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大学生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

2012-04-07 23:00:51潘瀚翔张云霞
关键词:思想道德道德大学生

潘瀚翔,张云霞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当下大学生道德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

潘瀚翔,张云霞

(江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无锡 214000)

在高校扩招的热潮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入了大学校园。与此同时,大学生的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应当说大学生的主流依然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集体意识淡薄,奢侈浪费,诚信缺失等种种道德缺失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缺乏,社会大环境的变化,这些都有一定的责任。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道德滑坡;社会;解决思路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到2010年,中国大学生已稳步达到3000万人,是社会的一股重要力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的加剧,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慢慢凸显了出来,这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与反思。

一 道德的内涵

新年伊始,中共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引人注目地刊出了一篇逾5000字的长文──《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阶段的道德状况》。这篇文章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思想道德这一问题“已超出单纯道德评价的范畴,涉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成就的评价”。这篇署名为秋石的文章还提出,中国社会道德状况的“主流是进步、光明、向善的”,同时,道德考验也将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1]此文一经发表,即引发热议,仅内地最大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新浪网,在转载当日就收到超过30000条网民留言,大家看法不一,有的观点相当激烈。

现代汉语词典将道德定义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规范。道德意识正确与否,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非常重要。而所谓道德观念,就是指人们的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善恶,美丑,对错的一系列价值判断。所谓道德实践,就是人民是否按照自己信奉的道德观念行动的外在表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实践范围的扩大,道德概念的内涵也在变化。[2]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源于生活,内在于生活。人类最初并没有道德规范,而是有一些风俗和习惯,后来随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与多样化,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需要,才有了初步的道德,之后不断演变成为比较牢固的道德意识、道德心理和道德感情,特别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道德便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统一的道德也分裂成为彼此相对立的阶级道德。因此,道德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即社会关系的产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产生和逐步形成的。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德主要是指以儒家为正统的传统道德,其精华和糟粕并存,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道德原则,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至今仍闪烁着中华礼仪之邦的光辉。儒家要求人们按照中庸之道行事做人,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平常常为之庸。中庸之道的道德规范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国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各得其所,各尽其力是儒家的道德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实现其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的基本途径。

社会主义道德以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作为基本道德准则,然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各种为人所鄙弃的落后道德又有了市场,且正影响着年轻一代,我们把这种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并影响人们行为的道德退化统称为道德滑坡现象。部分学者和专家将其原因归结为公德冷漠,社会世俗化以及法律不完善。

二 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各地都投入巨资来兴办高校,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进入高等院校,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首先,具有相当强烈的爱国热情,爱国主义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的主旋律。在西方经济普遍衰退的今日,唯有中国依然一枝独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使得当代大学生爱国的热情空前高涨,对国家和民族充满了自豪感。

其次,理想信念和道德观念趋向多元化,当代大学生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出生长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我国的各项事业皆取得了长足进步。高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方向迈进,其多元化的意识也在增强。

再次,学习能力空前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学生已经不单从课堂这一种渠道来吸取知识,知识的传播和接受形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此种背景之下,当前的大学生更易于接受新的知识与思想。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勇于探索创新,对先进的技术及知识有着特有的直觉和敏锐,他们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获取新知识。他们目的性很强,很早就开始对未来的人生进行规划。

应当讲,当代大学生主流思想是积极向上,成熟健康的,他们拥有比以往的大学生更开阔的眼界和更渊博的知识,他们热爱祖国,对于党和政府的政策高度认可,特别是在反对“藏独”,“疆独”,抗震救灾,世博奥运的志愿服务方面表现卓越,使大家觉得大学生是靠得住的,是值得信赖的。但与此同时,部分同学却承认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思想道德状况呈下滑的态势,这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2010年,“药家鑫事件”震惊全国。仅仅是因为怕张妙以后找麻烦,便产生杀人灭口之恶念,对已倒地的被害人张妙连捅数刀,致张妙当场死亡。药家鑫经过二审后被处以死刑。

这只是一个极端案例,但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关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丑闻就经常能在各种报刊杂志上看到。总结起来,部分大学生目前的思想道德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自我膨胀,缺乏集体意识。中国的教育体制使每个人从小学就开始了成绩的比拼,而大学生无疑是从高度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是在这个知识金字塔上端的人群,难免会有些自我的优越感,再加上近年来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个人意识上升,而长久以来人们引以为豪的集体主义精神则逐渐淡化。

第二,奢侈浪费,盲目攀比。学生进入大学后,每个月都会从家长手中领到或多或少的生活费,但有些同学却不知道该花多少,该怎么花,于是有的人就开始追求生活的高档化与新潮化,甚至超前消费,相互攀比。然而按照消费的棘轮效应,“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消费的习惯效应非常大,钱花惯了就不知道省钱了。

第三,诚信缺失。这在很多高校中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比如部分同学恶意拖欠学杂费,期中期末考试作弊成风,利用虚假材料来骗取助学金奖学金,伪造简历等等,这些都对学生本人,学校以及全社会带来了极其负面的影响。据调查,67.2%的大学生承认自己在考试中作过弊;56.7%的大学生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存在;82.1%的大学生即使发现别人作弊,也不愿去检举揭发,觉得作弊确实能得到实际利益,只是自己不屑为之,认为因为作弊而受到处分甚至退学太可怜了。[3]

