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中
苏州研究
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生态现代化
徐敏中
主持人 方世南
具有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美誉的江南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其重要内容是以生态理性匡正经济理性,通过确立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生态现代化。以保护自然环境的积极作为和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推进基本现代化,迈向一条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发展道路。生态现代化虽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轫于德国,但是,其基本理念和实践举措却在全球具有普遍适用性。对于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任务来说,生态现代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更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鉴于乡镇是中国社会最为基层的组织,生态现代化的实践之路应始于乡镇。乡镇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生态现代化,应吸取早期发展存在的误区,自觉告别传统的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以自然资源的减损和环境破坏为代价的非绿色发展模式,坚持走绿色科技、绿色文化和自然生态优化三位一体的生态现代化之路,通过加强科学规划,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推动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总之,要将生态现代化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主要内容和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壮举,是以发展乡镇工业经济拉开帷幕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南乡镇工业异军突起,一度占据了苏南经济的大半壁江山,犹如魔术师一样呼唤出了巨大的生产力。当人们赞叹苏南乡镇工业所创造的巨大财富时,不得不同时惊讶地看到,苏南地区的乡镇工业化走的是非绿色的发展道路,是资源环境遭到削弱和破坏,经济无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是以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为代价的发展道路。苏南乡镇工业的非绿色发展道路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现代化道路的转变,是历史进程的必然。
改革开放初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替代了以阶级斗争为中心,长期以来缺吃少穿的农民为了很快致富,走上了快速发展经济的道路,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各级领导和群众的首要价值追求,苏南各个乡镇形成了你追我赶发展工业的态势,形成了乡村工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格局,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了以资源来换取经济效益,以环境污染来替代成本的弊端。由于片面追求乡镇工业发展的数量和规模,以及乡镇工业经济的总量,从而忽视了资源、环境的承受力,在工业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迅速恶化,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快速减少。也由于人们普遍缺乏保护环境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存在着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近期利益和局部利益,忽视生态价值、长期利益、社会效益和全局利益的偏向,加上乡镇企业的技术水平比较低下,生产设备落后,管理部门的环境执法不严,环境管理乏力,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乡镇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造成的噪音、光污染等,都对当地水质、大气、土壤以及居民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严重污染和影响,影响到小城镇的优美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苏南乡镇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下降之间的矛盾,重视人本价值与注重经济价值优先的观念冲突,必然促使这种长期起支配地位的经济领先的发展模式让位于生态领先的生态现代化模式。
促进乡镇绿色发展和推进生态现代化由点到面,先个别示范后普遍推广的重要起点,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九十年代。全国生态现代化的示范镇是昆山市的淀山湖镇。该镇作为中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示范工程中的唯一代表,被列入一九九四年国务院颁布的 《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实质上是中国向全世界昭示绿色发展和推进生态现代化的宣言书,该书阐明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二十章内容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第二部分涉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内容,第三部分涉及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容,第四部分涉及资源与环境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该书指出:“农村小城镇化是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淀山湖镇是苏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新近崛起的较为发达的乡镇之一。该小城镇建设特点和发展模式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乡镇,走的是一条凭借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绿色旅游业、发展国家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在小城镇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建筑与自然和谐的综合发展之路。根据淀山湖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示范工程’这一框架作为二○○○年至二十一世纪的奋斗目标是必然的,它也是中国大多数乡镇未来要走的一条道路。它的重要意义不仅是使一个镇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受益,而是以淀山湖镇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示范工程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小城镇建设。”该书对淀山湖镇设定的总目标是:“将淀山湖镇建成一个优雅、和谐并具有大自然气息,社区功能协调、环境舒适,交通便捷、经济繁荣的水乡绿色小城镇。”具体方案目标为:“建立配套的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类住区功能;改善人类住区的环境;改善和提高居住条件,逐步在全镇范围内建设小康型住宅群;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第三产业,利用淀山湖镇已建的旅游度假区的优势,发展绿色旅游业,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完善师资和人才培训计划。”经过淀山湖镇人民同心协力的努力建设,国务院对于淀山湖镇作为小城镇规划及示范工程所确立的各项任务都超额完成。目前,在小城镇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淀山湖镇获得了 “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园林小城镇”等称号。生态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使淀山湖镇赢得了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在昆山市争当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排头兵的征程中,淀山湖镇独树一帜地提出了争当生态现代化的排头兵的口号,继续为全国乡镇经济的绿色发展当好生态现代化的示范镇。
作为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现代化,首先要明确发展与绿色的关系,生态与现代化的关系。
绿色发展最终指向的是发展,是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也根本无法迈向生态现代化。绿色发展是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综合起来考虑的发展,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当作发展之要义、发展之条件、发展之保障、发展之宗旨和发展之目的的发展。这种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发展模式由先污染后治理型向生态亲和型转变,绝不以牺牲环境和牺牲民生幸福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发展。坚持绿色发展才是真正的科学发展,这样的发展是真正体现了发展价值的发展,是给人民群众以及子孙后代带来利益和福祉的发展。
