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彬
【摘要】德化窑自宋代起就烧制白瓷,明清时达到鼎盛,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以何朝宗为代表的“中国白”道释人物瓷雕作品。本文通过福建省文物总店珍藏的明清德化白瓷,按人物塑像类、陈设供器类、文房杂器类和日用器皿类等四大类,简明扼要地勾勒了德化窑瓷雕作品的种类与特点。其中重要作品有明代德化白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明代德化白瓷堆塑蟹荷水注、清代德化何朝春款童子观音坐像、清代德化白釉渔翁坐像等。通过作品赏析,揭示了明清德化窑白瓷瓷雕作品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德化窑;明清白瓷;瓷雕作品白瓷,是我国继青白瓷后广泛流行的又一个重要瓷种。自唐代起,历代白瓷都有名品涌现:唐代的邢窑,人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宋代定窑,被列为“五大名窑”之首;元代尚白,出了個的著名枢府瓷,名曰“卵白瓷”;明代永乐时期的“甜白瓷”更是受到皇家的青睐。德化窑烧制白瓷的历史也十分悠久,考古资料证实,德化碗坪仑古窑址下层的时代为北宋,出土的器物均为白瓷。然而真正使德化窑产品闻名世界的还是明代的著名白瓷品种——象牙白,法国人尊其为“中国白”。
德化白瓷之所以能在历代白瓷名品中确定自己的崇高地位,这与德化白瓷本身所拥有的特质是分不开的。经科学检测,德化白瓷胎釉的氧化硅含量较高,其中氧化钾含量特别高,而三氧化二铁和氧化铁含量则很低,这就使德化白瓷的胎骨呈现细腻洁净的白色,还带有颗粒珍珠般的闪光,俗称“糯米胎”,敲击时则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其胎体致密,玻璃相质高,透光度特别好,在日光或灯光照射下可透光映见指影。德化窑白瓷不但瓷胎所含化学元素与其他窑口有很大不同,胎质细密,资质柔软,而且釉面更为纯净,色泽滋润、温暖,素静淡雅,如脂似玉,给人以温柔的美感享受,惹人喜爱。明代时德化的炉窑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独特的烧造工艺,终于在德化窑催生了人见人爱的白瓷——象牙白。我们今天将白中闪微黄的乳白色白瓷称之为象牙白,还根据其瓷质釉色分别冠以“猪油白”、“奶油白”、“鹅绒白”、“葱根白”之美称。还有一种名贵的白瓷表现为白中隐现肉红色,称“孩儿红”、“美人红”,十分罕见。此两类白瓷,均为德化窑独有,为一般白瓷所不能比拟,说它是中国古代白瓷王冠上的一颗明珠,一点都不为过。
明代德化白瓷作品制作精美,格调高雅,达到了德化窑工艺技术成就的最高峰,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瓷艺大师级人物如何朝宗、张寿山、陈伟、林朝景等。他们吸收闽南一带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巧妙结合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精心烧制成功各色形象的道释人物,无论造型神态和细部线条处理都刻划得十分细腻、传神,表现逼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他们所塑各类佛教人物,形态各异,千姿百态。如观音有圣像观音、朝圣观音、准提观音、杨柳观音、持经观音、自在观音、水月观音、鱼蓝观音、渡海观音、坐岩观音、送子观音等几十种,其中送子观音等因适合中国人的民俗信仰而倍受尊崇和欢迎至今,产品历久不衰。其他各种神仙佛像有达摩、弥勒、如来、文殊、普提、十八手准提佛、布袋和尚、文昌帝君、福德正神(土地爷)、寿星、汉钟离、伏虎祖师、真武帝、关羽、西王母等造像。