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自由主义视角的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2012-04-02 15:07黄东民
当代教育科学 2012年23期
关键词:罗尔斯资源配置正义

● 黄东民

“区域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根据可持续性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对特定区域内的教育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以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1]在教育发展中,教育资源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同时,教育资源的配置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一、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某种程度上,我国区域教育的发展是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推进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教育实行的主要是以区域倾斜为特征的教育政策。不可否认,在特殊的时期里,需要有这样的政策实施,这样的教育政策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教育发展,有利于深化这些地区的教育改革,也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的教育接近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区域倾斜的教育政策极度损害了整个国家的政策公平,它扩大了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使得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教育发展呈现不公平趋势。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大致呈现出阶梯状,从东部到西部依次降低;在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同样也出现阶梯式,从城市到城镇到农村,经济发展体现出不平衡。面对这样情况,国家在制订与实施教育政策时更多考虑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对教育实行区域开发战略。所谓区域教育阶梯开发战略是指教育与经济发展对接,大力发展经济发达地区教育水平,同时扶持经济落后地区教育。[2]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政策看似兼顾了经济发展的两个极端,有利于区域教育的持续发展,然而遗憾的是,在区域教育阶梯开发战略下,各个地区的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增加,特别是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严重滞后。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较大差异已成为我国目前区域教育的事实存在。在基础教育中,东部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区域的教育水平远远高于西部落后地区;而与此同时,在各个区域内部,教育发展也参差不齐,如京津冀地区,北京的教育发展又会很大程度上领先其他地区。高等教育也不例外,近年来由于北京部分高校的招生政策等原因造成一些名校在北京招生指标远远大于其他多个地区招生总数。这种区域间以及区域内部的教育差异最终导致区域的经济等各个方面出现更大的差异,即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二、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哲学基础:新自由主义

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从表层看是政府根据各种情况将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而实际上在其背后存在着对公平、正义等问题的理解。因为任何教育政策在考虑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公平正义,只有这样的教育政策才符合人民的利益,具有长远的发展,区域教育的资源配置也不例外。如果不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公平和正义进行讨论,不分析其背后蕴藏着的哲学基础,那结果必然会缺乏思想的根基。当下,对公平正义的讨论主要集中在政治哲学领域,主要有罗尔斯、诺齐克和德沃金的正义理论,他们三人同属于新自由主义,但是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上又有所差别。用他们三者的正义理论对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哲学基础的分析,有益于发现适合于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政策。

(一)“公平的正义”:要求教育资源“削峰填谷”

罗尔斯是自由平等主义者,他坚持认为社会的一切东西都必须进行平均分配。他提出了分配正义中的三大原则:平等的基本自由原则、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前两个原则主要追求平等,而第三个差别原则则是为了保护社会不利成员的最大利益,简单说就是通过对社会两个极端进行不平等分配,而达到最终的平等分配,即“削峰填谷”,实现公平的正义。

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是建立在“无知之幕”的前提之下,在理想状态下,大家应该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事实上大家却由于出身等众多原因而没有达到起跑线的平等,因此,他认为应该对那些出身和自然天赋不利者进行补偿。他在《正义论》中也论述过关于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那些处于才干和能力的同一水平上、有着使用它们同样愿望的人,应该有同样的成功前景……在社会的所有部分,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平等的教育和成就前景”[3],“为了平等对待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注意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于较不利的社会地位的人们……遵循这一原则,较大的资源可能要花费在智力较差而非较高的人们身上,至少在某一阶段,比方说早期学校教育期间是这样。”[4]因为罗尔斯认为,出身不利和天赋较低是人一生中的偶然情况,社会应该通过资源再分配来补偿其在偶发因素中的受损,进而保证每个人的资源平等。

客观上讲,罗尔斯追求的是结果平等,在教育资源上,特别是区域教育的资源配置中,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对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来缩小区域之间及区域内部的教育发展水平。如,在义务教育阶段,政府在制订教育政策时需要考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自然条件,不应该忽视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过去的梯度开发战略就严重的违背了差异原则,按照经济发展分配教育资源,使得教育不平等的趋势加大。另一方面,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追求绝对的均衡,这不但无法做到,更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理论。对于义务教育来讲,可以按照其理论制订政策,分配教育资源;而对于带有精英教育性质的高等教育来讲,在兼顾公平的同时也还应该允许优质发展,保证高等教育的筛选和选拔性质。

