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蓓颖
教师角色是指由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并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扮演的社会角色具有多重性、复杂性、专业性、规范性,其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是其他职业无法替代的。
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递知识信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一角色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学科的前沿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以及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综合知识,不断提高科文素养、知识水平,成为知识海洋的导航者和信息传递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原理,恰当地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教师要承担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角色。这一角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领导作风和心理品质,强化对教学工作的组织管理,在讲授教学内容的同时,督促学生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课堂纪律,客观评价学生某种行为的正确或错误,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等。妥善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纪律问题,对学生自觉守纪和违纪行为分别实施奖惩。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整合者,要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课程资源,建构适合实际教学情境的课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师教学风格设计教学活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课程资源整合、生成为课程内容,创生课程,有效达成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公开课、教学研讨会等,加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使课程资源得到开发、利用和共享。
在学习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应承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角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效能感;使之学会学习,善学多思,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习知识、改组知识、发现新知识,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促进以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促进者,其重要职责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依据学生发展的心理规律和年龄特征,激发学生自主发展动机,帮助学生确立恰当的发展目标,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优良的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开展激励性评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支架等,努力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和发展;在促进学生群体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素质全面发展,并且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持续发展。
教师的地位、威信、知识、经验、年龄等决定了教师是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集体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教师要把握集体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建立和完善班级中的组织机构;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分子,组织学习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合作;开展文艺、体育、劳动等集体活动,营造良好的集体气氛,组织好群体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和班集体健康有序地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中心理素质的日益关注,对教师的角色增加了新的期待。教师应承担学生心理的保健者角色,自觉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知识,掌握一些心理疏导的技术;了解学生常见的心理异常的症状,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情绪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调控消极情感,帮助学生预防、矫治心理问题,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与学生进行交往。教师唯有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师生之间民主平等、互相尊重,才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师应加强思想品格修养,调控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尊重、理解信任学生,与之平等相处。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人际交往,推崇诚信友爱,善于进行心理置换,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和知己。教师还应妥善处理和其他教师的关系、与学校管理者的关系、以及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知识仓库型”教师及其学科型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从传统的以传输信息、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为主,教师必须汲取新知,不断地接受各种新的知识、理论和技术的教育和培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力求做到知识多元化、复合化,实现才学知识现代化,成为纵横相交的T型或复合型人才,学者、专家、创造型教师。
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掌握教育科研方法,以一定理论为指导,灵活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国内外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学术发展新动向,充分发挥个人在学识、智能等方面的潜能,提高自身的学术、教研水平,从“知识传授型”转变为“知识创新型”,由“经验型”转变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此外,现代教师还扮演学生行为示范者角色和学生家长代理者角色等。
角色意识是个体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其心理结构包括角色认知、角色体验、角色期待。教师的角色是一个多重角色的有机统一体。要培育教师的角色心理,应强化教师的角色意识。学校应组织教师通过角色学习、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使教师正确认识教师在社会和同事、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不同要求,形成清晰的角色认知,促进角色认同和谐,增强角色行为的光荣感,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同时,加强自我调节,不断完善教师的角色意识,自觉实行心理控制和激励,积极应对角色挑战。
角色规范是群体中每一角色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反映了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望和要求。教师角色必须按照社会对此角色的规范要求办事,这种规范要求对教师的行为具有强大的约束作用。学校应引导教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了解和掌握教师角色的行为规范、权利和义务,学习教师角色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形成相应的态度和情感,明确教师职责,按照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规范要求和时代的变化,认真践行教师角色规范,发挥教师多重角色的整体功能,实现育德、育智、育心等教育目标。
角色训练是指按照担任的角色期望,设立模拟情景进行训练的过程,是培养一个人具备按角色期望行动的能力的过程。学校可设置不同的教育教学情境对教师进行角色训练,让教师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站在他人立场分析、处理问题,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以使自己能更好地担当应承担的角色,表现出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教师通过角色训练,培养一系列特定的个人行为能力,学会遵照不同场合的不同行为规范和准则,调节自己的行为,矫正不符合教师角色期望与要求的心理和行为,强化符合教师角色期望与要求的心理和行为。
教师要培育角色心理,必须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新的审视和定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育才观,掌握角色技能知识,增强角色扮演的能力,积累角色扮演的经验,体验对方在此情此景的需求和感受,给对方提供最需要的帮助;善于与不同的学生交往,注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尤其是教师应具有处理各种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的能力,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善于依据教育规律,灵活运用教育科学理论,讲究教育的艺术,根据不同对象、不同问题、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