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玲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
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
刘 玲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18)
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并通过政策措施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因此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规范劳务服务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的绿色通道;加强政策激励,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
农村劳动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扩大;就业;措施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人才,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和当务之急。而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提高农民就业能力、扩大就业空间、建立劳动力市场、加强政府服务职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等众多领域。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城市和农村就业相统筹”的原则,积极推进劳动力素质高级化、劳动力市场规范化、城乡就业政策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化工程,强力构筑农村劳动力资源库、劳务输出信息库、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政策就业服务支撑体系,努力开创经济增长与就业协调发展、城市化水平与就业水平同步提高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新局面。
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着力构建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和网络体系。健全省、市、县、乡、村5级培训体系,形成自上而下的教育培训网络。要建立健全以县级职教中心为龙头,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镇、村成人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灵活性的技能培训[1]。积极推进城乡互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教师、科研人员深入农村,普及农村实用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组织专家服务团通过举办科普班、科技咨询活动,进行技术培训和先进技术推广。加大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举措的实施力度。2)制定科学有效的培训规划和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根据各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进步需要,制定符合地方产业特色的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规划和方案。强化产、学、用结合,以提高致富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导向,重在提高实践技能,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方面适合农民的特点和需要,为农民参加学习培训创造更便利的条件。3)制定适合农村实用人才特点的专业技术资格和技术等级认定办法,全面开展农民技术员资格认定及职称评定工作。在土地承包、评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以及申请农业发展基金扶持等方面,将取得资格证书作为优先获得政府相应扶持的条件。4)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农民培训补贴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实行农民培训政府买单,对参加技术培训的农民予以补助乃至免费。各级财政设立农村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有关部门可以安排一部分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用于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训。5)各级政府有关机构要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保证培训的质量。
构建城乡平等协调发展的制度及政策体系,逐步消除城乡发展中轻视农业、歧视农村、剥夺农民权利的不平等制度和政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如消除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政策,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制定和实行适用于城乡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统一的劳动管理办法;探索改革现行流动就业证卡管理制度,对城乡劳动者实行统一的就业登记,研究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统计制度,将农村劳动力统一纳入就业统计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取消农民子女进城就学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让城乡居民子女共享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整合城市和乡村资源,加速二元市场的融合。在产业发展和空间拓展方面,城市和农村都是一个相互连接、相互依赖的整体[2]。所以,要打破二元体制下的城乡割裂、地区保护的现状,实行城乡劳动者自主择业,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研究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统一的商品市场、劳务市场,建立统一的市场网络体系,将城市、农村各自的功能和要素相互融合,需求和供应紧密结合,形成互动融合的发展模式。重构城乡利益划分机制,通过惠农、益民等措施,减轻农民负担,采用产业资本投资农业、搞规模化发展,以农业科学技术带动农业增产增收,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城乡经济共同体,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的协调、共赢和发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目标。各省应成立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制定政策措施,督促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设办公室,负责直辖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做好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支持工作。
2)健全就业服务体系
各级地方就业服务局和劳动保障部门要承担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组织和服务工作,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进行登记、指导、培训、权益保障咨询和代理的“一站式”服务。
3)加强对劳动力市场中介机构的规范
各级地方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各类“黑”中介进行清理和取缔,对各种不规范的中介行为进行整顿和查处,加大执法力度,对管理混乱、整改不达标的中介机构,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对中介从业人员不符合职业资格要求的,限期达到持证上岗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市场透明度,降低供需双方的交易成本,减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流动成本。
1)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信息库
充分发挥县、乡镇、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职能作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分布数量、姓名、年龄、文化程度、技术结构、外出意愿等进行登记,分类造册,统计建档,录入微机。建立劳动力资源统计制度,定期对劳动力资源信息进行修正,对已经外出的人员及时转入外出人员信息库;对打工返乡的人员及时转进资源信息库并对其情况有所记录;对已经退出劳动力资源年龄和已经迁移的人员要及时注销。
2)建立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库