(二)“持有正义”:追求教育资源配置过程公平

与罗尔斯不一样的是,诺齐克是自由至上主义者。他认为,正义并不在于是否平等,而在于是否承认、尊重和保护个体的权利。“个人拥有权利,而且有一些事情是任何人或任何群体都不能对他们做的(否则就会侵犯了他们的权利)。”[5]诺齐克以此坚持认为正义就是保护个人的权利,个人只要拥有对某物的持有,那他就占有某物就是正义的,这就是诺齐克所谓的持有正义。他认为,(1)人们对他们的天资是有资格的,(2)如果人们对某种东西是有资格的,那么他们对来自他的任何东西都是有资格的,(3)如果人们对某种东西是有资格的,那么他们就应该拥有它。从这样的论证逻辑我们可以看出,诺齐克反对罗尔斯的平等理论,他更加倡导自由至上,并不赞成通过削弱强者的权利来补救弱者,差异原则在他看来是不正义的。他在《无政府、乌托邦和国家》中论述到,“我们没有发现任何有说服力的论证能(有助于)证明,由天资方面的差别所导致的持有方面的差别应该加以消除或降低到最小程度”[6]。“持有正义关注起点的平等和程序的公平,只要是按照初始的平等和程序的公平获得的资源,不论有多大的差异,都是公平的、合理的。以任何名义的再分配,剥夺个人应该持有的,都是不公平的”。[7]

诺齐克追求的是精英论,他不关注出身和天赋,关注的是过程公平。在教育中这种思想必然会走向精英教育的道路。在区域教育的资源配置中,教育资源也会理所应当的分配给那些更有天赋者,他们会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很明显,此种正义理论并不适合于我国现有的基础教育阶段,基础教育强调的是每个人都获得教育,而不是强调给天赋好者更优质的教育;同样,也并不适合于高等教育,尽管高等教育带有精英的性质,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的今天,高等教育也应该对所有人开放。当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严重区域化的趋势,在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区的学生势必会获得更多的高等教育机会,而中西部更多地区学生面临着无法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甚至在如东部的京津冀地区,区域内的高等教育也极不平衡,城市和农村学生的机会呈现两极分化,而河北地区学生的机会也会严重低于京津地区。

(三)“资源平等”:强调个人对教育资源选择与责任

如果说诺齐克和罗尔斯分别迈入了“自由”与“平等”的两个极端,那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的正义理论则是选择了折中方案。即便他的理论介于罗尔斯与诺齐克中间,他还是倡导“平等优先”,“自由与平等之间的任何真正竞争,都是自由必败的竞争。政府必须让它统治的所有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它必须对每个人的生活予以平等的关切”。[8]平等是必须得到保障的权利,而自由本身则是与统治存在冲突的。既然如此,德沃金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伦理学原则。第一是重要性平等原则,由于每个人的人生意义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政府应平等对待每个人;第二个是个人责任原则,个人对自己的生活负有具体的和最终的责任,因为他这个人在过这种生活。[9]不得不承认的是,无论是罗尔斯还是诺齐克,他们的理论只满足了第一个原则,而忽视了个人责任的原则。尤其是罗尔斯的补偿原则,一味地追求结果的公平,这样的公平抛开了个人在分配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长久如此必然会走向恶性的分配,造成整个社会的衰落。德沃金认为,不平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造成这种状态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罗尔斯认为的出身等自然原因,二是个人不努力等自身原因。如果不平等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那么国家和社会应该来解决;如果是由于个人的不努力等造成的,那国家没有责任进行再分配,而应该由个人自己来承担责任。因此,德沃金认为国家对个人负有的责任是保证个人的平等,保证其不受诸如经济、性别、种族等其他条件的影响。在实际中,他倡导给个人分配同等的物质,并消除他们的自然差异,而后就留给个人选择并承担责任。这样的正义理论可能在结果上是不平等的,但却是公平的。

从德沃金的理论可以看出,他追求起点公平,但并不赞成罗尔斯的绝对平等。同时,他也史无前例地将个人责任与自然分配结合在一起论述分配的正义。在教育中,个人选择与责任是重要的原因,如果抛开个人责任谈教育资源的分配是片面的。在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中,政府不仅仅需要考虑起点上分配的平等,更要考虑在整个过程中个体的选择性,即所谓的“钝于天赋,敏于志向”。当下的教育资源分配极少考虑个体的选择性,更多的是进行强制分配;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地区间不平等也逐渐明显,造成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加剧。相比于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其他地区学生在入学机会(特别是进入大学的机会)上明显更少;而在一些落后地区,一些学生被强制报考大专等职业学校而放弃报考一些本科院校,这严重忽视学生个体的选择性。

我们能够看出,罗尔斯、诺齐克以及德沃金三人都极为强调分配的正义,他们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正义理论。尽管在某些问题上他们存在分歧,甚至他们的理论本身有些也还值得商榷,但在很多方面他们的正义理论对我国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具有很强的启示性。

