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健, 陈永忠, 彭邵锋, 杨正华,3
(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4; 3.德宏州林业局, 云南 德宏 678400)
油茶低产林改造研究进展
罗 健1,2, 陈永忠1,2, 彭邵锋1,2, 杨正华1,2,3
(1.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2.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湖南 长沙 410004; 3.德宏州林业局, 云南 德宏 678400)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简述了我国油茶低产林现状,从土壤改良、树体改造、品种改造、微肥和外源激素调控、综合改造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进展及推广应用情况。
油茶;低产林改造;研究进展
油茶(Camelliaoleifera)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林木,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树种[1]。我国现有油茶林逾300万hm2,分布于南方14个省(区),其中以湖南、江西、广西的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油茶林总面积的68%[2]。油茶经济价值高,开发潜力巨大,对保障我国粮油安全意义重大,发展前景广阔。油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但比较缓慢,还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的规模。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油茶经营模式主要是粗放经营,以实生造林为主。80年代之后,培育了大量的优良品种,开始实行良种栽培,但由于缺乏管理,出现了大量的低产林。因此,加大推广应用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和成果是加快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
我国现有油茶林中低产林面积超过了70%,大多数是20世纪60~70年代种植的老林,单产茶油不到75kg/hm2,油茶产值不超过3000元/hm2。导致油茶低产的原因有很多,如油茶品种低劣,粗放种植,林分老化,许多林分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人种天养”现象致使油茶林生长机能大面积衰退。虽然国家最近几年大力扶持发展油茶,各地也积极响应利用良种苗造林,但良种化进程相对比较缓慢,进行低产林改造是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目前,高产油茶林产油量可达1050kg/hm2左右,远远高于油茶低产林的产量,油茶低产林增产潜力巨大,需要采取合理的改造措施来充分挖掘油茶的生产潜力。因此,推广油茶低产林改造对油茶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是提升我国油茶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各地油茶低产林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实施面积较小,远达不到油茶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为加大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推广应用,各地正在制定油茶低产林改造各项技术标准,以规范改造措施和增强改造效果。
土壤改良在油茶低产林改造中是一项必要的措施,分为垦复、施肥、间种等。
2.1.1 垦复 垦复是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基本措施,其实施成本低,技术简单,效果明显,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广。常宁市对油茶低产林采取垦复改造措施,茶油产量从69kg/hm2提升到177kg/hm2,增产效果明显。
2.1.2 施肥 由于长期缺乏经营管理,油茶林地严重缺乏养分,是造成油茶低产的重要原因。王玉娟等[3]对油茶成林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土壤整体养分含量较低,林地0~40cm土层中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随林龄增长而降低。为保证油茶的正常生长结果,可通过施肥措施增加和改良土壤营养状况。杨永周等[4]对油茶低产林地施用尿素、猪栏肥、钙镁磷肥,比不施肥分别增产98.80%、65.70%和55.47%。不同的季节结合施用不同肥料可有效改良油茶林地土壤,促进增产。申巍等[5]对油茶施肥试验发现冬季施用有机肥5kg/株,夏季施用复合肥0.5kg/株,产油量可达318.9g/株,比对照高60.8%。李金柱等[6]通过不同复合肥用量试验得出,综合考虑油茶增产幅度及肥料成本等因素,冬季和夏季各施用复合肥0.5kg/株,单株产果量4.05kg,比对照2.45kg高65.3%。挖竹节沟对油茶林地的保水保肥具有显著效果,在低产林改造中也应用较广。
2.1.3 间种 在油茶低产林地中间种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的经济作物,例如绿肥、豆科植物和花生等,既可改善油茶林地的土壤条件,又可获得额外的经济收入。福安市油茶林低改进行多季节、多品种套种农作物、药材、果树等,在套种、间种的农事活动过程中,能加速土壤的熟化,改变土壤结构,促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有机质分解,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抗旱能力,达到以耕代抚的目的[7]。江西省经立体经营间种实验发现,采用多种经营方式的油茶林平均收入为964.05元/hm2,比单一油茶林增加766.2元/hm2,油茶籽产量平均为153kg/hm2,比单一油茶林增加105kg/hm2[8]。
