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例毒蕈中毒的急救分析

2012-04-09 09:34陈应仙
哈尔滨医药 2012年1期
关键词:误食巯基毒素

陈应仙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云南普洱665000)

白毒伞又称毒蘑菇,在我国各地均有滋生,外观与食用蕈相似,难以辨认,有些群众误将白毒伞当食用蕈采食,因而每年常有发生误食白毒伞中毒的病例,并且容易误诊,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50% ~90%。为了提高白毒伞中毒的诊治水平,减少死亡率,本文对我院1997年7月收治的68例误食白毒伞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于1997年7月收治68例毒蕈(白毒伞)中毒患者,男性44例,女性24例,68例中毒患者中死亡37例,死亡率高达54.4%,其中14岁以下儿童中毒11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8.11%。中毒人群中年龄3~65岁,家居农村68例为100%。

1.2 中毒发生原因及食用方法:61例中毒患者为集体上山植树造林中误食白毒伞,5例为家庭误食白毒伞;64例为水煮沸毒蕈约20min后食用,3例用火烤熟后食用。

1.3 中毒症状出现与食用量:该中毒人群在食用毒蕈后30 min~6 h不等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昏、头晕等早期中毒症状,6 h后相继出现肝肿大和压痛、黄疸和出血倾向,血生化结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转氨酶升高,喝汤和大量摄入者症状重且中毒症状出现早,少喝汤少摄入者中毒症状出现稍轻,时间稍晚。

1.4 临床用药结果与死亡率:中毒后由于当地条件限制未能及时分析出毒蕈毒素种类,加之当时无有效的巯基类解毒药,致使中毒患者错过最佳的救治机会,仅给抗胆碱药,如阿托品0.5~1mg皮下注射,每0.5~6 h 1次,同时催吐、洗胃、导泻、保肝、抗溶血、碱化尿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症、支持等处理,效果不佳,37例患者在中毒后因多器官衰竭而死亡(尸解),其中部分患者出现假愈现象后突然死亡,后经各级政府多方协调,在上海市政府和卫生部门的积极援助下,分离出毒蕈的毒素,紧急从上海调运巯基类解毒药巯基络合剂二巯基丙磺钠,该药能与毒蕈的肝脏去毒素结合,打断毒分子中的硫醚键,使毒素毒性减弱,从而保护体内巯基酶活力[1]。用法为5%二巯基丙磺钠5 mL肌注,每日2次,疗程5~7 d,用药后疗效显著,用该解毒药后未发生死亡病例。

2 讨论

2.1 白毒伞中毒临床特点为消化道症状,精神神经症状和多脏器损伤等,它的毒素为原浆毒素,主要有毒伞、速度及毒性上均有不同,毒肽主要作用于肝脏;毒伞肽类能损害心、肝、肾、脑等实性脏器,尤以肝、肾为甚,毒肽作用于肝细胞的内质网,作用快,大剂量在1~2 h内即可引起死亡;毒伞肽类主要作用肝细胞核,有可能抑制RNA聚合酶,并能显著减少肝糖原而导致肝细胞迅速坏死,虽然作用慢,即使在大剂量时15 h内也会致死,但毒性强,死亡率很高[2-3]。

2.2 由于白毒伞毒素毒力强,致死率高,抢救治疗关键在于迅速确诊,尽早救治,此次突发性群体中毒事件在抢救过程中缺乏先进检测设备,未能及时分离出毒素,中毒地点远离医院,交通通信不便,患者中毒后未得到及时的就地救治,在送往医院后毒素不清,加之当地医院缺乏有效的巯基类解毒药,致使中毒患者未能在最佳的救治时机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导致严重后果。

2.3 总之阻断中毒的根源仍在于预防,加强预防教育,重点在农村,平时如将宣传识别毒蕈知识的工作做到家,组织领导者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中毒事件就完全可以避免。

[1]柳琴.急性毒蕈中毒12例救治体会[J].中外医疗,2010,17:61-62.

[2]邹定贵,周卓军.毒蕈中毒74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0,34:116.

[3]候梅荣.儿童急性中毒102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308.

猜你喜欢
误食巯基毒素
巯基功能化二氧化硅吸附Hg(Ⅱ)的研究进展
一例犬误食夏威夷果诊疗
What Makes You Tired
一类具有毒素的非均匀chemostat模型正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巯基改性泥炭对水体中Hg2+的吸附解吸研究
误食后的每一步,该怎么做?
毒蘑菇中毒素的研究进展
《妙笔蓝水晶奇案》第六回 误食叮当果
严苛标准方能清洗校园“毒素”
海洋中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降解过程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