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非图情专业馆员的职业危机和应对举措

2012-04-02 18:02张成林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图情馆员图书馆

张成林

(安庆师范学院,246133)

1 引言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与服务读者总量同步成倍增长,与之相适应的图书馆馆员队伍建设也因此成为各高校的人事工作重点之一。这一工作亦是对2002年2月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回应。《规程》第六章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应加强图书馆的专业队伍建设,按照合理的结构比例,有计划地聘任多种学科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0%以上。”[1]

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图书馆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一大批高学历、青年专业人才的引进优化了图书馆馆员队伍。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非图情专业。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图情专业高学历人才极为有限,不能满足所有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求;二是在于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方向使得图书馆对各专业人才的包容性极强。因此近几年,高校图书馆各岗位上充实了一批文学、政治、历史、外语、计算机等专业的馆员。[2]相比较而言,非图情专业出身的馆员,没有接受过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对图书馆学专业学科体系无法深入了解,专业隔阂给这一特殊群体在图书馆身份认同、业务开展、科研活动、职称评定等方面带来一系列困难,普遍产生了职业危机。由职业危机而引发工作热情缺失,部分业务工作无法高效有序开展,个人发展受限甚至部分优秀人才的流失,都将严重影响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健康发展。

2 非图情专业馆员职业危机的表现形式

非图情专业馆员在其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普遍遭遇瓶颈,尴尬的处境强化了职业危机感。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2.1 缺乏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职业认同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度、向上力、成就感和事业心。[3]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认同是指馆员在具备图书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所从事的图书馆工作价值和社会意义方面的认同程度。[4]

非图情专业馆员职业认同感的缺乏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首先,现代高校图书馆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的,但人们对图书馆的印象依然停留在纸质卡片的操作模式上,这一成见导致图书馆业的职业价值被严重低估,图书馆职位在职场中的等级不高;其次,高校行政化趋势导致行政人员为高校的实质主体,在“官本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远离高校行政体系的非图情专业馆员在社会认同方面遭遇不利;再者,教学评估制度、学科建设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各高校的学科队伍建设力度,为吸引人才,图书馆职位成为各高校为引进人才配偶预留的岗位,无形中凸显了图书馆职位在校内的实际地位,图书馆似乎被“边缘化”,对于普遍具有高学历的非图情专业馆员来说,难免产生负面情绪。同时,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被弱化,自我价值的实现缺少最感性的体验;高校“量化”学术管理模式虽然对普遍具有高学历的非图情专业馆员更为有利,但对于图书馆学专业的了解是需要时间的,找寻到原专业与图书馆学的契合点则更为漫长,现有评价体系在给予这一群体希望的同时,也对他们施加了巨大的压力。非图情专业馆员所遭遇的种种困惑,严重影响其职业认同感的建立。

2.2 专业知识和技能危机

随着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的发展,对馆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兼有图书情报专业和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的馆员为数很少,具有图情专业知识的馆员也有部分因知识老化、缺乏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而在从事参考咨询、采编、技术维护工作中感到吃力,特别是因为缺少某专业领域的知识而无法正常开展诸如科技查新、定题服务等工作。而非图情专业毕业的馆员因为没有图情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背景,大多被安排到流通、阅览、期刊等传统的一线岗位,其工作只是通过系统的辅助为读者提供服务,他们也理所当然地沦落为“技术平民”。还有些非图情专业馆员被分配到诸如参考咨询、技术维护等技术含金量高的工作岗位,明显感觉到工作压力巨大。这使得非图情专业馆员不同程度地产生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危机。

2.3 发展空间狭窄

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高校行政化趋势导致行政人员为高校的实质主体,“官本位”传统观念的沿袭,使得教而优则仕、研而优则仕成为一种主动积极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随着高校定岗定编制度的逐步深化,馆员得到行政擢升的机会因职位编制原因而受限;而由馆员逐步提拔至馆长(处级)的可能性则更为渺茫。甚至在个别图书馆,历任馆长均是由院系或行政职能部门调任的。在官本位意识浓厚的中国高校,升迁机会的不均等意味着社会认同的差异,这严重挫伤了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普遍拥有高学历的非图情专业馆员的影响则更大。由于教学评建以及学科建设工作等原因,近年来教师的主体地位在高校得到了很大提高,除却拥有教学工作本身带来的显见的职业荣誉感,评教活动的开展也为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建立提供依据;院系浓厚的科研氛围、科研资源等助力教师的科研工作,使他们能从容应对量化学术管理模式;“教坛新星”、“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等称号在带来物质收益的同时,也为教师个体的价值实现提供了另一种途径。而高校中的图书馆是教学辅助的职能定位,馆员是为师生的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服务的教学辅助人员,馆员无法拥有类似教师的多维评价体系,以及在此背景下的社会认同优势。上述原因导致非图情专业馆员的职业发展空间狭窄,馆员的流失,尤其是男性馆员的流失便是其无可奈何的选择。

3 造成职业危机的原因

高校非图情专业馆员职业危机形成原因既有图书馆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来自图书馆内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跟馆员自身对图书馆这一职业的理解也有关系。综合一下,造成高校非图情专业馆员职业危机的原因如下:

3.1 馆员的文化程度和从事的职业不匹配

近年来对很多高校图书馆而言,硕士毕业成了求职的最低门槛。但在实际工作中,所招收的大部分毕业生都被安排在流通、阅览等技术含量较低的部门从事事务性工作,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长此以往,专业知识不仅没有得到发挥利用,图书馆整体也没有因为他们的学历层次而带动整体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的提高。那些非图情专业的馆员因为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的特点,没有进一步学习升华的空间,因此他们尤其害怕竞争,职业危机意识也由此产生。

3.2 “技术”因素引发工作和发展上的机会不平等

数字图书馆的发展,造成图书馆一度为“技术”癫狂。在信息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云计算”、“web2.0”、“元数据”……以及很多其他学科的技术或理论纷纷被图书馆人挖掘利用。图书馆的领导者也越来越倾心于技术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对技术崇拜达到了狂热的地步,甚至认为数字图书馆是“键盘上的图书馆”,图书馆只要用计算机武装起来,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和系统的应用,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流程和工序划分,由于掌握技术水平的不同,岗位技术密集度不同,在工作人员之间又会产生“技术贵族”和“技术平民”,馆员的平等地位也因所从事岗位的技术含量高低不同趋于瓦解,馆员被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如:参考咨询、采编、技术维护部门的岗位由于对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中高级职称的馆员也大多云集于此[5],他们理所当然地成为“技术贵族”。而另一些同等文化水平的职工,由于一些偶然的原因被安排到流通、阅览、期刊等传统的一线岗位,这些岗位的技术含量在传统观念中一直较低,直接接触计算机及系统的机会不多,因此他们也没有悬念地成为“技术平民”,成为被现代化遗忘的角落。前者因为岗位含金量较高,日益受到领导的器重,其工作意见容易被采纳,出去交流学习、培训实践的机会也比较多,而后者在工作中往往呼声得不到回应,在图书馆向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发展进程中影响力也比较弱,更没有多少业务交流、学习深造的机会。可以说,他们在工作和发展上的机会是不平等的,[6]但这种不平等不是因为个人努力不够,也不是职工原来的受教育水平决定的,与他们的专业背景和非图情专业的基础知识不无关系。

3.3 图书馆职业现代化导致馆员职业自信心缺失

阮冈纳赞曾说:“不管图书馆的馆址、开放时间、设备情况如何,也不管保存图书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最终决定一个图书馆成败毁誉的是它的工作人员。”在信息爆炸的21世纪,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赋予了高校图书馆职业新的内涵和意义,数字资源的海量增加,需要馆员进行快速组织文献信息并广泛交流。由于高校师生是现代网络技术的前沿应用者,他们在获取信息能力,专业深度上往往超越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水平。[7]不可否认,高校图书馆队伍的人才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背景也品种繁多,呈指数增长的海量信息让人产生一种知识压迫感,而图书馆员本身就是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这种被信息包围而让人产生的无所适从感更为突出。由于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对象素质高,信息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对服务水平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在参考咨询、采编这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工作岗位上同样也有非图情专业毕业的馆员,他们在从事科技查新、代查代检等工作中比较吃力,这无形中也加深了馆员的职业危机感。

3.4 业务外包削弱了馆员的存在价值

近些年,为了“节省人力,提高效率”,很多图书馆特别是一些有实力的大馆纷纷进行“瘦身”。一方面是业务“瘦身”。图书馆将传统的、信息技术含量低的业务,诸如图书采编、图书加工、期刊装订等外包给承包公司,利用承包公司的专业工具和熟练技巧短时间内完工,提高了效率,也避免了馆内作业所带来的麻烦;另一方面是一线馆员“软瘦身”。所谓一线馆员是指从事流通、期刊服务的员工。由于流通和期刊服务等业务对专业素质和学历要求不如参考咨询和技术服务那么高,很多图书馆对从事该业务的馆员进行“软件”瘦身,致使该业务部门的员工很多甚至全部都是些学历不高,业务素质不强,专业技能不硬的临时工。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量的人财物投入到所谓的高新技术领域,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助化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使得图书馆在采访编目等工作岗位上的职数减少,一些图情专业的馆员被迫转型,而非图情专业的馆员更是无所适从。

4 非图情专业馆员应对职业危机的举措

非图情专业馆员面对上述职业危机,该如何应对?是选择接受现实还是试图改变现状?本文拟从非图情专业馆员的角度,谈谈如何应对危机:

4.1 加强学习,更新知识,提高信息素养

掌握专业知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必备条件,自学提高是每位馆员提高素质的必由之路。图书馆中有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丰富的馆藏资源、优雅肃静的学习环境和图情专业出身的同行前辈,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馆员可以在学中干,干中学,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在精于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熟练掌握外语、人文社科、自然科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当之无愧地成为信息社会的知识导航员、信息咨询专家。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种外文文献大量出现,对外语知识的要求已从能翻译文献提高到能熟练应用外语检索文献,对汉语知识的要求也提升到具有准确的表达能力和过硬的文字功底,能撰写课题综述、检索文献报告以及高水准的研究论文。