现有的油茶低产林大部分林分密闭,通风透光性差,而油茶主要是春梢开花结果,致使油茶结果枝外移,结果部位仅限于树冠外围,结果层薄,从而产量低。过密的油茶树体易发生病虫害,导致大量的落花落果,这也是产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油茶科研者对油茶低产林修剪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当中,对修剪技术逐步地完善[9-10]。通过树体整形修剪能促使林分通风透光,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陈永忠等[11]通过对油茶进行不同程度的修剪试验发现,修剪对油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树体开张茂密的树形经中度修剪,产果量的增长幅度为107.2%,树体直立茂密的树形经轻度修剪,增产达99.4%。钟秋平等[12]研究了不同修剪时间、修剪强度对油茶采穗圃抗病性的影响发现,修剪能有效防治新梢病害的发生。对于树冠外移严重且整枝修剪较难的低产林可采取截干回缩复壮,让其重新萌发新枝条,从而达到改造树体,提高产量的目的,但该方法在生产中应用较少。
品种改造主要针对品种低劣且各种抚育效果不明显的油茶林分,利用高接换冠技术,将优良油茶无性系接穗嫁接到大树上,使其改造成优良无性系林分,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利用新品种进行大树高接换冠,第3年产油量可达450kg/hm2,干籽出仁率≥53%,种仁含油率42%。安徽省舒城县对低产油茶林中基本不挂果或挂果少的植株,运用良种接穗进行嫁接换冠,第2年试花,第3年挂果,5~6年恢复树冠,进入盛果期产油量比普通油茶林要提高十多倍,大大提高经济效益。油茶高接换冠的嫁接方法撕皮嵌合接法技术较成熟,但其操作程序较繁琐,嫁接效率较低,成本相对较高,在生产中的应用并不多。
微肥和外源激素应用于油茶低产林改造是一种较新的技术。油茶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和落花落果是油茶低产的原因之一。微肥和外源激素主要以喷施的方法进行处理。常德市鼎城区林业局分别喷施叶面宝、磷酸二氢钾、乙烯利、2.4 — D、赤霉素等10种生长素和微肥,分重量、中量、轻量三种处理,通过几年的试验对比,坐果率比对照高,其中尤以叶面宝和2.4 — D效果最为显著,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16%和18.1%。龙远开[13]用500μg/L钼酸铵处理开花期的油茶植株坐果率为47.05%,比对照增加了19.55%。潘德森[14]通过研究发现整个油茶花期中以喷施3次左右100μg/L赤霉素920效果最佳,坐果率比对照提高73.4%;喷施浓度0.3%~0.5%的硼砂分别比对照坐果率提高21.4%~28.8%;喷施浓度为0.1%的磷酸二氢钾坐果率比对照提高36.2%。通常情况下微肥和外源激素结合起来施用,可达到更好的增产效果。袁德义等[15]研制出的微肥和外源激素复合专利产品“油茶保果素”,能有效减少落花落果,显著提高坐果率,增产30%~50%,初步解决了油茶坐果率低的技术难题。花期喷施适宜的微肥和生长调节剂可有效提高油茶坐果率,应加强其喷施方法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单一的低产林改造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多项措施结合起来实施能更好地达到低产林改造效果。福建省福清市林业局2003—2007年,进行了一系列油茶低产林改造垦复施肥试验,有效地提高了油茶林座果率,产量比对照提高2.8~3.7倍[16]。广西巴马县进行以平衡配方施肥为主的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技术试验,采取“密林疏伐+整枝修剪+垦复深挖+合理施肥”组合措施,平均产油307.5kg/hm2,比对照产油量195.0kg/hm2增产57.69%[17]。云南省玉溪市对20世纪70年代种植的油茶低产林进行改造,经过清林、垦复、施肥、修剪、田间管理等改造措施,油茶林鲜果产量由改造前的397.5kg/hm2增至1939.5kg/hm2,增幅387.9%。福建省官路乡对200hm2油茶低产林采取深翻垦复、林地施肥、套种农作物、覆盖稻草及高接换种等综合配套措施,3年累计平均增产油399.0kg/hm2。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30年左右的产油量不足90kg/hm2的低产油茶林通过“高接换冠+花期喷施油茶保果素”技术模式改造后产油量可达536.3kg/hm2;对12年生普通油茶实生苗为主的林分,采取“大树整形修剪+种草养园+硼锌微肥+花期喷施油茶保果素”技术模式,当年改造,产油量达436.5kg/hm2,而对照产油量不到150kg/hm2。针对不同的油茶低产林分应该采取适合的综合改造措施,以降低改造成本和提高改造效果。
长期以来,油茶工作者在油茶低产林改造的研究中取得不少成果,并在生产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改造措施因成本相对较高不能大面积推广应用。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还将继续加强研究,技术成果推广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油茶产业要想实现全面发展,需要提高产量,降低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需要实现机械化来降低成本。油茶的采摘需要耗费的劳动力较大,油茶采摘机的研发应用亟待解决。增加油茶生产的效益,提高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是油茶科研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解决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关键技术瓶颈,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油茶产业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
[1] 胡芳名,谭晓风,刘惠民.中国主要经济树种栽培与利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庄端林.中国油茶(2版)[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
[3] 王玉娟,何小三,龚春,等. 油茶成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J]. 经济林研究,2010(2):54-58.