一代宗师何朝宗,更是整个德化窑明代白瓷艺术的杰出代表,他被当地尊为“瓷圣”。明代德化白瓷所取得的成就除集中体现在何朝宗等大师所塑造的道释人物外,还表现在各式各样的陈设供器用瓷之中。陈设供器的造型大多仿制商周青铜器式样,形制有大有小,大者为祭祀礼器和宗教法器,质朴而显厚重;小者为案头赏玩之物,多以精巧典雅取胜,造型规整,结构疏朗,装饰简要,大方稳重,以胎釉的质感取胜。德化白瓷的装饰有印花、堆贴、刻划、透雕等多种手法,其中堆贴技法比较普遍,对增强器物的立体感起到重要作用,构成明代德化白瓷仿古器型的古典之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著名博物馆陈列的德化白瓷精品,件件体现了明代德化白瓷的独特美感和高超的艺术水平。洁白如玉的胎体和温柔雅静的白瓷釉色,加上优美的造型与独特的装饰艺术,使明代德化白瓷成为了我国陶瓷艺术史中的一朵奇葩而获得崇高评价,享有“中国白”、“东方艺术的明珠”的盛誉。清代德化窑继续烧造白瓷,只是其工艺和艺术水平有所下降。中期以前德化白瓷延续了明代的工艺与风格,清中期以后在釉色上已经可以看出明显的变化,釉面多闪青。虽然在一些“何派艺术”作品中仍然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但从整体上看,白瓷工艺及艺术风格不如明代古朴厚重,许多作品的质量大都不如以前,特别是清代中期以后,德化窑青花瓷等适应市场的需要而蓬勃发展,白瓷规模日益缩小,品质也渐趋下降,工艺逐渐失传。民国期间,德化白瓷虽有所恢复,但已经不能与明代同日而语了。
福建自宋以来,建窑与德化窑瓷器一黑一白,独步天下,闻名国内外。历史上福建陶瓷生产不论外销还是满足国内的需要,都相当旺盛,产量极大,存世不少。福建省文物总店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就在全省各地市设立了文物收购站,定期派人前往鉴别、征集和收购,其中有许多珍贵的德化传世瓷器就是通过各地的文物收购站点发现的。现收藏于该店的明清德化瓷共计有100多件,可分为人物瓷塑、陈设用品、文房杂器、日用器皿、酱色釉瓷等几个门类。本文择要介绍之。
一、人物塑像类
德化窑瓷器一向以人物塑像,特别是以道释人物的塑像见长,也最为世所称道,几乎成为德化窑产品的代名词。福建省文物总店共收藏有明清德化窑人物塑像20余件,其中观音10余件,有立云观音、持经观音、送子观音(童子观音)、坐岩观音、坐莲观音等,多数为明代象牙白瓷作品。除观音外,还有弥勒、阿弥陀佛、福德正神、寿星、渔翁等不同人物造型。通过这批藏品,我们大致可了解明清德化人物瓷塑的几个特点:一是人物题材不受拘束,造型多样,这也是德化窑作为一个民窑的鲜明特点。除常见的道释人物外,历史、传说人物,特别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形象都成为了德化人物瓷塑的创作题材;二是人物刻划传神,形神兼备。如观音的脸型五官、姿态、衣纹、手足甚至底座,都有非常生动的表现,一点不矫揉造作;三是人物瓷塑技法广泛吸收其他艺术门类,如泥塑、木雕、绘画等造型表现技法,但又充分利用本地瓷土的特性,为我所用,该精细处精雕细镂,该粗率时大刀阔斧,开创了瓷塑艺术新流派;四是以瓷釉之美取胜。特别是明代的象牙白等釉色、釉面纯净,莹洁滋润,如脂似玉,无比高贵,让人过目难忘。
