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012-04-07 11:15:20乔玉环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子宫颈癌乳头宫颈癌

乔玉环,王 悦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52;2.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妇产科,河南 郑州 450052)

1 宫颈癌发病与检测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1.1 HPV基本特点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乳多空病毒科(papovaviridae)的乳头瘤病毒A属,镜下观呈球形,为一种较小的DNA病毒,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106,病毒蛋白约占88%。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组为非均质、环状双股的DNA结构,长约8000bp。人乳头瘤病毒基因组编码8个主要开放读码框架可分为3个功能区,分别是非转录区(uncodingregion,UCR)、早期转录区(early region,E区)和晚期转录区(1ate region,L区)。人乳头瘤病毒的生命周期与宿主上皮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仅局限在人类上皮细胞表层的基底细胞中,并且通常只在基底细胞中,不发生迁移。宿主一旦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就会在感染的基底细胞中表达[1]。

1.2 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及其亚型

研究[1]表明,人乳头瘤病毒有260多种基因类型,迄今已鉴定命名了120多种,其分型主要依据外衣壳蛋白DNA的序列。根据人乳头瘤病毒对组织异嗜性分为皮肤、黏膜两大类。在黏膜类中,针对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的诱发关系分为低危型和非致病型(22种)。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学会(IARC)将人乳头瘤病毒分成3类:致癌性(HPV16、HPV18型);潜在致癌性(除HPV6、HPV11型以外的其他类型);可疑致癌性(HPV31、HPV33型)。依据人乳头瘤病毒致癌危险性高低可将HPV分为高危型及低危型两类。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不但引起外生殖器疣类病变,还可引起高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外生殖器恶性肿瘤及子宫颈癌,这类病毒主要包括 HPV16、HPV18、HPV31、HPV33、HPV35、HPV39、HPV45、HPV51、HPV52、HPV56、HPV58、HPV59、HPV66、HPV68、HPV73 型 等,其 中HPV16和HPV18型感染率最高[2]。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主要是引起低度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肛周皮肤和外生殖器的外生性疣类病变,主要病毒亚型包括:HPV6、HPV11、HPV30、HPV39、HPV42、HPV43、HPV44等。

1.3 HPV流行病学特征

人乳头瘤病毒是人类较常见的性传播病原体,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及不洁性行为等方式传播。人乳头瘤病毒可以通过受损的上皮组织侵入宿主基底层细胞内,其复制则依赖于病毒本身编码的蛋白质及取决于宿主上皮细胞的分化度。大多数的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能够被宿主清除,但存在小部分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由于其基因发生突变或宿主的防御机制发生免疫缺陷等原因,持续或反复感染而发展为宫颈癌。性伴侣的数量,卫生状况,以及继发于HIV或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是增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风险的高危因子。有研究[3]表明,人类超过5%的癌症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相关,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与90%~95%的子宫颈癌相关。全球每年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女性可达50万,并且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在不断上升。约80%有性行为的女性在其一生的某个阶段曾感染过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长期、持续性感染才是诱发宫颈上皮恶性转化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4]。人乳头瘤病毒流行病学调查[5]发现,13个不同国家、地区15~74岁的女性,约6.6%为HPV携带者,但其细胞学检测结果为正常。Plummer等[6]研究发现,4504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诱发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和鳞状上皮低度内瘤病变的女性,99%的患者在2a内人乳头瘤病毒得以清除,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连续6mon以上者易发生癌变。

1.4 HPV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1.4.1 HPV的PCR检测 PCR检测方法包括:常规的PCR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荧光PCR等方法。PCR检测可以对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感染进行确诊,还可以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标本来源广泛,灵敏度高等特点。PCR检测是目前人乳头瘤病毒最好的检测方法,但由于高敏感性,易受样品交叉污染,导致检测结果会出现假阳性。

1.4.2 HPV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检测原理是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结合基因信号放大和导流杂交法的检测技术。其检测步骤主要包括:标本DNA提取、PCR扩增目的基因及在基因芯片上导流杂交、显色。基因芯片可用于人乳头瘤病毒在细胞学、组织学等标本的检测,但目前由于价格昂贵,很难投入临床广泛应用,它是人乳头瘤病毒未来最有潜力的检测、分析方法。

