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丽华
课堂管理的“三维”策略
● 朱丽华
课堂管理策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预定教学目标,实现预期效果,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教学因素,而采取的有用的教学行为和活动。课堂管理策略可以从时间、空间、主体性等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课堂空间管理,就是教师根据管理的需要,对学生进行暂时或长久的空间分配,使学生处于优势空间或弱势空间、丰裕的空间或狭小的空间,从而实现管理的目的和意义。课堂空间管理策略包括合理布置课堂空间环境、巧用师生间身体距离、选择合适的课堂互动模式等。
课堂空间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教室的布置以及课堂心理环境等方面。物质环境包括课堂座位的方向、通风条件、光线与亮度等;教室布置包括张贴的各种标语、名言警句、名人画像、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等,他们部以各自特有的方式传达着某些文化意义,熏染和塑造着存在于这一空间中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课堂的座位布局会影响到课堂内的人际交往和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安排学生的座位布局。
课堂内的交互活动是教学活动的载体,而课堂内的交互活动必须在课堂空间内进行。课堂交互模式一方面要受到课堂空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改变课堂的空间形态。课堂互动模式和课堂空间形态共同决定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常见的互动模式有四种:全班集体活动、同伴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与内容精心选择互动模式。展示型的活动通常是全班互动,展示的学生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回答提出的各种问题,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展示自己,在展示过程中体验到成功感。复述练习、对话练习可以采取配对活动。游戏、小品表演、项目作业、访谈等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在活动前,教师要计划周密,给予明确的活动指令,在活动中教师要监控整个活动过程,活动后教师要进行总结。不管采用什么活动方式都应该充分利用课堂空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处的位置不同,与学生的距离远近不一,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产生不同的效应。当教师在距学生2-3米的地方,就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控制效应。[1]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与学生身体之间的距离变化,形成一种无声语言,给予学生不同的心理暗示。
课堂时间管理就是对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管理,包括时间的分配、时间的利用等。课堂教学时间并非也不可能都是学生的“用功时间”,还包括组织教学时间、常规教学事务安排时间以及学生自由支配时间等。因此,课堂时间管理策略,一是要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实现课堂时间无用消耗最小化;二是要保证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三是教师在给予学生课堂指令时要明确而适当。
学生专注于学习并努力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的时间,是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认知建构的重要时间段。教师保障并适度增加“用功时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把握最佳教学时间。课堂45分钟内,学生的生理、心理状态是呈波谷—波峰—波谷—波峰—波谷的起伏发展的,教师可根据这种规律,完成不同的课堂教学任务,解决关键问题。[2](2)管理好学生活动时间。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分组活动和讨论极为常见,这时教师尤其要注意活动时间的管理,一旦时间失去控制,便扰乱了整个课堂节奏,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3)择机处理问题学生。对于极个别在课堂上一直捣乱的学生,如果教师多次采取相应的措施无效,而他的这些行为不足以扰乱课堂秩序便可以暂时搁置,继续讲好自己的课,课后再找他单独谈话。教师切忌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纠正某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而耽误其他学生宝贵的上课时间。(4)有效衔接课内、外时间。学生在课内的时间毕竟有限,若想取得更佳的效果,可以把对学生的时间管理延伸的到课外。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可以把任务细化,让学生在课外讨论,合作完成,课堂上直接进行展示,这样更能促进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
对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个性全面发展来说,课堂内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制定和执行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并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对独处的时间,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学生也能更多地与教师和学生交往,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3]为保证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支配时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从课堂制度上保证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让其成为师生共同的课堂约定;二是教师课前备课要充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精讲”、“少讲”,节省课堂时间;三是要依靠自身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减少维持课堂纪律的时间。
调查发现,课堂上许多学生的无效行为往往是由于教师指令不当或学生没能准确理解教师的指令引起的。在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的活动指令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清晰原则、演示原则、检查原则、时机原则、先行组织原则、指令完备原则和起止清楚原则。[4]课堂指令必须简短、清楚,适当配以表演。交代指令前必须保证学生已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在混乱的状态下,或当学生正忙着手中之事,或学生私自交谈时,不宜发指令。此时,为了引起和加强学生的注意,教师可以变化讲话的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也可以变化眼神和表情,或使用停顿。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交代活动指令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交代活动的时间、目的、方式和操作步骤;注意新旧知识的链接;检查学生对指令的理解;监控学生活动;终止指令要清楚;要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等。
课堂是师生共有的,“教”、“学”相长的场所,但归根结蒂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因此,课堂的管理有赖于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的管理,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对整个课堂态势的驾驭;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实现课堂内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管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第一次课就应该和学生一起制定课堂的一些可行的行为准则。制定了行为准则之后,在最初的几周里,教师遇到有违规的学生必须指出,给学生辩解的机会,并指出其不当之处,绝不能姑息学生的不良行为,纵使他养成一种习惯。学生之间也会相互监督相互提醒,慢慢地让这些行为准则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落实到每一课堂之中。教师在制定行为准则之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改正完善自己的空间,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课堂行为准则的有效性、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认可。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相应的具体回应,给学生以自信心。对一些患有“习得性无助”的学生,教师的认可更为重要。教师还可以把学生的课堂表现有目的的记录在学生成长档案袋中,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讲解和言语毫无情感色彩,学生领会这样的讲解就会非常吃力。”他还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的时候,知识才合成为信念,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
教师的移情也很重要。在课堂管理中,教师要有体察学生情感反应的能力,使自己在情感上和理解上都能处于学生的地位,多为学生着想,这样师生便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更愿意主动接受教师的管理。因此,移情是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它可以将教师和学生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迎接起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便于教师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
此外,课堂反馈是课堂主体性管理的一个重要策略。课堂反馈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课后可以找几位学生代表谈话,了解学生听课的情况;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自愿的方式成立学生反馈委员会,委员会的同学可以就教师的授课情况、学生的活动情况等各个方面提供反馈信息。这样就不只是教师一个人管理课堂而是师生共同管理课堂,课堂管理也会变得更加民主、和谐。
[1]温秀杰.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5).15.
[2]王仁甫.45 分钟价值曲线[N].中围教育报,2002-09-19(8).
[3]杨明.论课堂教学中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利用的问题和对策[J].教育科学,2007,(6).
[4]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2.
朱丽华/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应用语言学
(责任编辑: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