清代德化何朝春款童子观音坐像,也称送子观音,高26厘米。观音双腿交叉坐于一岩座上,整座塑像由观音、两个孩童以及雕工繁复的岩座等部分构成,雕塑精细,雕工复杂,是一件艺术水平极高的德化白瓷人物塑像作品,为福建省文物总店德化窑重要藏品之一。此尊观音发式极为特别,头发向后分别梳理为股状再纠结盘于头顶,而不是常见的头顶披巾的定式造型。观音头略向左侧,脸为椭圆形,眉目清秀,巧鼻小嘴,端庄秀丽,配上一对长耳,耳垂肥厚似挂坠,协调自然,似芙蓉出水,活脱脱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妇形象。观音身披袍巾,自然挽于胸右下侧,袒胸,胸前、手臂、腰间及腿上佩挂珍珠、如意串饰,显得华贵大方。观音身上的袍巾随坐姿的变化自然下垂,衣纹摺皱布满全身,然而繁而不乱,线条宛转流畅,刀法简洁、纯熟、深刻,表现了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观音的手和足塑造得尤其优美,特别是手指的造型,指尖弯曲略显夸张,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无丝毫突兀、生硬之感。观音左手执一如意,肘衬于一横卧的莲蓬之上;右手扶一幼童坐于其腿上,幼童裸身,穿一肚兜,头向上侧仰,微笑面向观音。观音左面坐岩之侧立一孩童,孩童上身穿肚兜,下身穿长裤,手戴手镯,双手合掌作祈祷状,头侧向左,目视前方,赤足立于岩石之上。孩童身上的飘带随风飘拂,悬空飘于双肩之上,此法烧造极为不易,成品率极低,更显此尊观音塑像的烧造难度与珍贵了。除了两个孩童的刻划与观音一样精细外,此尊观音的坐岩,也同样精雕细琢。坐岩约占整尊观音造型高度的近三分之一,但由于观音的盘腿造型,以及两个孩童的衬托,加上岩石的造型采用向内收的手法,因此并不显得臃肿,相反,与观音和两个孩童的比例十分谐调。坐岩由三部分构成:两边为太湖石造型,中间底为海水波浪,上侧以莲茎、莲蓬、莲花装饰,雕塑手法讲究。岩石雕塑简括,方中取圆,以深浮雕表现岩石的体积感;波浪和莲蓬等采用浅浮雕、深浮雕和透雕等多种手法表現不同雕塑对象的质感,造型准确、繁简得体、一丝不苟,完美地烘托了观音的真、善、美,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度统一。此尊观音背部钤有“何朝春”三字篆书葫芦形章。国内何朝春传世作品极少,此款童子观音坐像瓷塑传世罕见,极其难得,是一件德化白瓷何派瓷雕艺术杰作(图1)。
清代德化白釉渔翁坐像高26厘米,釉色近猪油白,釉面纯净,与胎结合紧密。这是一件十分难得的清代德化窑人物瓷雕,存世稀少,至今在国内外尚未发现有同一造型。此尊渔翁坐一岩石之上,左腿翘起踩于岩石,右腿则顺势靠于岩上,双脚赤脚;两腿一上一下,静中有动。渔翁身旁放一渔篓,左手握着烟袋,自然垂放于左腿之上,右手持一烟杆,靠在翘起的右腿。渔翁所坐岩石平素,岩石下部的底座为海水造型,几团波浪拍于岩下,勾勒自然,毫无生硬之感。渔翁头发向上挽起束为两股扎于顶部,高额长方形脸,头微侧向左,眼睛朝下,嘴微张,虽一人,似于捕鱼休息之时与人话语。整座瓷雕呈下大上小之态,人物比例合理,表情生动,雕塑挺拔简洁而层次丰富,很好地表现了现实生活中世俗人物的真实情感,与德化窑惯常表现的道释人物艺术风貌迥然不同,别有一番情趣,体现了瓷塑作者很高的艺术水平,是一件清代德化窑精彩的人物瓷雕作品(图2)。
二、陈设供器类
为适应民间宗教信仰和社会各阶层的日常生活需要,明清德化窑大量生产陈设供器类产品,常见器形有炉、觚、瓶、尊等,大多为仿商周青铜器造型,其中炉的造型非常丰富,有鼎式炉、簋式炉、鬲式炉、钵式炉、筒式炉、竹节炉、方形炉、六角形炉等;有方耳、兽耳、铺首耳;有带足的、有无足的;有长足、有短足;有圆足、有扁足。装饰技法有贴花、印花、刻花、堆贴等多种多样,与观音、梅花杯等器形一样成为了明清德化窑符号性代表器物。福建省文物总店共收藏有德化窑陈设供器类瓷器30余件,有觚、瓶和炉等。炉又分簋式炉、方形炉、竹节炉、筒式炉、钵式炉等多种不同造型。
