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政策浅析

2012-04-08 21:25王来军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物流业物流

郭 捷,王来军,魏 亮,刘 扬

(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当前我国物流产业已进入快速成长时期,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大中城市始建,进而快速发展至全国各个省份,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成果。

2011年8 月,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出台,对物流园区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支持。物流园区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每个省份都制定了物流发展规划,而其中对物流园区的规划更视为发展的重点。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正是在不断调整和规范化的路子上向前大步推进,而伴随着各地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其问题也不断出现。

1 国外物流园区发展概况

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在日本、德国、英国、荷兰及法国等物流业发展较快的较发达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一系列的物流园区。日本是出现物流园区最早的国家,上世纪60年代,由于土地资源短缺和城市发展,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推动物流企业外迁并形成多个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至今已建成20个大规模的物流园区。德国是欧洲物流发展最好的国家。1984年建立了第一个物流园区——不莱梅物流园区。1992年,德国出台第1个物流园区规划,提出在全德国境内建造28个物流园区。1995年,第2个总体规划将物流园区扩建到39个。2002年,把物流园区的规划并入德国交通网络规划。2003年5月,联邦政府交通部再次发文,强调大力扶植和继续建设物流园区,在物流园区的建设方面目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物流园区的建立,对入驻园区的企业及周边城市的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2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

物流园区是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业态。上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现代物流业在我国开始蓬勃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开始制定促进物流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并在一些发达地区和省份开始陆续筹建物流园区。第1个物流园区是深圳平湖物流基地,始建于1998年12月1日。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物流园区的建设在我国已初具规模,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现代化电子信息系统的引入,以及良好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立,使得园区能为入驻企业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2006年我国物流园区(基地)数量已经发展到207个,2008年475个。根据《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步伐正在不断加快,呈现出数量增加快、地域差别明显、政府主导作用大、社会效益不断突出等特点。

2.1 我国物流园区的地域分布情况

2.2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

物流园区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必然产物,其发展与物流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物流园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物流企业的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及企业都对物流园区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关于清理整顿现有各类开发区的具体标准和政策界限的通知》,其中就包括物流园区。同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暂停审批各类园区,进行清理整顿的通知,这对物流园区发展初期的开发有所抑制,但对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007年3 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将物流业发展列入重点发展领域,提出“优先发展运输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特别是作为现代服务业中要大力加快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2008年3 月,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政策措施方面明确提出“加大对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企业和物流园区的政策扶持。支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物流园区对仓储设施、信息系统的升级和改造项目。”

2008年12 月,国家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外汇局联合发文,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西北物流园区等17个保税物流中心,进一步推动国内物流园区的发展壮大。

2009年3 月,国务院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把“物流园区工程”列入9项重点工程之一,并要求制定《物流园区专项规划》,把“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列为10项主要任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业发展受到空前重视。

2011年3月30 日,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印发《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其中提到“建设、改造一批仓储、分拣、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齐备的商贸物流园区,促进商贸物流产业适度集聚。”“适时启动商贸物流园区、物流技术、物流配送中心示范工作。开展诚信经营示范活动,加强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信用体系建设。”对商贸物流园区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适时的支持。

地勘单位可以从建立健全审计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落实单位的信息化水平,例如单位根据自身的规模特点选择NC系统和审计软件,积极投入资金引进部分平台。确保单位内部人力、物力与财力的相对一致性。不仅如此,地勘单位应当定时给工作人员安排培训工作,教导他们软件与平台的使用方式,确保内部人员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软件,积极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性,借助信息平台及时获取国内外价值性的信息并分析出当前市场的变动模式,发挥审计工作的效益。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动态性的监测工作,审计人员可以借助平台及时了解领导干部和单位法人的离任审计工作,最终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益与市场竞争力。

2011年6月8 日,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工作,提出了推动物流业发展的8项政策措施。这8项措施被业界普遍称为推动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国八条”。其中第2条提出“加大对物流业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科学制定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

2011年8 月,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出台。提出对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的土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科学制定全国物流园区发展专项规划,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纳入规划的物流园区用地给予重点保障。我国物流业及物流园区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机遇。