2 宫颈癌分子生物学治疗新进展

2.1 基因治疗子宫颈癌的方法

2.1.1 抑癌基因治疗 抑癌基因的功能缺失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将正常的抑癌基因在肿瘤细胞中表达,用于补偿或替代突变、缺失的抑癌基因,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增殖,是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的重要模式之一。p53基因是目前发现的与人类恶性肿瘤相关性最高的抑癌基因。当细胞在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发生损伤时,p53基因使细胞分裂停止在 G1/S 期,阻止细胞进入 S期。Perez-Cardenas等[7]研究表明,采用丙戊酸和肼苯哒嗪可以安全地治疗包括子宫颈癌在内的与HPV相关的肿瘤。因为,上述药物可以抑制HPV癌蛋白的表达,提高宫颈癌组织中p53基因表达,并且丙戊酸通过诱导p53蛋白过度乙酰化来对抗人乳头瘤病毒E6对p53的抑制作用。还有研究[8]表明,丙戊酸单独及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显著增强子宫颈癌HeLa细胞中p53蛋白表达,降低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可有效杀伤子宫颈癌HeLa细胞株。

2.1.2 自杀基因治疗 现在最常见的,用于宫颈癌基因治疗自杀基因系统的是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 tk)基因。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的高表达可以特异性催化对细胞无毒或微毒的药物前体,如一些核苷类似药物丙环鸟苷(GCV)、无环鸟苷(ACV)等使其磷酸化,在细胞内转化为细胞毒性药物(三磷酸GCV),其可以明显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减少细胞DNA合成,抑制蛋白质的合成。有研究[9]报道,自杀基因疗法处理宫颈癌Hela细胞,在体外和体内抑制率分别为45.8%和39.5%,基因治疗和放射治疗相结合在体外和体内的抑制率分别为87.5%、87.9%;对照组(单纯放疗)体外和体内抑制率分别为42.4%、35.8%;综合治疗放射敏感性(E/O)为3.17(>1.4)。HSV-TK/GCV自杀基因疗法能够为放疗增敏,基因治疗联合放疗是宫颈癌综合治疗的一个很好的补充方法。

2.1.3 RNA干扰治疗 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由双链RNA分子介导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沉默过程,为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关闭相关基因表达的过程。研究表明,HPV16E6siRNA能特异、高效地沉默宫颈癌细胞E6mRNA的表达,减少对野生型p53的降解,恢复p53蛋白的功能活性。研究报道[10]使用 HPV16、E6、E7siRNA处理表达HPV16阳性的人宫颈癌细胞株SiHa,结果发现,E6、E7目标蛋白表达下调,p53和RB蛋白含量增加,有效抑制了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Jonson等[11]在采用 HPV16、E6、E7siRNA靶向沉默的宫颈癌小鼠模型中发现,肿瘤组织中E6、E7mRNA表达较对照组分别减少67%和7l%,并且长期给予siRNA干预可使70%小鼠肿瘤消除。

2.1.4 microRNA 微小 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小RNA,miRNA长度约17~25nt。miRNA能通过与靶miRNA的特异性碱基配对引起靶miRNA的降解、抑制或活化,对基因进行转录或转录后调控。在宫颈癌中,目前已发现若干miRNA(如 miR-21、miR-143、miR-146a、miR-199a等)的异常表达。miRNA-372通过下调CDK2和cyclin A1来控制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进程,从而成为宫颈癌细胞的一种抑癌基因[12]。miR-214通过打靶 MEK3和JNK1的3’UTR抑制其表达。实验结果证实,miR-214可能通过打靶MEK3和JNK1mRNA的非编码区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13]。miR-99b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上调miR-99b表达可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miR-99b有可能成为宫颈癌治疗的靶基因。Lee等[14]研究发现,在IB-IIA期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其中10个miRNA的表达显著上调(上升超过100倍),68个miRNA表达上调,2个 miRNA表达下调。miRNA-127在淋巴转移患者中表达显著升高(P=0.006),由此推测,miRNA-127可能是浸润性宫颈癌淋巴转移的分子标记物,但此结论还需大样本研究的验证。Wang等[15]研究报道,将在宫颈癌细胞系中显著低表达的miRNA-143、miRNA-145前体整合入宫颈癌HeLa细胞,结果显示,HeLa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将miRNA-146a导入原本不表达miRNA-146a的宫颈癌细胞系(HeLa.HCT116)中,癌细胞的倍增时间减少了2~3h,大大促进了细胞生长。Yao等[16]证实,miRNA-21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在宫颈癌PDCD4是 miRNA-21的靶基因。miRNA-21可通过抑制抑癌基因PDCD4促进HeLa细胞增殖。在 HeLa细胞中导人anti-miRNA-21质粒,7d后发现其比对照组的细胞数减少80%。