明代德化白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簋是商周时期最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特别在西周时期,它与鼎一起成为王公贵族祭祀和宴飨等不可缺少的重器,有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之说。宋以后仿古之风盛行,鼎和簋等青铜器造型开始在民间流传,宋元明清各朝,在瓷器上都有仿商周青铜器造型的,流风所致,各地民窑也大量出现仿青铜器的陈设供器。明清德化窑仿商周青铜器更是将簋与炉这两种不同造型、不同时代的器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称之为簋式炉。簋式炉的器形十分多样,就传世品常见的款式就有十余种,精者造型规整,制作精细,比例协调,风格统一,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福建省文物总店收藏德化窑各式炉9件,其中簋式炉就有4件,而制作最精、造型最美、艺术水平最高的当数这件明代德化白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此炉高8.5厘米,口径10.5厘米,腹径18.5,足径9.5厘米,瓷质细腻,釉色莹润纯净,为典型明代象牙白釉。炉身为扁圆腹,从颈到腹底部共饰11道弦纹作为装饰,肩部弦纹间堆贴8个变形夔纹及2个对称小花纹,庄重之中显得活泼。直口,肩腹部堆贴双螭耳,耳下有垂。圈足离水平面较高,圈足外沿一圈饰3组共24片莲瓣纹,圈足下再配以三兽足,这使本为扁圆腹形的炉体显得挺拔有神采。最为奇特的是此炉在圈足外沿的三兽足外侧还堆贴了三个小人面首,其头、眉眼、鼻子和脸腮清晰可见。整个造型端庄古朴,纹饰繁简得体,风格清新峻秀,为明代德化窑不可多得的传世精品。北京故宫博物院与福建博物院也各收藏有一件明德化窑白瓷双螭耳簋式三足炉,三件均为精品,造型优美,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弥足珍贵(图3)。
三、文房杂器类
明清时期德化窑大量生产各式各样的文房用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为各民窑所少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文教兴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景象。德化瓷土软而细腻,可塑性强,非常适合生产小件的文房类瓷器,德化窑制瓷匠师们正是充分利用当地瓷质特性,广泛吸收各类题材运用于文房用品瓷器的雕塑之中,创造了一批造型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令人爱不释手的文房用品,深受国内外社会各阶层的喜爱。文房中所使用的常见物品如笔筒、笔架、水注、水丞、水盂、笔洗、砚台、印章、香插等在德化窑产品中应有尽有,而且样式多变,如水注的造型,就有人物、动物、植物、博古等几大类,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牛、羊、马、狗、鸡、鸭、鱼、兔等在瓷师们的手中都变成了一个个生动可爱的小水注,它既是读书人的案头必备工具,又使枯燥的寒窗充满了田野情趣。福建省文物总店收藏的德化窑文房类小品瓷数量虽不是很多,但品种多样,有笔筒、笔架、砚台、印章、水注、水盂、香插等,读书人平日要用到的文具基本都齐了。
明代德化白瓷堆塑蟹荷水注长13.5厘米,宽8厘米。这是一件造型十分别致的文房实用品,也是一件极好的艺术欣赏佳品。文房用品在传世的明清德化白瓷中占有相当比重,由此得知当年流行相当广泛。与其他日用品白瓷不同的是,这种适合中国读书人和普通家庭使用的实用兼雅玩小件器物,有很大成份是供国内之需而生产的。大凡中国人喜爱的山水、人物、动物、花草鱼虫等等,通过一双双灵巧之手将之揉进洁白而柔软的瓷土,变成了一件件普通百姓生活中、案头上必备的工具或赏玩之物,那么普通、那么平常,却体现了德化瓷艺匠师们超凡的艺术想象力和挥刀如笔的巧妙运思,其艺术创新精神成为一代又一代德化后人不断追求瓷艺更高境界的灵感之源。