.认知与汉语语法研究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187-188.

[9]Traugott,E.C.The concepts of constructional mismatch and type-shif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ammaticalization[J].Cognitive Linguistics,2007,18 (4):523-557.

[10]Ziegeler,D.Arguing the case against coercion[A].In G.Radden,et al.Aspects of Meaning Construction[C].Amsterdam:John Benjamins,2007:99-123.

猜你喜欢
无界压制构式
爱的大礼物 智能小怪兽 无界Pro
车主之友(2022年6期)2023-01-30 07:58:18
朗智无界 盛享未来——与朗盛聚合物添加剂业务部的深入研讨
上海建材(2020年5期)2020-12-15 00:33:32
一种新型无人机数据链抗压制干扰技术的研究
测控技术(2018年1期)2018-11-25 09:43:50
空射诱饵在防空压制电子战中的应用
无人机(2018年1期)2018-07-05 09:51:02
一种旧物品挤压成型机
科技资讯(2016年12期)2016-05-30 05:07:58
半无界区域上半线性薛定谔方程初边值问题解的破裂及其生命跨度的估计
对GPS接收机带限高斯噪声压制干扰的干扰带宽选择分析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语言与翻译(2014年1期)2014-07-10 13:06:14
艺本无界·何跨之有——张英超雕塑展有感
雕塑(2014年2期)2014-03-11 15:40:09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当代修辞学(2012年2期)2012-01-23 06:4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