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娣,何 瑛,戴永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抗癫痫药过敏综合征患儿42例的护理
高建娣,何 瑛,戴永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杭州 310003)
总结42例抗癫痫药过敏综合征患儿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做好皮肤、口腔黏膜及会阴部护理,加强体温监测及控制体温,注重特殊用药护理,完善出院指导,是提高患儿治疗效果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经全面细致的治疗及护理,42例患儿均康复出院。
癫痫;抗癫痫药;过敏综合征;护理
10.3969/j.issn.1671-9875.2012.07.018
癫痫是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芳香族抗癫痫药物疗效确切、价廉,广泛应用于临床。抗癫痫药过敏综合征(antiepileptic dru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AHS)是服用抗癫痫药所致与药物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综合征,属于迟发性全身性变态反应,常见于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的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和内脏受损三联征[1]。AHS早期临床表现各异,如不重视易延误诊断、加重病情,一旦出现严重肝损害、斯-琼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mdrom)或中毒性表皮松懈症,死亡率可以高达30%~40%[2]。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42例AHS患儿,经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均符合癫痫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4月~12岁,平均年龄6.8岁;发病前23例服卡马西平、6例服苯巴比妥、5例服丙戊酸钠、4例服拉莫三嗪、3例服奥卡西平、1例服苯妥英钠、1例服妥泰,其中1例患儿先后出现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过敏;服抗癫痫药至发病时间为4~42d。
1.2 临床表现 38例有皮疹,形态各异,充血性斑丘疹28例,粟粒样皮疹7例,水疱或脓疱疹3例,皮疹均从面部开始,逐渐发展至躯干、四肢,弥漫对称性分布,皮疹消失后伴脱屑及色素沉着;22例有瘙痒;7例有口腔黏膜破溃、口唇糜烂,其中4例伴会阴皮肤破溃、1例伴眼结膜充血,3例因严重黏膜损害诊断为斯-琼综合征;26例发热,体温38.1~40℃,热程1~11d,其中10例出现皮疹前1~5d发热、7例出现皮疹同时发热、9例出现皮疹后1~6d发热。实验室检查:肝功能异常15例,其中7例为转氨酶异常、3例为胆红素异常、5例为转氨酶和胆红素均异常;尿常规异常14例,其中9例为尿蛋白(+)、5例为尿潜血(+)。
1.3 治疗与转归 所有患儿确诊AHS后均停用致敏的抗癫痫药,更换不同类型的抗癫痫药,静脉应用葡萄糖酸钙、西咪替丁及口服开瑞坦等抗过敏治疗;36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17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5例,口服泼尼松4例;3例斯-琼综合征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给予丙种球蛋白2g/kg。经积极治疗及护理,3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儿1~4d皮疹开始消退,3~10d后皮疹基本消退;6例未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儿4~6d后皮疹基本消退。
2.1 皮肤及黏膜护理 有效的皮肤及黏膜护理能预防感染,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3]。
2.1.1 躯干及四肢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和柔软,每日更换床上用物,及时清除脱落的痂皮和皮屑;全身皮肤每日用温水清洗后在患处涂搽炉甘石洗剂,以皮疹表面有一白色薄层药液为宜,对3例有脓疱疹患儿,用炉甘石洗剂外搽和百多邦软膏外涂交替使用,2种药物使用的间隔时间为2h,次数均为3~4次/d;对22例伴有瘙痒患儿的指甲修剪圆润,睡前双手戴无指手套,以免夜间搔抓皮肤,造成皮肤破损和感染;3例斯-琼综合征患儿皮损严重,在静脉穿刺时选择皮肤完整无红斑处,操作护士戴无菌手套,1名护士用手握住患儿穿刺点以上的肢体,另1名护士穿刺,避免止血带直接接触受损皮肤。本组38例的皮疹经上述处理后,逐渐消退,无再发新皮疹。
2.1.2 口腔黏膜护理 本组7例患儿存在严重的口唇皲裂及口腔黏膜溃疡,每日用5%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和漱口3次,口腔黏膜溃疡敷西瓜霜或锡类散,口唇皲裂及糜烂处用红霉素软膏及维生素E交替外涂;3例渗出液较多的患儿颈部垫无菌巾,减少口角糜烂处渗液污染颈部;进食后用等渗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口唇皲裂、糜烂处痂皮变厚起翘时用无菌剪刀剪去,避免患儿用手将起翘痂皮撕脱导致出血。本组3例渗出较多的患儿治疗2d后渗液减少,7例患儿5~7d后口腔黏膜溃疡、口唇皲裂、糜烂均愈合。
2.1.3 会阴部护理 本组4例会阴皮肤破损严重,便后用温水洗净会阴皮肤,用1∶5 000高锰酸钾纱布湿敷,10~15min/次,湿敷时将臀裂分开,使高锰酸钾纱布与肛周皮肤充分接触,湿敷后局部皮肤用呋锌油和2%聚维酮碘交替外涂,每次用药前要将前次的呋锌油用温水清洗干净,尤其是皮肤褶皱处。本组4例患儿5d后破损皮肤均结痂脱落。