由此言之,德化窑瓷器的收藏,大可不必以华丽和精致定高下,民窑作品之可贵处,就在于其所特有的率真与灵性。一件造型巧妙、构思奇特、富于生活气息的小品,一样可让我们感动,收藏的意义与心态,也大凡在此。此件堆塑蟹荷水注为象牙白釉,胎质细腻,釉面滋润。水注作一蟹趴于一荷叶上之状,蟹刻划得形象逼真而细腻:蟹身肥厚丰满、两只似钳的大腿和8只小腿连关节都表現得一丝不苟,蟹瞪着竖起的两眼,张开双钳,像正在注视着周边以防不测,十分传神。瓷师将一漏斗形注水口置于蟹的身后与蟹身内部相通,以便注水和储水,而以荷叶的茎干作为水注的流(流口部惜已断),用以出水,构思十分巧妙,既实用,又极富艺术感,达到了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统一,表现了德化瓷艺工匠的高超水平(图4)。
四、日用器皿类
德化窑最早就是以烧造老百姓日常用瓷而逐渐闻名的,产品早在宋元时期就已漂洋过海,销往国外了。产品有碗、盘、碟、钵、罐、壶、瓶等十几种,尤以军持和各式各样的粉盒著称于世。明清德化窑生产的白釉日用瓷品种更加丰富,碗、盘、碟、壶、瓶等仍为大宗产品,这与人们日常生活所需密切相关。这时期一种集实用和观赏为一体的白釉小瓷杯——梅花杯(兰花杯、龙虎杯、爵形杯等都属于该系列)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而广泛流行,被认为是德化窑的代表性产品。福建省文物总店收藏有明清德化窑日用品类白瓷20余件,为德化窑藏品中数量最多的门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明清德化窑日用瓷在民间的流行程度,品种包括碗、盘、瓶、罐、杯、灯等多个品种,尤其是瓶、杯(梅花杯和兰花杯等)、灯等造型生动,制作精美(一些瓶、罐等同时也是陈设用器),体现了明清德化白瓷的工艺、艺术水平。
明代德化白瓷堆雕蟹虾鱼灯盏,灯盏口12厘米,高5.5厘米。明代德化窑制作的灯盏既实用,又美观,有单管灯、多管灯(俗称省油灯)、无座灯、有座灯、圆形灯、花瓣形灯、堆贴造型灯、素面无纹灯等各式各样,同样表现了制瓷艺人们的匠心独运。有些制作精细且写有刻款的油灯不是平常日用之物,而是特意定制而捐给寺庙的虔心之托。福建省文物总店收藏的这盏明代德化象牙白瓷堆雕蟹虾鱼灯盏属于堆贴造型灯。灯的外形似炉,口外侈,突棱,棱外一圈花口沿,收肩鼓腹,底圈足。该灯特点不在其外表,而在于灯内底部。围绕灯管一圈,堆塑着蟹、虾、鱼各一只,还沿内灯壁堆塑着两朵小花,开放在灯盏的口沿,进一步增加了灯盏所表现题材的情趣。不论蟹、虾、鱼还是花朵,都经精心雕琢成形后放入灯盏内粘合,再上釉入窑烧造而成。这样一盏制作精美且表现小动物活灵活现的灯盏,放于案头,穿上灯芯,注入灯油点上,在灯火下的映衬下那小蟹、小虾、小鱼和小花仿佛在水中嬉游、摇曳,让人赏心悦目(图5)。
参考文献:
[1]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文物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2.
[2]德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德化陶瓷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3]叶文程,林忠干,陈建中.德化窑瓷鉴定与鉴赏[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
[4]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编委会.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G].德化陶瓷研究论文集编委会编,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