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又叫地瓜,红薯、红苕、白薯,近些年我国的甘薯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尤其是紫薯种植面积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大也迅速增加。在甘薯稳产、高产栽培过程中,安全贮藏是丰产、保产的重要环节,但甘薯块根皮薄、肉嫩、水分高、糖分多、易碰伤,对温度、湿度很敏感,很难做到安全贮藏。为此,下面介绍甘薯井窖的改良建设及贮藏技术。
贮藏窑的建设应根据各地气候和土质条件进行。窖址要选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土质坚实、背风向阳和管理、运输方便的地方。如果建在庭院内,应远离厕所和污水坑。
1.气眼型井窖建设 目前各地使用井窖贮藏甘薯的的农户占很大的比例。首先应选好窖址,向下挖一井筒,一般上井口直径l m左右,下口直径1.5 m,井筒深5~6 m,最深的7 m。在井底部两边挖贮藏室,贮藏室的大小可根据贮藏量多少而定,一般1 m3可容甘薯400 kg。在井窖的拐窑上方,由地面向下掏一个直径30 cm的气眼,以利空气对流和前期散热。井下的温湿度比较稳定,但是通风换气功能较差,气眼型井窖与普通井窖贮藏甘薯相比的优点是除能满足保温、保湿性性能外,其散热性较好。
2.改良型双筒井窖建设 双筒型井窖是指在两个井筒之间在下面开挖一条通道,两侧开挖贮藏室。双筒井窖改良的方法是扩大两个井筒的距离,延长井窖下面连接的通道,增加贮藏室数量,以扩大商品薯贮藏量。先挖成与普通井窖规格一样的井筒,由筒底向一个方向打0.83 m宽的走道,在走道的另一侧每隔1.3~2.7 m挖1个贮藏洞,在走道和贮藏洞的上方均可挖气眼,以利通风换气。为便于入窖、出窖和人工管理,将一端直井筒改为斜井筒。为便于通风散热,将另一端直井筒加粗,出地面加高。改良后的双筒保鲜井窖与普通井窖相比,其优点是有利于商品甘薯长期保鲜和薯块的入窖、出窖,保温效果好,贮量大,每个窖的鲜薯贮量可从原来的数千公斤,扩大到数15万公斤以上,甚至达到数20万公斤以上,有利于规模化经营,提高当年的总体效益。
建造改良双筒井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土质一定要开挖土窑要求,保证薯窖足坚固安全;二是通道两侧的窑室口要呈三角形相对,而且每侧两窑室之间的土层间隔厚度不少于3 m厚,窑室顶至地平面土层垂直厚度不少于4 m,要足以保证支撑安全;三是贮量大时直筒井窖口要加粗加高,以利薯窖前期散热。
甘薯的贮藏技术核心是根据甘薯的生理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和调节气体,防止甘薯在贮藏过程中发生病害和烂窖。
1.温度 红薯贮藏的适宜温度为10~14℃,长期低于10℃易发生冷害,使薯块内部变褐变黑,煮熟后有硬心并有异味,煮不烂,这是由于薯块内部的水溶性果胶质转化为原果胶质,内部组织发生生理变化所致,但是在表面看不出来,入窖20天以后慢慢开始腐烂。窖温长期高于20℃,则有利于弱寄生菌侵染,温度过高,薯芽开始萌动、糠心,加速黑斑病和软腐病的发展。贮藏甘薯时温度、湿度都应当适宜,并且保持稳定,避免骤升骤降。
2.湿度 当窖内湿度低于80%时,薯块内的水分便往外蒸发,致使薯块脱水、萎蔫、皱缩、糠心,食用品质下降。相对湿度超过95%时,则薯块退色褐变,病原菌繁殖,腐烂率上升。红薯入窖时含水量如超过70%,应敞窖通风,排湿降温。红薯块在田间受水渍3天以上的,则不可窖贮。
3.空气成分 薯窖内的含氧量不得低于4.5%,否则易导致薯块缺氧呼吸,轻则丧失发芽力,重则缺氧“闷窖”,造成窒息性全窖腐烂。
1.薯块选择与预处理
(1)甘薯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贮藏的安全 首先甘薯应适时收获,气温降到15℃时是甘薯的最佳收获期。我国甘薯种植区较广,自然条件复杂,霜期不一,大体在寒露到霜降期间收获为宜,早收会影响产量和质量,迟收又易受霜冻。收刨时最好在晴天,并注意不要损伤薯块。收获后的甘薯,在太阳下晒2~3天,晒干薯表皮,剥去附着的泥土。如果地面干燥,天气晴好,也可早晨刨薯,白天晒,傍晚入窖贮藏。
