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

2012-04-12 06:18王勇张茂丰滑云龙
关键词:传统美德道德价值

王勇,张茂丰,滑云龙

(1.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山西太谷030801)

宽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

王勇1,张茂丰1,滑云龙2

(1.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谷030801;2.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办公室,山西太谷030801)

“宽恕”是中国传统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解构宽恕思想,分析宽恕思想形成的条件,阐述了宽恕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地位,在社会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前提下,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提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宽恕教育实施的方法途径。

宽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categor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s and one of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in China,"Forgiveness"is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is paper deconstructs the forgiveness thought and expounds the values and status of the forgiveness educ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It also puts forward methods of forgiveness education under the premise of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Marxism as the basic principle.

Key words:Forgivenes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Value

“宽恕”是传统伦理学的重要范畴,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1]实践表明宽恕教育可以有效地解决人们的抑郁、自责、后悔、内疚、愤怒、焦虑和恐惧等情绪,进而促使人们心理健康发展,思想不断成熟,这是个体以高尚的品质传承、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注重和加强的。基于这一现实课题,借鉴伦理学知识,阐述了宽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重要价值,以及作为一种价值取向,无论从一个人内化素养和德性发展的规律看,还是从一个社会阶层和精神文明建设出发,宽恕教育都会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宽恕教育应该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个很好的借鉴,这项教育所引起的社会价值取向,倡导的学生道德素养是与我国要建设一个和谐、包容、创新的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是一脉相承的。另外,这项教育也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出发,辩证分析和正确对待,要以社会现实为基础,不能失去原则、没有法规,倡导个体去宽恕一切。将宽恕教育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种表现,也是对大学生多元化价值取向的丰富和发展。

一、宽恕思想解构

(一)宽恕思想的历史追溯

在东方,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忠恕之道”的思想。将“忠”与“恕”联系起来教育弟子,教育世人。孔子认为,忠就是要在处理人与人、人与国家的关系中,尽心尽力对待别人、忠于职守为国效力;恕是能够推己及人换位思考,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能和别人和平相处,把他人与自己看成是同等的、平等的,对待自己与对待别人一样,是自我与他人间的一种善意的共存意识。“中国是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集体主义文化强调群体,重视集体的决定、态度、需要以及个人对集体的责任。”[2]这种价值取向一直以来就是中华儿女追求和恪守的道德准则,是集体主义社会主导意识在不同时代、时期的表现。

在西方,最早阐释宽恕的文献是希伯来圣经和新约。“希伯来圣经中的宽恕意为神的宽恕,指上帝对罪人罪恶的监视、保密、净化或消除;新约中的宽恕意为上帝消除、放弃、赦免对罪人的惩罚,同时恢复罪人同自己的和谐关系及满足自己对罪人无条件的爱”[3]这种带有神学色彩宽恕涵义的本质就是用“爱”教育和感化人,“宽恕是一种超越一般公正追求的、具有关怀和爱性质的道德”[4]虽然西方文化崇尚个人主义、讲自由,但这种以“爱”教育别人,从而塑造人类高尚道德素养的美德教育是没有国界的。

宽恕是主体心理变化的一个内部过程。包涵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主体对主体,就是处理人与人关系层面上的方法,这两个层面一是自我宽恕、二是宽恕他人。第二个方面是主体对客体,就是客体不能满足主体需要或者说是无法满足主体需要时,主体对客体的态度,宽恕就是按照客体发展规律,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并包容大自然。这两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借鉴意义,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一个价值取向。

宽恕的思想一直渗透于我国古代道德教育中,同样也被广泛应用于道德教育的讲学和论说中,其发展范围由家族逐渐到阶级、民族,由兄弟朋友扩展到了同志,逐渐上升到社会的集体意识,在不断发展和动态变化中一直保持其独具的教育价值和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宽恕思想的借鉴要在继承中发展,不能教条、照搬,要将宽恕思想与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社会进程结合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法治意识为前提,提倡宽恕教育,从而塑造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二)宽恕思想是传统伦理学的重要范畴

