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储开岳 邱云芳 吴建亭 金建华
随着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地更新与发展,3DCRT、 IMRT、IGRT[1]的应用与开展给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同时对允许误差范围要求的提高也给放射治疗医生带来新的挑战。介于上述情况,放射治疗中如何对摆位误差进行测量也越来越受重视。目前摆位误差主要测量方法包括双曝光片法、CT模拟机验证法及CBCT测量法,在这3种验证方法中,CBCT测量法[2]最为方便准确,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
选取2010年行放射治疗的236例肿瘤患者,其中头颈部肿瘤患者49例(20.8%);胸部肿瘤患者134例(56.8%);腹部肿瘤患者37例(15.7%);盆腔肿瘤患者16例(6.7%)。年龄16~82岁,中位年龄54岁。
西门子ONCOR(MV级EPID),头罩,头颈肩面罩,真空垫。
对不同治疗部位规定不同的允许误差范围:头颈部≤3 mm;胸部≤5 mm;腹部≤5 mm;盆腔≤5 mm。首次摆位CBCT的测量误差记为Ⅰ组;对未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患者进行重新摆位,摆位误差记为Ⅱ组。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对236例患者的摆位误差进行统计分析,首次测量结果中有180例(76.3%)在允许误差范围内;48例(20.3%)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需要重新摆位;8例(3.4%)出现不同原因的错误。各个部位允许误差外例数:颈部患者9例(18.4%);胸部肿瘤患者28例(20.9%);腹部肿瘤患者7例(18.9%);盆腔肿瘤患者4例(25.0%)。在出错的8例患者中,盆腔部位的12.5%患者出现错误值得关注。
对未出错患者(包括误差不在允许范围内的患者)的首次摆位误差(Ⅰ组)与重新摆位后的误差(Ⅱ组)进行统计学处理,Ⅰ组头颈部患者摆位误差:X轴(2.09±1.34)mm、Y轴(1.53±1.14)mm、Z轴(1.34±1.15)mm;胸部患者摆位误差:X轴(2.66±1.47)mm、Y轴(2.71±1.44)mm、Z轴(2.66±1.40)mm;腹部患者摆位误差:X轴(2.31±1.35)mm、Y轴(3.81±1.74)mm、Z轴(3.14±1.41)mm;盆腔患者摆位误差:X轴(2.50±1.44)mm、Y轴(2.63±1.71)mm、Z轴(3.38±1.76)mm。Ⅱ组头颈部患者摆位误差:X轴(1.51±0.97)mm、Y轴(1.38±1.02)mm、Z轴(1.19±0.97)mm;胸部患者摆位误差:X轴(2.11±1.21)mm、Y轴(2.31±1.21)mm、Z轴(2.26±1.20)mm;腹部患者摆位误差:X轴(2.25±1.32)mm、Y轴(3.06±1.26)mm、Z轴(2.81±1.16)mm;盆腔患者摆位误差:X轴(2.06±1.46)mm、Y轴(3.13±1.26)mm、Z轴(2.63±1.14)mm。 对不同部位的摆位误差进行比较,发现头颈部误差偏移均小于其它部位,胸部、腹部、盆腔的误差偏移较大。重新摆位后的误差平均值及误差偏移均有所减小。CBCT测量数据可为摆位误差研究和PTV外放[3,4]提供参考。
早在1973年,Hans等提出在斗篷野照射时1/3的位置偏差来源于患者的位置移动;据有关研究表明照射中体位移动3 mm,治疗的疗效下降3.3%;移动5 mm,治疗的疗效下降18.4%;移动6 mm,治疗的疗效下降33.1%[5];Baler等[6]认为摆位误差大于1 cm,会导致周围靶区丢失6 cm。这一切都表明放疗摆位误差对疗效有直接影响。因此对摆位误差的精准测量显得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①对未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患者进行重新核对、摆位后,再次运用CBCT对摆位误差测量,均能使误差在控制范围内。对摆位出现错误的8例患者,总结出错的原因主要是头枕的型号放错、移床数据出错、定位中心参考点标记出错等造成,要求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强易错点的审核。盆腔部位高误差率与高出错率产生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②放射治疗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有的甚至是错误。对于不在允许范围内的误差或错误如果进行治疗,将对患者治疗疗效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患者严重的放射治疗反应直至患者因辐射损伤而死亡[7]。通过应用CBCT对摆位误差测量,能够及时了解患者治疗信息,避免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的治疗,杜绝错误治疗。③ 放疗医师对患者的摆位误差情况进行了解,可以为其在以后患者计划设计时PTV(计划靶体积)外放提供参考。④ 在放射治疗中应用CBCT,可为临床固定器的选择进行科学数据测量[8],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对放射治疗中的质量保证(QA)起重要作用。
[1]于金明,元双虎.图像引导放射治疗研究及发展〔J〕.中华肿瘤杂志,2006,28(2):81.
[2]韩琤波,贾明轩,张 旭.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8):635.
[3]李 明,储开岳,徐雪峰.放疗中床高变化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1,26(6):611.
[4]叶森林,黄 桃,宋延波.基于CBCT扫描分析头颈部肿瘤放疗摆位误差〔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6):18.
[5]EBCTC.Favourable and unfavourable effects on long-term survival of radiotherapy for early breast cancer an overview of the random ised trials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Collaborative Group〔J〕.Lancet,2000,355:1757.
[6]Baler JM,Chen GT,Pelizzari CA,et al.Online repositioning duringtreatment of the prostate :a study of potential limits an gains〔J〕 .Int Oncol Biol Phys,1933,27:137.
[7]陈建魁,尹秀云,高 峰.山东"10·21"辐射事故2例放射病病人真菌感染的实验鉴定和动态观察〔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4):299.
[8]李 明,吴建亭,金建华.乳腺托架与真空垫联合固定对肿瘤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1,28(3):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