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协作服务体系的思考——以鞍山地区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为例

2012-04-12 20:49:41许迎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总馆鞍山市分馆

许迎霞

(鞍山市图书馆,辽宁 鞍山 114003)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区域文明程度的显著标志,是一座城市文明建设的能力符号。作为信息资源的提供中心,图书馆一直面临着所拥有的信息资源难以满足所有读者需求的矛盾。同时也存在着如何统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图书馆的资源配置,为本地区、本系统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资源服务的问题。笔者认为,实现区域性图书馆合作和资源共享,既可以克服同一区域内文献资源的重复建设状况,打破文献资源的条块分割状态,同时也是推进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推进地区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那么,如何建立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呢?笔者结合本地区工作实际,就此问题与诸同行探讨。

1 区域性图书馆协作的内容与范围

1.1 管理平台和技术共享

在区域性合作体系中,通过总分馆制,打破过去图书馆各自为政的局面,只要是集群图书馆网络中的一员,都可统一使用集群图书馆网络管理平台,统一共享总馆的服务器、设备、技术和人员,无需再自购相同设备,自设相同部门,避免了技术维护等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各馆办馆效益。

1.2 采购协调

区域内的各图书馆可在采购方面进行协作协调,根据各馆文献购置经费情况以及馆藏侧重点不同,实行采购分工,强化各馆的馆藏特色。

1.3 联合编目

各合作馆在书刊编目方面可以采取联机方式。对到馆的新书刊进行著录前,必须先进入合作系统的网络中进行查重,如已著录,只需在该著录款目的馆藏项中加上本馆代码即可。从而改变了分散的、个体化的编目方式,节省大量人力物力。

1.4 通借通还

各成员馆均应向社会大众开放自己的馆藏,制定统一的联合借书证,建立各馆之间的通借通还制度,一证可在多馆通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1.5 数据库资源共享

数据库建设水平决定了图书馆自动化的水平与作用。各成员馆条件不一,在大型数据库的建设与购买方面差异较大,各馆应将自己所拥有的数据库向所有成员馆及读者开放,实现数据库资源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1.6 人力资源共享

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资源中的最为宝贵的智力资源,是实现图书馆服务价值的有力保证。在我国,图书馆人才比较缺乏,特别是既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又有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奇缺。这就要求图书馆间必须紧密合作,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确立人力资源共享在图书馆资源共享中的重要地位。

2 建立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的有效途径

2.1 实行总分馆制,形成市、县(区)、社区三级网络覆盖

城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熟标志,应该是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服务覆盖率的提升。而总分馆制是世界通行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图书馆建设模式。它具有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业务统筹安排的优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所谓总分馆制是以区域中心馆为总馆,以各县(区)馆、行业馆为分馆、以社区图书馆为基层服务网点,实行统一标志、联合采购、统一编目、统一管理。分馆不仅是总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总馆服务的延伸与补充,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形成基础设施标准化、文献资源共享化和服务系统网络化。2008年5月,鞍山市图书馆与市辖三县(市)、四区公共图书馆签订了分馆建设协议,将7个县区馆纳为分馆,将市馆所属50 余个图书流动站按属地划归各分馆管理,初步构建了以市馆为中心,以县区馆为辅干,以社区图书馆和图书流动站为节点,以企业、学校、部队等行业分馆为补充,覆盖全市、城乡一体、功能完善、资源共享、管理规范的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率先在省内实施总分馆制,扩大了公共图书馆服务辐射面。总馆为各分馆服务提供业务统筹、协调和保障,包括人员培训、技术支持、数据维护、大型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等,分馆主要承担日常开放和开展专业服务。这种总分馆模式在运行上推行馆长联席会议制度,以强化管理。同时,这一模式也比较灵活,它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形成的“图书馆共同体”,通过契约确立起彼此关系,总馆和分馆在协议期内形成总分馆关系,在不改变各分馆的行政隶属,人事和财政关系的前提下,以一个规模较大、文献资源较丰富、技术力量较强的图书馆为总馆,各参与馆根据资源共享的需要,组成类似于总分馆关系的合作机制,以最小的投入实现了服务功能的提升与自身的发展。

2.2 通借通还,实现地区图书借阅“一卡通”

总馆采用interlib 先进技术,依托网络基础设施,搭建了总分馆资源共享的平台,各馆实行interlib 集群化管理,实现了通借通还。即读者凭本人身份证可以到任一分馆办理借书证,凭证可到任一成员馆借还图书。2009年,鞍山市图书馆与各县区分馆统一购买了interlib 集群服务系统软件,统一了业务管理工作平台,可实现业务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管理,解决了分馆无技术维护人员的现实问题,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的“通借通还”大流通服务,方便了读者,提高了图书利用率,真正实现了图书借阅“一卡通”。

2.3 联采统编,突出馆藏特色

各馆可以通过业务平台,实现联合编目,保证数据质量。同时分馆可以根据所在地的产业优势和地域特点,在资源收集、服务方式等方面办出各自的特色。如鞍山市图书馆的协作体系中,市馆仍保持综合馆藏性质,适当采购大部头图书,各分馆以本馆积累和本地区发展为依据,确立本馆藏书范围。如铁东区以商贸经济类为主,铁西区以法律法规为主,立山区以工业经济为主,千山区以农业及旅游专业为主。各馆在本馆采购经费允许范围内,采购图书和期刊,同时,市馆将拿出部分资金采购期刊,按专业配送给各分馆。将部分读者需求下移到各分馆,以缓解中心馆读者数量过多,工作压力过大的问题。

