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乐教思想及其内容
(一)注重音乐的道德教育功能
孔子的乐教与德育紧密结合,强调音乐的“仁”教。他推崇西周的礼乐思想,将礼乐教育作为教育的主体内容,将音乐学习视为教育的最高阶段。《论语?泰伯》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将“乐教”视为人生教育完成的终极目标,把一个人的成长、成熟、完善最终都归结于音乐,可见他对音乐学习的重视。在音乐思想上,孔子注意到音乐能够对人的精神上产生影响,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主张“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论语·八佾》)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讲礼仪还有什么用?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学音乐也当是毫无意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在孔子的音乐教育思想里,是非常注重人的道德情操的培养。
(二)强调音乐审美意识的建构
孔子还强调音乐的审美意识,对音乐的鉴别、审美趣味及音乐美感的体验进行建构。《论语·八佾》云:“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这是孔子与鲁国乐官讨论音乐演奏时所说,言语虽简洁但可以看出孔子对所演奏音乐的音色、韵律、节奏、层次等方面的审美要求,他寻求的乐音应该是纯美和谐,悠扬悦耳,连绵不绝的。“孔子对音乐美感的这种体验的态度,正是其强调音乐美育教育的具体表现,从欣赏音乐时所得到的美感体验出发,将这种美感升华,使听者在音乐中得到美的启示。”[1]这些表明了孔子反对只重形式和技艺的学习,而把体验和陶冶情感作为乐教重心的思想。
(三)讲究教育方式方法
孔子的一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主张“因材施教”,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讲究“学思并重”的治学方法,“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善于启发教导学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诸如此类的教学经验,很多对我们现今的音乐教育工作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指导意义。
二、当今高校音乐教育现状
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中小学及其他学校培养合格的音乐师资。而实际中,却有很多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仍然存在照搬音乐专业院校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习惯,盲目追求单科教学效果,忽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音乐素养训练,如学生的道德、审美意识的培养,以致学生思想道德意识薄弱,艺术修养远远不够。国内就曾出现过音乐专业方面的学生因为法制和道德意识淡薄而杀人的现象。照此下去,如不进一步加强音乐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将音乐教育融入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之中,将会导致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不能真正服务社会,成为教育事业发展所需的有用之才。这也是本文探讨孔子乐教思想的意义所在。
三、孔子乐教思想对
当今高校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帮助学生建立德与技并重意识
孔子追求的音乐是“美”和“善”的统一,“美”属于艺术的范畴,“善”属于道德的范畴,只有尽善尽美的音乐才能感人于心。他对“乐”的要求其实也是对人的要求。“孔子的音乐思想提示我们,音乐教育在教育领域居于无可替代的地位,能够使人的人性的完成在‘乐教中得到。这种独特的音乐思想把艺术的作用提高到了塑造完美人格和进入人生最高理想境界的高度,把道德的意识渗入到了音乐审美之中,在整个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对后世的音乐教育和音乐审美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
在当今社会提出需要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今天,身为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吸取孔子乐教思想中的精华,努力培养德艺并重的学生。具体为:首先就要帮助学生建立德与技并重的意识,加强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让学生学礼、知礼、行礼,懂得与人和睦相处,遵纪守法;其次通过教学,用美妙的音乐感悟、教化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求学生学习上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用高超的技艺和纯正的心灵去表现完美的音乐。
(二)努力提高学生音乐审美修养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高校音乐教师要通过教学生演唱、演奏、欣赏音乐,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孔子一生热爱音乐,对音乐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把音乐中的“和”同人性中的“和”结合起来,主张美善合一。“乐的学习不只是取得其‘曲与‘数,更需得其‘志和‘人。孔子提倡乐教,是通过乐来移人情、塑人性,达到精神上的至上和人格的至崇。”[2]所以我们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应把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提高文学修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然后要用好的音乐感染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如对音乐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声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同时还要向学生灌输技能技巧是为声音服务的意识,音乐的创作与表现都离不开好的声音,美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怎样用技巧去表现美、创造美。
(三)注重教法,以德育人
现今高校音乐专业由于扩招,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还需努力钻研教法,学会借鉴孔子优秀的教学经验,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因材施教,科学执教;同时教学中,要大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今后工作中不只会弹琴、唱歌、跳舞,还要懂得怎样教,怎样学会创新,以迎合我国音乐教育事业飞速发展。
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当下高校许多音乐教师受市场经济诱惑,大部分精力都用于业余时间上课赚钱,没有很好的加强自身文化、专业学习,所以教学水平、师德修养不够。而孔子30岁左右开始办学,40多年从不间断地从事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此当下,我们高校音乐教师应该努力学习孔子这种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把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要贯穿在整个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常说一句话:什么样的老师带出什么样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处世态度和人生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总之,孔子的乐教思想包含了道德、文化、技能技巧、音乐审美等方面,其中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无论是从社会的需要和个人人格形成来看,给后人留下的启示,都是深远的、不可估价的。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的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学习孔子乐教思想中的精髓,把好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教学中,注重教法,并以孔子的敬业精神为榜样,落实到实处,相信不久的将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会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參考文献】
[1]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2]饶荣.试论儒道两家音乐思想对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J].音乐创作,2010,(3).
(作者简介:夏毅,宜宾学院音乐与表演艺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