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2012-04-07 15:54陈小志高国金蔡火凤
关键词:情感大学生教育

陈小志, 高国金, 蔡火凤

(1.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045)

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陈小志1, 高国金2, 蔡火凤3

(1.江西农业大学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农业大学图书馆,江西南昌 330045)

大学生出现的情感孤独,以及其群体中部分受到的情感虐待与创伤,心理健康的欠佳,学校情感教育的缺失等,使得大学生的情感危机成为了一道难题。正确排遣孤独情感,抚慰情感伤口,培养健康心理,加强情感教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大学生;情感危机;心理健康

健康的情感是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学习、生活、就业等带来的压力,大学生的情感危机日益令人堪忧。大学是象牙塔,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父母、家人、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期望依然很高。大学的教育方式不同于中学期间的教育方式,加之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缺乏,有些又不善于处理比以往复杂的人际关系,就会造成不少的大学生出现情感危机。

一、大学生情感状况

大学生刚一进入大学,对什么都感觉新鲜,但部分大学生因为离开了父母,离开了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离开了原有的学习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就是适应障碍。

1.情感孤独 大学生较普遍地存在情感孤独;大学生情感孤独在个体恋爱与否因素上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恋爱与否与性别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大学生情感孤独与人际信任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人际信任对情感孤独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1]。大学生出现的这些情感孤独,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学业和成就。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少大学生的情感孤独感越来越强,有些没有从这种孤独感走出来的大学生就极可能做出危害社会的事情,或自身日益崩溃。

2.情感虐待与创伤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作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人都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子女交流沟通。部分家长碰到子女“不听话”时通常就会压制子女,大行家长制作风。如侯艳飞等作者通过随机抽取广州某大学大一和大二的学生800名,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曾受到父母情感虐待的大学生有47人,阳性率为6.2%;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父母亲受教育程度等人口学因素与情感虐待均无明显关联(P值均>0.05)。有虐待经历的大学生,成年后领悟社会支持较差,消极应对方式多,积极应对方式较少[2]。这些大学生就读时或毕业后,一旦碰到自己难以处理的棘手事情,往往会走极端,给自己和别人都会带来伤害。更可怕的是,这种情感虐待与创伤极有可能延续到其下一代。另外,还有来自其他人的情感虐待与创伤,对大学生影响也不小,如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虐待与创伤等。在对女大学生的权利和利益保护上依然存在很多欠缺,如其追求知识和幸福往往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限制,这也是一种情感虐待与创伤。

3.心理健康欠佳 在各种压力下,部分大学生心理极度不健康,其中的一些已成为高危人群。如,2005年4月23日下午4时,一名北大中文系女生自北大理科2号楼9层跳下,抢救无效身亡。后经证实,这名女同学是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选择自杀的。半个月后,北大一名男博士从同一地点跳下,当场身亡。类似自杀案件在高校时有发生。另外,大学生杀人案件激增。2005年6月25日早上6点钟左右,北大学生安然在北京世纪坛医院教学楼内实习时把同学崔某砍伤致死。其实,类似的大学生谋杀案不是第一次发生,无论中外,几乎年年都在恐怖上演。如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爱荷华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在博士论文答辩即将开始的时候,开枪射杀他的导师、同学、系主任等多人[3]。心理缺乏健康,行事就缺乏理智,容易冲动,甚至伤及自身和别人。此外,在情感消费上,一些大学生也存在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4.情感教育缺失 情感教育应是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面和应有的价值追求。但理性地反思我国现实的情感教育,在实用主义抬头、功利主义冲击的今天,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情感教育的效率十分低下甚至被束之高阁,在大学教育阶段显得尤甚[4]。“90后”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的主体,如何把握这一代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其健康情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当务之急。

二、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情感

面临大学生情感危机现状,提高大学生情感素养,培养其健康情感,已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案。

(一)正确排遣孤独情感

相当多的大学生在情感孤独时,不知道如何排遣这份孤独。一部分大学生往往会将它留在心里,长期没有消化掉这份孤独时,往往会情绪失控,有些甚至会患上自闭症。除了借助于酒、吵架、违法犯罪等途径宣泄外,网络成为了大学生宣泄情感孤独的重要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对人们学习、生活影响的日益增强,年轻一代也更加强烈地呼吁网络能为他们提供更便捷的交流思想、宣泄情感的平台。网络本身具有复杂性,网络在为大学生的情感宣泄提供了有利平台的同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5]。如有些网络文学描述的情节有可能会为大学生所模仿,还有部分大学生会终日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导致学业的荒废,甚至有些走上了违法犯罪或自我毁灭的道路,影响了自身前途,令父母痛心,令社会唏嘘。有些大学生本身就是因为不善于人际交往而视网络为知己,长期以往,将更会影响其自身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正确抚慰情感伤口

无论家庭、学校还是国家、社会,对于受过或正在受着情感虐待与创伤的大学生,都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如,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经验,给孩子换个学习、生活的环境,社会舆论对此进行正确引导,国家制定更为完备的法律予以保障精神上受到伤害的公民等。只有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抚慰好其伤口,让其重新自信地面对未来。这样既挽救了这些大学生,同时,也避免了其这种受过虐待与创伤的不良情感延续到其下一代。教师应充分尊重大学生的权利和利益,不能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大学生进行语言和行动上的诋毁和攻击,甚至体罚。此外,对于当代女大学生,更应进行百般呵护。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女大学生承受着来自传统文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双重压力,因此产生了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人格的不尊重以及对女性权利的漠视在今天追求多元化的社会中仍然留下印迹[6]。现代女性多又面临婚姻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没有经济独立性的女性往往难以拥有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应有的地位。所以,无论从法律上,还是从现实生活上,建立一个真正的男女平等社会尤为重要。

