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如
出生缺陷是影响我国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目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唐氏综合征(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引起出生缺陷的常见疾病,该病是由于第21号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引起的一种常染色体疾病,属新发突变疾病,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800~1/700[1]。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低下、体格发育迟缓,大约有40%患儿合并有先天性心脏病[2]。此类患儿的出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目前对此病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临床及早发现并及时终止妊娠是目前针对此病的最佳治疗措施,因此,唐氏患儿已成为我国产前筛查的重点。通过产前筛查可以有效降低唐氏患儿的出生率,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产前筛查是指采用方便、可行、无创的检查方法,针对病情严重、发病率高的遗传性疾病或先天畸形进行产前筛查,检出子代具有出生缺陷高风险的人群[3]。但是产前筛查并不能进行确诊,只能区别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
产前筛查的主要指标包括检出率和假阳性率。检出率=真阳性病例数/病患总数,假阳性率=假阳性病例数/正常人总数。在该指标中,检出率值越高,假阳性率越低,表明筛查试验的效果就越好。DS筛查方法是通过综合判断孕母血清标志物、影像学和孕妇年龄等因素并建立恰当的截断值,以大于或等于截断值认定为DS高危人群[4]。综合孕母血清标志物和孕母年龄等影响因素进行评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也可以应用影像学资料进行评判,即利用超声测定胎儿颈后透明层(NT)厚度和孕妇年龄等影响因素评判[5]。目前我院主要采用第二种方法对DS进行筛查。
DS筛查时间可在孕早期(11~13周)进行,利用超声测定胎儿NT厚度,也可在孕中期(14~20周)进行,或者两者序贯联合进行。我院通过多年的临床应用,综合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DS检出率及我院仪器设备,多选择两者序贯联合进行DS筛查。
DS的发病率与孕妇年龄直接相关[6],并且随着孕母年龄的增加DS的发病率随之增加。DS的发病风险在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线性渐增,35岁以上的孕妇被认为是DS风险最大的人群。因此,年龄大于35岁或有高危因素的孕妇都有必要进行产前筛查。目前本院已对各年龄段孕妇免费实行唐氏筛查,希望以此措施缓解患者的经济负担和降低唐氏儿的出生率,提高人口素质。
5.1 二联筛查 指以孕中期(14~20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游离β-HCG为指标,结合孕妇年龄等参数计算胎儿罹患DS风险的联合筛查方案。AFP及β-HCG的浓度在DS孕妇与正常孕妇之间有明显差别,因此可以作为筛查DS的生化指标,适应周数14~20孕周。在现阶段,孕中期二联筛查是有效的DS产前筛查方案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筛查方案。
5.2 三联筛查 指以孕中期(14~20周)血清AFP加HCG(或游离β-HCG)加游离雌三醇(uE3)为指标,结合孕妇年龄等参数计算胎儿罹患 DS风险的联合筛查方案[7]。AFP、HCG、uE3三联组合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传统的三联标记,1994年美国妇产科学院向全美孕妇正式推荐这一组合,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这个组合标记的胎儿DS阳性检出率约为69% ~77%,用于高龄孕妇的检出率更高[8]。孕中期三联筛查的成本较高,对于大多数孕妇而言,价格问题仍然是决定是否接受产前筛查的主要因素。
5.3 四联筛查 指以孕中期(14~20周)血清AFP加HCG(或游离β-HCG)加uE3加抑制素A(inhibin A,inh A)为指标,结合孕妇年龄等参数计算胎儿罹患唐氏综合征风险的联合筛查方案[9]。文献报道多种因素会影响筛查结果,如种族、母体体质量、是否患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是否吸烟等,因此在计算风险率时应对影响因素进行校正。各医院实验室应从本院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种比较理想的筛查方法,提高DS检出率。
包括羊水穿刺、脐带穿刺和无创DNA检测。在产前诊断无异常的血清筛查假阳性患者中仍有1/3可能有不良妊娠结局[10],其中四、三联筛查高风险的不良妊娠结局更为明显。单纯AFP或β-HCG明显升高比筛查高危对不良妊娠结局更有提示意义。因此,医生在判读血清筛查报告单时,不应单纯只看风险值,还应利用产前筛查中已获得的预测信息,向孕妇提供客观、细致的解释及合理的医学建议,指导进一步检查,尽量避免DS缺陷儿出生。
在DS的产前筛查中,孕周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母血中的AFP、β-HCG及uE3等指标都会随着孕周的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随着孕周的增加,AFP、uE3升高,而HCG下降,提示如果错误估计孕周,势必导致风险值计算错误,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因此,在进行DS筛查前必须认真核对孕周。另外,母体体质量、糖尿病、双胎妊娠等均影响母体血清标志物水平[2],分析结果时,需参照各自人群的正常值。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DS患儿的出生往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产前筛查显得格外重要。DS产前筛查工作的开展,提高了DS患儿的检出率,是目前我们国家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推广应用。因此目前妇产科医生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加大产前筛查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努力提高筛查准确率,减少缺陷儿的出生。
1 唐华,王华,周莹,等.三种产前筛查方法的对比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49-51.
2 张晶.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的研究.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837.
3 魏勇.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模式和临床应用.河北医学,2011,17:823-825.
4 陈涛.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21-123.
5 宋语涛,温延丽.Down's综合征超声血清联合筛查和单纯超声或血清筛查的比较.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414-3415.
6 郑辉.唐氏综合征孕中期母血筛查及羊水诊断分析.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92.
7 杨默.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及诊断现状.中国妇幼保健,2011,32:5103-5104.
8 戚庆炜,孙念怙.产前唐氏综合征筛查概论.实用妇产科杂志,2008,24:4-7.
9 Lambert-Messerlian GM,Canick JA.Clinical application of inhibin a measurement:prenatal serum screening for Down syndrome.Semi-nars in Reproductive Medicine,2004,22:235.
10 商敏,马彦彦.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查.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3,6: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