第四,爱情观出现道德偏差。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但现在却有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随便的趋势,部分人采取不负责不承担的态度,这种所谓的“性解放”是不正常的,也是不正确的。中国科技大学曾对全国万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认为婚前性行为是道德上堕落者仅占10.5%,认同的竟占83.06%。而有些女大学生“傍大款”的现象,激化了社会贫富矛盾,甚至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据统计,在大学中强奸、卖淫、流氓、淫乱等罪行,已成了仅次于盗窃的第二大种类, 这是发人深省的。[4]

三 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刚刚归纳的几点就可以看到,引起大学生思想道德缺失的既有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干预。因此在分析原因时,我们也必须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方面寻找。

第一,大学生自身修养的欠缺。中国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学生的知识水平很高,而生理与心理的成长水平则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再加上大学生年轻气盛,自尊心与自信心都非常强,思考问题都有着独特的见解,但往往理论水平不高,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经常被外表所迷惑,因此特别容易进入道德认知的误区。

第二,家庭教育的放松。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上大学读书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独立地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生活。家长与他们交流唯一的方式就是电话与短信。由于大学没有家长会,只有每学期结束后的成绩册是联系大学与家长之间的唯一纽带。实践证明,当家长发现问题时,往往已为时过晚。

第三,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不足。在大学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联系明显没有高中时来得密切,很多老师对自身的讲课质量很重视,但却疏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监督不足。虽然每个学校每年都要开设一门思想教育课,但是同学普遍感觉这门课枯燥乏味,学不到东西。教课的老师既不能将教学内容渗透在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也不能营造出一种充满人文气息的氛围。

第四,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不是我太慢,是世界变化快”这句话真实地反映出了当今中国的情况。市场经济空前繁荣,“经济人”概念深入人心,判断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已经按财富积累的多与少来进行衡量了,功利主义价值观大行其道,更加刺激了人们对物质利益和个体利益的追求。富人炫富,官员腐败,假冒伪劣盛行,犯罪率不断上升,这些现象必然对大学生敏感的心理有所影响,对其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阻碍思想道德建设的进行。同时,部分大众传媒也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起着负面作用。有些记者为了博得大众眼球,骗取点击率与收视率,把焦点放在了大学生的不道德事件上,不仅使大学生对自己群体的认知有误差,更使社会各界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失去信心。由于大众传媒已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方式全方位覆盖,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因此这种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四 大学生道德滑坡的解决思路

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关注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仅仅只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而且也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任务。

第一,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道德、法制等状况的综合反映,[5]社会风气具有群体性,连锁性以及二重性。良好、进步的社会风气对社会文明有重大效果,能使人们发挥潜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大学生沉浸在这种积极阳光的氛围之下,身心定能更加健康地成长。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首先,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全社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向标,对于多元化的价值观念有引导,凝聚与感召的作用,有利于使大学生明确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思想的层面保证中国发展的稳定。其次,作为政府官员,必须以身作则。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官风决定民风,官风正,民风就淳,官德好,百姓就会起而效仿。近些年来,官员丑闻不断出现,助长了社会的歪风邪气,这种现象必须得到坚决的打击与遏制。最后,必须做好对大众媒体的监督作用。媒体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塑造人,也能毁灭人。鉴于此,相关政府机构必须加强管理,严格审查其宣传内容。对于违背社会责任和侵犯公众利益的低俗化倾向要坚决制止,以保证大众传媒正确的价值导向。

第二,学校与家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事实证明,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都必不可少。高校必须提升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教师的自身素质,改革教学方法,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交流,平等讨论,以人为本,坚持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课堂中来,唯有培养出大学生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才能使大学生在当今的物欲社会中不至于迷失自我。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不能仅仅只是一张成绩单。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最了解子女的性格,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思想道德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使家长能够掌握子女的第一手资料,必将使大学教育事半功倍。

第三,大学生本人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升个人素质。道德修养是人的自我教育,强调自律。无论外界如何进行道德强化,个人的自我教育才是第一位的。首先,要努力学习,汲取各方面知识。文明总是和知识相伴,野蛮总是与愚昧同行。大学生在学校就是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懂得做人的道理,并对所学的东西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而不是把大脑当做一个容器。其次,要努力实践。陆游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同样地,没有实践,就不能判别是非,明辨善恶,就很难发现自身的缺陷,自我提升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健全自己的道德人格,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需要身体力行,躬行践履。

[1]怡芳.道德滑坡大论争[N].镜报,2012(2).

[2]汪文娟,孔庆为.当今社会道德滑坡问题对策研究[J].传承,2009(12).

[3]秦霞,陈敏.大学生考试作弊与诚信问题调查[J].中国大学教学,2004(7).

[4]刘琪瑾.大学生违纪违法现状及分析[J].思想教育探索,1995(1).

[5]邢春生,金洪跃.简化社会风气[J].道德与文明,1986(3).

ClassNo.:G641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ReasonsandSolutionsforDeteriorationofSocialMoralityofCollegeStudents

Pan Hanxiang,Zhang Yunxia

The expanding enrollment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result in the deterioration of social mor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xcept the declining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 such as poor awareness of collectiveness , lack of humanistic and honesty and social morality . The paper thinks that those problems are the result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interacted with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The level of the mor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 deterioration of social morality;society;solutions

潘瀚翔,在读硕士,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云霞,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009年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和长效机制研究”,项目号:SGSY2009YB153

1672-6758(2012)08-0030-2

G641

A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道德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02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06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32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中国火炬(2013年7期)2013-07-24 14: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