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力,陈永忠,彭邵锋,杨正华
(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国家林业局油茶研究开发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3.德宏州林业局,云南 德宏 678400)
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马 力1,2,陈永忠1,2,彭邵锋1,2,杨正华1,3
(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国家林业局油茶研究开发中心,湖南 长沙 410004; 3.德宏州林业局,云南 德宏 678400)
油茶是我国最重要木本油料资源之一,在我国南方省(区)的农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油茶产业发展中,在良种壮苗、营造林和产业发展模式、科技支撑和技术培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把种苗质量关、加强技术培训、实施油茶标准化等具体措施,供油茶生产和管理者参考。
油茶;产业;问题与建议
油茶(Camelliaoleifera)又名油茶树、茶子树,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之一[1-3]。油茶主要分布在我国湘、赣、桂等14个省(区)的低山丘陵地区[4],在我国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茶油是深受群众喜爱的优质食用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高达93%,长期食用可增强免疫功能,预防和治疗常见心血管疾病,降低血清胆固醇等[5,6]。茶油通过精深加工还能生产多功能营养保健食用油和天然高级护手霜等[7]。茶枯饼可提取高活性油茶茶皂素、高蛋白饲料、多抗有机肥料,茶壳可制活性炭和提糠醛、鞣料等[8-10]。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油茶产业现场会以来,我国油茶产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仅2010年,14个省(区)新造油茶林面积就达17.33万hm2,抚育低产林面积超过20万hm2,目前全国油茶林面积超过333.33万hm2,82个定点采穗圃、252个定点育苗基地,年培育油茶良种苗木5.34亿株。虽然这几年油茶产业的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油茶产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1 良种分布相对集中,区域不平衡 多年来,经过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广西区林业科学院、江西省林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科技人员共选育出经国家或省审(认)定的油茶良种近200个[11]。但是,在我国油茶主产区中,湖南、江西、广西选育的良种相对较多,福建、云南、贵州等省(市)虽有一定的选育基础,但远不能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而四川、河南、陕西3省几乎没有良种选育基础。
1.1.2 苗木数量充足,但优质苗木缺口很大 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众多企业和个体进入油茶育苗这一领域。从近几年的育苗发展速度和各育苗单位的苗木销售情况来分析,苗木数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然而,目前油茶苗木数量虽充足,但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实生苗、萌芽苗、及未按照有关规定生产的不合格苗,优质苗木的缺口依旧很大。
1.1.3 育苗单位分散,技术力量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育苗单位,其育苗技术差距相当大,而且育苗单位过于分散。个别育苗基地,设置了十几个育苗分点,从而导致了管理不便,技术力量不均衡,苗木质量差。2009年秋,湖南省林业厅在调查油茶育苗情况中发现,各油茶育苗单位的苗木质量存在着明显差别,基础好的单位良种壮苗的比例达到了97.93%,而个别基础差的育苗单位,良种壮苗的比例却不足5%。
1.1.4 计划外育苗严重,良种穗条和苗木质量监控难度大 由于油茶产业发展升温、市场种苗需求大,油茶良种壮苗供给严重不足与油茶产业的迅速发展矛盾已经凸显。这刺激了一些经营者特别是主产区省界处的经营者开始了大面积的育苗。尽管国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当年国家安排的油茶新造、改造任务的用苗实行定点供应,确保种苗的质量。但市场化行为导致一些经营用苗出现了无序流动。一些产业经营者特别是后起省份的产业经营者急于挤进产业发展的头一班车,在本省缺乏良种供应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缺少对良种重要性认识的情况下,没有管理到位,从而出现了主产区一些非定点育苗流向了需求省份。此外,个别定点育苗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产生了盲目放大育苗的数量,乱购接穗、育假劣苗、实生苗冒充良种壮苗等现象,扰乱了市场秩序。
1.2.1 造林技术落后,油茶栽培技术观念有待更新 大部分油茶产区群众习惯于沿袭原始的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不抚不育,致使油茶林长期管理粗放,品种混杂,树龄老化[12]。目前油茶种植方式、技术和品种虽有成熟的科研成果,但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范围还不大,油茶林平均每667m2产油只有5kg,产值不足300元,整体效益低下。
1.2.2 企业参与积极性高,但存在套取国家项目资金现象 目前,企业已成为发展油茶产业的主力军之一,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进入油茶产业的企业参差不齐,有的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有些企业是为了套取国家的资金、银行的贷款而进入油茶产业,这些企业的进入不但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给油茶产业的发展带来极为不良的负面影响。
1.2.3 农户林地分散,难以享受到国家政策,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最普遍的模式是由农民承包山场或林地,自行种植、出售毛油,自负盈亏。这种方式有产权清晰的优点,但经营规模小,林地分散,难以享受到国家政策,也很难获取先进技术,产量低,抗风险能力很差,制约了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
1.3.1 产业发展积极性高,但技术支撑不足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茶林还是产量低、效益差,其主要原因是科技落后,良种缺乏,推广力度不够,油茶科研和生产实践相对脱节,油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企业进行成果的二次开发能力较差,部分研究成果由于经费缺乏或试验条件有限而应用性不强,不能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1.3.2 种苗鉴别、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第一线技术需求迫切 长期以来,油茶经营管理粗放,林农管理技术落后,对油茶要么采取“露水财”式的态度,要么照搬其他树种的管理方式,没有掌握正确的技术,如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致使油茶低产低效[13]。近几年来,虽然应用了良种,但没有配套的丰产栽培技术,油茶良种的增产潜力没有显现出来,并且还会使良种很快退化变为低产低效林,这些都会阻碍油茶生产良种化和产业化的进程。
1.3.3 技术培训网络和科技团队力量欠缺 目前,我国油茶技术培训网络尚未建成,主要培训方式还局限于“培训班”方式,其方式单一,时间、内容、规模和范围相当有限。生产上所需的技术,还无法快速地被广大林农所掌握。此外,为生产支撑的油茶科技团队力量薄弱,广大林农在生产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仍然束手无策。