2.2 基因治疗与传统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

齐广涛等[17]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放射剂量范围内,外周血淋巴细胞hort突变率与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是评估放射损伤的有效生物指标。魏玮等[18]发现,凋亡抑制基因Bcl-2ASODN和促凋亡基因Bax联合转染诱导HeLa细胞凋亡效果明显优于单基因转染,可有效提高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大部分应用基因治疗的方法均与化疗相结合而产生治疗的协同作用,例如丝裂霉素和顺铂-HT可以增强表达p53的野生型腺病毒对宫颈癌细胞的杀伤效果。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血小板生成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五羟色胺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明显改善化疗过程中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增强肿瘤细胞对化学药物的敏感性,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目前,针对宫颈癌的基因治疗研究还处在动物模型阶段,没有广泛用于临床研究。

3 宫颈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新进展

3.1 与子宫颈癌预后相关的癌基因

CerbB-2基因定位在l7q21,其编码产物是一相对分子量185000的细胞跨膜糖蛋白。Huang等[19]研究发现,在79例临床分期分别为Ⅰ~Ⅲ期的宫颈癌患者 CerbB-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38.46%、51.61%,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各期CerbB-2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呈正相关。该研究说明,癌基因CerbB-2为细胞恶性病变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其参与宫颈癌的早期发生、发展,并与预后密切相关。原癌基因C-fos为早期基因(immediate early gene,IEG)家族之一。C-fos基因编码的产物C-fos蛋白为62KD核磷蛋白,其与C-Jun基因编码的产物Jun蛋白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AP-1)。AP-1是一转录因子,它可以识别细胞内特异性的DNA序列,具有调节转录活性作用,从而调控细胞内特异性靶基因的表达,促使细胞生长、分化及增殖,诱导肿瘤的发生。C-fos基因在人体皮肤组织外的其他组织内为低表达或不表达,但机体在遗传因素作用下可以发生突变,转化为癌基因或被激活而高表达,二者的结果都导致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病毒癌基因激活有关。人乳头瘤病毒E5、E7癌基因都可以激活C-fos。C-fos激活后通过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来诱导转化活性导致肿瘤的发生。同时,C-jun基因起到了协同作用。Bag-1基因是一种抗凋亡基因,又称为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人类Bag-1蛋白在人体内以3种分子形式存在(P50、P46、P46),和 Bcl-2蛋白结合来抑制细胞凋亡,加之其本身的抑制凋亡作用,达到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Bcl-2基因最早是在滤泡性淋巴瘤细胞染色体易位的断点上发现,其可以产生Bcl-α和Bcl-β2两种 mRNA,它编码的 Bcl-2蛋白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Bcl-2蛋白与子宫颈癌预后相关性还有争议。Graflund等[20]研究表明,在172例浸润性宫颈癌Bcl-2对宫颈癌的预后(转移、复发及生存率)无预测价值。吴明等[21]研究表明,在15例正常宫颈组织及45例宫颈癌组织中Bag-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78%(P<0.05);Bcl-2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14%、69%(P <0.05)。Bag-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Bag-1和Bcl-2二者表达呈正相关。所以研究者认为,Bcl-2与Bag-1的表达对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Bag-1的表达可作为预测子宫颈癌转移潜能新的生物学指标;Bcl-2和Bag-1的抗凋亡作用正相关,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协同增强的作用。

