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营造校园创新环境

2012-04-02 14:44黄大足戴淑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7期
关键词:创新性计划校园

黄大足,戴淑君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信息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205)

以“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营造校园创新环境

黄大足,戴淑君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信息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205)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与校园创新环境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即创新型校园环境对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促进校园软硬件环境和校园创新文化建设。文章通过对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平台、机制保障、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等诸多问题的探索与思考,着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创新环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创新性实验计划;校园创新环境;创新文化

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第一资源,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蓝,然而高等教育存在实践环节薄弱、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和创新能力欠缺等问题,已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于是2007年教育部实施了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随着国家级项目的实施,各省市、高等学校又相继分别推出了省级、校级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逐渐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等三个层次的创新性实验计划体系。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1-2],一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推广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研究性学习和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以教师为主导,以软硬件建设为抓手,形成创新教育氛围,建设创新文化。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对于校园创新环境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虽然还只有极少数优秀学生参与,但围绕这小部分学生的参与,必然引发教学管理人员、相关师生对实践平台、成果展示、学术交流、机制保证等诸多问题的探索与思考,进而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着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环境,一方面抓好硬件条件和体系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是校园创新文化建设,营造创新氛围,从而让更多学生跨进科技创新活动的“门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 硬件环境建设

学生在兴趣驱动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实验,但离不开基本的实验环境,这些实验往往是原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中没有的[3],并且学生自主管理,这样按照常规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场地上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冲突,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加大投入力度,创建满足学生学习自由度要求的专门创新实验基地,加强学生创新实验基地的内涵建设,大力提倡教师将科研成果物化为综合实验系统或切割并设计成新颖的创新性小实验;另一方面,推动学生创新实验基地的外延拓展,鼓励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教学实验室、科研机构实验室除了承担日常实践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推行实验室开放制度,充分利用这些实验室现有师资、设备等资源,提供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兼顾层次性、趣味性,学生也可自行设计开放实验项目,也可直接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建立研学并进的综合创新实践平台[4]。将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成为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校园创新基地,推进校园创新硬件环境建设,为广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二 软件环境建设

创新性实验计划是一个全新的教学形式,高校必须成立有助于计划开展的校级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结合计划的目标、形式、任务、经费和考核要求等制定系列管理制度,尤其要重点做好评价制度与激励机制建设。

(一)科学评价,保证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建立和健全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评价机制是实验计划赖以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任何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计划,都是强调过程,而非结果的[5],故倡导“注重过程”,即重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建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收获,不再以论文、专利、获奖等形式和功利性的东西作为唯一标准,而是以一种更开阔宽广的视野、更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各种创新活动的成果,将自我评价、导师评价和专家评价相结合,将研究日志、中间数据、阶段性成果与考核的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敢想、敢讲、敢做,营造一个开放、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倡导合作的校园创新环境。

(二)制定激励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创新性实验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个千方百计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的指导不可缺少,否则,实验将是空洞而盲目的尝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度,并大力发展学生社团,老生带新生,学生管理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指导教师及管理人员等都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如:对于学生,可获得一定的学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获得将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优先评奖评优、推荐保研、追加经费、参与更高一级科研团队等方面的奖励;对于教师,给予适当的教学工作量,优秀项目给予奖励,年终评优及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倾斜等,通过奖励措施,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的积极性。

科学规范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是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顺利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必将推动校园创新软件环境建设,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软件支撑。

三 校园创新文化建设

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就是将创新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着力抓好三个平台建设,即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推广宣传、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建设。

(一)推广宣传,浓厚科研氛围

我国长期实行“应试教育”,从幼儿园开始,在学校听老师的,家里听家长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比较欠缺,对学术科研兴趣不浓。所以,开展创新性实验计划,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提高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的认同感,增强他们参与的热情和信心。一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的校报专栏、教务信息、宣传橱窗、海报、网络等媒体宣传介绍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情况,也通过召开专门的实验计划启动发布会,现场解答师生们关心的问题,加深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计划实施的目的、性质、程序、思路方法、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了解,并组织已经获得立项支持的优秀项目的学生就立项经验、前期工作准备等方面进行“现身说法”;另一方面,举办学术报告会、创新专题讲座、科技创新论坛和学生社团科技活动,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竞赛活动,并辅以适当的科研入门培训教育,让学生切实领悟科学研究的意义,消除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和畏惧情绪,培育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实践欲望,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构建学术交流平台

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并不只局限于极少数学生的受益,而是通过构建国家、省、学校、项目小组等多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使其影响辐射到全体同学[6]。随着国家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已分别于长沙、南京、大连举办了三届全国性的本科生创新论坛[7],湖南省教育厅也于2011年10月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新实验成果展示交流暨创新论坛,尽管能够参与这种高规格交流的师生、项目并不多,但体现了政府各级领导对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的期望与重视,旨在引导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构建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多形式、覆盖面广的学术交流平台,如举行项目小组例会制和定期交流制,由学生组织,以公开的形式向指导老师及其他同学介绍项目的研究进展、技术路线、收获体会、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部署计划等,这样项目之间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借鉴研究思路和方法,同学之间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也可在学校或院系范围内,创办创新交流刊物,开设“导师点拨”、“创新感言”等各种栏目,出版学生创新论文专辑,相互交流经验、阶段性成果、收获和体会等;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通过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新网站或QQ群,除了完成信息发布、开放选题、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常规引导和管理功能外,还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等功能;学校定期组织项目学生开展校级研讨会、学术会议交流和汇报,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会议,活跃科研学术氛围,丰富校园创新文化。

(三)成果展示建设

成果展示是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最后环节,集中展示诸如论文、获奖、专利、设计说明书、项目研究报告等显性研究成果,也包括创新性活动存在的问题、失败教训、经验、创新能力成长方面的体会等隐性成果。不能将研究成果的展示与管理作为一项临时性的活动或宣传点,而是要长期地发挥研究成果的激励、示范和辐射作用,在专门的大学生创新网站的基础上建立创新性实验计划电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申报书、学生研究工作日志、研究总结报告及成果等,并提供按项目名称、时间、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科方向等的精确或模糊搜索功能,方便所有学生查阅、浏览。

[1]陈 洋,闫达远,明噵福.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

[2]张友琴,王 萍,朱昌平,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

[3]高 原,王土央.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

[4]郑家茂,潘晓卉,丁德胜,等.构建研究型大学师生互动本科教学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

[5]张晓京.推动“以探究为基础的学习”—关于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6]常晓明,宋 燕,杨胜强,等.自主实践与培养指导相结合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J].中国大学教学,2010(5).

[7]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3).

G642.0

A

1674-5884(2012)07-0077-02

2012-04-22

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1BGD050)

黄大足(1968-),男,湖南武冈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量子信息处理、通信网信息安全与创新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创新性计划校园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暑假计划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