三、基于新自由主义的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对策

(一)保证教育资源配置起点与程序公平

对教育资源进行再分配目的是为了保证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发展。从社会学上讲,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程序公平和结果公平等三个方面,而政治哲学上则对教育公平有不同的论述。从对罗尔斯、诺齐克和德沃金等三位政治哲学家对正义的分析中,笔者认为对教育资源进行再配置必须保证起点公平和程序平等。起点公平指政府必须保证入学儿童在入学机会以及学校条件上保持平等,各个学校在教育质量和教学设施等方面须达到相近水平。程序公平指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资源,以及其在升学等过程中得到的教育机会都保证公平。在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中,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以及区域内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也应该保证平等,不能够因为出身在落后地区就要接受落后的教育,正如罗尔斯所倡导的那样,要消灭如出身等不平等的自然条件的影响。程序公平实质上与起点公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享受教育资源上,无论城乡,无论富裕与贫穷,所有学生都应该是相近的。在尊重学生的个体选择性上,最大程度保证其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是教育政策应该达到的目标。因此,笔者认为,保证教育资源配置的起点和程序公平不仅仅是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理论方向,更是政策制订者须始终坚持的学理思维。

(二)突破狭隘的教育为地方服务的思维,构建区域教育一体化

长期以来,受行政区域划分的影响,我国区域教育迟迟无法顺利展开。在传统的教育思维中,教育是为地方政府服务的一项文化事业,这样的思维无疑会造成地方政府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难以考虑周围区域,仅仅把目光放在自己区域内,这样无法更好地统筹区域教育资源,常常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足。当下,在经济和文化一体化的推动下,区域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态势已经势不可挡,中央和地方政府必须统筹好区域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统一布局,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例如,京津冀地区就有很好的地理和经济文化上的优势,应该利用好这些优势建立协同发展的教育区域,最大限度的进行教育资源配置。

(三)区域教育资源坚持反梯度推进战略,保证底线均衡

当前我国区域教育基本坚持梯度发展的战略,这样就造成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发展优质教育,而中西部落后地区还在为普及义务教育煞费苦心。对此,有学者认为,我国区域教育可以采取反梯度推进战略,即一些有条件的欠发达地区可以超越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方式推移,在某些产业和领域形成技术高地,通过辐射与带动,进而实现生产力的跳跃式发展,实现反梯度推移。[10]这样的思想也同样适用于区域教育。区域教育反梯度推进就是教育发展的边缘薄弱地区,采取超常规手段,通过加大教育投资,创新教育机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对其教育进行大规模培育,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教育的反梯度推进,也是现阶段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11]

实质上,在区域教育中实行反梯度推移战略是罗尔斯补偿原则的现实反应,这样的政策直接目标是对弱势地区进行教育补偿,保证其教育发展,实现区域教育底线均衡。首先,对区域内教育发展可以采取“扬峰填谷”(非削峰填谷),即继续发展优势地区的教育,同时更多将教育资源向弱势地区倾斜,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发展水平。其次,加大区域内部的教育统筹,将所有资源进行更优质的再分配,避免资源浪费,保证所有地区底线均衡。最后,区域内实行教育资源协同发展,优势地区引领并带动弱势地区教育发展。如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需要更多的协同合作,北京以及天津地区的优势学校可以从各个方面带动河北地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以保证区域内部实现底线均衡。

(四)区域内教育坚持优质、特色发展

如果说反梯度推进战略是反映了罗尔斯倡导的补偿原则,那么坚持区域内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则是很好地反映了德沃金的“钝于天赋、敏于志向”原则。德沃金认为,政府在保证起点公平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个体的选择性,在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中,政府也应该使得区域内学校呈现出优质、特色的发展。

在区域教育发展中,让每个学生都接受相同的教育资源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通过其他的方式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而优质、特色正是一条较好的出路。优质与特色本身并不冲突。优质并不代表学校的硬件设备需要有多好,这是论物不论人,实质上这并未论及真正的教育;真正的优质指学校中培养的人的优质,表现为突出的学校文化。而特色则代表着学校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也表现为学校文化的不同,因此,优质与特色是区域教育需要齐头并进的两个重点。更为重要的是,在区域内部,各个学校之间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有自身的特点,而每个学生也有自己的差异性,因此学生有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的空间。这样不但保证了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同等性,更留给学生选择性,真正做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平等。因此,政府有必要协调区域教育内部的各个学校,发展特色学校,使每所学校都建立起适合自身的学校文化,走向差异特色的道路,不但能够节约教育资源,更能够对区域教育资源进行统筹协调,保证资源分配的公平和正义。

[1]吕红梅.区域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问题与路径[J].宁夏社会科学,2007,(6).

[2]董文军.梯度开发:区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10).

[3][4]罗尔斯.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73,101.

[5][6]诺齐克.姚大志译.无政府、乌托邦与国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72.

[7]冯建军.高中教育公平的哲学基础[J].教育科学研究,2012,(2).

[8][9]德沃金.冯克利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128,6.

[10]王珏.反梯度推进理论与西部产业结构调整[J].山东社会科学,2002,(3).

[11]王小兵.反梯度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猜你喜欢
罗尔斯资源配置正义
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对非理性者的排斥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论罗尔斯理论中术语“device of representation”的翻译
瘦企鹅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