(三)培养健康心理

大学生应学会缓解学业压力,放松自我心情,不拒绝正常的人际交往,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规划,不好高骛远,这些措施足可以解决自己碰到的现实问题。培养自己追求真善美的健康心理,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在考虑个人利益时充分考虑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这样在追求自己人生的目标时才不会迷失方向,也才能找到自己梦想的真善美王国。此外,在情感消费上不能过度。在亲情消费和个人形象消费方面,女大学生的投入高于男大学生的投入;家庭所在地(城市或农村)、生活费、爱情消费3者之间成正相关;大学生的爱情消费与友情消费成负相关;个人形象投入与生活费、爱情消费之间成正相关,且都达到显著水平[7]。不良的情感消费心理会使自己心理很累,也会影响到自己其他情感的健康发展。适度的情感消费,必定会使自己心情愉悦。

(四)加强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完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在实用主义抬头、功利主义冲击的今天,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情感教育的效率十分低下甚至被束之高阁,在大学教育阶段显得尤甚,对此应理性地反思我国当下的情感教育[4]。“90后”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的主体,如何把握这一代大学生的情感,培养其健康情感,成为了现代社会的当务之急。

1.情感智力的培育 “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简称EI,也称作“情感智商”或“情绪智力”)最早是由彼得·萨洛瓦(P.Solvey)与约翰·梅耳(J.May-er)两位心理学家于1990年提出的。它是指对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评价、表达和控制的能力。对实用知识的过分重视,扭曲了学生的情感意识,难以形成健康情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对情感的重视也只是考虑到它能够促进大学生对实用知识的学习,并没有看到情感是人的内在发展要求,没有看到情感智力教育和认知智力一样,都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和要求[8]。可见,情感智力培育是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大学生情感智力培育,才能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德,使其拥有健康的情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2.情感危机的美育化解 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美感,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缓解情感压力,从而身心舒畅,其作用日益明显。这里所指的艺术教育是指提高、普及学生的文化修养、鉴赏能力、审美情趣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艺术素质教育,不同于培养专门艺术人才的专业教育[9]。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伴随着电视、电脑、网络成长起来的“新新人类”。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对大学生身心发展、情感养成的影响是广泛、深刻的。从一定方面来说,也极易造成大学生情感危机,这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思想、文化因素的影响。而美育,其实质就是情感教育。在现代社会,它对大学生人性的培育、心灵的塑造、情感的陶冶、生命与生活节奏感的训练与把握,都有着重要作用[10]。美育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情感、化解情感危机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

3.情感教育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情感丰富、求知欲强,但有时情绪化,严重的甚至自杀或攻击他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的构建,为大学生情感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新途径,一切从大学生根本利益出发,采取恰当措施,促进其知行统一,必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重视与情感教育的结合,以求构建一个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互促、和谐统一的“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模式,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

效[11]。

4.情感危机化解中辅导员的作用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的加强、人际交往的广泛,给大学生今后进入社会提供了广阔的锻炼舞台。在大学生情感危机的处理中,辅导员占有最大优势,因为其与学生交流机会多,而且与学生之间有所感情联系,这样做学生工作时会事半功倍。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使命,但其群体中部分大学生存在着理想贫乏、信仰缺失、道德移离、思想颓废等现象,辅导员应多采用激励机制来解决大学生情感危机问题。激励可以激发人的动机,诱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出内在潜能,促使大学生为实现所追求目标而努力。激励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激励机制对于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12]。

[1] 李龙辉,黄俊虎.大学生情感孤独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16-118.

[2] 侯艳飞,赵静波,杨雪岭.大学生情感虐待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J].现代预防医学,2011(3):504-506.

[3] 韩小瑜.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发的原因[J].文教资料,2007(18):49-50.

[4] 王玲丽.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法制与社会,2010(18):228-229.

[5] 舒文琼,王思敏,尤忻,等.浅析网络文学对大学生情感宣泄方式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0(29):23-25.

[6] 何庆珂.论和谐社会下女大学生情感教育系统构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76-179.

[7] 刘振会,孙玮.关于大学生情感消费的调查研究[J].科教导刊,2011(1):223-224.

[8] 宫健,李培祥.大学生情感智力培育探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0(14):92-94.

[9] 林乐飞.高校艺术教育对大学生情感审美走向的影响[J].科教文汇,2011(11):171-172.

[10] 程琳杰.当代大学生情感危机及美育化解途径探析[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5-78.

[11] 郝教谊.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构建大学生情感教育模式[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4):158-160.

[12] 刘波,高银.论高校学生管理新思路——激励机制在高校大学生情感问题中的运用[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51-54.

On emotional education of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CHEN Xiao-zhi1,GAO Guo-jin2,CAI Huo-feng3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330045,China;2.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ibrary,Jiangxi Nanchang,330045,China)

It has turned out the emotion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a key link to solving the crise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loneliness,the emotional abuse and trauma in part of their groups,and poor mental health,resulting from the lack of school emotion education.It also has became an urgent task tha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distract their emotion loneliness,comfort their emotional wounds,and foster their healthy psychology.the emotion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emotional crisis;inquiry

G647

A

1008-6927(2012)03-0089-04

2012-04-10

江西农业大学青年

“我校大学生信仰内化与外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陈小志(1980-),男,文学学士,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的研究。

高国金(1974-),男,法学硕士,馆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图书馆学等方面研究。

(编辑:刘雪春)

猜你喜欢
情感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