3.2 子宫颈癌预后相关抑癌基因

P16蛋白既可以调控细胞周期又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P16蛋白主要是通过与CDK4结合而竞争性抑制CDK4和cyclinD的结合,使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p27基因定位在12p13,它编码产物相对分子量为27000,编码的蛋白为热稳定蛋白,称p27蛋白,其为细胞周期依赖激酶抑制剂(CDKI),是细胞增殖的负性调节因子。Skomadal等[22]研究表明,p27蛋白在正常子宫颈细胞中阳性表达超过50%以上,在子宫颈癌中约65%呈现低表达或无表达,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为32%(8/25),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4%(1/23)。研究者认为,p16、p27基因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子宫颈癌预后相关。FHIT基因是新近发现候选抑癌基因,FHIT蛋白和酵母菌水解酶具有69%以上的同源性。FHIT中随意一组氨基酸突变都会促使酶的活性降低,酶解底物(Ap3A)水平升高。Ap3A可以竞争性抑制蛋白激酶活性,激活DNA聚合酶活性。Ap3A水平调高可增强细胞生长,增殖传导途径,阻滞抑制途径及凋亡信号通路,促使细胞呈恶性生长形成肿瘤。有学者研究报道,转染FHIT到FHIT表达为阴性的肿瘤细胞系后可以明显诱导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的形成和生长增殖。Krivak等[23]在对59例Ⅱ~Ⅲ期子宫颈癌患者的研究中发现,59例中有66%FHIT表达呈降低或无表达,对比3a生存率,正常表达组为74%,异常表达组为7%。多因素分析表明,FHIT表达异常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子。

3.3 与子宫颈癌预后相关的凋亡基因

survinin基因是从哺乳动物分离出的凋亡抑制基因。survinin蛋白可以直接在Bcl-2的下游抑制半胱氨酸酶(caspase-3/caspase-7)的活性。王梅[24]采用10例正常宫颈组织和59例子宫颈癌组织survinin表达差异研究中发现,正常组织survinin蛋白不表达,59例子宫颈癌组织中survin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是69.5%(41/59);病理分级 Gl~G3时survinin蛋白表达率分别是58.1%、82.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在临床分期Ⅱ时survinin蛋白表达率是50%,Ⅲ期survinin蛋白表达率是81.8%,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者认为,survinin蛋白表达率与子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是正相关。另外研究者还发现,survinin蛋白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survinin基因定位的17q25染色体不稳定,该位点可能涉及t(14,l8)染色体换位,促使Bcl-2转录活化。另外,survinin与Bcl-2基因有相似的调节启动子序列,它们调节转录活性有共同的机理,survinin与Bcl-2基因功能同是抗细胞凋亡调节功能,但二者作用功能分别是在caspase酶反应的下游及上游。p63基因是与p53基因有着高度同源性的p53家族基因新成员,p63多表达于有增殖能力的基底细胞内。p63基因2个不同启动子调控下编码转录产物也分为两类:一类是和p53类似的具有酸性N端反式激活区的全长p63,他的功能与p53类似,可以反式激活p53靶基因,转录后诱导细胞凋亡;另一类是短链p63(NP63),其缺乏酸性N端反式激活区,它缺失反式激活p53靶基因和调控细胞周期阻滞及促使细胞凋亡的作用,达到以显性失活方式来抑制p53基因。

3.4 与子宫颈癌浸润、转移相关的基因

3.4.1 促进浸润、转移的基因 S100A4蛋白是属于S100酸性钙结合蛋白家族成员。S100A4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间质内。S100A4蛋白与转移相关机制可能是:调节黏附分子,改变肿瘤细胞间黏附;S100A4蛋白加速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包括对细胞外基质的重塑;S100A4改善细胞的活动性及改变细胞形态;刺激新血管的生成;改变肿瘤细胞增殖、凋亡等。研究检测子宫颈癌HeLa细胞系的S100A4表达状况:S100A4蛋白主要表达核膜周和胞质内,内质网钙泵抑制剂干预后,S100A4蛋白表达从核膜周转移到胞质内。S100A4蛋白可以和酪氨酸激酶Ⅱ相互作用,而后者参与了HPV的E7蛋白的磷酸化。有研究者采用差异显示方法检测抗凋亡基因AAC-11,AAC-11编码蛋白高表达在有转移的3例子宫颈癌组织和5个子宫颈癌细胞系中。其中对1个细胞系给予转染AAC-11干预后,其浸润力提高2~4倍,并且上调了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推测 AAC-11是子宫颈癌的转移相关基因。

