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秀伟
(南皮县林业局,河北 南皮 061500)
近几年来,沧州地区为改善生态环境,人工营造速生杨面积发展迅猛。但是,新的矛盾日渐突出,主要表现为前期投入大,生产周期长,效益不明显,影响了农民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因此有效利用林间闲置土地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是加速造林农户致富的有效途径。通过近几年的生产试验推广,总结出了一套速生杨下鸡腿菇种植技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鸡腿菇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选择4~5a生郁闭度在0.7~0.8的人工速生林地。树势偏弱的林地可适当增加遮阳网等辅助措施。鸡腿菇的自然生长温度为10~24℃,第一批林下套中时间3~6月份,第二批林下套中时间8~11月份。
经过几年试验,根据沧州地区的材料资源,可准备玉米芯 1000kg,麸皮 100kg,豆饼 30kg,石灰 30kg,磷矿粉 30kg,石膏20kg。将培养基质先干拌,再湿拌,拌基质前将玉米芯粉碎,预湿后将培养基质分层建堆,使含水量达到70%。
拌好基质后建成龟背形料堆,用木棒在料堆四周和顶部分别每隔20~30cm处打孔,培养基质一般1d翻1次,不过应结合天气和温度而灵活撑握,如在高温季节拌料建堆时要用纺织袋遮盖料面,以防蝇虫在料中繁殖。
培养基质发酵一般需要5~7d,选用(26~28)cm×55cm的菌袋(农村常用的编制袋也可以)进行装袋,装袋时同时接种,一般播种3层,即两头各一层,中间一层,用种量一般为10%~15%,播种后放于培养室内进入发菌期培养。
其重点是做好通风和菌袋刺孔工作,菌种接上后2~3d开始定植,在袋子周围用竹签刺孔增氧,以促使菌丝生长,在菌丝生长期如有黄水出现应及时用棉布(消毒过)吸干或倒掉。
把长满菌丝的菌袋扎口绳解开,用刀片在菌袋的中间一分为二切开,去掉菌袋,摆放到挖好的沟内覆土,其厚度为2~3cm(也可以充分利用空间进行多层栽培),然后喷1遍水,注意不要喷的太多,以土层湿润为好。
覆土后2~3d菌丝开始生长,逐渐向土中伸展,7d后菌丝长满土面,这期间不要喷水,保持湿润就可以,待菌丝长满土面并开始形成“小米粒”时喷1次出菇水,喷水后2~3d原基出现,进而分化菌蕾,这时温度应保持在16~20℃之间,过高会出现“鸡爪菌”,过低会影响出菇。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5%~95%。如低于80%应向空间喷水,尽量不要直接往菇体上喷水,以防引起病害,鸡腿菇一般覆土后15d左右开始出菇。
子实体高5~12cm,菌盖直径1.5~3cm,用手捏菌盖时,如结实有弹性,即可采收,采收后,可停3~5d后把菌袋翻过来种植另一面,方法与第一次相同。采收时由于鸡腿菇生长参差不齐,应注意保护个体较小的菇体,用手按住子实体一侧覆土层,另一手捏住子实体轻轻摘下,也可以用刀片切掉,采后放入筐中鲜销或加工出售。一般可采3~5茬,并且前两茬产量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