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国维的“出入说”

2012-04-08 16:34:20孙雪峰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11期
关键词:日神酒神叔本华

孙雪峰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认识的深入,国学大师王国维将中国古典美学和文学思想与西方美学和文学思想熔于一炉,达到了融会贯通的境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独到的美学和文学思想。他的著作《人间词话》就是在这样一个阶段产生的,并在其中提出了自己的“出入说”。由于受时代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学者们对于王氏“出入说”的阐释产生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现象。综合全面分析王氏“出入说”与中国古代文论中前人的“出入说”、庄子的厌世哲学及“无为”思想、叔本华等人的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王氏的“境界说”等美学和文学思想的联系和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他的“出入说”及其它美学和文学思想,也有利于对其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作出更加客观、公平和公正的判断和评价。

一 古代文论中前人的“出入说”

“明白提出‘出入法’的,是南宋人陈善。”[1]“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1]他的大体意思是:读者读书时要深入进去,了解和把握好作者所描写的人物、情节、场面等;同时又要对书中的内容加以分析、评价、消化和吸收,不拘泥于作者的观点,不满足于书中现成的结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此后王夫之、张式、周济、汪琬等都对“入”与“出”有所论述,张式在《画谭》中说“初以古人为师,后以造物为师,画之能事尽乎?曰:能事不尽此也。从古人入,从造物出。”[1]汪琬在《柳南随笔》中说到:“凡为文者,其始也,必求其所从入,其既也,必求其所从出。彼句剽字窃,步趋尺拟言工者,皆能入而不能出者也。”[1]张式和汪琬二者所论述的“入”与“出”指的都是艺术创作中的方法,在前人论说的基础上,王国维提出了自己的“出入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2]应当说他的“出入说”是以前人的积淀为基础的,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加以继承和创新,因此他的“出入说”就会受到古代文论中前人“出入说”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打下了前人观点和思想的深刻烙印。从这一角度来说,他的“出入说”可以解读为:诗人需要深入宇宙人生,获得大量的感性创作材料,这样就可以保证创作的艺术世界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同时也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观察、感悟和思考宇宙人生,之后再运用创作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二 庄子的厌世哲学及“无为”思想

庄子的厌世哲学及“无为”的思想对王氏的文学和美学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分析他的“出入说”需要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他在《静安文集·自序》中说:“家有书五六箧,除《十三经注疏》为儿时所不喜外,其余晚自塾归每泛览焉。”[3]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喜欢道家哲学,不喜欢儒家经学。聂振斌在《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中说:“他为什么喜欢道家的厌世哲学呢?这与他从小就家境清贫、不得志,且体质羸弱,从而形成一种悲观性格有直接关系。”[4]庄子哲学的核心是反对人的异化,追求个体的无限和自由。庄子的“道”是自然无为的,同时也是自由和无限的。人如果达到“道”的境界,不为“物”所支配,摆脱是非功利关系,就可以实现个体的自由和无限。庄子看到了自然的异己力量和社会的异己力量对人的异化,“物”支配和束缚着人。庄子因此对现实不满,对现实充满厌恶,所以希望通过“道”实现个体的自由和无限的人生理想。庄子的厌世是以深入现实、社会和人生为基础的,获得了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会和感悟是庄子厌世的原因。喜欢道家哲学的王国维受到庄子厌世哲学和“无为”思想的影响是不可避免和顺其自然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为后来他接受并传播叔本华、尼采等人的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从这一角度来说,他的“出入说”可以阐释为:诗人要深入宇宙人生,获得现实、社会和人生的切实体验;同时又要站在人生的制高点进行审美静观,以自然无为为生活准则,摆脱是非功利关系的束缚,追求宇宙人生的自由和无限,寻觅精神上的愉悦。

三 叔本华等人的西方哲学和美学思想

叔本华的唯意志主义哲学体系以唯我主义、神秘主义、反理性主义、禁欲主义、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闻名于中外,在叔本华看来,世界是我的表象和意志,世界的本质是意志。意志具有盲目冲动性,其基本特点是“求生存”,因此称为生命意志。“生命意志的本质是痛苦,一切欲求都是根源于缺乏,欲望得不到满足则会产生痛苦。而欲望一旦满足,又会产生新的欲求。欲求永无止境,痛苦无边无际。艺术可以使人超越现实,达致一种宁静的境界,但这只是片刻的解脱,如果要从根本上摆脱痛苦,就要否定生命意志,舍弃欲求,禁欲主义是叔本华指出的脱离苦海的坦途。”[5]从王国维深受叔本华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影响这一视野来说,他的“出入说”可以解读为:诗人要深入宇宙人生,体会到宇宙人生的本质是意志和痛苦,同时又要摆脱现实和社会的是非利害关系的束缚,进行审美的静观,以求得精神上的暂时解脱和安慰。