2.4 服务互动,积极推进城市文化建设

总馆与分馆有大致相同的服务规范和服务模式,总馆实力雄厚,资源丰富,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分馆可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推出与总馆相同的服务项目,也可以形成自己的服务项目和读者活动,活动的内容和规模根据各馆条件而定。这种服务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如2008年鞍山市公共图书馆全民阅读活动期间,鞍山市图书馆协同各分馆,上下联动,开展了读书征文、系列讲座、专题展览、读书猜谜、新春征联、百题竞答等系列读者活动200 余场次,参加活动读者达100,000 余人次。2009年年初,鞍山市图书馆专门召开了“2008年度全民阅读总结表彰会”,命名表彰了一批品牌活动项目,将各馆的特色活动以品牌的形式固定下来,并持续展开。基于鞍山市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活动中的突出表现,中图学会先后将鞍山市图书馆命名为2006年、2008年、2009年度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并于2011年正式将鞍山市图书馆确定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基地。

2.5 建立统一的网络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增值服务

各成员馆建立了统一的网络平台,就可建立联合目录数据库和公共书目查询系统,联合开展数字化参考咨询、学科信息导航、网上文献查询与传递等服务工作。区域内读者通过网络公共书目查询系统,可一次性地检索到所需要的文献是否收藏和收藏地点。如2007年年初,鞍山市图书馆与鞍山网络台合作,引入百兆光纤,联合开展鞍山数字图书馆建设。以公共图书馆为平台开展信息增值服务,将互联网与图书馆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使检索、阅读、咨询、互动等阵地服务内容逐步向网络延伸,延伸公共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为读者开辟更新、更广的信息检索渠道,推进了覆盖城乡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工作。

3 构建区域内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构建区域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是使图书馆的服务广度与尝试得到延伸的有效途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3.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服务过程

完善相关制度是确保总分馆制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由于总馆与分馆在人、财、物方面仍隶属于原主管部门,各馆是因为利益关系形成的契约关系,这就要求协作体必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来规范整个服务过程。这些制度包括:文献通借通还制度、联采统编制度、文献著录标准、技术保障与服务标准等。总分馆制的建立是为了使市民在不同的图书馆中,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服务,为确保总分馆集群内读者证号、文献条码号的唯一性,避免各馆间文献通借通还时出现数据错乱,鞍山市图书馆制定了《鞍山市公共图书馆条码使用规定》、《图书馆业务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图书馆区域协作奠定了基础。

3.2 要注意品牌服务的连锁效应

众所周知,各行各业出现的品牌服务如肯德基、苏宁等,均以统一的标志和独特的服务风格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连锁经济效应。而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管理统一、风格统一、服务统一,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而且更容易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所形成的品牌效应不可低估。所以,协作体系中的各馆在服务和工作中,要时刻考虑自身的服务所产生的连锁效应,要时刻维护协作网整体的服务形象。

3.3 因地制宜,协作范围要适度

各地在建立区域协作体系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实行,千万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度的协作范围,并做好前期准备。如统一服务系统、文献数据、工作标准等,避免造成资金和人员的浪费。

3.4 要强化技术支持,加强业务辅导

形成区域协作体系后,总馆要强化技术支持,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强对分馆业务的评估和指导,强化人员培训,提升分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以缓解分馆技术力量不足,人力物力欠缺的难题。

3.5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

实现区域网络化服务之后,总馆、分馆纳入一个计算机业务管理系统,市馆、县区馆依托这个平台开展服务,必须要关注网络安全保障问题。总分馆要做好防火墙、加固局域网,进行安全防范。分馆网络相对比较单纯,但也要严格区分业务网段和非业务网段,安装杀毒软件,防患于未然。

3.6 要争取各级领导支持,提供政策与经费保障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都是一级政府建设一座图书馆,图书馆对自己的上一级政府负责。因此,每个图书馆都有一个独立的主管部门,使得各级图书馆之间除了业务合作关系外,基本不存在任何组织联系。因此,要想做好区域图书馆协作,必须要争取主管部门领导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和决策作用,为图书馆间的资源共享、互通互联提供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

在图书馆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早已离我们远去了,如今的图书馆是一个融合数字化的时代产物。单一图书馆孤军作战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而构建区域公共图书馆协作体系是图书馆事业平衡发展的有益尝试。相信更多的探索和实践一定会让这一体系逐步完善,使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朱宁.地方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服务体系的形式与构成——以湖北省区域图书馆合作服务体系为例[J].现代情报,2009(7):118-121.

[2]曹志梅.区域图书馆联合体及其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30-33.

[3]常红等. 区域性图书馆联盟合作馆藏发展研究[J].情报科学,2008(4):516-519.

[4]邱冠华.苏州城区总分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9(1):15-18.

[5]谭舒.基层社区图书馆的总分馆制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9):9-11.

[6]吕建新,赵葆英.论区域图书馆“集群”体系的构建与管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3):67-68.

[7]于海英,许竹萍.区域图书馆系统建设探析[J].图书馆学刊,2009(5):15-17.

猜你喜欢
总馆鞍山市分馆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建筑与预算(2023年2期)2023-03-10 13:13:56
成长相册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实践研究
西部论丛(2020年1期)2020-10-13 12:16:11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实践与思考
卷宗(2020年7期)2020-05-20 15:06:32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文化产业(2020年15期)2020-01-02 19:07:28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出版人(2017年3期)2017-04-14 12:46:12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建设与服务模式初探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