(2)在运输装卸过程中,要轻装、轻运、轻卸 甘薯入窖时,应轻拿轻放。入窖前,一定要严格挑选,剔除破伤薯、病虫薯、裂薯、受冻薯、病斑、露地放置过久薯等,带有湿土的薯块应先风干。
(3)甘薯入窖前要进行药剂灭菌处理 在窖旁挖1个池子,内衬塑料薄膜,池里倒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药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将装满甘薯的筐子放入药液中浸10分钟,晾干后入窖储存。
(4)甘薯入窖时还要做到“五分开”
即将春薯和夏薯分开;不同类型的品种分开;大、中、小甘薯分开;商品薯、种薯、食用薯分开;不同等级的商品薯分开,以利分类包装、分类出售。
2.井窖准备 新建的井窖可以倒排工期,最少在使用前2个月建成,建成后进行干燥处理。甘薯在入窖前几天打开窖门通风,一般在甘薯收获前10天左右打扫卫生,进行消毒处理,以消灭潜伏在窖内的病菌,特别是旧窖,里面往往残留有烂薯和柴草,更应提前做好消毒工作:①刮去窖墙壁旧土3 cm左右,以露出新土为止;窖底铲除污土10 cm,清除陈土后撒上一层石灰,窖壁可用2%石灰水处理。②用硫磺熏窖。按1 m3用5 g硫磺点燃后封闭窖口熏1~2天,然后通风换气,或用300~500倍的多菌灵或托布津药液进行喷打消毒;也可用艾蒿熏烧,以消灭黑斑病、软腐病等病菌。③在窖内喷洒1%硫酸铜溶液或甲醛50倍溶液,也可用甲醛、高锰酸钾混合进行密闭熏蒸。④用200倍辛硫磷喷湿窖底与窖壁。
贮藏窖内要垫10~15 cm厚的干沙,其上放置甘薯。甘薯最多装七成满,以便留出换气的地方,否则会因湿、热而加重腐烂。
1.贮藏初期 入窖初期气温尚高,甘薯是有生命的个体,此时呼吸旺盛,放出二氧化碳,并产生热量,使窖内温度升高。如果通风不良,甘薯在缺氧条件下会被迫进行缺氧呼吸而产生酒精中毒,导致烂薯,所以薯块入窖后的20~30天内要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必须注意通风散热,不要封闭窖门。待到窖外气温接近10℃时才可以封窖,使窖温稳定在12~14℃,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
2.贮藏中期 入窖后的30~40天,气温较低,此阶段薯块呼吸减弱,发热量少,管理工作要以保温防寒为中心。应及时封窖保温,使窖温保持在10~14℃的安全范围内,否则将会造成甘薯品质下降,抗病力减弱,引起腐烂。因此,窖外必须加厚土层,严封窖门;窖内要盖草保温,保持窖温在12~14℃之间,并要防止雨雪渗入和老鼠危害。
3.贮藏后期 即开春以后,气温回升,窖内经过冬季封窖,氧气缺乏,薯块生活力有所降低,如遇高温很容易感病,并会迅速蔓延。这个阶段的管理工作要以通风换气、稳定窖温为主。在保持窖温12~14℃的前提下,减少覆盖,逐渐打开窖门或气眼,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薯块正常呼吸。若温度继续上升,湿度较大时,应在无风的晴天打开窖门通风,傍晚盖好。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12℃时,昼夜敞开窖门通风。若天气时冷时热不稳定,随时注意保温和散热。
在贮藏期间要注意以下3点:一是勤测定。用手持式农业环境监测TNHY-5测定仪对窖内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测定,据测定结果和贮藏要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二是勤检查,发现烂薯应及时剔除并且查找原因及时制止;三是下窖前一定要先用灯试验,如灯不灭,才能进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