除此之外,馆员要强化自己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能否意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是信息意识强弱的重要表现。强烈的信息意识表现为对信息有敏锐的感受力、洞察力和持久的注意力,以及对信息价值的准确判断力。信息意识的强弱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影响着人们利用信息的能力和效果;同时,它也直接关系到信息素养的整体培养。信息素养是一系列的能力,而不单单是某一种技能,它要求个人不仅能有效地使用所需信息,而且能在需要信息的时候有意识地加以识别和评价。信息素养是现代图书馆员职业的基础,现代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服务内容、服务手段都需要馆员的信息素养。尤其是非图情专业的馆员应及时发现自己知识结构中的缺陷与不足,有规律地进行技能重新组合,与知识领域中的新东西齐头并进,这样才能跟上信息素养的发展要求。同时具有信息素养的图书馆员也更容易获得用户的尊敬、较高的职位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4.2 非图情专业馆员可以尝试向学科馆员方向发展

非图情专业馆员向学科馆员发展,是高校、高校图书馆和非专业馆员三者共赢的最有效途径。[8]高学历、非图情专业馆员所拥有的不同学科背景、专业的理论体系和学科研究方法能够拓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思路,有助于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体制改革和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作为现代化大学的标志之一,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运用,人们可以获取的信息量日益增大,获得所需信息所花费的工作量和时间也越来越多,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重点学科的建设都要求高校图书馆为其提供更专业化、系统性、有针对性的信息咨询服务,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逐渐普及学科馆员制度。从国内图书馆学科馆员的队伍现状来看,一类学科馆员是由学校院系的教授兼任,他们专业化程度高,但由于他们承担着繁重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时间相对较少,无暇为读者服务,同时教授缺乏图情专业基础知识和学科理论,也很难完全胜任学科馆员一职。另一类是从图书馆原有人员中挑选人员作为学科馆员,由他们担任学科馆员的利弊刚好和教授颠倒过来。这说明高校的学科馆员数量现在尚有非常大的缺口。[9]所以,具有深厚专业背景和能力的馆员在经历一定时间的图书馆工作和学习后,成为学科馆员的条件逐渐成熟。

4.3 提高搜商,变非专业为专业

搜商,这一概念由中搜公司的CEO提出,是人的第三种能力,和智商、情商并列,指的是人类获取知识的能力。高校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技术服务部门中有很多非图情专业毕业的馆员,专家型和复合型人才匮乏,知识面狭窄,素质偏低,致使其缺乏应有的参考咨询服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当今信息资源普遍存在分布广、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构成复杂、交叉重复等特点。相对应的是如何提供准确的检索结果、详细的标引,有时还要在检索结果中附带摘要信息,以便快速得到相应的信息,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校参考咨询馆员、学科馆员的搜商要求。所以,作为高校图书馆员,要善于利用各种参考信息源,熟练使用诸如布尔逻辑算符、截词检索、字段限制检索符、加权检索等方法和技巧,发挥各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变非专业为专业,更好地为师生的教学科研服务。

4.4 实行岗位轮换

图书馆的数字化、现代化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但是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更取决于图书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图书馆的技术热潮中,团结、协作、互助、友善、和谐更应成为馆员人际关系的主旋律,技术贵族有义务帮助技术平民,以达到技术上的共同富裕。图书馆内部可尝试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岗位轮换,一方面有助于化解各部门之间的隔阂,增进了解,促进馆员整体队伍的团结和感情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能让馆员开阔视野,使馆员找到适合自己志趣、特长的岗位,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取得最高绩效。岗位轮换还能使馆员获得更加广泛和全面的知识技能,以适应技术时代图书馆发展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岗位轮换也增强了馆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以上这些举措是非图情馆员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做到的,当然也离不开图书馆政策上的支持和给力,图书馆如果能建立职业资格认证和一套完善的馆员继续教育制度,也不失为保证图书馆员的专业性以及提高馆员素质的重要手段和主要渠道。

5 结语

图书馆非图情专业馆员,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积极调整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自信,变非专业为专业,更好地为图书馆的发展增砖添瓦,同时也能让图书馆的职业一如既往地体现它无可替代的价值。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Z].2002-02-21.

[2]黄晓露,李凯旋.高校非图情专业馆员能力的培养与职业发展前景——以文学专业引进人才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11,(3):104.

[3]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246413.htm.

[4]李 正,童自觉.职业价值观对图书馆职业精神的影响[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1):53 -54.

[5]汪 倩.论图书馆技术应用与人文精神的融合[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7):141.

[6]范兴坤.论现代化图书馆的技术伦理冲突[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5):46.

[7]冯 瑶.高校图书馆职业价值“边缘化”成因及应对[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140-142.

[8]于 玉.浅议非图书馆学专业馆员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3):16.

[9]袁红卫.国内部分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队伍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7,(1):96 -98.

猜你喜欢
图情馆员图书馆
数字时代图情档学科教育的数据化创新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图情档学科建设(笔谈)“新文科”呼唤图情档成为“硬”学科
聚青年学者之睿智 窥图情档学科之未来
——写在《图书与情报》“图情档青年学者专辑”出版之前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服务情况及展望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