2.3 我国物流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3.1 数量发展快,质量发展跟不上

目前,从我国物流园区建设总体情况来看,物流园区的建设数量增长速度非常迅速。经过13年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物流园区的总体数量已超过1 000家,有不少园区的发展非常迅速,如普洛斯苏州物流园区、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江桥基地、义乌国际物流中心、昆山平谦国际现代产业园、成都国际集装箱等等。但与此同时还有大多数物流园区存在着物流园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跟不上、营运水平低、网络化程度低、管理技术落后等问题,导致闲置率高、入驻率低等现象。

2.3.2 多数物流园区的定位不明确,缺乏独立特色

物流园区不仅是物流产业的集散地,更是一个多种运输方式交汇的枢纽站。物流园区分类方式有很多。按功能来分有货运型、生产型、商贸型、综合型;按照依托的资源来分有港口型、空港型、内陆型的;按照服务的领域来分有国际物流园、区域物流园和专业物流园等。

许多物流园区在规划和布局上不科学,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缺乏地方特色,导致其与周边的配套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体系等方面不能形成整体的规划,临近物流园区之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难以较好地适应国家整体物流布局的需要和满足企业供应链运作的需求,造成资源浪费、衔接不畅、配置不平衡[3]。

2.3.3 政策及立法相对薄弱

我国物流园区在物流业蓬勃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但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遇到诸如缺乏与其发展相配套的政策法制环境,监管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因此,要促进物流园区快速健康地发展还需要各级政府发挥宏观政策指导作用,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2.3.4 专业技术人才缺失

目前的物流从业人员大都是以前从事运输行业或是从其他相关行业转行过来的,经过系统培训教育的专业的物流人才非常少。而对物流园区的管理更是极度缺乏有专业知识和成功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4]。由于物流人才的缺乏,我国很多高校也在近十年内陆续开设物流方面的专业课程,虽然这些具有物流专业知识的毕业生已开始为物流业注入新鲜血液,但是,其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而要成为真正的现代物流高级管理人员,还需要时间及市场的磨练。

3 几点建议

3.1 制定科学的物流园区发展规划

物流园区在规划初期就应因地制宜,选择合乎自身特色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无论在大中城市还是县镇都在规划或者建设物流园区,有必要在规划前做好分析调研,科学选址,定位明确,选择最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园区发展模式,切忌按部就班、套用其他园区的模式[5]。

3.2 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物流园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政府必须发挥宏观政策指导作用,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促进物流园区健康发展。

3.3 制定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我国物流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现有规范不协调、效力层次低、规范不完整、立法相对滞后等[7]。对于物流园区方面的立法几乎处于空白状态,这与我国目前物流园区的建设和发展速度严重不协调。物流园区要健康快速地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切实以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及所遇到问题为立足点,订立和协调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才能使物流园区又快又好的发展[8]。

3.4 加强人才培养

专业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物流园区发展的一块短板,为了物流园区的健康发展,必须要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首先,社会及各高校应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多开设物流方面的相关课程。其次,就目前从业人员的情况来看,主要分为两类:非专业人员,这些人员是在实践中直接了解物园区的相关工作,他们有实际工作经验但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对于这些人员要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定期开展针对性的理论培训;物流专业人员,对于已具备物流专业知识的员工,则要注重其实践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发挥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

3.5 尽快制定物流园区评价体系,以便管理和促进其健康发展

对于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我们还在探索中前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是缺乏经验,尚未有完善、有效的做法可以借鉴。因此,在发展中不断总结,制定与物流园区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对物流园区的发展将会起到非常大的规范作用。

[1]何黎明.中国物流园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100-111.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第2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EB/OL].[2009-08-23].http://b2b.netsun.com/detail--4752515.html.

[3]王之泰.物流园区发展与创新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09,23(5):4-6.

[4]何娟,朱健梅,曹洪.我国物流产业现状、约束因素和未来发展重点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8):81-84.

[5]赵洪波,俞文锦,卢铁光.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学术交流,2006(7):86-89.

[6]汪鸣,张潜.我国物流发展的宏观问题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6(1):28-31.

[7]南玉霞.美国物流法律制度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物流技术,2010,29(7):203-205.

[8]张新桥,张海涛.略论我国物流法律体系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7(1):124-125.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物流业物流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物 流 业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我国物流业的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物流园区的突围之路
营改增对物流业税负的影响与对策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基于AHP-TOPSIS的物流园区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