[4] 杨永周,杜国坚. 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初步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1995(5):30-34.
[5] 申巍,杨水平,姚小华,等. 施肥对油茶生长和结实特性的影响[J]. 林业科学研究,2008(2):239-242.
[6] 李金柱,江雄波,邓先珍,等. 施肥对油茶生长结实特性影响研究初报[J]. 湖北林业科技,2011(4):17-20.
[7] 缪妙青,高瑞龙,吴梓生,等. 福安市油茶低产林改造成效分析与建议[J]. 经济林研究,1996(S2):271-274.
[8] 王保生,刘文英,卢冬梅. 改善油茶林小气候 提高油茶产量[J]. 江西气象科技,2003(1):32-34.
[9] 伊科. 油茶的科学修剪[J]. 湖南林业科技,2003,30(4):64.
[10] 陈永忠,陈隆升,孙建一,等. 油茶修剪技术[J]. 湖南林业科技,2011,38(6):91-94.
[11] 陈永忠,杨小胡,王湘南,等. 油茶树体培育修剪试验[J]. 经济林研究,2007(2):39-41.
[12] 钟秋平,余江帆,王森,等. 修剪对油茶采穗圃穗条生长及抗病性的影响[J]. 经济林研究,2011(3):111-113.
[13] 龙远开.硼、钼与油茶座果[J].植物杂志,1983(5):13.
[14] 潘德森.油茶花期喷射赤霉素等对提高油茶座果率的试验[J].湖北林业科技,1986(3):20-22.
[15] 袁德义,邹锋,袁军,等. 一种油茶保果素及其应用方法[P]. 中国专利:CN102273484A,2011.
[16] 肖金辉. 福清市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探讨[J]. 林业勘察设计,2008(2):111-113.
[17] 张乃燕,陈国臣,江泽鹏,等. 油茶低产林综合改造效果分析[J]. 林业科技开发,2009(1):103-105.
(文字编校:龚玉子,张 珉)
Researchprogressandapplicationoflow-yieldforestreformofCamelliaoleiferainChina
LUO Jian1,2, CHEN Yongzhong1,2, PENG Shaofeng1,2, YANG Zhenghua1,2,3
(1. Hunan Academy of Forestry, Changsha 410004, China; 2.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Oil-tea Camellia, Changsha 410004, China; 3.Forestry Administration of Dehong, Dehong 678400, China)
Camelliaoleiferais a specific subtropical oil trees with high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In this review,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Camellialow-yield forest was summarized,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low-yield forest reform technology ofCamelliaand application were stated from soil improvement, tree body modification, variety the transformation, the micronutrient fertilizer and exogenous hormones control, three-dimensional management and comprehensive reform pattern.
Camelliaoleifera; low-yield forest; progress
2012 — 07 — 26
2012 — 09 — 06
中央财政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12]XTB 12)。
罗 健(1985 — ),男,湖南省邵阳市人,硕士,主要从事油茶栽培技术研究。
S 794.4
A
1003 — 5710(2012)05 — 0109 — 03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2. 05. 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