2.2 发热护理 体温升高能使大脑细胞出现低氧,可致发作性放电,诱发癫痫发作,因此癫痫患儿发热时控制体温尤为重要[4]。患儿发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皮疹严重患儿慎用温水擦浴;体温≥38.5℃患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剂,由于患儿出汗较多,及时更换衣服及床单、被套,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鼓励患儿多饮水或果汁,防止体液丢失过多导致脱水及水、电解质紊乱;每2h测体温1次,降温后30min测体温,注意会阴皮肤破损严重患儿不宜测肛温。本组26例患儿发热,持续时间1~11d,其中3例患儿体温高达40℃,及时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经治疗和护理后体温恢复正常参考值。
2.3 疼痛护理 患儿因口腔黏膜及会阴部皮肤受累严重,进食及排尿时疼痛明显。口腔黏膜溃疡及口唇皲裂严重患儿早期进流质,食物温度为25~28℃,进食前将吸管用热水泡软后使用,减轻张口、硬物刺激和温度刺激引起疼痛与出血,疼痛缓解后改半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排尿疼痛的患儿在排尿前用1∶5 000高锰酸钾纱布湿敷5min,待大小阴唇分离后,将2%利多卡因稀释液轻柔地涂于尿道口黏膜和会阴部创面处,待疼痛减轻后嘱患儿排尿。本组7例患儿经上述护理后疼痛明显减轻,患儿愿意主动进食和排尿。
2.4 特殊用药护理
2.4.1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AHS主要的手段,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5]。激素可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减少胃黏液分泌,加强蛋白质分解和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使胃黏膜失去保护和修复能力,诱发消化道溃疡[6],因此,对静脉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采用预防性保护消化道黏膜的治疗,给予洛赛克0.7mg/(kg·d)静脉注射;在患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按医嘱予补钾治疗,每4h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儿大便的颜色及性状,每周2次监测血电解质,密切观察血钾变化;加强陪客管理,限制探视人员,预防交叉感染发生。本组36例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儿在用药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2.4.2 丙种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可抑制免疫反应,有助于防止继发感染[7]。丙种球蛋白为血液制品,需冷藏保存;静脉输注前要复温处理,输注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注初期速度宜慢,滴速控制在10~15gtt/min,30min后无不良反应可调至正常输液速度,输注中注意观察患儿有无皮疹、胸闷、烦躁等表现。本组3例斯-琼综合征患儿使用丙种球蛋白,其中1例输注丙种球蛋白20min后出现烦躁、皮疹增多、瘙痒,立即停输丙种球蛋白,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后症状缓解。
2.5 出院指导 建立癫痫患儿服药日志,在服药日志及病历上注明致敏药物,告知家长致敏药物名称,就诊时主动说明,避免再次使用该类药物;对正在服用的抗癫痫药物,在服药日志上注明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具体表现,加强服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家庭监控;告知3例皮损严重患儿家长在恢复期避免太阳曝晒,外出时戴遮阳帽,皮肤瘙痒处不可用力抓、搓、擦及热水烫,保持皮肤清洁;对年长患儿告知培养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保持积极、乐观情绪,同时避免食用易兴奋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可乐等,以免诱发癫痫。
AHS具有迟发性、迁延性的特点,主要发生在服用芳香族抗癫痫药物的患儿。护理重点为做好皮肤及黏膜护理,对发热患儿及时做好物理降温,重视疼痛护理和特殊用药护理,加强出院指导,提高家长对抗癫痫药物不良反应的家庭监控能力,是治疗、护理及预防AHS的关键。
[1]林庆.实用小儿癫痫病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8-509.
[2]余永林,夏哲智.儿童抗癫痫药过敏反应36例[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0):130-131.
[3]刘丽平,岳晓燕,袁艳.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1):38.
[4]覃启鲜,吴妮.成人抗癫痫药物高敏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7):1342-1343.
[5]冯欢,冯信忠.药物超敏综合征[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37(9):620-621.
[6]陈金花,徐敏,金丁萍.糖皮质激素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改良[J].护理与康复,2011,10(7):639—640.
[7]吕瑷玲,林元涛.重症多形性红斑12例临床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4):382-383.
R473.72
B
1671-9875(2012)07-0649-03
高建娣(1972-),女,本科,主管护师,护士长.
2012-02-20
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科技项目,编号:N20100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