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反思

2012-04-12 12:27卢丽华姜俊和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6期
关键词:原创性研究者理论

卢丽华,姜俊和

(沈阳大学 师范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成长与发展的历程还相对较短。虽然近二十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但相对于现实需要和国际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无论在研究范式的确立,研究领域的拓宽,研究取向的抉择,以及研究者能力的提高方面,都存在许多不足,有些环节甚至相当薄弱[1]。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研究的期望。当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与新挑战,而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职业教育研究却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动态需求时,我们有必要对以往的职业教育研究进行反思。只有在不断地探索与发现过程中,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教育支持。

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1.研究视阈狭隘

研究视阈是指研究者对某一学科进行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包括纵向上对某一学科及学科中所呈现的某一具体问题的分析、理论展望,横向上对某一学科自身所涵盖的若干理论领域或与该学科相关领域的研究与比较。研究视阈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是衡量一门学科发展成熟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其研究视阈存在着一定的狭隘性,表现如下:

(1)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对于现代职业教育若干特定和基本的理论领域尚未顾及或者尚无深入的研究。其研究的基本领域与内容还没有完全覆盖职业教育学学科本身所应囊括的基本理论区域,或在一些理论区域内研究的程度(数量和质量)还很欠缺。职业教育研究的基本领域应包括:职业教育学科自身的属性及其内在的学科逻辑问题;职业教育的课程问题、管理问题、教学问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及心理发展等问题;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问题;职业教育与其他邻近学科的关系问题以及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教育系统内其他层次和种类教育的关系,等等。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文献数量来看,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研究居多,而对于上述其他职业教育学本身应关注的核心问题则相对较少。

(2)研究过程中的“趋热避冷”现象。教育理论研究应关注与教育和社会实践相关的各种现象、问题和事实。其研究的价值取向也应是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和实践现象的解释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策略。而现实的职业教育研究却偏离了这一研究价值取向。教育研究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已表现为研究者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的敏感性与时效性,导致教育研究过程呈现出此起彼伏的非连贯性特征,以及职业教育本身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搁置”问题。职业教育研究追求“时尚”现象,也是造成研究成果肤浅、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重要根源之一。

(3)研究过程中的“孤立”现象。职业教育学的学科属性及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都决定了职业教育研究必须以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哲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为基础。职业教育服务的对象是有就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个体。职业教育研究只有为社会个体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其社会价值才能得到认可。为此,职业教育研究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社会个体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成长规律必须有足够深入的认识,才能实现上述目标。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经济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必须保持着紧密的关联性。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尚缺乏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的密切接触,研究过程中的“孤立”问题比较严重。

2.研究的原创性缺乏

教育研究的类型从其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面来看,可分为原创性研究和继发性研究两种类型。原创性研究是最初解释特定研究对象构成要素和运行与发展规律的研究,或最早提出了特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模型与方式的研究[2]。可以说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与演进都需要研究者们的不断创新与创造。原创性研究是科学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灵魂所在。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及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与急剧创新的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变革性、开创性与跨越性已成为这个时代发展的突出特征。与此同时,我们的时代也已经进入了一个最能赋予原创性研究生命力的黄金时期。在教育领域,长期面临的一些难以很好解决的重大教育问题更充满了对原创性研究的渴求。这一点在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较为密切的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受职业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阶段性限制,学者们对于一些教育现象与教育规律的研究还没有真正进入到“原创性研究时代”。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原创性缺失突出表现有以下几点:

(1)职业教育研究的“普教化”倾向。职业教育研究应以工作实践领域的现实需求为动力,研究的原创性应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内在特征。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一个重要弊病就是严重的“普教化”趋势。普通教育领域的研究范式、理论热点及研究的核心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研究的起点。大量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是从普通教育研究领域延伸或迁移而来,造成职业教育研究的本体价值丧失,成为普通教育发展的简单模仿者。职业教育研究过程的“普教化”倾向造成研究者们的原创动机严重缺乏,职业教育研究的生命力受到严重影响。

(2)研究成果的“趋同”与重复现象。由于最初解释特定研究对象构成要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耗时往往较长,对研究者自身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因而继发性研究往往成为教育研究的主体。问题在于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更多的是对于同一问题的相同视角下的研究,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对于原创性研究进行验证,或对其普适性和可靠性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例如,对于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研究,其数量多达上千篇,而研究视角、观点及方法策略的呈现方面却大多千篇一律,很少带有原创性研究的痕迹,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自然也就微乎其微了。

(3)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不能为职业教育发展和社会实践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和科学的理论依据。由于职业教育研究缺乏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寻找解决各种新异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因而,教育理论研究一度滞后于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例如,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问题一直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实践领域人才需求的瓶颈问题,迫切需要职业教育研究用新的研究范式给予富有原创性意义的解释和理论支持。

3.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研究的“距离感”突出

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脱节问题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痼疾。这一研究缺陷在职业教育研究领域中表现得更加显性化,其弊端及对社会实践的制约作用要远远超过其他研究。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对教育实践的诠释能力和指导能力弱化,二者之间的横亘与分化源于三方面的原因:

(1)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范式的“西方化”。理论范式是指教育学的理论框架、理论模型、思维方式以及理解教育现实的思想体系与教育科学共同体的共识性遵循[3]。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历程较短,自身积累经验的有限性驱使部分职业教育研究者开始从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研究经验中汲取营养。我国本土的职业教育研究范式在强大的外来主义职业教育文化冲击下更加弱化。职业教育研究的话语模式、理论体系都深深打上了外来文化的烙印。然而,这些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与研究模式与我国本土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此种“迁移性研究”的后果是迫使我国的职业教育实践做出“削足适履”型的改革与牺牲。