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主要论说道德的起源和发展、人们的行为准则、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的方法等问题。宽恕的基本内涵就是要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身边的人和事,而其外延就是要塑造自我高尚的道德品质,要做到推已及人。宽恕不仅仅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操守,道德素养,更是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基本价值观念。从伦理学范畴看宽恕,我们不难得到它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们思想观念演变、成熟、发展的产物,更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推进宽恕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完善了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对价值多元化的需求,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可以有效促使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的人伦价值,履行道德责任,养成自觉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良好情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

(三)宽恕思想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方面

中华传统美德是一个由多方面因素组合起来的价值系统,包括多个方面,而宽恕思想始终贯穿其中,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如何创新管理体系,这都是宽恕教育所能回答的现实课题。我国一直推崇“仁爱”思想,这一传统美德和“宽恕”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仁爱指出的是当人和人之间发生矛盾时,应当从自己的欲望、感情、意志和追求等方面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强调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社会意识形态都反映了中华民族始终相互交融,和衷共济的民族团结气节,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本质上的要求有内在的联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国思想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这一要求反映了传统美德在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价值地位,这一要求也为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是高校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寻求有效途径的着眼点。这更显得宽恕教育在现代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二、宽恕思想形成的条件

大多数研究者通过叙事法、问卷法和实验法对影响宽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共情的影响;二是责任归因因素;三是侵犯的后果及道歉对宽恕的影响;四是人际关系对宽恕的影响;五是人格对宽恕的影响;六是文化背景对宽恕的影响。[3]这六个方面主要针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环体提出的。按照系统论,可以将文化背景作为宽恕教育的大系统,即实施宽恕教育的最大环体是一个集体、个人所处国家所奉行的主导意识形态,在我国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为实施宽恕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确立基本的原则。

研究表明,大学生对宽恕心理有五个维度的理解。一是人际交往,含义是将宽恕作为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较好地为人处事的方式,有效的人际策略,影响因子最高;二是个人品质,含义是大学生把宽恕作为个人拥有的一种非常伟大、难能可贵的、美好的品德。三是超越性,含义是被理解为宽恕是宗教精神。是人类追求自由和解脱的必然课题。四是自我宽恕,含义是个人为了使自己的心情愉快,放下心中的负担,把过去发生的不快抛开,轻装前进,在某种意义上是对自我的放行,“为己恕人”。五是负面评价,含义是认为宽恕是一种懦弱,妥协,某种程度上的纵容,提高威望、笼络人心的阴谋,轻易原谅别人,没有回报时的自我安慰等等。[5]从以上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一方面,大学生对宽恕思想的接受程度大于抵触程度,愿意去主动接受和践行宽恕,也能将宽恕思想作为个人品质锤炼而恪守,这为宽恕思想的进一步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对于宽恕思想不愿接受甚至不理解的观点也存在于大学生中,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结果,一是要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提倡大学生要有一颗包容和宽大的心,学会宽恕;二是要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教育大学生不能盲目的去宽恕,要以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制法规为基本准则,把握准宽恕的对象和内容。

三、宽恕教育的理论和途径

(一)宽恕教育的理论

研究者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与宽恕教育,认为应该优先促进宽恕道德认知的发展;注重营造宽恕道德的冲突情景,在冲突中提高宽恕认知;强调高尚道德教育,营造爱的氛围。二是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理论与宽恕教育,认为宽恕的关键是改变当事人对伤害有关的信念和态度。要改变对伤害情境的态度、改变对冒犯者的态度、改变对伤害事件意义的态度。三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宽恕教育,认为学校宽恕教育需要遵循选择恰当的宽恕榜样、发挥替代性强化和替代性惩罚的作用、利用学生的自我调节系统,发挥自我强化作用。[4]这些都是实施宽恕教育的理论论说,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借鉴。如何正确应用这些理论,并因时、因地与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学校的教育实际结合起来是将宽恕教育导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分析以上可得出道德认知是宽恕教育的前提,表现在要如何区分宽恕对象和非宽恕的对象,要自觉将自我情操的塑造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马克思主义信仰;情感体验是宽恕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对个体心理产生的对客观事件发生前后的态度的转变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学习理论是宽恕教育的基础,个体如果没有完善和系统的理论基础,就无法准确把握宽恕,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再将这个三个要素系统化,我们就可以按照个人思想道德素养形成发展的规律总结出,个体通过理论学习、情感体验、道德认知进而再学习、再体验、再认知的循环过程来逐渐体验和内化宽恕思想。

