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古童谣初探

2012-04-07 14:00刘曼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梅山歌谣童谣

刘曼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音乐系,湖南娄底417000)

梅山地处连绵起伏的雪峰山脉,“梅山万仞摩星躔,扪萝鸟道十步九曲折”[1],滩险水急的资江润泽两岸的土地,养育着梅山人。梅山古称“荒蛮之地”,这是因为梅山地区“旧不与中国通”,交通十分闭塞,几乎与外界隔绝,整个被包围在崇山峻岭之中,风物独特,精致优美,民风强悍,古代朝廷曾数度征剿,均未果,到宋代梅山才得以“王化归正”。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物人情,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梅山文化。梅山文化最初表现为一种地域性的巫教文化,是古梅山人们认识、征服大自然的活动及其社会生活的生动记录。梅山歌谣是梅山文化中绚丽夺目的一枝奇葩。梅山村落的生产生活、社会变迁、人情风俗很多都是用歌谣来体现和反映的,具有传史记事、传递信息号令、传教礼俗、交流情感等多种功能,因而有洞本歌、族歌、宋师歌、樵歌、猎歌、开山歌、黄本情歌、儿歌等。“歌本三千又七百,歌有八万七千零,红黄蓝白传后世,黄本情歌打头行。”[2]足见歌谣数量之多,风气之盛。

据本人考察了解,近年来,有关梅山歌谣中山歌、情歌等成人所唱的歌谣类型研究甚多,而对梅山儿童民谣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即使有也只是提到而已,为了弥补这个空缺,作为土生土长的新化梅山人,我深感有责任为梅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尽点微薄之力。下面笔者就教诲童谣、知识童谣、游戏童谣等3种类型对梅山古童谣加以初浅的探析,以就教于同仁。

一 重孝明理教育的教诲童谣

梅山人重孝道明事理,从小就教育孩子对祖辈要孝敬,爱护兄弟姐妹,教会儿孙要娶好媳妇。祖辈看重头孙,即第1个孙子,有长孙田一说。长孙田——就是祖辈留给第1个孙子的一丘好水田。所以祖辈对孙子的教育也从儿时开始,所谓3岁看老,祖母抱着孙子边拍边唱边教。如《月光光》:

月光光,海光光

担担水,洗学堂

学堂洗倒漾漾(亮亮)光

东一拜 ,西一拜

拜到南京捡世盖(世界)

世盖多,捡田螺

田螺高利(上头—反过来理解“头上”)开白花

姐姐戴金花

妹妹戴银花

哥哥骑帕(白)马

扮到(摔倒)桥底哈(下)

捡抓露丝马

娘一边牙(爹)一边

公公蔫蔫(奶奶)冇一边

担起扫故(扫把)打王天

王天敌哈(底下)一俺塘

二个鲤鱼十八长

太葛(大的)拿倒呷哩

细葛(小的)留倒讨婆娘

讨个婆娘懒又懒

灶背地拉屎做柴烧

门背地射尿掺坛子

公婆份倒臭

脚过来劈两刀

公婆份倒臊

脚过来揪两揪

这首《月光光》是梅山地区一首历史悠久、广为流传的童谣。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祖母或母亲哼着这首温馨的小夜曲,摇着自家的小宝贝进入梦乡。梅山人古往今来对月亮顶礼膜拜,不许对月亮有不敬之举,如不能用手去指月亮,小孩大小便不能对着月亮等等。在小孩刚刚懂事的时候,父母就教诲他们:月亮公公是不能用手去指的,谁要是指了,谁的耳朵就会被月亮公公割掉,要是万一不小心犯了忌,就要对着月亮作3个揖,以求得月亮公公的宽恕。由此可见梅山人敬的是月亮神,也许是梅山人对历法和天文观测的结果,也可能是梅山教对月亮神的敬畏。

梅山人从小就被教育成重孝道,走亲戚都是必带礼物的,所谓无礼不走亲,至于礼物的轻重贵贱却不是很看重,亲朋好友不分老少贵贱,一律一视同仁,试看下面这首儿歌:

担把伞,看满满

买包糖,看姨娘

打个交更挂倒个老太娘

这就是告诉小孩,任何亲戚要一视同仁,不要分满满、姨娘和老太娘,要都拿糖去看才是众口相传的好孩子(注:“满满”为姑姑)。

麻雀崽跳又跳

跳到姐姐屋门翘

姐姐姐姐你莫笑

嗯咯老弟当了叫

冇得钱来米也要

冇得米来荞麦子也要

这首是姐姐照顾当了叫的弟弟的童谣,教育孩子兄弟姐妹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共同致富(当了叫——是穷的变成叫花子了)。