1.3.4 产品研发、市场开拓、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全国现有茶油加工企业1000多家,但多数属作坊式生产,其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规模偏小、资金少、技术含量低、设备陈旧老化、开发能力有限、新产品开发适用性差,没有形成成型的产业链条,产品附加值低。同时,油茶产品主要集中在食用油上,在高等级保健茶油炼制、化妆品茶油的开发、茶皂素的提取、茶壳的综合利用等技术工艺上还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14-15]。加工生产的精炼茶油,部分达不到国家新颁布的一级油的标准。
油茶是长期收益树种,发展油茶产业,种苗是根本、是关键。要加强种苗质量的监管,严格执行“四证一签” (“四证”是指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林木种子质量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一清”是指林木种子标签);要按照“四定三清楚” (“四定”是指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三清楚”是指品系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的要求抓好种苗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要通过讲座、科技资料发放等形式引导林农认识到嫁接苗的优势,实生苗、扦插苗的不足。要对油茶苗木生产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一方面要通过建立高产示范林,让林农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为广大农民学习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示范样板;同时扶持一批油茶科技示范户,通过培育典型,典型引路,激发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依托林业科研院所、林业工作站、苗圃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通过开展送科技下乡、举办技术讲座、开通电话服务热线及网上“坐堂应诊”等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加快优良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
建立油茶产业发展的配套技术标准,攻克长期以来困挠产业化建设中品种选用、种苗培育、低改技术、管理技术以及采收、加工和副产品利用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使油茶生产和经营做到有标准可用、按标准实施、照标准验收。
茶油的优质保健特性决定了其产品定位应在高档食用油及茶油副产物方面上。应通过研发高技术含量的保健和化妆类产品,大幅度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对茶壳、茶饼和茶粕等加工附加物的开发利用,研发生产洗涤、化妆、保健、肥料等系列深加工产品,不断延长产业链,进一步提高附加值,促进油茶产业集聚发展。
[1] 钟海雁,谢碧霞,王承南.我国油茶加工利用研究现状及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1,15(4):6-8.
[2] 黎先胜.我国油茶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11):127-129.
[3] 陈永忠,王德斌,王波.油茶综合利用浅析[J].湖南林业科技,1997,24(4):15-19.
[4] 阮海健,李少华.茶籽油加工现状及开发对策[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2(8):33-34.
[5] 彭阳生,奚如春.油茶栽培及茶籽油制取[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6] 邓小莲,谢光盛.漫画茶油[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6-7.
[7] 何方,何柏,李忠海.茶油产品品质等级标准制定说明[J].经济林研究,2004,22(4):105-108.
[8] 钟科贤.茶籽油及茶皂素加工技术[J].中国油脂,2002,27(5):92-95.
[9] 聂海瑜.油茶籽的综合利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6):38-41.
[10] 杨曾辉,董艳琴.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40-42.
[11] 陈永忠.油茶新造林丰产栽培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6,20(3):69-71.
[12] 彭方仁.经济林栽培与利用[J].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306-307.
[13] 胡芳明,谭晓风,刘慧民.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70-374.
[14] 王性炎,杜香莉.我国经济林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J].林业科学研究,1997,10(2):199-205.
[15] 闽龙善,张国武,杜天真.中国油茶技术研究与产业发展战略探讨[J].江西科学,2007,25(4):505-510.
(文字编校:龚玉子,杨 骏)
TheproblemsandsolutionsofComelliaoleiferaindustrydevelopmentinChina
MA Li1,2,CHEN Yongzhong1,2,PENG Shaofeng1,2, YANG Zhenghua1,3
(1.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Changsha 410004, China; 2.Camellia oleifer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Changsha 410004,China; 3.Forestry Bureau of Dehong, Denghong 678400, China)
As one of most important woody oil resources in China,Comelliaoleiferahas an important role of the rural economy in the southern provinces (regions) in China .By analyzing some problems of the seed strong seedlings, afforesta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models, prese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and technical training with theC.oleifera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measures of stricten seed quality, strength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and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 ofC.oleiferafor producers and managers.
Camelliaoleifera; industry;problems and solutions
2012 — 09 — 03
2012 — 10 — 09
中央财政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12]XTB 14)。
马 力(1982 — ),女,湖南省湘潭市人,在读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经济林育种与栽培研究。
S 794.4
A
1003 — 5710(2012)05 — 0146 — 03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2. 05. 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