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谈谈中小学教师教研文章写作的校对

2012-04-02 09:32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晓鸣
成才 2012年11期
关键词:同音语文课教研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晓鸣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谈谈中小学教师教研文章写作的校对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刘晓鸣

校对,似乎本该是出版社、报刊社编辑职员专为之事。但随着电子文稿的普遍运用,校对越来越成为每个写作者不可减省的一道工序。每个有意“规规矩矩”写作的人,必须养成校对的“习惯”。教师们写教研文章,不校贻错,虽不至苛责到“学者之耻”的高度,但授人以错毕竟不合于为师者的身份。一稿“写”(敲键盘)完,即予报送、参赛、投稿,输入中产生的错误往往至于荒谬而作者浑然不知。下面这篇教研文章中不校而留下的错舛,可真是应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古语:

“一辆时速为60cm的汽车,从甲城到乙城需要多少小时?”

把“km”错成”cm”,还原出其实际情境何异于“恶搞”!而教师们教研文稿中的各类不校之失,又真是举不胜举。因此必须强调校对是写作的一部分,倡导“不校不成文”,不与“无错不成书”随波逐流。

“写”完一篇教研文章,要习惯性地随即进入校对程序。教研文章,至少要“四校”。

一校文字。文字方面,除自身功力、思维困顿、忙中误植造成的错疵要校正,尤其还要注意因拼音输入造成的“同音错”,因手指误敲带来的“连赘错”。有一个典型的“同音错”案例,是在一篇非常正式的报送专家评审的教研文章中,有5处将“评价策略”错成“平价策略”,硬生生把一项教研活动搞笑成超市促销活动;同时还把“语文课不像语文课”错成“语文课不想语文课”,“推进评价改革”错成“退进评价改革”。同音之错,竟至于此!“连赘错”常见且搞怪的有:输“美”而连带出“美联社”,输“总”而连带出“总经理”,至于将“总理”误成“总经理”,那是连赘兼选项的双错!

二校引文。引文之误,有引文与作者的张冠李戴,有引文的记忆之失,有选用了翻译不准的文字,有转引报刊、报告人的错失而以讹传讹,因此文章凡有引文,均应作最后校核查证,以权威可信版本准定之。

三校专用名。包括国家重要文件名、书刊名、人名乃至较为生僻的理论概念等。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重要国家教育文件,就常有人用错;教育家陶行知,就一再有人写作“陶行之”;再如课改之初,就有人将“校本课程”误成“本校课程”,等等。故凡文涉专用名,均须仔细校准。

四校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之误,有用错与敲错之分。用错如本是陈述句,仅因句中有“问”“问题”等字样,就起用了问号;该用分号的未用分号;引文中的引语或专门概念未用单引号,或双引号中又出现双引号。敲错的则有书名号的“单双错”,引号的“正反错”,各种标号的有前无后等等。顺便一提的,还有数理符号以及一些特殊符号,如用字母表示的单位,中圆点,连接线等,细微末节均不可放过。

校对之事大矣。有报刊将“万岁”错成“万死”,一字之误,造成负面影响至大。为强化“校对论”,特将青少年学生乃至一些青年教师曾经的偶像作家郭敬明请出来作一回文字方面的“反面教材”,再现一次不校之错的触目惊心:

《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从郭敬明的博客看,他运用语言文字的态度很随意,几乎毫无规范意识,低级差错触目可见。如把“令你们自豪”误成“另你们自豪”,把“自我了结了”误成“自我了解了”,把“顶着大雨”误成“定着大雨”,把“拉锯战”误成“拉锯站”,把“挥了几下”误成“辉了几下”,把“名声大震”误成“名胜大震”,把“虚伪”误成“虚位”,把“下班”误成“下半”,等等。这显然和水平无关。

《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在微博中谈及这一现象时,引用了当年语文老师批改作文的一句批语:“遍地荆棘,叫樵夫如何下手?”(摘自《长江日报》记者欧阳春艳)

语林呼唤更多的啄木鸟。教师写教研文章,不管是否存心要发表面世,都要认真先从自己的文字“啄”起。

责任编辑 向保秀

猜你喜欢
同音语文课教研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可怕的语文课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同音》二字格探析
English Jokes: Homonyms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