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学习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启示

2012-04-08 02:1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观察学习班杜拉观察者

黄 曼

(1.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081;2.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执行系,湖南 长沙 410131)

观察学习对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启示

黄 曼12

(1.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系,湖南 长沙 410081;2.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执行系,湖南 长沙 410131)

班杜拉创建的观察学习理论已经成为最令人瞩目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其强调人的学习不仅有直接学习,并且还有间接学习。心理咨询有一个过程是帮助来访者建立适应的行为来代替其不良的行为模式,因此,将观察学习应用到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观察学习;心理咨询;心理辅导

一 观察学习的概念

观察学习理论是班杜拉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内容,并且产生重要影响。观察学习亦称替代学习,是指个体不必直接参与学习 活动,通过观察他人(或榜样)的行为及其后果中获得信息,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过程。[1]

在班杜拉看来,行为的习得或形成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但他更重视和强调观察学习的作用。观察学习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人类如何通过观察而模仿他人进行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某种新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四个主要的心理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一)注意过程

注意是观察学习的第一步,面对示范的各种影响,注意过程决定着哪些是应该观察以及哪些特征是要提取出来的,大量的因素——与观察者的特点有关的,与示范活动本身的特征有关的,还有与人们相互关系的结构有关的,这些调节着观察经验的量和类型[2]。其中,观察者与示范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最重要,如果他们之间年龄相近,身份相似,那么就容易注意和学习示范行为;其次观察者的特征如觉醒水平、价值观念、态度定势、强化的经验也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程度[3];最后示范活动本身的特征,如是否具有吸引力,示范行为的复杂性和形象性等都会影响观察学习的注意过程。

(二)保持过程

我们要对观察到的行为再现,就需要以符号的形式把它表象化,从而保留在记忆中[2]。班杜拉认为,示范行为会以表象编码和言语编码两种方式存储起来,对观察者以后的行为起到指导作用。

(三)再现过程

是指将表象化的存储编码转化为行为动作,这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此环节首先通过选择和组织反应要素,然后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不断使其精确化。

(四)动机过程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内驱力,动机作用过程贯穿于观察学习的始终,它激发和维持着人的观察学习过程,对人的行为具有强化的功能。强化可以是他人给予的外部强化或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自我强化,也可以是替代性强化。其中自我强化是内部强化,替代性强化是外部强化。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4]

二 观察学习的功能

(一)获得新的行为模式

当观察者看到榜样发出一种观察者从未做过的行为时,观察者仅仅经由观察就可习得该种行为。例如,儿童看到妈妈洗衣服,自己也找来衣服放在水里,学习妈妈的洗衣动作。看到人画画,儿童也找来纸笔乱画一气。当然,仅仅通过一次观察,学习者的模仿行为可能并不熟练,但榜样行为的反应方式却的确是为学习者所获得了。所以,在心理辅导中,可以让来访者观察良好的行为模式,获得观察学习的机会。

(二)加强或削弱对现有行为的控制

榜样的某一特定行为受到惩罚后,不仅榜样倾向于抑制这种行为,观察者也倾向于抑制这种行为,这种现象也称为“替代惩罚”。如果榜样因某一行为而获得奖赏,不仅榜样在以后更有可能重复这种行为,观察者也会削弱对这种行为的抑制,从而更有可能表现这种行为。这种现象也称为“潜代强化”。例如,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一项实验证实:看到榜样的攻击行为遭到严厉惩罚后,实验组的儿童表现出较少的模仿行为,而当榜样的攻击行为不再受到惩罚或获得奖赏时,儿童的模仿行为就逐渐增多起来。例如,在心理咨询中,对于一些具有恋物以及偷窥癖的来访者,可以让他们想象被抓到后的惩罚,或者看到别人被抓到后受到的惩罚,来进行替代惩罚,减少不良行为的出现。

(三)促进行为反应的发生

有些行为没有表现出来的原因并非是由于自我的抑制,而是没有足够的诱因,榜样的行为作为一种辨别刺激诱发了观察者的行为反应。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当你走在街头,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观看什么,路人纷纷驻足观看。这时,你也倾向于停下来瞧一瞧。观察学习的这种功能既不涉及新行为的学习,也不会导致加强或削弱行为在未来发生的频率或倾向。它的发生是转瞬即逝的,它只是提供了一个辨别刺激,促进观察者行为反应的发生。

(四)注意导向功能

榜样的行为不仅可诱发或抑制观察者类似的行为,它同样可诱发观察者的注意指向他人所欣赏的物体或环境条件,因而使得观察者随后在更大程度上使用这一物体或从事这种活动,尽管并不必然以同样的方式或出于同样的目的。例如一次实验证实,看到一个假娃娃被他人用木棒殴打的儿童,随后比没有这种观察经验的儿童更倾向于在其他的活动中,使用木棒。在这种条件下,榜样的行为已引导儿童的注意指向木棒,而不是诱发儿童对殴打行为的观察学习。在动物的行动中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当吃饱的小鸡看到其它小鸡进食时,也会再次进食。这只小鸡并非受到榜样进食行为本身的影响,而是榜样进食行为所导致的注意指向,使它重新注意食物,因而引起再次进食的行为。

(五)情绪唤醒功能

情绪唤醒一般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然而,通过观察,情绪唤醒也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获得。对某些物体或环境条件的莫名其妙的恐惧情绪可能并非由个人直接的心理创伤经验所导致,而可能起源于对他人恐惧情绪的观察,如他人曾对这些物体或环境条件有过极度的恐惧,或他人曾为这些条件所伤害等。社会交往涉及到情绪的表达,一般来说看到榜样表达了某种情绪反应,观察者也倾向于产生同样的反应。当这种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情绪反应同某人、某物或某个地点联系在一起时,观察者以后再面临这类人物或地点时,就会产生预期的情绪反应。