3.4.2 抑制侵蚀、转移的基因 nm23基因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转移抑制基因,已鉴定出5种以上的亚型。nm23-H1与恶性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最为密切,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调节微管的集合和解聚,还在G蛋白介导信号传递的过程中促使肌球蛋白轻链磷酸化,达到抑制细胞迁移的作用。nm23-H1可以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分化,影响细胞的粘连、附着及活动达到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研究表明,nm23-H1蛋白表达下调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从Ⅱ级进展到Ⅲ级以及与子宫颈癌的预后不良相关。KAI-1是位于染色体11p11上新发现的转移抑制基因。体外实验研究表明,KAI-1对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的转移有抑制作用,但对肿瘤转化、形成无影响。KAI-1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移动,增加同型肿瘤细胞聚集性,下调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端粒酶表达等起到生物学效应的。

4 宫颈癌分子生物学预防新进展

4.1 预防性疫苗

预防性疫苗的功能是通过体液免疫达到的。人乳头瘤病毒LI衣壳蛋白可以在细胞表面合成无害性的类病毒样颗粒(virus like particles,VLPs)。类病毒样颗粒在形态上和人乳头瘤病毒完全一致,但其结构内不含病毒致癌基因,从而可以达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无感染及致癌风险。现在研究的预防性HPV疫苗重点主要集中在二价疫苗(HPV16、HPV18)及四价疫苗(针对 HPV6、HPV11、HPV16、HPV18)上。Rowhani-Rahbar等[25]对16~23岁共2391例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16的受试者进行随机双盲的对照研究,采用HPV16L1VLP单价疫苗给予或者安慰剂注射,共接受3次注射(0、2、6mon)。受试时采用多次、间断生殖道标本检测人乳头瘤病毒16DNA。在上述时间段同时进行子宫颈细胞学的检测,对存在异常者行阴道镜、宫颈组织活检术,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HPV16抗体滴度。研究结果表明,750例对照组中有111例HPV16持续感染,其中有12例新发CIN(Ⅱ~Ⅲ期),755例实验组中有7例呈持续HPV16感染,但无新发CIN。血清中HPV16抗体滴度平均在接种后7mon达到峰值后开始呈下降趋势至18mon,在接种30~48 mon抗体滴度仍维持在较高的稳定水平,其水平要高于自然感染所检测到的水平,证实该疫苗能够在3~4a内降低HPV16感染及子宫颈CIN的发生率,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

HPV16、HPV18二价VLP疫苗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疫苗疗效试验。在年轻成人乳头状瘤抗癌研究[26]中采用 HPV16/18AS04佐剂疫苗(Cervarix)进行随机、双盲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在接受3次疫苗注射的实验组进行ATP-E(队列分析),对接受至少一次疫苗注射的实验组进行TVC(队列分析),对无性经历,无致癌性HPV感染证据的女性行TVC-naive(队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受 ATP-E HPV16/18AS04佐剂疫苗受试者其预防HPV16/18有关CINII期的有效率是92.9%,TVC的有效率是98%,在包含感染的HPV所有类型DNA的有效率是30.4%,TVC-naive的有效率是70.2%。在预防CINⅢ期时TVC的有效率为33.4%,TVC-naive的有效率是87.0%。在TVC分析时发现,HPV16/18 AS04佐剂疫苗对HPV31、HPV33、HPV45的相关CINII期具有交叉保护作用。另有研究[27]对1113例15~25岁子宫颈细胞学检测正常,血清HPVl6、HPV18抗体呈阴性、14种高危型HPV阴性的女性进行约6a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发现,HPV16/18 AS04佐剂疫苗预防HPV16、HPV18感染有效率是95.3%。Schwarz等[28]研究表明,女性在15~25岁、26~45岁和46~55岁3个年龄段接种HPV16/18 AS04佐剂疫苗保护效果最好。