二 认知教育的知识童谣

这类童谣大多是通过叙事、描写某种事物来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授的,让孩子在吟唱中认识事物,获得知识。如:

一指尖尖,二指团圆,

三指打把伞,四指一把煽,

五指红艳艳,六指艳艳红,

七指生身毛,八指生身疮,

九指双搭双,十指放豪光。

这首童谣是教孩子在吟唱中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来认识事物的形状、颜色、特征,依此获得知识,得到快乐。又如:

一点一逢长,一配配南方,

两边丝搞搞,灯嘎马面王,

左雅长右雅长,心慈底月慈旁,

打格交更挂倒恩哩老太娘。

这也是一首谜语歌,据说是两个人通过猜谜语来比智力的高低,说明这是一首很具知识性的儿歌,让孩子们在无形之中分享知识的快乐,不枯燥、不乏味。

三 启智娱乐的游戏童谣

和成年人所唱的山歌、情歌一样,游戏童谣也极富生活情趣,在梅山地区,这类题材的童谣比比皆是。歌词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几乎每一首都充满着童真,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夏天的夜晚,在资水河畔或者山中村落,几个或十几个小朋友聚集在一起,常常一边做游戏一边哼着悠扬的小曲,小曲句句体现出小孩子那种天真烂漫的童趣。如:

婽婽楼上么咯叫?坛子鼓泡叫。

泥鳅婆鼓泡又不叫?钻泥巴的。

钻泥巴咯蛤蟆又叫?嘴巴大的。

箢箕嘴巴咯大又不叫?竹子做的。

竹子做的笛子又叫?有眼哽的。

麻筛米筛咯多眼哽又不叫?有边缘的。

铜锣有边缘又叫?是铜打的。

铜打的锁又不叫?是有须的。

羊牯有须又叫?嘴巴尖的。

犁头嘴尖又不叫?是铁打的。

铁打的钟又叫?挂得高些。

太阳月亮那么高又不叫?有仙气的。

有仙气的雷公又叫?接了香火的。

接了香火的菩萨又不叫?是木雕的。

木雕的木鱼又叫?里面是空的。

灯笼是空的又不叫?是纸做的。

纸做的鞭炮又叫?有药的。

药铺里咯多药又不叫?

是诊你个背脊骨的。

这首童谣是以对答的方式来唱的,童谣采用了顶真的手法,朴素俏皮,表现了孩子们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特性,天真可爱,也啰嗦无穷(婽——是梅山人的口头语)。又如:

小黄牛小水牛

王故在,许故在,对名田里恰骂在。

骂在王,变凤凰 ,凤凰飞,变扎鸡 。

鸡恩长,变块饼 ,饼恩甜,变包盐 。

盐太韩,变醋坛 ,醋坛苦,变扎鼓 。

鼓恩叫,变杆轿 ,轿恩抬,变双孩 。

孩恩圈,留倒老子爬龙泉,

龙泉爬烂里,老子恩探里。

这首童谣里深含着机智、慧黠、无奈的讽谏风格。语调令人觉得调皮而隽永,不乏弦外之音。

以上所举都是笔者凭着对儿时所唱民谣的记忆慢慢恢复、整理而成。现在梅山地区大部分民谣已失传了,而孩童们也不再传唱土生土长的儿歌,取而代之的是现代的儿歌及一些流行歌曲。如果不加以整理、保护和传承,势必会消失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

从上面的分析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梅山古童谣是梅山文化中非常经典、最易传唱的歌谣,它有着启蒙教育的作用,这些童谣用词浅白,基本上都是民间俗语,但充满童趣,极其生动、活泼。句尾押韵,富于音乐性,易懂、易记、易唱。小时候所学,老了也未必能忘记。从众多的儿歌里,我们能体会到梅山人的天真、直率、明理、明礼的情操。儿歌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个领路人和启蒙者。“它随着母亲的乳汁,渗入幼儿的心田,它像一只美丽的百灵鸟,为孩子们带来欢乐,陪伴他们度过整个幼年的美好时光。”[3]所以,我们应该珍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1]厉鹗.宋诗记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5450.

[2]周探科,毛攀云.梅山山歌论文集[M].内部资料,娄底:湖南人文科技学院,2012:155.

[3]李莹,肖育林.学前儿童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45.

猜你喜欢
梅山歌谣童谣
幸福歌谣
春天的歌谣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春天的歌谣》
梅山
游梅山龙宫
梅山情
梅山钢铁公司高炉助燃风机节能改造实践
读歌谣画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