(二)宽恕教育的基本内涵

宽恕是一种美好的道德行为,是道德价值教育的内化过程,是人们自觉接受自我教育和完善人格魅力的过程。[6~9]宽恕教育亦可理解为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按照制定的教育目标,运用被教育者乐于接受的教育内容,促使和引导受教育者完成这一过程的教育,最终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质和操守。宽恕一般具有自我关注性、条件性、动态发展、亲社会性四个特点。从宏观出发,站在社会和国家的价值取向上分析,宽恕是一个阶层、群体、国家意识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治国、涉外、建设的具体态度和观点,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原则问题上的立场决不能变。从微观出发,站在个人的道德价值追求上,宽恕是一个人道德价值的重要组成,表现为情感稳定,懂得仁爱,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高尚情操,是当代青年应有的品质,同时,个体在进行宽恕时,要将宽恕的对象、内容自觉地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底线联系起来,树立法治意识,自觉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三)宽恕教育的方法途径

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发展多样化是当今社会的时代特征。随之而来就是文化危机,主要表现在文化渗透、文化同化。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课题,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作为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完善和补充,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其中,也包括宽恕教育的实施。这项教育的实施是满足大学生一种价值取向的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这项教育的实施也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为前提,要符合社会主义主导意识,以我国法制、法规和道德底线为准绳,这样才能确保宽恕教育的价值地位和教育优势。

一是尝试将宽恕教育纳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宽恕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方面引入。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缺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伦理教育,宽恕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资源,应该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宽恕教育要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对个体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教育,使得个体形成宽容和包容心态和基本价值观。

二是尝试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增设宽恕教育类课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方式,必修课主要包括《马克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必修课主要是《形式与政策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等,这样单一的课程体系缺失宽恕教育的理论学习,增设这一类型课程可以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三是尝试在校园文明建设中提倡宽恕思想。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校园文明建设的举措多、方法新、内容实,力度极大,但效果却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学生不愿听、不愿学,不理解、不配合,不行动、老抱怨,这些现象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个体缺少一颗包容和友爱的心,这个层面,教育者要从宽恕的角度提倡个体自觉践行文明建设,加入文明建设行列,同时,也要旗帜鲜明地指出,对于一些不能遵守校园文明建设制度,破坏校园文明建设的行为予以指责和抵制,这种正反两方面的引导式宽恕教育,势必会增强教育的效果。

四是尝试增设宽恕情景体验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客观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大学教育应加强体验教学,设置一定的虚拟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事件前后内心心理的变化和发展,对事件有一个质的认识,而非感性的判断。以往我们的教育只注重灌输教育。但宽恕教育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此项教育必须增设情感体验教育,这样才能让主体自觉接受和认同宽恕的意义,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们应及时合理地吸取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精华,将其融入新时期伦理道德体系中”[10]宽恕教育的实施也是如此,一方面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价值是不容忽视的,不仅能加强个人道德素养和品质,而且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我们也要旗帜鲜明地指出,对于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违背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我们都要坚定立场,自觉地维护和服务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需要。

[1]胡激.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大学生德育的意义[J].管理科学文摘,2008(3):233.

[2]张红静.大学生宽恕动机与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5(3):57-60.

[3]罗春明,黄希庭.宽恕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6):908-915.

[4]张红静.学校如何实施宽恕教育——基于心理学的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10(10):46-47.

[5]张蕊.大学生对宽恕内涵理解的调查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8(10):95-98.

[6]朱文斌.宽恕心理的培养[J].理论视野,2011(2):9-10.

[7]刘曙辉,赵庆杰.宽容的条件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158-160.

[8]林楠.全球化视域下传统美德的时代价值及现代教化[J].探索,2005(3):158-161.

[9]王仕民.论中国传统美德在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价值意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5):101-104.

[10]吕守敏.合理利用传统道德,加强当今道德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130-132.

(编辑:佘小宁)

Forgiveness of the Modern Valu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ANG Yong1,ZHANG Mao-feng1,HUA Yun-long2
(1.College of Public Andministration,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2.Party Committee Oficce,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China)

G641

A

1671-816X(2012)06-0596-04

2012-01-13

王勇(1985-),男(汉),甘肃平凉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

滑云龙,山西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E-mail:hyunlong@189.cn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道德价值
身边的传统美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做人美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