4.2 治疗性疫苗

多肽疫苗的原理是:由于启动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非整个抗原分子,而是抗原分子在被抗原呈递细胞吞噬后与HLA分子共同提呈至细胞表面的多肽,因此,与特异性CTL表位结合的多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疫苗。该疫苗具有安全及容易制备的优点,但免疫原性较弱,需要与HLA正确匹配。Lu等[29]证明,CRT/E7与 DNA 疫苗甲基化剂-5氮杂胞苷(DAC)结合可导致CRT/E7表达上调,从而提高DNA疫苗的作用效力。研究发现,预处理DAC可增强CRT/E7DNA的表达,从而提高E7的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反应,并使CRT/E7DNA疫苗产生抗肿瘤作用,因此推测,DAC处理过的CRT/E7DNA疫苗可能是一种控制HPV相关性恶性肿瘤的潜在方式。细胞学及动物模型研究表明,采用载有E6、E7蛋白的病毒载体,可以激活机体强烈的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cytotoxicT lymphocyte,CTL)反应。目前,用于细菌载体研究的主要包括:减毒的沙门菌、志贺菌及利斯特菌等,但是,细菌载体和病毒载体的制备原理相近似,同样面临着载体免疫反应的困扰。

4.3 影响疫苗的因素

在接受疫苗被动免疫后其抗体水平是自然感染的数倍,在青少年(15岁以下)人群中,这种优势最为明显。在26~55岁的女性人群中同样存在此种现象[30-31],表明在接种疫苗后其抗体水平与年龄呈现负相关。疫苗的抗体水平、免疫反应和种族无关,接种疫苗与口服现今临床使用的避孕药无关。

综上所述,随着基因治疗的应用,特别是HPV疫苗在临床的应用,必将提高人类对子宫颈癌的防治水平。利用基因治疗与放疗、化疗的有机联合,是肿瘤治疗最有前途的策略。

[1]Doorbar J.The papilomavirus life cycle[J].J Clin Virol,2005,32(l):7-15.

[2]Kreimer A R,Clifford G M,Boyle P,et al.Human papilomavirus types in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worldwide:a systematic review [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2005,14(6):467-475.

[3]Bulk S,Berkhof J,Bulkmans N W,et al.Preferential risk of HPV16for squarrious cell carcinoma and of HPV 18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 compared to women with normal cytology in the Netherlands [J].Br J Cancer,2006,94(1):171-175.

[4]Woodman C B,Collin S,Winter H,et al.Natural history of cervic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in young women: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J].Lancet,2001,357(9271):1831-1836.

[5]Clifford G M,Gallus S,Herrero R,et al.Worldwide distribution of human papillomvirus types in cytological normal women in the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HPV prevalence surveys:apooled analysia[J].Lancet,2005,366(9490):991-998.

[6]Plummer M,Schiffman M,Castle P E,et al.A2-year stud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persistence among women with a cytological diagnosis of atypical squamous cells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or 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J].J Infect Dis,2007,195(11):1582-1589.

[7]Nishiwaki M,Yamamoto T,One S,et al.Genotyping of human papillomaviruses by a novel one-step typing method with multiplex PCR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J Clin Microbiol,2008,46(4):1161-1168.

[8]张建华,王义平,张彩,等.丙戊酸钠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 HeLa细胞的杀伤机制研究[J].肿瘤,2010,30(10):33-37.

[9]Chen D,Tang Q.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cervix cancer with combination of HSV-TK/GCV suicide gene therapy system and 60Co radiotherapy[J].BMC Cancer,2010,6(10):609.

[10]Nie C L,Gao G L,Han J,et al.Human papillomavirus 16E6,E7siRNAs inhibit proliferation and induce apoptosis of SiHa cervical cancer cells[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08,20(4):301-306.

[11]Jonson A L,Rogers L M,Ramakrishnan S,et al.Gene silencing with siRNA targeting E6/E7as peutic interven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cervical cancer[J].Gynecologic Oncology,2008,111(2):356-364.

[12]Xie Z.Piecing the puzzle together:genetic requirements for microRNA biogenesis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J].Methods Mol Biol,2010(592):1-17.

[13]Tian R Q,Wang X H,Hou L J,et al.Micro RNA-372 is downregulated and targets cyclin-dependent kinase 2-CDK21and cyelin A1in human cervical cancer,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umorigenesis[J].Biol Chem,2011(6):123-129.

[14]Lee J W,Choi C H,Choi J J,et al.Altered micor RNA expression in cervical carcinomas[J].Clin Cancer Res,2008,14(9):2535-2542.

[15]Wang X,Tang S,Le S Y,et al.Aberrant expression of oncogennic and tumor-suppressive micro RNAs in cervical cancer required for cancer cell growth [J].Plos One,2008,3(7):2557.

