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婷 秦小君 郑文庆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贵阳550003)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
余婷婷 秦小君 郑文庆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贵阳550003)
起搏器植入术 并发症 护理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由起搏器发放一定形式的脉冲电流通过起搏器电极传到心肌,局部心肌兴奋并向周围传导,最终使整个心室或心肌兴奋收缩,从而代替心脏自身起搏点,维持有效心搏的技术[1],是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约1周内)可能出现如囊袋出血、感染、起搏器综合征、电极导线脱落、脑梗死、静脉血栓或静脉狭窄等并发症[2],因此,对以上并发症预防及护理至关重要,我科室行永久起搏器术安置23例,均获成功,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我院于2010年5月~2012年2月共安置永久起搏器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2.25岁。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快慢综合征4例;窦性心动过缓7例;慢性心力衰竭6例;扩张型心肌病充血性心衰1例;有18例单腔起搏器植入术;2例双腔起搏器植入术;3例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手术均获成功。
2.1 一般护理 术后病人应取平卧,术后复查心电图并持续24 h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意识、血压、心律、心率、呼吸的变化,患侧上肢制动24 h,切口处以沙袋压迫8 h。术后2 d应鼓励病人适当下床活动,指导协助患者术侧上肢功能锻炼,但要防止外展及上举动作,避免患侧上肢负重,1周内不应做剧烈运动。
2.2 囊袋出血护理 囊袋出血是起搏器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几小时或几天内。国内报道[3],本并发症发生率为8.1%,临床表现为:局部瘀血,切口红肿;护理时如果出血量少者处理为在切口处一直行无菌加压包扎,并动态观察,继续沙袋压迫6~8 h,同时预防继发感染,1周后血肿可自行吸收;出血量大者,可在无菌操作下注射器抽吸积血,出血速度快者,怀疑动脉性出血伴囊袋张力较高时,需拆开囊袋彻底止血并引流。为预防出血发生,首先对应用抗凝药物或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监测凝血功能,术中操作细致,止血彻底,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和局部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3 切口感染护理 起搏器植入术后其感染发生率不到2%,但发生感染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表现为术后3~5 d内切口红肿,可伴有少量渗血渗液,囊袋局部红肿疼痛[1]。感染后导致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或者暂时愈合数周后仍可能再次出现囊袋破溃,严重者感染可经血行传播引起心内膜炎乃至全身感染。因此,当出现感染症状时,应立即加强抗生素治疗,切口处每日换药,严格无菌包扎,对囊袋破溃感染者需对囊袋清创,拔出电极,在对侧重新植入起搏器。为预防感染的发生,术中必须严格消毒,操作细致,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和囊袋局部皮肤情况。
2.4 起搏器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 起搏器综合征(Pacemaker syndrome)是指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病人出现起搏前没有的心悸、气短、晕厥、头颈部跳痛发胀、胸痛、冷汗、低血压的一组病征,它多见于安装VVI型起搏者,发生率20%[2]。表现为(1)神经系统的反应:如乏力、气短、颈部或腹部搏动、咳嗽、晕厥;(2)心排血量不足;(3)静脉系统压力增高。预防护理措施为术后仔细观察病情,认真听取患者主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过调整起搏器工作状态及药物治疗,症状可缓解。
2.5 电极导线脱位的护理 电极导线脱位是心脏起搏器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发生在植入早期,也可发生在植入后期。电极脱位包括电极明显位移和X线影像不能识别,而心电图上出现起搏和感知功能障碍的微脱位。表现为起搏阈值的升高和间断或完全起搏中断仍有起搏信号,患者自觉心悸、乏力、头晕等症,发生电极脱位应改变起搏器程控参数,故预防和护理措施除术毕要注意测试腔内ECG和起搏阈值,可让患者深呼吸、咳嗽,在透视下证实电极固定情况以保证病人安全,还要仔细观察心律变化外,术后24 h内应卧床休息,床头可抬高30°~60°,有咳嗽症状者及时给镇咳药,告之患者勿术侧手臂勿过度伸展及突然牵拉活动防止电极移位。
2.6 脑梗死的预防护理 近年来起搏器术后脑梗死有增高趋势,这与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过久,植入者多以高龄且大多有脑血管病以及使用抗凝药物有关。术后应严格观察患者意识、血压、肢体血运等情况,询问有无肢体麻木及肢体活动情况,以预防为主,缩短患者卧床期,尤其高龄患者不要限制患者术后活动情况。
2.7 静脉血栓或静脉狭窄的护理 发生该情况一般与患者起搏器植入后,患侧肢体不宜活动而减少活动有关。表现为早期植入侧上肢静脉回流不畅,轻者肢体下垂时出现肢体颜色较对侧偏深,严重者出现上肢肿胀。因此,对于术后指导患者健侧肢适当活动,对患侧肢适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并密切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血运情况。禁止从患肢上侧输液,避免无菌性静脉炎而促使血栓的形成。对症使用活血化瘀药物,轻者鼓励患者活动肢体,随着时间推移单侧肢体肿胀会逐渐消退。
2.8 出院指导
2.8.1 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和应急措施:避免在强磁场、强辐射、高电压的环境,如:接听手机应在对侧,并保持与起搏器距离在20~30 cm勿将手机放置离起搏器较近的口袋;避免术肢过度外展上举,术后6周忌抬举2.27 kg以上的重物[4];避免起搏器植入部位受到撞击。不宜过度劳累,教病人自数心率、脉率,当心率、脉率低于或高于起搏器频率或发现起搏器植入处红肿或切口处红肿发痒立即与医生联系,应随身携带信息卡片以备急救参考。
2.8.2 建立随访制度 患者应在出院后1月随访1次,以后每2~3月再随访1次,情况稳定后每半年随访1次。待起搏器接近使用年限,应缩短随访时间,改至每月或每周1次。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虽然较大,但只要手术操作者术中仔细操作,护士对术后患者病情密切观察和周密的护理,预防在先,及早发现情况及时处理,以及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并坚持随访制度,将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患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1] 赵学.现代介入心脏病学实用技术[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140.
[2] 郭继鸿,王斌.人工心脏起搏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29-232.
[3] 曹奋强.经静脉安置永久起搏器术并发症[J].心脏杂志,2000,2(12):153.
[4] 王孝枝.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护理[J].浙江临床医学,2002,4(1):68-69.
R473.54,R541.7
B
1002-6975(2012)16-1530-02
2012-03-14)
余婷婷(1982-),女,贵州,本科,护师,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Key wordsPacemaker implantation Complication Nur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