三 影响观察学习的主要因素

观察学习含两个阶段:获得阶段,即知觉并记住有关榜样行为信息的阶段;操作阶段,即把获得和保持的行为信息表现于实际行为的阶段。

(一)影响获得阶段的主要因素

1.榜样的行为是否受到强化。一种行为是否引起观察者的注意,从而促使观察者获得这种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行为的实用价值。而榜样行为的实用价值往往又通过是否受到强化而表现出来,榜样行为获得积极的强化是这种行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明显证据。人们总是倾向于学习他人获得成功的行为,而放弃他人不成功或没有获得明显结果的行为。在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中,要向来访者展示获得成功的新行为模式。例如,社交恐惧的患者,可以向他们展示主动交往获得的成功。

2.榜样的特征。那些具有较高的能力或较高社会地位的人较之那些地位低下,缺乏能力的人更易于成为人们观察学习的对象。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一般把心理咨询师当作权威人士,所以咨询师本身的行为也为来访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咨询师与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互动本身就是一个人际交往的例子。

3.观察者的特性。观察者本身的特性也影响着获得过程。那些缺乏自信心、依赖性较强或常因模仿而获得奖赏的人特别喜欢学习那些有成就的榜样的行为,而那些有主见和自信的人更乐意模仿理想的榜样或极有价值的榜样。此外,观察者的个性倾向也影响获得过程,不同的兴趣与爱好使观察者选择不同榜样作为学习的对象。因此,缺乏自信的来访者,咨询师可以恰当的给予鼓励。

4.榜样与观察者之间的相似性。若同时存在两个榜样从事不同的行为,在其他条件都相等的条件下,观察者通常从与自己具有相似或共同特点的榜样那里学到更多的行为。团体咨询本身就给来访者提供了大量学习他人行为的机会,并且来访者之间具有相似性,更容易发生模仿。

5.观察者的注意状态。注意榜样的行为是获得过程的关键因素,没有注意就没有获得过程。因此,凡能促进观察者注意的因素皆有利于行为信息的获得。在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咨询师为来访者提供学习的榜样时,要注意来访者的注意状态,否则将会无功而返。

6.榜样行为的可见程度。榜样行为的可见程度越高,通过观察而获得的可能性就越大。当榜样行为仅仅涉及一些外部反应,如身体运动、面部表情等,比涉及内隐的反应,如唱歌时喉部肌肉运动等,更利于观察者的获得过程。在心理咨询与辅导的过程中,可以配以视频或音频资料,让榜样的行为更加清晰可见。

7.榜样行为的难易程度与观察者的能力水平。榜样行为的难度最好高于观察者能力发展水平一至两个等级,此时,观察者经过努力,可有效地获得榜样行为的要点,这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观的理论是类似的。当榜样行为的难易程度处在10级,而观察者的能力水平处在2级时,我们不能指望观察者能获得多少收益。在心理辅导与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要注意把榜样行为的难度,做到与来访者接受力匹配。

(二)影响操作阶段的主要因素

之所以把观察学习划分为行为获得和操作两个阶段,是因为人们并不表现他们经由观察所学到的一切行为。人们可能长时间地在记忆中保持榜样行为的信息,但很少或从来不使用它们,特别是当获得的行为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或操作这种行为要冒着遭到惩罚的危险时更是如此。而一旦有了积极的诱因,以往获得的行为就会表现出来。

影响操作的诱因有三种:直接的、替代的和白我生成的,如果获得的行为能导致有价值的结果,人们则倾向于表现获得的行为;反之,表现的可能性就较小。实验证明:在接触到不同的榜样行为时,儿童选择模仿那些能获得报酬的行为,而放弃不能获得报酬的行为,替代诱因起作用的原理同直接诱因起作用的原理大致相同,在经由观察而获得的行为中,那些对他人有用的行为比对他人无用的行为更易表现出来。看到他人行为的成功,能增加自己表现这种行为的倾向,而看到他人的这类行为受到惩罚,则减少了表现的倾向。

行为的个人标准给操作提供了第三种诱因,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调节着人们表现哪些经由观察而习得的行为。人们更愿意表现那些令自己满意的行为,而拒绝那些不能令自己满意的行为。自我生成的诱因也是调节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

由以上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观察学习是儿童学习其他行为的一种重要的方式。目前,由于网络和电视信息传递极其迅速,使其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样它们也为儿童提供了一种观察学习的资源,这就要求家长和学校要特别注意对儿童的教育,合理地对媒体资源进行选择,使儿童能比较多的学习良好的行为模式。

[1]孔国忠.论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教育研究的启示[J].阴山学刊,2000,(4).

[2][美]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3]姚篮.试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2).

[4]高新平.论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对儿童教育的现实意义[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G441

A

1673-2219(2012)05-0079-03

2012-03-30

黄曼(1975-),女,湖南宁乡人,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校:张京华)

猜你喜欢
观察学习班杜拉观察者
冷静而又理性的观察者——德国华人作家刘瑛访谈
交互决定理论对公共图书馆服务儿童读者的启示
和孩子相处最没用的三件事
班杜拉观察学习法视域下学生文明教育探析
浅析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观察学习
观察者模式在Java 事件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委托与事件在观察者模式中的应用*
火车匀速进站时鸣笛音调不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