[16]Yao Q,Xu H,Zhang Q Q,et al.MicroRNA-21promotes cell proliferation and own-regulates the expression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in HeLa cervical carcinoma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9,388(3):539-542.

[17]齐广涛,王德华.宫颈癌放疗细胞遗传学损伤的标志物及剂量-反应关系[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9,15(3):426-429.

[18]魏玮,程玉峰,姜玉华,等.Bax、Bcl-2ASODN联合转染增强宫颈癌HeL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6,15(11):841-843.

[19]Huang W,Li M D,Wu Q L,et al.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53and cerbB-2in genatric women with cervical carcinoma [J].Aizheng,2002,21(3):297-300.

[20]Graflund,Sorbe,Karlssom.Immunohistochemical expression of p53、Bcl-2and p21WAFI/CIPI in early cervical carcinoma:Correlation with clinical outcome[J].Internat J Gynecol Cancer,2002,30(12):290.

[21]吴明,刘少扬,江大琼,等.Bag-1、Bcl-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5,18(4):323-325.

[22]Skomedal H,Kristensen G H,Lie A K,et al.Aberrant expression of the cell cycle associated proteins TP53,MDM7,P21,P27,CDK4,cyclinD1,Rb and EGFR in cervical carcinoma [J].Gyneonl Oncol,1999,73(2):223-228.

[23]Krivak T C,Mcbroom J W,Seidman J,et al.Abnormal FHlT expression in advanced cervical carcinoma:apoor prognostic factor[J].Cancer Res,2001,61(9):4382-4385.

[24]王梅,王冰,王晓丽,等.相关凋亡基因survin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p53基因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1,36(9):546-548.

[25]Rowhani-Rahbar A,Mao C,Hughes J P,et al.Longer term efficacy of a prophylactic monoval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16vaccine [J].Vaccine,2009,27(41):5612-5619.

[26]Paavonen J,Naud P,Salmeron J,et al.Efficacy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18AS04adjuvanted vaccine against cervical infection and precancer caused by oncogenic HPV types(PATRICIA):final analysis of a double blind,randomised study in young women [J].Lancet,2009,374(9686):301-314.

[27]Romanowaki B,Borba P C,Naud P S,et al.Sustained efficacy and immunogenicity of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16/18AS04-adjuvanted vaccine:analysis of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up to 6.4Years[J].Lancet,2009,374(9706):1975-1985.

[28]Schwarz T F,Spaczynski M,Schreider A,et al.Immunogenicity and tolerability of an HPV16/18AS04adjuvanted prophylactic cervical cancer vaccine in wome aged 15-55years[J].Vaccine,2009,27(4):581-587.

[29]Lu D,Hoory T,Monie A,et al.Treatment with demethylating agent,5-aza-2’-deoxycytidine enhances therapeutic HPV DNA vaccine potency[J].Vaccine,2009,27(32):4363-4369.

[30]Schwartz T F,Spaczynski M,Schneider A,et al.Immunogenicity and tolerability of all HPV16/18AS04-adjuvanted prophylactic cervical cancer vaccine in women aged 15-55years[J].Vaccine,2009,27(8):581-587.

[31]Munoz N,Manalastas R,Pitisuttitthum P,et al.Safety immunogenicity and efficacy of quadrivalent human papillomavirus(types 6,11,16,18)recombinant vaccine in women aged 24-45years:A randomized,double-blind trial[J].Lancet,2009,373(21):1949-1957.

猜你喜欢
子宫颈癌乳头宫颈癌
中老年女性的宫颈癌预防
肽基脯氨酰同分异构酶(Pin1)对子宫颈癌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如何早期发现子宫颈癌
康颐(2020年13期)2020-11-10 01:32:11
HPV疫苗和筛查:人类癌症防治的典范
抗癌之窗(2020年2期)2020-07-14 09:42:10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新妈妈要预防乳头皲裂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36
被宝宝咬住乳头,怎一个“痛”字了得!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2
Hepsin及HMGB-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侵袭性相关性分析
河北医学(2016年5期)2016-12-01 03:58:55
全球子宫颈癌筛查指南析评
癌症进展(2016年12期)2016-03-20 13: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