对外出务工人员实行档案式管理。建档的要求是信息真实,又不能过于繁琐,因为该项工作涉及的工作量非常大,建档案宜粗不宜细。外出务工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婚姻状况、学历、特长、用工记录等。一式2份,1份由县劳动就业服务部门保管并进行电子信息管理,1份由管理部门加盖公章后由外出人员随身携带,在其外出务工期间,档案由用人单位代为保管。
3)建立用人单位信息库
利用多种渠道收集用工信息,并及时发布。建立和完善用工单位信息库并动态更新。用工单位信息包括单位所在地,单位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单位的招工信息,支付工资情况,有无出现过劳资纠纷、如何解决劳资纠纷等,由劳动力市场管理部门输入系统供打工者查询。对劳动监察、工商部门反映的情况及时进行登记,对打工者反映的情况经核实后属实的,也应登记在册。
4)加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健全各级地方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用人单位可以发布用工信息,农民工可以发布个人基本信息和就业意向,双方可以双向选择,形成登记、查询、交流三位一体的网络服务功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时传递农村劳动力用工信息[3]。
品牌在营销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强化劳动力输出的品牌建设,是加强农村劳动力输出和转移的绿色通道,它能够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的效率。
中国已经拥有较为典型的劳务输出品牌,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的输出起到了重大作用。如河南、四川以家政服务为特色的劳务输出确立了家政服务的品牌;河北以建筑业为主,每年在京、津打工的农民保持在几万人,在京、津建筑业中有较好的口碑,同时作为武术之乡和杂技之乡的沧州还突出了劳动力品牌的文化特色,每年向京、津、冀地区输出保安和艺人数千人。劳务品牌对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劳务输出,极大地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明确创牌责任,把创“劳务品牌”提高到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高度去落实。动员各级分管劳务输出的领导和劳务输出人员转变劳务输出观念,实现从简单的打工挣钱向创造本地劳务品牌转变,引导劳务输出人员向输入单位技术领域、管理领域渗透,达到劳务输出结构升级的目的。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农民工的素质,文化特色及已成形的品牌优势来确定各自的品牌战略。县、镇、村要明确专人负责劳务创牌工作,根据本地劳动力资源和输出人员的现状,确定本地品牌职业,定期到劳务输出人员集中的地区检查落实创牌工作,将劳务输出创牌工作纳入年终实绩考核,凡是县、镇、村三级劳务输出分管人员,在创“劳务品牌”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的给予重奖,营造多个“劳务品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步伐。
1)增加农民创业的贷款额,放宽农民创业贷款的限制条件
大力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推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业金融服务机构要结合农村实际,采取有利于农民贷款的方法,为农民解决急需的小额贷款问题,提高贷款额度[4];放宽农民创业贷款的限制条件,采取积极措施开辟农村劳动力贷款渠道,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
2)提供农民创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增强农民创业的扶持力度
对农民创业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农村劳动力从事个体经营、社区服务取得的营业收入,在一定时间段内免征营业税;企业安置农村劳动力总数超过60%的,经劳动部门认定,税务部门审批,在一定时间段内免征所得税;企业安置农村劳动力达到企业职工总数10%的经劳动部门认定,减少所得税的征收。
3)提供农民创业的优惠土地政策,建立基本农田流转机制
在执行国家土地政策和保证农民长期利益的前提下,改革并细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明确土地产权主体,界定使用和转让的条件,引导和鼓励农民活化土地这一基本生产资料;按照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离以及利益分割的原则,通过土地承包权的作股、持股,推动农田的转包、转让过程,实现由稳定的家庭承包制向流动的土地股份制转变;实现土地集中和人地分离,促进规模化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建立非耕地流转机制,在完善土地股份制的基础上,采取反租倒包、入股、合作等形式,加快荒山、荒滩、滩涂的流转与保护性利用;对农民进城就业实施优惠的土地政策,在使用权费用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激励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1]王艳霞.河北省农村实用人才教育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河北学刊,2007,27(4):225-228.
[2]石忆邵.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意义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4(2):61-62.
[3]王晓红,陈广胜.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管理,2008(1):80-82.
[4]宫希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选择[J].理论前沿,2005(5):9-10.
Training rural practical talents and expanding rural employment
LIU Ling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He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ijiazhuang Hebei 050018,China)
A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China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f China wants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The long-term mechanism,for farmers to shake off poverty i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ural labor employment,and expand the scale of rural labor employment by the policy measures.Therefore,the rural practical talents should be powerfully trained,and their quality should be improved.Coordinated employment mechanism for the whole urban-rural area should be set up,and the orderly flow and reasonable configuration of rural labor force in urban and rural should be promoted.The management of the labor service should be regulated,and the organizable degree of rural labor force should be improved.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iz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and the supply and demand information system should be perfected for the rural labor.The export of labor services brand should be made,and a green channel for the transfer and output of rural labor should be built.The policy incentives should be reinforced,and the peasant workers who start their own businesses should be guided.
rural labor employment;train;rural practical talents;expand;employment;measures
F323.6
A
1008-1534(2012)03-0199-04
2012-02-28
张 军
刘 玲(1965-),女,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法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