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国际交流学分转换制度研究

2012-04-12 12:17沈少博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等级制度交流学习学分

□沈少博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70)

学分转换直接关系到学生归国后修业能否顺利完成以及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的预期效果能否实现。学分转换体系成为交流院校专业培养之间的桥梁,对促进学生流动和推行国际教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学生以多种形式到国外合作大学学习,因此,探索不同大学之间的合作模式、学分制特点、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原则对进一步促进教学国际化,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交流形式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在读期间赴国外大学交流学习方式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假期交流。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赴国外大学交流学习。国外大学一般会安排交流学生进入假期学校,学习几门课时量较少的课程,并安排一些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这种交流形式的优点在于学生不仅能够利用假期时间开拓视野,学习新课程,而且不会影响自身专业课程学习和国内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

(二)学期交流。学生赴国外大学交流学习时间为一学期,约20周左右。学生一般选择国外大学与本专业相近的专业就读,是较全面体验国外学习生活的一种交流方式。

(三)学年交流。学生赴国外大学交流学习时间为一学年,即两个学期。这种交流方式对学生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由于学生不得不中断本校一年学业赴国外就读,因此学生一般在修完本校公共课程的前提下选择该种交流方式。其优点是能够较全面体验国外学习、生活及文化氛围。

(四)双学位交流。学生赴国外大学交流学习时间为一学年至两学年。根据本校与国外大学签订的协议,学生在完成国外大学规定的修业要求后,可获得其颁发的学位证书。学生回国后继续完成本专业培养,可获得本校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双方学校通常共同参与学生的选拔,对学生外语水平、已修课程成绩、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有较严格的规定。选拔合格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原则

学生赴国外大学修读之后,国外大学会给学生出具所修课程的成绩单。学生回国归校后,派出学校根据国外大学出具的成绩单,对比其课程内容和母校开设课程的相似度,同时参考学生国外课业负荷量,根据交流院校信息(校址、校历、学术权威等)、课程信息(课程类别、课程等级、课程目标等)和学生个人信息(语言程度、实践信息、社会活动等)予以综合量化评估,进行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课程认定及学分转换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课程认定原则。1.直接认定。学生在国外大学修读的课程,派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其课程内容、难易程度以及学时数进行认定。如境外所修A课程的内容、难易程度以及学时数均与国内专业培养方案中B课程相同,则应予直接认定。

2.转换认定。学生境外所修A课程的内容、难易程度以及学时数均与国内本专业培养方案中B课程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应由派出学校审核、讨论可否转换该课程为本校课程。

3.学分认定。对于无法转换为本校课程(教学计划内课程)的境外修读课程,应根据境外所修学时数折合成学分认定到学生的总学分当中。

(二)学分转换原则。1.学时对应原则。目前与我国大学交流合作的大学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由于世界各地大学的学分体系不一致,因此由学分折合很难达到对等。一种有效的转换方式为学时数对等折合、再转换成派出学校学分的方式。例如,境外修读A课程的学时数为32学时,派出学校培养方案中学时与学分的对应关系为16学时对应1学分,则境外修读A课程学分转换成派出学校2学分。

2.成绩转换原则。(1)不同国家和地区成绩等级标准不同,对我国、北美以及欧洲主要国家现行的成绩等级制度举例说明。1)我国成绩等级制度。我国现行的成绩等级制度主要有百分制和五分制。百分制以100分为满分,60分为及格线。五分制分为A—优秀,B—好, C—中, D—及格, F—不及格。2)美国成绩等级制度。根据美国大多数院校的成绩等级制(grading policy)说明,分为以下几个等级:A—优秀,B—好,C—合格,D—差,F—不通过,I—未完成。学生成绩单后还会另附有说明:NC—无学分,P—已通过,NP—未通过,S—满意,U—不满意,NR—无记录,W—已退课, *—正在继续,O—出色的。其中F和I均为不合格成绩。3)欧洲国家成绩等级制度举例:①法国成绩等级制度。A—优秀,表现出色,仅存在微小错误,B—很好,在平均水平之上,存在一些错误,C—好,满意,通常存在一些明显错误,D—合格,但存在明显缺陷,E—通过,在补考之后取得学分, F—不及格,要求补学的东西很多,允许再次补考。其中F为不合格成绩。②瑞典成绩等级制度。级别系统: VG—出色通过,G—通过。ECTS级别系统: A—优秀,B -很好, C—好,D—满意,E—合格,F—不及格。(2)成绩转换原则探讨。鉴于世界各地大学成绩等级体系的多样性,交流生回国后成绩的转换工作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1)根据国外大学成绩标准和学生获取成绩等级的规定比例(比如,多少比例学生可获得A,多少比例学生可获得B等),对比本校给予各成绩等级的规定比例进行转换。2)根据总学分绩点不变的原则进行转换。例如本校拟转课程绩点=(该门待转国外大学课程学分×对应成绩绩点)/本校拟转课程学分,再将本校拟转课程绩点对照百分制成绩等级表或五分制成绩等级表得到课程分数。

三、实施效果、问题及对策

目前国内许多大学在学分转换方面面临以下的问题。

(一)实施效果。我国学生在国外的学习交流,主要集中在美、欧、澳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在国外学习交流中不是简单地去适应国外教学模式,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教育质量来看,这些国家和地区是目前最为优秀的;从规模效应来看,交流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也是最多的。学分转换制度实施后,学生赴国外大学交流学习的质与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灵活的学分转换制度可以显示出更多的教育国际化内涵,能够被学生普遍认可。

(二)问题及对策。1.存在问题。在高校学分转换制度实施过程中,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外大学所修课程的难易程度与本校课程是否相近难于把握;课程内容的认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由于外语水平受限,教学管理人员在了解国外大学课程设置和介绍、学分制度、成绩等级规定方面存在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成为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2.对策。为了更好地解决学分转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学分转换体制的健全完善,应着重在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首先,选择交流学校时,全面考虑合作院校的教学质量、学生水平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其次,派出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应严格学分转换流程。具体内容包括:学生赴国外大学学习之前,应填写赴国外大学学习计划表,对国外所修课程拟转换科目以及回国后应补修本专业的课程进行申请报批,由学院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审核。学生、派出学校、国外学校应签订学习协议书。学生学习期满返校后,本人提出课程学分转换申请,提供合作学校提供的成绩单、课程大纲及简介,由派出学校审核认定。再次,提高教学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高校教学管理人员应顺应人才国际化培养趋势,为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加强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外语水平,更好地发挥教学管理和服务作用。

四、结语

探讨国内外高等教育培养方案沟通的可行性,分析其理论依据、转换模式、运行机制,建立客观规范、科学严谨的学分转换体系,提出操作性强、具有推广意义的实施方案和建议,对搭建国内、国际教育之间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国内学生到国外留学,国内高校应积累在学分转换工作方面的经验,加强对国外大学的全面了解,提高学生国际交流的质量。

[1]黎志华.欧洲学分转换系统的发展及其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7,(2).

[2]陈娟.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制度及其对我国学分制实施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7).

猜你喜欢
等级制度交流学习学分
我校党委书记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学交流学习
“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 打破技术工人成长“天花板”
交流学习
交流学习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论拉斐尔前派的绘画风格及技巧
【第一部】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