生态现代化的价值追求是现代化,从世界意义上讲的现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深刻的变革过程,这一过程以某些既定特征的出现作为完结的标志,表明社会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是一个追求社会全面变革和全面进步的整体现代化,不能以单一的经济指标产业指标或者以单一的物质经济数量来界定现代化,而应该把现代化看作是一个社会生活诸多领域和诸多环节所发生的全面的和系统的变化,把现代化的进程看作是不断与传统告别和不断地与时俱进的进程。在乡镇推进现代化,就要注重促进社会整体文明的现代化,如以物质文明为标志的经济现代化、以政治文明为重点的政治现代化、以精神文明为尺度的文化现代化、以社会文明为目的的社会现代化、以生态文明为宗旨的生态现代化、以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为内涵的人的现代化。在所有的现代化建设中,生态现代化都处于基础性和前提性的地位,必须将生态现代化作为重点,保证基本现代化的实现。
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生态现代化,就要凭借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功能来强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是从总体性和宏观性层面而言的,科技又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于资源和环境发展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相反,对于资源和环境导致巨大负面影响的科技也是第一破坏力。基于这一认识,淀山湖镇将科技强镇的认识定位于以绿色科技强镇,在招商引资中,改变传统的“来者不拒,拣到篮子里就是菜”的做法,高起点招绿色产业,大力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科技,让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为山水增色,让山水为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添彩。
以绿色发展的理念推进生态现代化,就要坚持文化亮镇,特别是以绿色文化来亮镇。文化是区域的灵魂,是区域的名片,也是区域竞争的强大动力。拥有“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美誉的淀山湖镇,户户爱看戏、村村有剧场,全年举办百余场广场文艺、送戏下乡进社区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如火如荼,改变了农村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俗。大力发展促进人民群众亲近自然和爱护自然的绿色文化,既是全面小康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需求,更是凸显地方特色、打响生态现代化品牌的客观要求。坚持文化亮镇,就是形成政府搭台、百姓唱戏、自编自演、寓教于乐、民众参与、普及繁荣的文化发展特色。通过建设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充分发挥绿色文化活动对人的熏陶和审美作用,极大地提升市民的人文素质,促使他们更加热爱自然环境,积极主动地建设生态文明,也推动了环境伦理学、环境教育学等的发展,促进了市民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行为方式以及绿色消费方式的养成。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现代化,就要坚持生态立镇,将生态作为一种重要的绿色生产力,推动乡镇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现代化,就要高度注重生态的多重价值,在充分发挥生态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中促进乡镇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所谓生态立镇,也就是说,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带动各项事业,奠定乡镇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实践证明,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禀赋,乡镇就没有立足之地,何谈发展?在一个自然资源恶化和生态环境糟糕的乡镇,不可能吸引到人才、资金和技术。推进乡镇生态现代化,就是为乡镇的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等各项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的自然基础。
科技强镇、文化亮镇、生态立镇 “三位一体”,构成了乡镇整体现代化的重要系统。科技强镇、文化亮镇、生态立镇是一个既有侧重点和各自内涵要求,又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作用推进乡镇生态现代化发展步伐。
乡镇推进生态现代化更加突出了绿色发展之理念确立、绿色发展之理论指导以及绿色发展之理性实践的价值。生态现代化的过程是转变传统发展理念确立绿色发展理念的过程,是提高执政能力和行政能力的过程,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以及人与自身和谐的过程,确保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人民群众脸上荡漾着笑意。为此,需要在科学规划、转型升级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中加快推进生态现代化。
注重科学规划,就是改变传统的单凭经验办事,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所谓习惯于摸着石头过河的传统思路和做法。乡镇推进生态现代化既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生态现代化的经验,又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规划,让美好的理想、未来的远景成为当前的现实。淀山湖镇作为中国二十一世纪示范镇,所要示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的重要性。淀山湖镇广采博纳世界上生态现代化小城镇的先进理念,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按照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镇”的要求,加快完成镇总体规划修编,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及滨水生态商务社区概念城市设计。做好沿湖、沿河、公园等区域景观规划,包括景观绿道规划设计。与此同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针对重要区域进行环境专项治理。实施自然村落整理、滨水生态商务社区河道绿化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及污水管网铺设等工程。突出主要路段、交通节点、主题公园开展绿化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环湖大道景观带,打造生态建设亮点,提升环湖大道生态休闲旅游品牌影响力。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生态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推进生态现代化,就必须确立生态领先、生态理性的理念,坚持保经济增长不等于保粗放型增长的思想,不能为了经济增长而走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所谓保经济增长,保的应是立足于科学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增长。一句话,绝不能以牺牲未来利益为代价来追求当前增长。因此,环境保护的硬杠杠不能软,节能减排的紧箍咒不能松。苏南发达乡镇率先推进生态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加快由资源依赖向人才科技支撑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转变的过程。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建设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从而有效地提升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淀山湖镇按照生态现代化的要求,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中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中新兴产业的比重,使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通过着力提高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益,坚持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出效益高的路子。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发达、百姓生活幸福、生态人文宜居的“新江南特色镇”。
创新管理方式是推进生态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生态现代化的视角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就要将政府在生态现代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企业在生态现代化中的社会责任和积极作为,公民社会在生态现代化中的主力军作用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使政府自觉地确立生态现代化是基本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的理念,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政府朝着绿色政府方向发展。就要促进企业在行使社会责任中更加突出生态责任,坚持绿色发展、主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自觉呵护环境,注重发展绿色科技,推动绿色生产力发展。就要大力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市民确立有利于生态环境美化的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全面建设管理有序化、工作信息化、服务体系化、生活文明化的新型社区。按照生态现代化的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有力地推动着集水乡风貌、田园风光、欧陆风格于一体,兼具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现代时尚功能的淀山湖镇这一 “中国二十一世纪示范镇”,在长江之尾、太湖之滨和上海之邻,朝着生态现代化的道路疾步行走。
徐敏中,中共昆山市淀山湖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