尼采的日神和酒神的哲学、美学思想也是影响王氏“出入说”的一个重要因素,日神和酒神是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论述的两个重要关键词,在他看来,造型艺术属于日神艺术,非造型艺术属于酒神艺术。梦是日神的状态,醉是酒神的状态。希腊悲剧产生于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融合。“日神是光明之神,它的光辉使万物呈现美的外观。日神是美的外观的象征,而在尼采看来,美的外观本质上是人的一种幻觉。”[6]“酒神象征情绪的放纵,不过,酒神情绪并非一般情绪,而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深度的悲剧性情绪。酒神状态是一种痛苦与狂喜交织的癫狂状态。”[6]日神用美的外观来遮蔽人生的悲剧和痛苦;酒神则直视人生的悲剧和痛苦。虽然叔本华和尼采都注意到人生是悲剧和痛苦的,但是尼采反对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他主张用审美的、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从这一角度来说,他的“出入说”可以解读为:诗人要深入到宇宙人生中去,体会到宇宙人生的本质是悲剧和痛苦,同时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审美静观,引导人们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的悲剧和痛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形而上的安慰。

四 王氏的“境界说”美学和文学思想

王氏的“境界说”包括“出入说”,分析“出入说”不得不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他在《人间词话》中写道:“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2]从这里看出,他所谓的“境界”是必须写出真景物和真感情,“境界”是主观与客观、情与景、理想与现实、虚与实的统一。他在《清真先生遗事·尚论三》中写到“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诚哉是言!抑岂独清景而已,一切境界无不为诗人设。世无诗人,即无此种境界。夫境界之呈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2]他在这里谈到了“境界”的产生过程,诗人首先要获得和体会到人生的悲欢离合、羁旅行役等真实体验和真实感受;其次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审美静观,运用艺术创作手法,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在瞬间中把握永恒,达到“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创作境界。从这一角度来看,他的“出入说”可以阐释为:诗人要体会到人生的悲观离合、羁旅行役等宇宙人生的真实体验和真实感受;在此基础上站在一定的人生制高点进行审美静观,运用艺术创作手法,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在瞬间中把握永恒,实现艺术超越,获得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五 “出入说”的本质内涵和现实意义

通过以上分析,王氏的“出入说”的本质内涵比较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王氏“出入说”的本质内涵就是:诗人要深入宇宙人生,获得和体会到人生的悲欢离合、羁旅行役等宇宙人生的真实体验和真实感受;同时又要站在一定的人生制高点进行审美静观,摆脱是非功利关系的束缚,感悟世界的真谛,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理,运用艺术创作方法,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在瞬间中把握永恒,实现艺术超越,获得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他的“出入说”对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指导艺术家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创作,有利于艺术家实现艺术超越,产生具有无限性、恒久性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的艺术作品。其次,它指导艺术欣赏者正确的进行艺术欣赏,有利于欣赏者更加形象、全面和深刻的把握和理解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总之,国学大师王国维融贯中西,通释古今,是中国近现代美学史和文学史上一朵绚丽的奇葩,为中国近现代美学史和文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综合全面分析影响王氏“出入说”的各种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的“出入说”及其它美学和文学思想,也有利于对其在中国近现代美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作出更加客观、公平和公正的判断和评价。

[1]徐中玉.古代文艺创作论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06-208.

[2]王国维.人间词话[M].黄霖,等,导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7,20,31.

[3]王国维.自序[A].王国维文集[C].吴无忌,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468.

[4]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6:13,43.

[5]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孙羽,译.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6.

[6]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6:2-3.

猜你喜欢
日神酒神叔本华
假戏真演
假戏真演
酒神的考验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检察风云(2019年24期)2019-01-10 06:58:33
从尼采“日神精神”,“酒神精神”看中庸之道的异化
北方文学(2018年30期)2018-12-27 01:16:28
读《悲剧的诞生》有感
魅力中国(2017年49期)2017-12-23 07:52:37
从尼采的悲剧理论观其哲学与文艺思想
现代交际(2017年24期)2017-12-21 18:36:02
叔本华与黑格尔的情理之争及现代启示
9月29日,酒神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03-16 03:09:39
伟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