(2)本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在多元并迅速变化的社会职业环境以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的不断变迁面前显得力量不足。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与职业环境处于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相应地社会对职业教育教育产品的需求,从数量到规格都不断发生着质的变化。这需要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密切关注教育实践与事实的动态,成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职业教育实践。

(3)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评价机制体系的不完善性。科学的教育理论研究评价机制是教育理论研究质量和价值取向正确性的保障。当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评价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由于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与理论研究方面的价值引导,职业教育研究者们对于职业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异化为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行为。很多研究者的职业教育研究宗旨已蜕变为评职称、晋级的利益性行为。全身心投入职业教育实践,探讨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者越来越少。

二、关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1.职业教育研究者要拓宽研究视野

职业教育研究者要跳出传统研究视阈的樊篱,拓宽研究视野,并要致力于创建新的、本土化的职业教育理论体系,运用新的研究视角和思维方式重新诠释职业教育领域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和现象。职业教育研究者要树立起多元的研究取向,站在一个更加宏观与综合的平台上对当前我国职业实践领域内的现实问题进行重新审理。职业教育研究者要尝试运用新的研究范式来揭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转型与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需求。分析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宏观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适问题,并提出富于创新与实效性的实践策略。职业教育研究要突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围绕我国社会实践领域内的系列问题来有的放矢地展开。反思以往我国职业教育研究在研究内容与范围方面的局限性,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研究者们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注意两点:①要以职业领域和教育实践领域内的现实问题为研究视点,勿以问题在当前教育研究领域内已有呈现结果的性质及已有影响的强弱程度为研究动机和判定是否进行研究的依据。②职业教育研究者要善于对当前社会职业及实践领域内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对已有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只有在不断的质疑与反思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新的问题,拓宽研究视野,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研究价值得到提升。

2.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要增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亲和力”

笔者认为,改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现状,增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亲和力”,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1)强化本土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社会职业领域内部环境之间的粘合力。要增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现实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之间的密切程度。实现二者密切相关的应采取两项措施:① 创造条件调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者深入职业教育实践进行实证性研究的积极性。例如,在科研经费的配置方面应向富有实效的实证性研究倾斜。此外,在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的呈现方面,应增加关于职业教育的研究性成果的发表数量等。② 鼓励职业学校以及职业教育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此为纽带把职业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焦点和研究视野高度聚焦到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上来,从而增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2)增强本土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对于西方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介入的批判吸收功能。我们在引进西方所谓先进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论证,内容包括:此种职业教育理论或模式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有属性之间的适切性;此种职业教育理论或模式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结合的可能性和科学性;此种职业教育理论或模式与我国现有的、相近的、同类职业教育理论或模式相比之下的优越性;此种职业教育理论或模式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结合可能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教育效益和价值预期;此种职业教育理论或模式与我国社会经济结合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影响(积极的和消极的)等。只有在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和清晰认识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引进和吸收国外的职业教育研究成果,并能对于我国本土化的职业教育研究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从而促使我国的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更好地结合,增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亲和力”。

(3)完善我国现有职业教育研究的评价机制。缩小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之间的距离,必须以有效的评价机制来规范、引导职业教育研究者们的研究价值取向和研究行为。

3.职业教育研究主体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智识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研究者的专业智识应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征:

(1)职业教育的研究者应具有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与技能。只有紧密结合社会职业环境与生产实践的职业教育研究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彰显。职业教育研究的特殊性质要求职业教育研究者必须具有专业研究的实践背景,并且职业教育研究者的实践性知识要与生产实践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这是保障其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需要合拍,从而具有时代性的前提。职业教育研究者对生产实践和所研究的专业缺乏必要的实践体验,对生产实践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缺乏真实的了解,研究就会与现实的需要脱节,精彩的、高深的理论造诣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研究的渴求。因而,从此意义上来看,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与技能是职业教育研究者“教育学者身份”的首要标签。

(2)职业教育研究者应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反映生产实践问题,并以教育理论研究为支点,向教育与社会决策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研究意识与责任意识。职业教育研究者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能力,从而能够将教育理论的抽象概括与形象表述功能与科学的理论分析依据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将社会职业生产领域当中的现实问题清晰地传达给社会决策部门。职业教育研究者只有具有强烈的以教育理论研究为支点,向教育与社会决策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的研究意识与责任意识,才能通过对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间接地发挥对社会生产实践的调控、改进与发展功能。运用教育理论反映生产实践问题,是职业教育研究者“教育学者身份”的重要砝码。

(3)职业教育研究者应具有坚定的专业伦理性研究立场。职业教育研究者应始终如一地以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为出发点和着眼点展开对职业教育的研究,而非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发表一些主观臆断地辩解性见解。职业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应依附于最根本的学术伦理,而非对地位与声誉的盲目追求。坚定的专业伦理性研究立场是职业教育研究者“教育学者身份”的本色。

(4)职业教育研究者应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与多元的知识结构。职业教育研究者要广泛涉猎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传播学及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职业教育研究者才能准确地把控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脉搏。广阔的学术视野与多元的知识结构是职业教育研究者“教育学者身份”的重要保障。

[1]米靖,陈豪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职教通讯,2005(7):20-27.

[2]傅维利.教育研究原创性探析[J].教育研究,2003(7):26-33.

[3]柳海民,林丹.困境与突破:论中国教育学的范式[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5-12.

猜你喜欢
原创性研究者理论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坚持理论创新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社会组织如何参与社会治理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